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对策建议
2017-12-09天津市财政局地方税务局课题组
◎文/天津市财政局(地方税务局)课题组
进一步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对策建议
◎文/天津市财政局(地方税务局)课题组
近年来,随着《天津市市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暂行办法》、《天津市市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相继出台,固定资产管理工作面临许多新要求、新标准。本文结合天津市财政地税系统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实际,在总结经验、查找问题、剖析原因的基础上,探索建立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运用现代科学技术,进一步规范固定资产购置、使用和处置程序,全面提升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水平。
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问题与对策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是行政事业单位履行工作职能、提供公共服务的物质基础,也是各项工作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为进一步探索资产管理新模式,有效解决重资金轻资产、重购置轻管理、重使用轻维护的“三重三轻”问题,课题组以“十二五”期间(2011年至2015年)为时间段,以财政地税系统机关、基层、行政、事业单位为调查范围,采取实地走访、座谈交流和集中研讨等形式,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摸底调查,全面总结,深入开展调研工作,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为推动固定资产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管理提供借鉴参考。
一、资产管理基本情况及评价
(一)资产管理基本情况
天津市财政地税系统垂直管理的处级单位41个,其中行政单位29个,事业单位12个,截至2015年年底,在职干部4625人,资产总量113321件。在各类资产中,资产金额占比较大的依次为:房屋及构筑物、电子信息设备、办公家具、交通工具,占资产总额92.3%。
(二)资产管理总体评价
“十二五”期间,天津市财政地税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全市资产管理有关规定,建章立制,创新手段,强化管理,取得了较好成效,有力地保障了财税工作正常运行。
1.制度体系不断完善
财税系统牢固树立 “用制度管资产”的理念,着眼资产管理工作全局,建章立制,制度先行,构建资产管理制度体系。一是完善资产管理办法。按照全市资产管理有关规定,结合财政地税系统实际,先后4次修订完善财税系统 《资产管理办法》,明确资产管理原则、主要任务、清查统计、盘点交接以及监督检查等内容,用制度约束工作行为,用制度固化工作成果,用制度引领发展方向,进一步增强了资产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如宝坻区地税局、宁河区地税局等建立本单位资产管理员制度,探索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规范资产管理,取得良好效果。二是制定资产配置标准。2013年,研究制定了财税系统 《通用办公设备及家具配置标准》,细化28项通用办公设备和办公家具指标,详细规定了设备价格标准、使用年限标准和分类配置标准,严禁超编制、超标准配备办公设备和办公家具,既发挥了资产最大使用效益,又避免了资产浪费,实现了资产精细化管理目标。三是编写资产维护手册。鉴于大型设备资产功能多、价值高、管理维护难度大的实际,专门抽调人员组成大型设备管理手册编写组,经过广泛调研和技术咨询,编写了12万字的《大型设备运行维护管理手册》,内容涉及供电、供水、供热、电梯、空调、厨房、消防、监控等八大设备系统,为大型资产设备安全运行、规范管理、保养维护提供了科学指导。
2.技术手段不断升级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运用最新科技手段,创新资产管理方式,进一步推动了资产管理工作深入开展。一是研发资产管理系统。2012年,自主研发资产管理系统,涵盖了资产购置审批、管理使用、处置备案等环节内容,实现了资产清查“零距离”统计、资产异常“全天候”预警、资产数据“动态化”监管等功能,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迈出了资产管理由传统人工操作向智能信息化操作的实质性步伐。如财政检查局配套研发了固定资产实景管理软件,以办公室房型图为基础,全景展示资产布局和使用情况,实现了资产实时监控与管理。二是实行资产条码管理。资产管理费时、费力、工作难度较大,及时引进资产条码管理系统,在资产登记入账时,赋予资产唯一的条码身份,既把住了资产“入口关”,又方便了资产清查盘点,大幅度提升了资产管理质量和效率。三是落实资产管理主体责任。明确规定各单位主要领导是资产管理第一责任人,办公室是具体责任部门,强化领导,明确分工,落实责任。把资产管理工作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推动资产管理工作经常化。将资产管理工作纳入全年目标考核体系,层层分解指标,层层明确责任,层层传递压力。
