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文言文教学的探讨
2017-12-09黄林盛
黄林盛
摘 要:中国古代文学历史渊博繁荣,文言文正是其中的一个分流。相对于现代的大白话语文,文言文拗口复杂,对小学生来讲,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但是,文言文从培养学生文学素养方面来看,作用是不可估量的。所以不管是新课改之前还是新课改之后,文言文教学依然是小学语文教育的重点。
关键词:小学语文;文言文;文学素养;作用
文言文不仅让学生学习了课本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可以培養学生的文学素养。小学教育中文言文更侧重于古代蒙学教育,对学生了解古代历史、文学,更为学生了解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奠定了强有力的基础。
一、文言文的教学价值
“从小学开始就让学生多读点文言文。”经过教育学界漫长时间的讨论,现如今达成共识,文言文不仅需要学,还需要加强文言文在小学教育中的力度!文言文经过时间的磨砺,不仅在文学价值上没有任何损失,更因为时间的推进,让文言文和现代白话语言相辅相成,更添光彩。
二、文言文在教学中的运用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知道学生对文言文理解不多,实则为硬背,如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成为文言文教学中的难点。基于此,我们在文言文教学中一是让学生理解文言文,而不是把文言文当作一篇拗口的课文。二是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文言文用句优美,可向学生阅读浅易的文言文中优美的词句。通过老师抑扬顿挫的阅读,让学生感受文言文的语言魅力。三是借助工具书和注释以及老师的点拨,让学生理解文章概意,熟读背诵,积累语言。
三、文言文教学成果
1.文言文的文化价值。文言文其丰富多彩的内容和简练优美的语言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学的瑰宝。小学时期,是学生接触中国传统文化的起点。不仅为中学大量文言文学习奠定了基础,文言文的小学教育对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塑造良好的文学品格,提升文学素养,都是至关重要的。
2.陶冶文学情操,提升文学素养。文言文对学生语言的应用影响很大,尤其是在语文写作方面,通过学生对文言文的熟读,理解文言文词句的释义,让学生在写作的用词遣句上有了很大的提高。
四、文白对读,引发阅读期待
小学生好奇心强,初学文言文有着浓厚兴趣。合理利用这一心理需求,适当讲一些与文言文有关的趣事、寓言、典故、文言名句,可以激起他们学习文言文的好奇心。在教学文言文时,我们可以利用课前五分钟,借助文本语言所提供的信息,用讲故事、读译文、说典故的方式,为学生建立一个具体的语言交际场景,使学生主动地、设身处地地触摸文本的字、词、句,领悟其中的内涵。然后给学生读文言文原文,使学生产生强烈的“阅读期待”,急于领略文言文的风采,急于感受文言文的韵味。接着是文白对读,感知文本大意。这样做,可以大大降低学生学习文言文的难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如,教学《杨氏之子》(语文五年级下册)前,可以讲讲与之有关的小故事,再由《世说新语》引出《杨氏之子》,这样就会激发学生阅读的渴望,引发阅读期待。学生“愿意去读”,效果要比老师“叫他去读”好得多。
另外,还可以巧用预习,化难为易。由于小学生接触文言文较少,文言文的词语、句子又十分拗口,难懂。这时如果上不好,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新鲜感不但丧失,还会产生厌烦情绪。而预习,可以降低学习难度,提高学习成效。例如,一位老师在教学《杨氏之子》之前,在黑板上写了三个预习要求:1.课前能读通课文的同学是学习文言文的天才;2.能自己弄懂每个句子意思的同学是学习文言文的奇才;3.课前读过这篇文章的同学是学习文言文的良才。学生都想成为这“三才”中的一才个个跃跃欲试,不想落后,于是很自然就进入了预习阶段。预习了也就有了基础,课堂上的学习自然也就顺畅得多,学生理解起来也就容易一些。
五、指导练读,用语感去触摸
《杨氏之子》是学生在小学阶段接触到的第一篇文言文,它编在“语言的艺术”单元首篇。编者这样安排,一是让学生对文言文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二是能初步理解文言文的意思;三是使学生感受到故事中人物语言的风趣机智。所以这篇文章的教学对小学文言文教学,乃至于对中学文言文教学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据调查,目前在初、高中,学生普遍怕学文言文。我想,这除了跟文言文难度逐步加大有关之外,应该也与小学生初次接触文言文时教师的教法有一定关系。
读通文言文应是文言文教学人人必须达到的“下限”,是文言文教学的“底线”。学生只有把课文读通了,才能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初步领悟文本内涵,为进一步探究和赏析文言文奠定基础。对小学生而言,学习文言文最大的难点可能在于按文言文的节奏读顺课文。因此,教学中应加强朗读指导,把读通文言文这一目标作为文言文教学的底线。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过三关的模式来进行:第一关,读通。由于文言文里的一些字词的读音和现代文中的读音不同,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断句不当,出现错读,断读,没有韵味等问题这是正常的。初学文言文,教师要帮助学生闯好“读通”关。读音不同的字词,要指出;断句、停顿,要引导学生体会;难读的句子要领读;要教给学生一些朗读的技巧,如语速、语调,音断气不断等。要把范读、领读、自由练读等多种形式结合起来,让学生既能读正确、读流利,又能从中感受到朗读文言文的乐趣。
通过熟读,不仅读出字面上的内容,更读出了文字背后的画面。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获得理性的审美感受;通过反复诵读,初步掌握文言文的断句、重读的规律,把握文言的语气、语速,形成文言文语感。而且,对于学生来说,他们读懂了文意,读出了文气,读出了个性化的理解,学习兴趣会特别高涨,从而享受到学习文言文的成就感。
参考文献:
[1]杨单女.谈小学文言文教学的“五合作”[J].新课程:小学,2013(06).
[2]陈怡学.文言文教学的思考与探索[J].湖北教育,20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