APP下载

中职校心理健康教育转型升级的校本创新行动

2017-12-09胡伟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7年31期
关键词:转型升级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胡伟

〔摘要〕中职学校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以消极心理学为导向,侧重诊断和矫正性的“补救式”教育,不符合中职生的心理特点和全面发展的内在需要,更忽视了大多数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与提高。中职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迫切需要科学地转型升级。本文以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为观照,探索东海中职校心理健教育的校本创新行动,从而为推动中职校心理健康教育向科学化、适切化、积极化轨道的转型升级提供必要的参考。

〔关键词〕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转型升级;校本创新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7)31-0054-05

我国中等职业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受到全面重视和整体推进发展,至今已经有将近三十年。三十年来,全国各级各类中职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有了很大飞跃,全面建立了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广泛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心理健康教育无论是在实践层面还是理论学术层面都取得了极其丰硕的成果。与此同时,有识之士也渐渐觉察到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着较严重的方向性问题。经过深入系统的审视反思,人们发现,目前中职学校(包括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大多还是基于传统的病理心理学或消极心理学模式,把重点放在发现和矫正学生的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上。这种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关注的是学生的负性心理和消极的情绪体验,侧重于心理问题的诊断性和矫正性,只能对学生已经产生的心理问题起到一定的疏导和帮助,有较大的被动性和局限性,其结果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既不能从根本上预防各种心理问题的出现,也不能发展心理的积极层面,更忽视了大多数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与提高[1]。

弊端已然明朗,改革势在必行。那么,中职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如何革除弊端,突破瓶颈,实现转型升级?

近年来,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观照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在专家学者的倡导推介下,逐渐在各级各类学校形成燎原之势,为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打破传統、转型升级注入了强劲的催动力。

一、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建构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是由中央教科所孟万金教授创立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理念。该理念在继承和整合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根基之上,针对传统病理式、问题式心理健康教育的不足,以积极心理健康、积极心理治疗、积极心理学、积极教育诸方面思想和实践为直接源泉,以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和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从积极方面入手,用积极的内容和积极的方式培养积极心理品质,克服心理与行为问题,开发潜能,塑造积极向上心态和奠基幸福人生,从而,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2]。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理念的最大创新之处在于提出了没有心理疾病不等于心理健康,将“培养积极心理品质”摆在了“克服心理与行为问题”的前面,主张通过发展来化解问题,充分体现了心理教育的发展性、预防性功能;强化了心育与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主旋律的紧密结合,从根本上克服了传统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教育根本使命两分离的被动局面。

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一般划分为三级:一级目标是以预防教育为主,面向全体学生,注重潜能的开发和心理素质的培养;二级目标是以解决心理问题为主,针对普遍的心理问题进行辅导和咨询,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三级目标是以治疗心理疾病为主,针对有心理障碍和疾病的个体进行心理诊断和治疗。长期以来,传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的重心通常局限于三级和二级目标,对一级目标缺乏足够的重视。而积极心理健康教育针对传统心理健康教育的弊端,更加强调突出一级目标,兼顾二级和三级目标,实现三级目标之间的有机统一,使心理健康教育落实到全体学生,并且还包括教师和家长。因此,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不仅包含发展性功能、预防性功能和补救性功能,还致力于培养人的积极品质和特质,使人具有积极的理想追求、较好的社会功能、高效率的工作状态、建设性的人际关系、独立自主的人格和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等[3]。

如果说传统意义上的心理健康教育注重“治病救人”,让人脱离苦海,那么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则是突出“不治已病治未病”“扶正祛邪”,提倡关注正面,通过培养正面来预防负面,从而实现把人推向健康与繁荣的标本兼治的更高境界。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对传统心理健康教育的简单否定,而是对传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矫正、发展和补充。在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理念的导引推动下,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纷纷开始从消极、被动、补救向积极、主动、预防和发展的方向转型;从面向个别学生和学生的问题向面向全体师生和全面开发心理潜能、提高心理素质方向转型;从专职教师的专门服务向全员参与的全过程、全方位服务方向转型[4]。