3.管理力度不断加大
管理是资产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充分运用管理的功能和手段,逐步实现了资产管理工作预期目标。一是加强业务培训。各单位实行资产专管员制度,指定政治素质高、管理能力强、廉洁自律好的干部担任资产专管员,定岗定责,专人管理。定期组织业务培训,讲解资产管理最新政策,拓宽资产管理工作思路,提高资产管理业务能力。二是坚持问题导向。针对长期以来资产管理工作存在的“三重三轻”问题,深入基层一线开展调研,分析问题原因,找准问题症结,制定有效措施。工作中强化问题导向意识,查找问题不敷衍,盯住问题抓落实,解决问题求实效,真正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贯穿到资产管理的各个方面,不断提升资产管理工作水平。三是发挥典型作用。在资产管理工作中,注重发现、挖掘和树立资产管理先进典型,及时推广典型经验,发挥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发挥了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推动了资产管理工作扎实有效开展。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
“十二五”期间,天津市财政地税系统资产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清醒地认识到,资产管理工作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具体表现在:
(一)预算执行不严谨
2015年新 《预算法》出台,明确规定 “无预算不支出”。资产购置作为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依照规定需提前一年制定购置计划,并上报项目预算。调研中发现,一些单位因落实上级部门当年推动的重点工程 (如“营改增”、“金税三期”),预算外申请购置办公电脑;也有的单位因厨房设备(如冰柜、和面机、豆浆机等)工作中意外损坏,预算外申请购置厨房设备。上述情况,工作中时有发生。究其原因:一是上级部门当年增加工作任务,基层单位在提前一年制定资产购置计划时,很难预先知道;厨房设备意外损坏,实属事发突然,事前难以预料。二是管理人员对资产设备工作年限、使用状况、报废标准掌握不够全面、不够清楚,资产管理缺乏前瞻性和预见性。
(二)日常管理不到位
调研中发现,一些单位在资产日常管理中,存在以下比较突出的问题:一是人员岗位发生变化后,资产信息变更不及时;二是电子类资产采取 “一刀切”方式配置,资产使用效益发挥不充分;三是个别单位资产由多个科室管理,资产采购、资产调配、资产记账等工作,没有归口到一个科室统一管理,造成管理脱节。究其原因:一是资产管理人员存在 “重使用轻管理”的错误思想,对现行资产管理制度执行不力、落实不到位;二是管理人员对本单位各岗位电子类资产需求标准不清楚,没有形成差异化配置、区别化管理方案;三是个别单位资产管理职责分散,责任不清晰,资产归口管理意识不强、力度不够。
(三)处置回收不及时
调研走访中多数基层单位反映,当前资产处置回收渠道比较单一,到期报废的资产不能及时处置,回收手续和资产残值不能及时办结,资产账务处理时常拖延。究其原因:目前指定的报废资产回收公司全市只有4家,数量少,工作效率低下,而且这4家公司挑肥捡瘦,只愿意回收电子类、电器类废旧资产,对报废的办公家具不愿意回收,造成基层单位废旧家具堆积严重,资产账务处理和日常管理难度较大。
(四)房屋权属不清晰
据调研统计,财税系统有部分房屋权属不清晰,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1994年国地税分设时,划拨分配的房屋就没有相关手续,取得后也一直未补办成功;二是部分房屋虽为自建,土地多为政府无偿划拨,未取得土地使用证;三是房屋建设时取得了土地使用证,但竣工建成后,未按时办理房屋产权手续,后来也一直未补办成功。究其原因:主要是一些单位对房屋确权重要性认识不够,只注重房产眼前的使用功能,忽视了房产未确权存在的不确定性风险,导致未及时办理或者补办房屋确权手续。
三、有关对策及建议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资产管理工作也应与时俱进,探索创新,运用现代科学技术,逐步实现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做到资产购置预算化、资产使用节约化、资产处置程序化、资产管理痕迹化,全面提升资产管理工作水平。
(一)修改完善办法,充实资产制度体系
