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精益管理在具体实践中的运用
2017-12-09陈常龙赵建荣李少男淮海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陈常龙 赵建荣 李少男 / 淮海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试论精益管理在具体实践中的运用
陈常龙 赵建荣 李少男 / 淮海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进程中,各个领域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怎样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是各大企业备受关注的问题。通过观察发现,要想在市场之中占有一席之地首先要完善企业自身的经营管理,提高服务质量,这样才能获得更多认可,而精益管理可以说是企业提升自身竞争优势的必要条件。文中就对精益管理的内涵进行分析,总结精益管理的要义,并且对精益管理在具体实践中的应用对策进行阐述。
精益管理;实践
精益管理旨在对企业经营结构、生产过程、生产材料,人员等的精益管理。是通对生产各个环节的浪费情况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的措施,来控制和降低成本,并且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缩短生产的工期。主动分析问题的同时,找出应对措施,使人与物都能发挥最大的利用价值。精益管理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可以在各个领域得以应用,虽然各个行业面临的具体问题不同,但是只要遵循精益管理的要义,就可以顺利的实行,并且发挥成效。
一、精益管理的要义
精益管理对企业的要求是在进行任何生产及运营活动时都必须以“精益思维”为核心内容。“精益思维”的重点是指以最小的资金投入、最少的生产资料投入以及物力、人力投入等创造出最大的价值。但是,需要在保证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的前提下来进行。这也是精益管理的目的所在,就是保证为用户提供满意的服务及产品的同时,将浪费情况降至最低。精益管理的特点是将用户的需求作为生产的内容;生产中注重质量和资源浪费的双重把关,生产中的每个成员都具有多样技术,对生产设施达到成熟的掌握程度,方便在生产过程中根据生产内容的不同组建不同的团队;在生产期间实行并行计划,将设计与工艺有机结合,各个部门负责不同的阶段,同时进行,并注意使用先进的信息技术进行资源共享,以便在设计的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生产任务。
二、精益管理在具体实践中应注意的问题
1.持之以恒的态度。
精益管理的推行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很难在短时间内见到成效,是一场持久战。很多企业的高层往往急于见到成效,刚开始全力拥护精益理念的推广,会投入部分人力、物力和财力,但在推行的过程中发现越来越难,现场极容易反弹,于是就产生了怀疑态度,逐渐的失去了信心。中层管理者和员工是最先接触到这些问题的,而高层的态度直接决定他们的行动。
2.对人的态度。
很多企业过于强调管理中的严格层次关系。对员工的要求在于严格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人被看作附属于岗位的“设备”,对员工的成长缺乏支持和鼓励,不能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协调性,长期以往,逐渐的失去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优化范围。
传统的大批量生产方式思维下,强调市场导向,优化资源配置,每个企业以财务关系为界限,优化自身的内部管理。企业过于强调自身的利润,认为降低成本最重要的是降低采购成本,这就面临两个问题:供应商管理的问题和外购产品合格率的问题。
4.对待库存的态度。
精益生产方式的库存管理强调“库存是万恶之源”,将生产中的一切库存视为“浪费”,但它一方面强调供应对生产的保证,另一方面强调对零库存的要求,但一般企业都会为了保证生产的供应建立一定的库存,于是就出现了制品库存和成品库存,这就造成生产成本的增加,同时库存也掩盖了生产系统中的缺陷与问题。
5.质量观。
在精益生产推行过程中受传统质量观念的影响,把出现一定量的次品看成生产中的必然结果,认为这种概率性的质量问题产生是正常的。这就导致了不合格品率居高不下,设备不能满足工艺加工要求,可动率无法提高。
三、精益管理在具体实践中的应用对策
1.需要发挥领导作用。
由于传统管理模式的根深蒂固,要想在公司实行精益管理的改革,就需要领导人发挥自身的领导作用,向员工传达公司改革管理制度的决定。公司的高层领导人需要在精益管理实施后,实时督促精益管理的落实情况,对公司的生产情况进行实际勘察,倾听员工的感受,对优秀的个人或者团队进行表彰。同时,还需要定期召开会议,总结精益管理的实施情况,对实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引导员工向精益管理的内容靠拢。
2.需要构建积极向上的优秀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提炼出的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一种精神,也可以说是企业的灵魂所在。在实行精益管理时首先要创建适合自身发展的企业文化。某公司在推行精益管理的过程中,通过征集员工对企业管理的意见,并且装订成册,使员工具有归属感,激发员工对实行精益管理工作的热情;收集基层年度的感动案例,做成宣传片并且在全体员工面前进行表彰,使这些感人的素材通过多年的提炼成为企业的一种精神,充分体现了员工的价值;最后可以通过全员培训实现对人格及道德素质的提升。通过企业文化的传扬为推行精益管理打好基础。
3.需要构建学习培训体系。
精益管理的实行需要大量人才的支持,对此,就要求企业加强对人员的培训力度,通过设立和健全培训体系,为精益管理提供需要的人才。对此,就需要公司在实施精益管理的同时,建立和完善培训体系对人才实现全面培训,并且通过开展交流性的培训课程,实现对员工创新思维和自身素质的培养。某公司在实行精益管理时就同时设立了培训中心,并且聘请了不同专业领域的培训师,为员工的全面发展提供帮助,在精益管理中已经初见成效。
4.需要构建持续改善体系。
精益管理的目的就是减少不必要的浪费,为了更加有效的制定减少浪费办法可以征集基层员工的意见。通过提案者予以相应的荣誉奖励,让员工具有参与感,并且能够充分认识改善管理的初衷。在提案积累到一定数量,且改善初具规模时,将提案分成等级,这时公司也只对较大的项目提案予以表彰。公司适当的召开交流会,将较大的改善提案进行交流与表彰,激发员工的创新热情,以便为公司带来更多可行性创新思维。同时,各部门也可以在内部召开交流会,提出适应本部门发展的改善机制,基层员工对生产流程最为了解,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有利于实现减少浪费的目的。
建立改善命名制度。对公司提出建设性意见的改善办法可以以提出者的名字命名,每年举办一次这类活动,这样不仅可以体现企业对员工的尊重,也可以有效推动改善的发展。这种做法会激发员工的创新热情,让员工意识到为企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想法的同时,也会获得企业对自身能力的认可和对自己意见的尊重,企业对员工的态度也决定了员工的工作态度。
5.需要推行标准作业。
标准作业所指的不仅是生产现场标准作业,同时也指非生产现场标准作业,两者在作业时都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生产现场要想实现标准作业管理,需要先制定标准作业的具体流程和要求,人员、工艺、生产流程等实现生产线的综合管理。标准作业的要义是将人员、生产的各个流程、设备等做最合理的分配,确保达到生产目的的同时,减少浪费,实现最大化生产。标准作业可以说是实现生产的规范化管理,并且实现人员、设备及工艺流程的合理分配,从而在确保质量的同时,提高工作效率,缩短生产工期,实现精益生产的目的。
非生产现场指的是管理现场,非生产现场标准作业就是指规范管理现场,争取做到各个阶段工作的无缝衔接。管理人员在制定各个部门的工作流程之后要求各个部门积极配合,严格按照管理要求执行,同时设立监督组,进行不定期检查,确保其遵照管理制度运行。同时需要注意,制定管理制度时,必须以客户对产品的要求为准则,建立以服务顾客,产品质量为主的意识,从而获取顾客更多的认可,实现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1]王满元.试论精益生产方式中控制策略的研究与实现[J].工业,2015(25):00228-00228.
[2] 董彦.试论精益生产管理[J].橡塑技术与装备,2013(5):5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