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这种转型升级已然成为一种时代选择。在这个重要的转型期,谁能够智慧地面对挑战,谁就获得了发展的机遇。如果无视这种转型带来的严峻挑战,不能作出与时俱进的调整与变革,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势必陷入被动与落后的局面。

二、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转型升级的校本创新行动

作为一所有着31年历史的中等职业学校,江苏省东海中等专业学校与其他各级各类学校一样,多年来心理健康教育一直沿袭传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一直囿于心理健康教育二、三级目标的教育层面,试图通过辅导、咨询、治疗等诊断性和补救性方式,使有问题学生摆脱心理困扰,从而通过减少有心理问题学生的数量,来实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提升。其结果却是问题学生的数量并没有实质性减少,甚至还呈上升趋势,校园欺凌、手机依赖、逃学上网、无心学习、中途流生等也仍然未见实质性好转。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兴起,为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转型升级和校本创新提供了崭新的视角和理论基础。

根据中职校学生的心理特点,东海中职校以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为理论依据,以积极的心理机能为培养目标,以积极的品质为研究内容,以积极的心理体验为主要方法,以积极的解释为关键所在,以师生的幸福感为奋斗方向,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转型升级进行了顶层设计,构建了“活力校园,品质教育,幸福师生”为主旨的心理健康教育校本创新行动。endprint

(一)活力校园行动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认为,良好的环境、积极的社区以及积极的组织对人的积极品质的形成具有促进作用。教育作为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必须依赖积极的环境和积极的组织系统[5]。一个充满正向信息,散发着勃勃生机和无限魅力的活力校园无疑是激发师生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的隐形课程和无形力量。

1.活力校园要充满笑声、歌声、读书声

俗话说:“笑一笑,十年少。”我们通常认为笑是喜悦的产物,可研究表明笑本身也能够催化喜悦的心情。有时候你笑起来是因为你高兴,有时候你笑着笑着就高兴起来了。笑是乐观、满意、愉悦、幸福的表达,能够产生和传递积极的信号和力量。笑口常开是中华民族悠久的养生之道,也与积极心理学的核心理念高度契合。一个活力的校园应该每天都充盈着友好的笑声、快乐的笑声、爽朗的笑声、甜蜜的笑声、幸福的笑声。为此,学校发起了“笑声运动”,要求全校师生每天在校期间,至少要发出30次以上的笑声,在校园里不论遇见何人,必须微笑面对;学校还组织智能手机笑脸自拍摄影展,评选最美笑脸奖;甚至还组织了多个“大笑社团”,社团成员每天开展大笑活动。

活力校园要充满悦耳的歌声。科学家告诉我们﹐在艺术价值之外﹐唱歌还具有很大的健康价值——它不仅能让我们心情愉快﹐排解压力,而且还能增强我们身体的免疫能力﹐是让我们保持身心健康的一剂“天然良药”。听歌、唱歌的过程,是一种很好地愉悦、开心的过程,无论是朋友卡拉OK,或者路边、公园小唱,大合唱,都是很好的娱乐。唱歌,能提升人的审美能力,陶冶人的审美情操,培养人的积极品质。为了让校园歌声悦耳,校园广播台每天在晨起、午餐、课外活动期间播放古今中外名曲经典;要求每个班级每周起码安排两个晨读时间用来开展班级歌咏活动;学校还鼓励组建多种音乐社团、合唱队,安排专业的音乐教师进行辅导训练;每年定期开展校园歌手大赛、校园合唱节、元旦文艺会演。这些活动既丰富了校园生活,也让校园里每天充满了歌声的力量。

活力校园更离不开琅琅書声。充满书声、散发书香的校园才更具有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蕴和力量。校园读书声不仅要飘荡在课堂上,更要飘荡在校园的树丛里,亭台楼阁里,宿舍里,操场上,飘荡在学校的各个角落,以及专门组织的各种主题读书会上。

