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梨园梨小食心虫的综合防治
2017-12-09
出口梨园梨小食心虫的综合防治
近几年来,河北省泊头市出口梨园面积不断扩大,但随着原有特效药有机磷农药的禁用和毒死蜱等的限用,加之大量不合理用药致抗性提高和天敌减少,造成梨小食心虫日益严重。这几年出口园套袋梨平均蛀果率7%~8%,裸梨蛀果率在70%以上,全市年损失在5000万元以上。梨小一旦蛀入即成残次果,少量蛀痕不明显果采摘后加工主要靠人工剔除,如出口前未脱果,无法剔除,造成退柜,给出口商造成巨大的经济和信誉损失。防治中用药次数和用药量的增加也给梨果质量安全带来极大隐患。利用性诱剂迷向法防治害虫是世界上预防和控制虫害的一种先进、有效的方法,泊头市东方梨园、亚丰梨园从2012年采用了这种防治综合技术,实验表明:这种方法克服了单一农药使用对天敌的危害,有助于恢复健康、平衡的梨园生物群落系统,对出口梨园生产成本降低和优质出口果率增加,对梨园增收和梨农生活质量提高发挥了巨大的技术效益。目前,这种技术正在全市梨园推广和普及,能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梨小食心虫的生活习性和危害特点
1.生活习性。越冬场所梨小食心虫以老熟幼虫在梨树和桃树的老翘皮下、根颈部、枝杈、剪锯口、草把、树干周围浅土层等处结茧越冬,剪锯口和树上枯叶下未见,距根颈部周围100厘米内的浅土层中有少量分布。通过调查表明,主干粗皮裂缝及草把是幼虫下树时寻找的越冬场所;主枝杈、布条下、果袋中也有越冬幼虫,说明梨小食心虫的幼虫有就近越冬的习性;地下越冬幼虫主要来自落地虫果内。通过为其创造越冬场所,能达到诱集消灭部分越冬幼虫的目的,压低来年的虫口密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防治措施。由于梨小食心虫有转移寄主的习性,因此,在桃、杏、梨混栽的果园危害比较严重,成虫白天静伏在枝叶上,日落前后活动交尾,对糖醋液及黑光灯有强烈的趋性,对性诱剂有专一趋性。据多年监测记录,从4月1日至9月30日,5个性诱剂盆诱到雄成虫1500余头,一盏杀虫灯诱到100余头,通过多种诱捕器的诱捕结果可以看出,性诱剂效果最好。
2.危害特点。梨小食心虫属于鳞翅目小卷叶蛾科。是危害梨、桃树的重要害虫,梨小食心虫除危害梨、桃树外,也危害杏、苹果等,严重影响果品质量和产量,降低果农经济收入。该虫在我市每年发生3~4代,以第3、4代蛀果危害最重,套袋梨主要从果柄与纸袋缝隙入袋危害果品,裸梨从果面蛀入。4~5月梨小食心虫幼虫主要危害桃梢,6~7月小部分幼虫危害桃梢,大部分危害梨果,8~9月集中危害梨果。危害嫩梢幼虫从被害梢第2~3个叶柄基部蛀入,向下蛀食至半木质部,被蛀食的嫩尖萎蔫下垂,在蛀孔处有流胶及虫粪,不久新梢顶端萎蔫枯死。5月下旬至7月上旬为蛀梢盛期。蛀食果实初孵幼虫多从萼、梗洼处蛀入,蛀食果肉危害,早期被害果蛀孔外有虫粪排出,后期被害则无虫粪。被害果常在蛀孔处腐烂,呈黑膏状。套袋梨幼虫蛀食果柄周围果肉,造成落果。
二、梨小食心虫的综合防治技术
梨小繁殖能力强,发生代数多,越冬地点多;幼虫蛀入新梢、果实后用药及防治效果差,因此,要采取多种措施控制。
1.科学建园。新建梨园尽量避免多寄主混栽或避免梨园和桃园相邻等,以减少梨小食心虫相互转移危害。
2.于2月刮除主干和枝杈上的老翘皮,消灭梨小食心虫越冬茧。
3.在3月下旬,地面喷施50%辛硫磷乳油300倍液,杀灭越冬茧;地面覆膜可以阻止成虫出土,杀灭成虫。
4.梨果全部套袋。注意把袋口绑严,防止幼虫从袋口钻入危害。
5.生长季及时剪除被害嫩梢,清除树上、树下的被害虫果并集中深埋销毁,减少下一代的虫口密度。
6.利用性诱剂、糖醋液盆(每667平方米挂5盆,均匀分布)、杀虫灯诱杀(每3.3~4公顷安装1盏),释放赤眼蜂寄生梨小食心虫的幼虫。
7.迷向法防治。适合于连片种植、相对独立的园区上。迷向丝悬挂在梨树树冠的中下部,每667平方米用量60根左右,梨园外围或坡度较高和主风方向边缘处每株悬挂2根,园内每株悬挂1根。完成全年防治需悬挂2次,第一次在4月上旬(梨小食心虫越冬代羽化前),第二次在6月中下旬。为了随时监测迷向防治的效果,应在防治梨园每1公顷放1套性诱捕器,及时调整防治对策。
8.药剂防治。作为迷向防治的补充,虫口密度较大时使用,关键掌握好第2代和第3代幼虫的孵化蛀入前的防治,此时发生整齐,防治更有针对性,辅助效果更好。做好全市性诱剂测报、联防联治工作,可以有效控制梨小食心虫对梨果的危害。通过试验发现48%毒死蜱1500倍液和1%甲维盐乳油2000倍液防效较好。
9.及时捡除虫果深埋。封冻前,翻树盘,杀灭树盘下越冬的幼虫。
10.于8月下旬开始在梨树主干绑草把、主枝绑布条或废纸袋诱集越冬幼虫,12月集中销毁,降低越冬虫口密度。
(赵树军 河北省泊头市农业局果树站 邮编:062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