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提高小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方法
2017-12-09刘敏
刘敏
摘 要: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小学生是的口语表达能力,不断地更新教育观念,革新教学方法,通过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不断地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学习能力,以此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口语表达;能力提高;策略;方式方法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积累能力
想让学生有很好的表达能力,除了教师的引导外,还需要学生多阅读、多观察、多积累,将阅读与表达两模块紧密结合,不断充实,形成教学合力。例如建立班级课外书架,让学生把课外书拿来共享,老师还要组织孩子到阅览室去看课外书,此外每周设立一天的读书日,让生专门看课外书,这样就逐步增加了孩子的阅读量,积累了孩子的知识量。这些方式都促使了孩子多看、多想,增长了见识,自然就有话可说了。此外,让学生把积累的词汇,句子都积累在本子上有助于学生的記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吸收新信息,不断完善并深化个体学习收获,促进其阅读理解的正确性、独创性和表达中语言的流畅性,这样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就会逐步得到提高。
二、采取多种教学开展形式
训练内容丰富多彩,容易激发小学生说话的欲望。平时布置学生听广播,看电视,阅读课外读物,观察图画,观察实物,参加劳动实践和科技实验活动等,目的在于使学生在五彩缤纷的实际生活中摄取大量的有价值的说话材料,寻到说话的源头。训练的方式一般有看图说话、观察说话、想象说话、听后复述、听后辩论、讨论、讲故事、演讲、排演课本剧等。例如,可以利用一些课文的空白,进行适当的延伸和补充,我教课文以后,让学生围绕“文中人物人会说些什么?您想说些什么?等问题展开合理想象,说一段话,学生经过讨论后,想怎么说就怎么说,没有固定的答案,说得自由多了。”我又让学生扮演总统现场演说,不要拘泥于太多的束缚,尽情地发挥。这些也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倡导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彰显了小学生的个性。
三、激发学生的口语表达兴趣
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生已经可以从别人的动作、姿态、声调了解对方说话的内容,有自我表达的欲望,传达出生理上的需求,如饿了、渴了、想上厕所。希望这些基本要求会获得满足,渐渐地也会说出心理的需要,如不明白的事想问清楚、希望老师提问自己、需要同学帮助自己等,当小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渐强时,也会说出自己对事情的看法,阅读课文时会说出自己对课文中人物的好恶,然后经由教师和同学的反应来肯定或修正自己的认知。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用“什么地方有什么”、“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来进行说话,根据小学生争胜好强的特点,采用"比一比,看谁说得好,就给谁戴红花"的方法,用比赛的形式激发学生的说话兴趣。让学生扮课文中的角色表演,鼓励站在台前当众表演,习惯成自然后便逐步提高要求,人人都讲,训练面由窄到宽,中下生讲得不够准确、流畅时,教师或学生可以马上更正、补充和鼓励,大家都能得到提高。让学生积极参与辩论,引导学生围绕课文提示的是非问题,充分说出自己的见解,学生一个接一个热烈发言,很多学生都想用自己的意见说服对方。口语表达情景中,语意清晰,获得别人的称赞,因而增强自信,气氛活跃,兴趣盎然,个个争着讲话,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就会在不知不觉中逐步得到提高。
四、创设情境教学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创设生动、活泼、有趣的交际环境,营造民主、和谐、融洽的交际气氛,让学生产生强烈的交流欲望。只有让学生在这种氛围中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流,才能有效地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
1.联系日常生活,创设表达的情境。
生活是口语交际训练的广阔天地,是口语交际的源头、活水。学生的日常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只要我们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关注现实生活中的精彩画面,创设交际情境让学生进行口语交际,学生就会感到亲切,乐于表达。
2.紧扣主题,创设交际情境。
兴趣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我经常设计一些主题鲜明、有趣的活动,让学生互相进行交流,使他们能在特定的情境中,围绕主题,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际。同时在与外界接触的过程中,观察、想象及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3.以家庭作业来创设交际情境。
家长在教育中承担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因为,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们的“社会”教师。平时,我一方面,提醒家长重视对孩子进行早期的口语交际训练,做孩子的忠实听众,及时纠正孩子口语的毛病。另一方面,布置一些口语家庭作业,让学生在家庭中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五、开展课外阅读,拓宽知识面
引导和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从课外阅读中收集、摘抄优美词语,可以使学生积累佳词佳句的同时拓展知识面。教师可以要求每名学生准备摘抄本、剪贴本,同时建立班级图书管理小组,保证每位学生每周至少能读一本书,摘抄十句佳词佳句,并要能理解其意、灵活运用。每月组织一次评比,以奖勤促懒,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学生的口语表达是一个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一种综合能力。它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个漫长的等待。作为教师应该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在工作中,应正视学生的不足,切实拟定好实施计划、有步骤的进行。
参考文献:
[1]郝杰羽,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策略[J].学苑教育,2010年19期.
[2]杨丽,利用导学是提高物理教学效率的关键[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年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