2.活力校园要开展缤纷多彩的校园活动

缤纷多彩的校园活动能够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生成充满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元素的环境,既能满足师生的多种需求——求知、人际交往、社会实践、娱乐和健身、展示自我的机会,使师生的校园生活过得充实、丰富、有意义,又能培养他们兴趣、开放、爱学习、智慧、勇气、勤奋刻苦、热情、感恩、领导力、谦虚、自制、希望或乐观等积极的品质与特质。

缤纷多彩的校园活动要结合自身实际,进行创新性高端设计:专业技能竞赛展演节体现中职学校教育特色,能让家长和社会近距离直观认知职业教育的课堂教学、专业学习;《弟子规》经典诵读比赛让师生重温经典,感受华夏祖先教养子女的非凡智慧;感恩主题班会让学生懂得拥有感恩的心才能更好地前行;创新大赛让师生领悟创造性并非高不可攀,普通人也能有“小创造”;安塞腰鼓队在水晶之都擂响和在黄土高原上一样能振奋人心,令人热血沸腾;阳光体育节让师生明白健康是1,其他都是后面的0,没有健康这个1,其他的0再多都无意义;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周教育师生心理疾病的负能量可以用积极的正能量预防和化解;科普教育节告诉师生,我们不懂不会的东西很多很多,常见的“心肺复苏”大多数人还不得要领;读书节是要让师生明白读书不仅仅是为了改变命运,更是为了摆脱愚蠢……富有个性、充满文化气息、多姿多彩的活力校园行动,汇聚成积极、正向的能量,使心理健康教育犹如一位沉默而有风范的老师,起着“润物细无声”的作用,活力校园成为积极而强有力的美好治愈系。

3.活力校园要有活力课堂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学校师生每天在校的绝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上度过的。

如果课堂里缺少活力,等于师生的大部分时间失去了活力。所以,构建活力校园必须打造活力课堂,让课堂唤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智慧活动,使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我们东海中等专业学校为了构建活力课堂,进行了如下顶层设计:突出“一个主题”,叫响“两个口号”,树立“三个理念”,做到“四个不拘泥”,达成“五个维度”。

突出“一个主题”,就是着力打造充满生机的活力课堂,全力提升课堂教学的满意度和收获感。

叫响“两个口号”,即增强课堂吸引力,提高课堂教学的快乐度。

树立“三个基本理念”,即教好职校生,方显真功夫;更多互动和碰撞的课堂才有活力;学生不爱听、听不懂、学不会,死气沉沉、缺乏生机活力的课堂是失败的课堂。

做到“四个不拘泥”,一是不拘泥于所谓的教学任务的完成,以让学生学懂、学会为基准,不拘泥于学期教学计划的全部完成;二是不拘泥于课本教材的内容体系,根据学生专业实际、接受能力确定教学内容;三是不拘泥于所谓教学环节的完整;四是不拘泥于刻板教条的评价体系,注重发展性、积极品质的评价。

从“五个维度”落实以生为本理念,即基于学生,是活力课堂的前提和基础;调动学生,是构建活力课堂的基本手段;激励学生,是建设活力课堂的基本要素;教会学生,是活力课堂的直接目的;发展学生,是活力课堂的终极目标。

(二)品质教育行动

作为一所中职学校,我们的生源大多是初中学习的“弱势群体”。在背后,他们被称之为“差生”,他们往往不仅学习差,还存在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优秀的学生,谁都会教,唯有对“差生”的锻造,才是雪中送炭,救人水火,方显出教育的真正力量与价值。怎样才能教育好这些“差生”?这是全国各级各类中职学校一直在努力探索的课题。东海中等专业学校在长期办学过程中深切感到,这些来自初中的“差生”,追根溯源,不是他们智商低,脑子笨,而是他们身上(比起那些优等生)缺乏这样那样的积极品质。要让他们不再“差”下去,要让他们实现华丽地蜕变,必须从培养他们积极的品质与优势上寻求突破和切入点。endprint

