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作文个性化语言培养与名家阅读的衔接研究
2017-12-09曾婷
曾婷
摘 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应该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然而,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重应试能力,轻素质培养,小学作文教学偏离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写作教学远离学生生活。大多数学生写出来的作文缺乏个性,思想匮乏,内容空洞。应试教育使作文教学偏离了正确的方向,违背了作文教学的规律,制约了语文教学的发展,遏制了学生的创造力。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为学生的个性化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的写作空间,达到“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习作境界。
关键词:作文教学;小学作文;名家阅读
作为体现作者个性与创造力的活动,学生作文跟作家写作不同,但是学生在作文中表现出来的个性与创造力跟作家没有什么区别,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应该注重对学生个性的培养。教师引导学生欣赏一些优美语段,感受语言的形式之美,使学生能有意识的借鉴模仿是很有必要的。将学生作文中个性化语言与名家阅读活动联系起来,让学生在阅读中形成良好的语言习惯,促进学生作文个性化语言的形成。
首先个性化作文要实现“自主”。学生是写作的主体,因此学生在作文中要发挥主观能动性,用自己想表达的方式,写自己想表达的内容。自主作文能体现出来文章鲜明的特色,写出来的作文才能充满了“我”的气息。例如季羡林《神奇的丝瓜》整篇文章就像邻居在对我们讲述他对丝瓜的新发现,语言是那种浅白式的口语,语气含有惊奇、慨叹,却并不琐屑罗嗦,因此非常的“自我”。
其次是“真实”,个性化作文另一个显著特点是真实,学生要说真话,要抒真情。而教材中所选的专家名篇,大多是真情实感的流露,在名家阅读中可以让学生深入体会和感悟,学会如何真实。例如在学习季羡林的《怀念母亲》一文中,开篇就写到“我一生有两个母亲,一个是生我的母亲,一个是我的祖国母亲。我对这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这种一语双关的方式,让人感受到文中浓浓地对母亲的怀念。
第三是“创新”,创新是指学生能独立、自主地思考,跳出固有的框架,在作文中有新想法、新风格等。创新是在现实的基础之上的创新,脱离了真实的创新也就失去了意义。例如有的学生只要写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就离不了拾金不昧,送老奶奶过马路这种老掉牙的故事,这就是小学生思维固化的主要表现。
第四是“健康”,是指学生作文的思想要健康。这是进行个性化作文的基础,也是实现自主、真实和创新的必要条件。目前受到各种不良信息的影响,许多小学生受别人影响,审美能力差。加之小学生生活经验少,分辨力低,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写作文时内容要是健康向上的,要远离低级趣味,要杜绝盲目跟风。例如在学习托尔斯泰的《穷人》一文中,人物对话,个性鲜明,渔夫的话显示他爽直、乐于助人的品质,桑娜说话断断续续,表现了桑娜既紧张又担忧的矛盾心理,刻画了一个充满爱心、乐于助人的穷苦劳动妇女形象。为学生练习个性化作文,提供了很好的学习榜样。
小学语文教材中古今中外的名家名作比比皆是,仅读一篇作品很难对这些大家的作品及人物有全面的了解。教学中如果能根据学生的兴趣,确定某位作家作品作一个专题,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那么对丰厚学生的文化底蕴形成语文综合素养完善人格是大有裨益的。因此今天我们要探讨的名家阅读,即是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主完成的有针对性的集中阅读,并进行深入的研究,以此来促进学生个性化作文语言的形成。
在传统作文教学中,由于小学生认知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差异,很难采取个性化教学方法。因此许多小学作文教学的课堂一直是遵循着这样的模式:教师写前指导——学生写作——教师批改——教师讲评,这种情形下,学生在作文中难以张扬自己的个性,这样的课堂更无法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再有,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培养了大量的新时代的八股文,也就是我们所谓的考场“规范作文”。学生作文大多开头点题,中间叙事,议论抒情,结尾再点题。学生没有抒写自我的能力和欲望,更别谈形成自己独特的文风。因此针对这些问题,我提出一些新的见解和应对策略。
首先是对名家阅读和个性化作文基本原理的阐述和分析。阐述了名家阅读和个性化作文互动训练与衔接的共同理论基础,分别就名家阅读的含义、特征、方法和个性化作文的含义、特点、意义进行分析。二是针对“以读带写——以名家阅读带动个性化作文训练”的重要性、方法进行分析阐述,并结合分析和阐述找出所存在的注意事项。第三主要是针对“以写促读——以个性化作文练习深化名家阅读”的作用、方法进行分析阐述,并结合分析和阐述找出所存在的注意事项。通过研究实现名家阅读与学生个性化作文语言的衔接,进而促进小学生个性化作文语言的形成。
以小学六年级季羡林先生的作品为例进行。在教学完成后,让学生们利用课下时间寻找一些季羡林先生的作品,要求熟读之后在课上进行交流,谈谈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首先向学生介绍作者,对作者的出身、生活环境等有一个简单的了解。季羡林出生于一个贫农家庭,其作品语言质朴亲切,他主张国家大事,不避琐屑,小处着眼,却又小中有大,平凡之中见真理。季羡林在长期的写作中形成了自己明确的创作思想。
选取经典文章,让学生熟读交流。在研究中,主要选取了季羡林先生的《迈耶一家》作为学生熟读和学习的目标,同时教师给予一定的讲解。
首先在熟读《迈耶一家》中,要学会使用质朴的语言来表达情感。例如在回忆在德国因帮其打论文而相识后结下深情的德国女友伊姆加德时。写到“如果她还留在人间的话,恐怕也将近古稀之年了。而今我已垂垂老矣。世界上还能想到她的人恐怕不会太多。等到我不能想到她的时候,世界上能想到她的人,恐怕就没有了。”在朴实如话的语言中,透出一种相思不能相見的遗憾,以及相知情深永难忘的悲伤。
下一步便是让学生在熟读和交流之后,让学生模仿其中的内容自拟题目进行创作。首先每篇文章的创作都是为了表达一定的情感,无论小学生的作文还是著名的作家的文章都是如此。因此在个性化作文与学生创作时,更加强调学生对素材的情感理解程度。借由文字表达作者的喜怒哀乐,这是学生需要学习的。其次引导学生仿写作文结构。就如小学作文最经典的作文题目的“我最难忘的一件事”,这个作文主题贯穿了学生的整个小学习作生涯,从最开始的写话到后来的作文。每一次的构思都是不同的。教师根据学生在不同年龄段所需要达到写作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