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安与天津产业合作机制研究

2017-12-09◎文/李

天津经济 2017年2期
关键词:西安天津

◎文/李 李

西安与天津产业合作机制研究

◎文/李 李

本文是课题《天津与西部地区加强区域合作及增进影响力的契合点》的专题调研报告之一,课题组成员赴西安等地进行深入调研,主要调查了当地的产业历史与发展现状。本文详细分析了天津与西安进行产业合作的重要意义,通过探究区域合作的历史与现实基础,提出了天津与西安进行产业对接的原则、功能定位及对接内容,并提出了对策与建议,以期为天津今后的区域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做出贡献。

区域经济;产业对接;产业合作

产业的对接与合作能够有效促进地区之间生产要素的流通和市场的形成。打破产业壁垒,进行产业对接,提高产业对接的效率与规模,实现多方共赢,形成区域发展合力,对于天津经济的增长与产业结构调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西安与天津的产业合作具有悠长的历史,伴随西部地区经济与贸易的蓬勃发展,天津与西安的合作变得更为频繁。在“一带一路”战略以及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中,两地在汽车制造、航空航天、电子设备制造、医药制造、专用设备制造、金融、物流、旅游、文化等领域的产业对接与合作将会更加密切。

一、西安与天津产业对接的条件

地理环境与区位条件决定了各个区域在产业分工中所处的位置,更决定了产业合作与对接中各自能够发挥的功能。西安是陕西省省会,中国七大区域中心城市之一,地处关中平原中部,丝绸之路的起点,新欧亚大陆桥中国段最大的中心城市之一,西北重镇,中国中西部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以及中国重要的航空工业中心。

(一)区位条件

西安拥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在全国区域经济布局上,西安作为新亚欧大陆桥中国段——陇海兰新铁路沿线经济带上最大的西部中心城市,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桥头堡,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重要战略地位。西安是陕西省“米”字形铁路交通的重要枢纽,是全国干线公路网中最大的节点城市之一、中国八大航空枢纽之一、八大通讯枢纽之一,因此应当充分发挥西安国际陆路口岸在与天津通关合作领域的重要作用。

(二)自然条件

西安北邻渭河以及黄土高原,南依秦岭,东靠零河和灞源山地,与商洛市、安康市、汉中市、宝鸡市相连。西安自然资源众多,其中水资源极为丰富,有“八水绕长安”的美誉,灞、产、沣、皂、橘、镐、泾、渭绕城而过。植物资源中拥有野生植物138科、681属、2224种,是我国种子植物的基因库之一。动物资源有牛、马、驴、猪、羊等,其中秦川牛和关中驴甚为有名。

(三)社会历史条件

西安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华夏古都,有着3100多年的建城史和1100多年建都史,作为古丝绸之路的起点城市,早在100多年前西安就是东西方国际商贸、人民交往、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和桥梁。西安高陵杨官寨拥有迄今为止最早的城市遗址,有周、秦、汉、隋、唐等在内的13个朝代在此建都,是世界四大古都之一。时至今日,西安是我国第三个国家层面确立的以建设国际化大都市为目标的城市,是我国实施内陆开放的城市,具有突出的资源、产业和人文等综合优势。

二、西安与天津产业对接的现实基础

(一)西安产业发展概况

西安市的经济综合实力不断提升,到2015年实现生产总值5810.03亿元,全市工业增加值为 1417.61亿元,产业结构中服务业比重较高,工业在经济总量中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从2000年以来,西安市三次产业结构一直保持“三二一”的基本特征。到2015年西安第一产业比重为3.8%,第二产业比重为37.3%,第三产业比重为58.9%。西安工业的主要行业包括汽车制造业,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计算机、通讯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医药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加工业。西安服务业中排在前五位的分别是批发和零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2015年西安农业增加值达到220.2亿元,全年粮食种植面积达到537.7万亩,全年粮食产量达到180.86万吨。

(二)西安科技人才优势

西安科技发达,创新能力较强,综合的科技发展实力居于全国城市排名前列。2015年西安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4.5%,拥有普通高等院校62所,各类科学研究以及技术研发机构超过三千家,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以及产业研发测试中心超过50个,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1.5万家,科技企业孵化器、工程技术研发中心等科技公共服务平台超过200个,年专利申请量突破6万件。西安市在人才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研发人员超过40万,汇集了大批的科研人才和科技创新成果。西安聚集了中国航天超过三分之一的科研力量,拥有全国唯一的集飞机设计、制造、试验、试飞和教学为一体的国家航空高科技产业基地,神州五号、六号火箭发动机和推进器、遥感装置等都是西安研制的。

三、西安与天津产业对接的总体构想

(一)产业对接原则

一是充分发挥地区之间的比较优势,实现双方共赢的局面。对于天津而言,要充分利用已有的产业优势,紧紧围绕城市功能定位,选择对接的产业项目,同时实现产业延伸和升级的目标。西安应当突出产业发展的特点,选择独特的自身优势,吸引资本流动。

二是更新合作理念,实现产业合作模式的创新。天津与西安应打破固有的各自为政的思维定式,树立合作共赢的发展理念,主动承担与城市自身禀赋相匹配的产业类型,继续巩固已有产业优势,并在国际产业发展潮流中把握主动权,共同发展新产业和新业态。

三是遵循市场经济原则,实现政府与市场作用的协调。区域经济的合作与发展中应当从产业发展的供需方角度来考虑,政府重点推动基础设施和产业对接平台的建设,为西安与天津的合作提供重要的平台,实现特色产业的有效合作。