为此,我们提出了“品质教育”的校本教育主旨创新顶层设计,把培养职校生的积极心理品质,作为学校办学的新“核心价值观”。因为人类的积极品质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核心要素,我们从学生的长远发展与教育的终极目标考虑,把培养职校生的积极品质作为学校教育的努力方向和价值追求,通过这一校本核心教育价值的引领,培养学生收获未来幸福生活的能力与素养。这不仅是积极心理学给中职学校教育愿景的启示,也是时代赋予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项新的历史使命。

谢恩·罗普兹将积极心理品质按频次由多到少做了归纳和总结,具体内容及顺序为:价值观、道德规范、自我效能、成就、自尊、调节、应对、移情、目标设置、自我概念、问题解决、自我控制、亲情、思想开放、现实化、幸福感、动机、希望、适应性、一般能力、领导力、生活满意度、创造性、洞察力、见识、乐观、灵性、道德判断、情感智力、爱、生命力、积极情绪。我国学者根据我国国情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实际情况,将下列十四项积极品质优先列为学校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内容:增进主观幸福感、提高生活满意度、开发心理潜能、发挥智能优势、改善学习力、提升自我效能感、增加沉浸体验、培养创新能力、优化情绪智力、健全和谐关系、学会积极应对、充满乐观希望、树立自尊自信、完善积极人格。

参照国内外学者关于积极心理品质的分类,结合东海中职校的实际和具体操作的可行性,我们将实施品质教育的切入点界定在以下几个方面。

1.自信心教育

自信是促使人实现个性和才能全面发展的重要心理品质,是成功的起点,是健全人格的重要标志。自信也是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由此可使人进入良性发展循环:自信—开发潜能、促进成功—更自信—更成功。学生拥有自信是成长的关键,而中职生作为中考的“差生”,普遍缺乏自信品质。因此,学校把学生自信心培养作为实施品质教育的切入点。

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理,我们广泛开展了以下行动:

(1)笑声运动,引导鼓励学生经常大笑,笑口常开,不仅能愉悦心情,还能增进自信;

(2)关心他人运动,学会关心他人,减少自我中心,可以促进人际和谐,和谐的人际关系能让人身心放松,快乐自信;

(3)凡事提前做足功课行动,引导学生做任何事情之前,都要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这样才能减少失败和挫折,增加更多成功的机会,累积自信;

(4)优点轰炸行动,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自我观念,指导学生学会多看自己的长处和力量并言词化,修正消极的自我评价。

2.发挥优势品质教育

多元智能论告诉我们,人类的智能是多元化的。上帝不造完美之人,上帝在造人的时候,赋予了每个人各不相同的优势品质和弱势品质。俯瞰中外,所有的成功者都是优势品质的成功者。罗纳尔多是足球先生,乔丹是篮球飞人,帕瓦罗蒂是男高音歌王,杨振宁是诺贝尔物理奖得主,马云是企业家的楷模……这些精英之所以出类拔萃,是因为其自身的优势获得了最大限度的发挥。而普通的人们,在对这些精英深怀敬仰之时是否已经明白:优势不是这些精英的专利,每个人都有天生的优势。在这个世界上,差异是每一个人存在的理由,而每个人身上的优势品质则是一个人最宝贵的资源和财富。

有研究显示,一个人花在弥补短板、克服弱势上的时间所产生的效益,要比发挥优势上的时间所产生的效益低得多。科学、成功的教育就是善于引导学生发现自身的优势品质并使其得到最佳发挥、发展的教育,相反,失败的教育则是竭力宣扬木桶原理,让学生吃力不讨好地去弥补短板[6]。木桶理论已死,长板理论告诉人们:优势才是王道!中职学校要想让中考的“弱势群体”重新找回自信,成长成才,必须摒弃应试教育均衡发展的“木桶原理”,以积极心理学理论为指导,实施“发挥优势品质教育”行动,让中考的“差生”,发现自身优势,找准自身优势,然后创造条件努力把自身优势品质发挥到淋漓尽致,最终“扬长避短”,让野百合也有属于自己的春天!

