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作文教学
2017-12-09韩江琴
韩江琴
摘 要:作文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而作文教学则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当然这种能力则是综合的能力的体现,像学生的思维、写作水平、想象力都是作文教学的重点内容。所以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该创新教学,鼓励学生进行个性的表达,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关键词: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策略
一、作文序列化,专项训练与全篇训练相结合
相对于语文教学大纲上对现代文、文言文、诗歌等的教学要求,作文教学的目标太抽象,不像其它知识那样具体、可操作。因此,对于作文教学,许多教师感觉无从下手。因此,首先需要建立一个相对完整的作文序列,以此为纲,如:初一以记叙文训练为主;初二的记叙文写作提高要求,并学习说明文写作;初三侧重于议论文的训练;初四涉猎散文写作,并着重于各种文体的综合训练。在这个序列中,每个阶段比较好的训练点和训练题目都要整理出来,可供不同教师、不同年级循环使用,实现资源共享。
其次,在作文教学中,要将专项训练和整篇训练相结合。从学生的作文,尤其是考试作文来看,学生在审题、立意、选材、拟题、语言等方面水平参差不齐,而平时的作文课主要侧重于整篇文章的训练,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大作文课无法进行系统的专项训练。因此,可以利用课外练笔来进行作文的专项训练,以此来配合大作文课的整合训练,可以起到互为促进、相互补充的作用。围绕语文课本每一单元的单元主题,配合大作文课的安排,可以确定课外练笔的主题,以课外练笔的形式侧重于某一方面进行练习。比如:侧重于环境描写,或者人物的刻画,或者细致的描写,或者感情的抒发等等,也可以将审题、拟题等方面进行专项训练,以此作为大作文课的补充和铺垫。
二、挖掘写作素材,丰富作文教学内涵
学生写作文,常常会感到无话可说。作为语文教师,除了引导学生平日里用心观察生活,注重积累和感悟,还要多角度、多方面思考,挖掘写作素材,不断丰富作文教学的内涵。
1.立足于语文课本,找准读写结合点,将语文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贯穿大语文观念。以鲁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为例,《社戏》可以选取的点是,运用感官和修辞写一段景物描写,或运用各种人物描写方法,刻画一个自己的童年伙伴形象。《安塞腰鼓》可仿照课文,带着感情描写一个大型舞蹈场面;《竹影》可记叙童年的一种游戏;《观舞记》细致描写一种舞蹈;《看戏》记叙自己一次观看演出的经历;《口技》介绍自己熟知的一种民间传统技艺。通过以上的课外练笔,可以让学生充分练习写作要点,真正做到语文课本的读写结合。
2.经典诵读的积累和运用。每周都为学生选取经典古诗词和美文,旨在让学生加强文学积累,提升语文素养。之前,采取让学生朗读或者背诵的方法,时间长了,学生有些腻,对于一些语文素养比较好的学生来说,出现了吃不饱的现象。因此,将经典诵读与课外练笔相联系,引导学生写诗词、美文的赏析或读后感,学生兴趣相对更加浓厚一些,尤其是对于尖子生来说,起到了较好的推动作用。
3.紧密联系生活。语文学习离不开生活,课外练笔更加不能脱离生活这块土地。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热爱生活,也是语文教学的一大目标。因此,生活中的各种事件,比如节假日、学校组织的活动、以及社会重要事件等,都是课外练笔的选材。只有联系生活,作文教学才是活源之水。
三、仿写入手,激发兴趣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倡导的就是“以读促写”的写作方法――仿写。仿写是学习写作的有效方法,这已得到过去、现在不少语文老师的共鸣和重视。
“仿”不能机械的模仿,不能照范文生搬硬套。选好示范文章进行阅读分析,从中学到一些写作方法,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仿写,走的是读写结合之路,“以读促写”。古人云:取上为中,取中为下。即学习一篇上等文章,可能只能领会到中等水平;而学习一篇中等水平的文章,只能领会到下等的水平。因此,课前老师选择好范文是关键。范文应该选取经典文章,作文课上能起到真正示范作用的好文章。而且,选择范文,还要考虑,所选文章,是在哪方面起示范作用的(立意、构思、布局谋篇、表现手法、语言;写作顺序、表达方式、修辞、句型),范文能起到好的启示作用,学生才有好的标竽可画。
有时候,学生觉得大作家大文豪的文章水平是高山仰止,自己难以达到,心中会有一种距离感。那么,老师还可以选择一些学生的优秀作文做范文,是学生身边的同学的作品,让学生树立信心:自己完全可以写出这样的作文。经典美文与学生作文相结合选择,可以起到较好的示范作用。
四、扩大阅读,储存信息
学生作文无创新、内容空洞、千篇一律、无事可记、无观点可议,无情可抒,除了生活体验比较少以外,就是知识面太窄,知识后备太少的反映。因此,我们应该引导学生扩大阅读量,储存信息知识信息,这样写作文就得心应手了。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必须像蜜蜂一样,采过很多的花,这样才能釀出蜜来,倘若叮在一起,所得就非常有限和枯燥了”。就是要我们多看多读,丰富自己。
扩大自己的阅读方法有很多:有目的的指导。平常介绍当代文学作品以及近期报刊、杂志、电影、电视中的优秀作品。提倡多看多读,要求学生每人至少有两种以上的报刊、杂志。特别是学生自己花钱订的刊物,阅读的积极性更高,收效也更好。开展阅读交流定期交流阅读心得,一是可促进学生去阅读,因为不阅读便无心得可讲,这样久而久之,形成良性循环。
作文教学是一项长期而又艰苦的过程,所以教师要积极探索高效的作文教学技巧,勇于探索作文教学的路子,为增强学生的写作能力做出努力。
参考文献:
[1]董连明.初中作文教学“五法”[J].新课程(中学版),2010,(01).
[2]殷玉东.浅谈初中作文教学应着力解决的问题[J].华章,20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