(二)产业对接内容

围绕“中国制造2025”,积极推动两地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在高端装备、航空航天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强强联合,共同打造世界一流的装备制造基地,大力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推动产业合作试点,逐步扩宽合作的领域和方式,进一步促进两地产业链融合发展,深化投资等重要领域的合作内容,聚焦关键技术环节,共同推动企业与科研机构的技术研发。积极应对全球需求结构的变革,提升两地产业的国际竞争优势,加快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积极推动新兴产业的创新发展。天津与西安产业合作应根据不同产业类型,充分考虑区域差异特征,以多样化的方式进行。深度发挥两地产业特色,提升区域交流与合作的水平,着力推动天津企业延长产业链条,对接汽车制造、电子设备制造、航空航天、医药制造、专用设备制造、金融、物流、旅游、文化等重点产业。

四、西安与天津产业合作机制的对策建议

(一)推动重点产业领域合作,提升合作层次

紧跟天津及京冀大市场需求,重点推动汽车制造、航空航天等产业重点项目对接,积极开展装备制造、电子设备制造等产业项目洽谈会。利用西安产业优势,共同突破装备制造先进技术,探索企业合作长效机制。依托南开大学、天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重点科研院所,加强非金属材料、化工材料、先进复合材料等优势新材料领域的研发及产业转化,重点培育一批新型材料领域骨干企业。共同探索金融、物流等产业领域发展的机制创新和政策创新,积极引入PPP等方式进行产业项目融资,鼓励两地金融投资机构对各类产业项目予以金融支持。

(二)对接医药健康产业,注重民生领域合作

依托天津天士力制药、金耀集团等龙头企业,紧密对接市场需求,把握医药健康产业未来发展趋势,重点打造中成药产品加工基地,培育一批保健品研发企业,深挖中西药及保健品制取技术,在加工生产、市场营销、经营管理等产业链条实现对接。搭建两地医药健康产业合作平台,协助企业高端技术的落地转化。紧密对接西安高校、科研院所等科技资源,充分利用现有医药科技成果,共同研发一、二类新药,合作开发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肿瘤等多发病和常见病药物。

(三)加强文旅产业合作,共同打造经济增长极

依托西安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和天津的客源市场,打通天津、西安城市历史文脉,加强地区文化产业合作,制定文化产业合作机制,合作举办蕴含历史风情的手工艺品展览活动,对当地古代历史艺术遗存进行工业再设计。加强旅游产业对接,建立天津与西安的旅游推广机构,通过多种模式实行客源互送和市场互换,扩大旅游合作的方式,扩展区域旅游资源,联合开发城市间旅游精品线路,推进旅游信息化建设,共同搭建多地旅游信息系统。

(四)搭建区域合作平台,促进开放融合发展

利用天津会展优势,共同搭建各地产品展示平台,寻求生产、销售等合作机会。借助天津广泛的产业合作网络,与西安招商引资部门、中介机构建立合作,共同搭建产业招商平台,吸引企业选址入驻。依托天津港、自贸区、保税区等区域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建立进出口通道,积极推进与西安的招商引资会,加强两地企业进行产业对接与合作,推动项目尽快落地。强化天津与西安进行物流产业对接,推动专业性物流园区合作共建。

(五)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增强通道支撑能力

围绕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建设的重点领域,加快区域间航空、陆路、港口等交通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提升道路沟通能力,加强天津与西安高速公路网的联通,提高跨省交通基础设施的要求,优化高速公路陕西段及大广高速、兰南高速公路运量分析。加强天津空港、海港、陆路港等交通枢纽与西安物流中转站的沟通协调,推动两地共同建设形成综合的交通枢纽,紧密对接京津冀及关中城市群等重点区域,实现客运、货运的快速流转。加强天津与西安保税区之间的合作与衔接,实现国际通道和保税物流仓储功能共享共联。

(六)打造良好人才流动机制,增进服务保障水平

实施天津与西安人才培养和交流计划,举办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班、选派优秀企业技术干部和管理人才,加强人才双向交流。通过考察调研、帮助指导、资助培训等方式,重点做好以产业对接、经济建设和业务骨干为主的创新型人才培训。鼓励天津、西安各类人才的联系与沟通,为两地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利用天津海河国家职教基地、公共实训中心、高职院校等主体,加强与西安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合作。建立天津与西安人力资源市场信息平台,带动西安与天津的高端科技人才有效互动。

西安是天津重要的经贸合作城市之一,充分利用资源环境、科学技术及人才教育等优势要素,探索两地产业合作的模式,逐步加深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都市农业等领域的合作水平,必将推动产业的合理分工,进一步提升两地发展的活力和魅力。

[1]王妮.基于因子分析的西安市主导产业的选择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

[2]韩笑妍.内蒙古与环渤海经济圈产业对接发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

[3]康雅琼.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产学研合作机制创新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3.

[4]鄢小莉.西安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未来之路思考[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9,28(1):71-75.

[5]韩祥娜.西安汽车产业集群发展模式选择及对策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2.

责任编辑:虞冬青

F061.5

A

1006-1255-(2017)02-0011-04

李 李(1988—),天津市经济发展研究院。邮编:300202

猜你喜欢

西安天津
如果天津有“画”说
西安2021
Oh 西安
守护天津卫 “疫”线显担当
天津之旅
MOROSO西安旗舰店
家住西安
天津卷
《西安人的歌》突如其来?
《天津之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