3.改善学习品质教育

学生以学为主,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中职学校的学生没有了应试教育的高强度学习考试,但仍然要把学习放在首位。然而,有过中职学校教学经历的教师都知道,中职生的身上大多缺乏良好的学习品质:诸如厌学、贪玩、逃课、不会学习、学习缺乏耐性、作业敷衍应付等。其实,正是缺乏良好的学习品质才让他们成为“差生”和应试教育的“被淘汰者”。进入中职学校后,学习上的压力比起初中阶段减轻了,但如果应此而轻视学习,甚至放弃学习,则更不利于他们的积极成长和可持续发展。因此,中职学校责无旁贷应把改善中职生的学习品质、提升他们的学习力作为攻坚课题和进行校本顶层设计。

东海中职学校实施“改善学习品质教育”行动的做法是:

(1)指导学习法,要求所有学生养成预习—听课—复习的学习规律;

(2)学习成果精致化,要求学生无论是技能学习,还是文化课程学习,作业、技能操作、作品完成上交都不需追求速度,但必须精致化,这也是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训练;

(3)意志力训练,结合军训、心理课、各科渗透等多种途径,加强对学生耐性、毅力训练,培养学生做事专注、坚持性等积极品质。

(三)幸福师生行动

幸福是人类的共同追求、最终追求。教育作为人类所有活动中最具人文性的社会活动,其终极目标和根本使命是什么?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中,规定了给予学生的各种知识,却没有给予学生最重要的东西,这就是:幸福。理想的教育是:培养真正的人,让每一個从学校里培养出来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过一生。这就是教育应该追求的恒久性、终极性价值。”苏霍姆林斯基的这段话揭示了教育的理想状态和终极使命,那就是通过教育促进幸福,通过教育创造幸福,从而实现为幸福人生奠基。

怎样才能让学校的师生增进幸福感,提升师生的幸福指数?东海中等专业学校在开展了上文论述的“活力校园”“品质教育”主旨创新活动之外,还开展了“幸福师生”主题教育行动,积极践行幸福教育理念,着力打造幸福教育品牌。“幸福师生”校本顶层设计的主要框架是:明确一个理念(一切为了师生的幸福);把握两个核心(关注学生的当前发展,关注学生的终生幸福);统筹三个发展(学校发展、教师发展、学生发展);构建四个幸福(幸福教师,幸福学生,幸福课堂,幸福校园)。

中职校沿袭多年的传统心理健康教育的弊端需要以转型来实现优化,转型升级需要进行校本级顶层创新。“活力校园,品质教育,幸福师生”心理健康教育主旨创新行动是东海中等专业学校基于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理论观照下的校本创新提炼,是我校心理健康教育转型升级的“核心价值”诉求。在“活力校园,品质教育,幸福师生”这一核心价值的驱动下,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焕发出了崭新的面貌和蓬勃的生机,实现了向科学化、适切化和积极化的华丽转型。

注:本文获第七届“健康杯”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成果评选三等奖。

参考文献

[1]季丹丹,郝乐祥.积极心理学理念下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创新[J].继续教育研究,2009(2):90-91.

[2]孟万金,官群.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转型升级[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6(16):43-46.

[3]王新波.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回顾与展望 [J].中国特殊教育,2009(10):92-96.

[4]张冲,孟万金,王新波.中职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现状调查与教育对策[J].中国特殊教育,2012,(3):80-85.

[5]陈玉.梅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之路[J].基础教育研究, 2015 (9):76-78.

[6]安伟.加强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为学生终生幸福奠基[J].中国特殊教育, 2010 (11):92-93.

(作者单位:江苏省东海中等专业学校,连云港,222300)

编辑/丁 尧 终校/于 洪endprint

猜你喜欢

转型升级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德育工作浅谈
房地产开发模式转型升级路径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利用微信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实践研究
地面电视频道“新闻立台”的一次转型升级实验
大学生心理问题应对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