一是修订配置标准。结合近期颁布施行的行政单位通用办公设备家具配置标准,及时修订完善财税系统《通用办公设备及家具配置标准》,严禁超规格、超数量、超标准配置资产。二是实行区别化管理。综合考虑各岗位特点以及使用人员需要,探索建立不同岗位资产需求配置方案,实行差异化配置,区别化管理。以电子类资产为例,对图像采集、数据库分析、信息技术等专业人员,应配置软硬件参数较高的计算机;对从事一般性业务工作人员,应按常规标准参数配置计算机;对经常外出检查的稽查人员,应配置便携式计算机等等。资产配置方案既要保证工作正常运行,又要减少资产浪费,充分发挥资产最大使用价值。三是建立问责机制。结合 《问责条例》的颁布实施,建立财税系统资产责任追究制度,通过资产清查、内部审计等方式,进一步落实资产管理责任,让失责必问,问责必严成为常态,确保资产管理责任落到实处。
(二)强化过程留痕,建立资产管理链条
一是强化资产购置管理。规范资产购置计划编制工作,严格执行 “无预算不支出”管理制度,增强资产购置的计划性、预见性和前瞻性,力求资产预算科学透明。二是完善资产台账管理。按照痕迹化管理要求,实行资产归口管理,认真落实“三分四定”管理模式。“三分”是指分清职责、分级监管、分工协作,形成区局、科室、使用人三级管理体系;“四定”是指定人管,定位放,定条码,定期查,形成一套完整的资产管理链条。三是拓宽资产处置渠道。对因系统更换或改造升级等原因,替换下来的未达报废年限且能继续使用的“闲置资产”,如专用票据打印机、发票扫描枪、叫号机、旧计算机等资产,可在财税系统内跨单位调剂使用,也可通过正规渠道,履行相关手续,捐赠对口帮扶村镇和社区。对已达报废年限,经鉴定确认已无法使用的资产,要尽快作报废处置。有关部门应增加废旧资产回收公司数量,除市内各区外,每个远郊区县至少有1家废旧资产回收公司,同时要将行政事业单位报废的资产,全部纳入废旧资产回收范围,按照市场价格确定报废资产的残余价值。通过强化资产过程管理,建立资产管理链条,逐步实现资产预算、购置、使用、处置、报废等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
(三)构建大数据库,发挥资产最大效益
一是及时更新采集资产数据。以当前资产管理系统为基础平台,做好资产数据采集和更新工作,积极构建资产管理大数据库。二是适时扩充大数据库功能。随着资产管理工作深入开展,逐步开发扩充大数据库功能模块,如增加资产最低使用年限自动预警功能、自动编制报废计划、自动生成购置计划、资产照片上传、附件文件保存等功能,充分发挥大数据库在资产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三是综合运用大数据库功能优势。强化大数据库的统计、分析和管理功能,从资产结构类型、配置方案、供需关系、从属权限、闲置状况等方面,对财税系统资产存量信息进行比对分析,为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提供决策依据,发挥资产使用效益最大化。
(四)引进二维码技术,拓宽资产管理空间
一是论证二维码技术可行性。当前移动互联网科技高速发展,二维码技术可以在移动终端上运行,操作平台更宽,数据处理更及时,将二维码技术应用到资产管理领域,随时随地利用手机对资产进行管理,拓展了资产管理空间,符合资产管理未来发展趋势,方便快捷,现实可行。二是引进二维码资产管理系统。财税干部手机普及率已达到100%,二维码技术在财税系统已得到广泛应用(如税务登记、发票管理、纳税申报等业务,均已应用二维码技术一次性告知),在现有资产条码管理系统的基础上,升级开发二维码资产管理系统,将干部的办公平台由财税专网向移动终端延伸,把工作“装进”口袋,随时随地移动办公,进一步提升资产管理效能。三是加强日常管理和监督。二维码技术引入资产管理工作,应制订相关制度配套保障,规范使用。手机作为移动终端管理资产时,要加强管理与监督,强化保密意识,避免资产数据泄漏,给资产管理工作造成损失。
(五)探索绩效评价,促进资产科学使用
一是探索建立资产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梳理资产管理相关制度,科学合理地从中提取评价指标,同时结合各单位资产管理工作实际,对指标进行修改完善,形成切实可行、具有可操作性的资产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二是积极推进资产绩效评价工作持续开展。将绩效评价指标层层分解、落实到人,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压力传导机制,工作中不断优化评价指标,促进资产绩效评价工作持续改进与提升。三是强化资产绩效评价结果运用。将评价结果运用作为关乎绩效管理存废的关键来抓,与干部任用、评先评优、年度考核相挂钩,激励先进,鞭策后进,有效激发内生动力,充分释放绩效管理的正向激励作用和反向问责作用,逐步实现资产配置科学化、资产价值最大化、资产使用节约化的管理目标。
(六)积极沟通协调,推动房屋确权登记
一是摸清底数。成立专项小组,分析现有房产未确权原因,从整理基础资料入手,采取寻访当年经办人、查阅历史资料、咨询相关审批部门等方式,摸清未确权房产底数,弥补资料,立卷建档,为房屋确权工作铺平道路,打好基础。二是分类处置。对未确权房产,按权属分类,突出重点,对口协调。权属清晰,手续齐全,容易确权的房产,积极与相关部门沟通,争取尽快确权。权属异议,手续不全,确权困难的房产,除自身努力外,要争取得到上级主管部门,以及发改委、审批局、国土房管局等职能部门支持,共同协商,稳妥解决。三是依法维权。对无可争议、事实上属于本单位的房产,因历史原因造成的手续不全,房屋暂时无法确权的,各单位在后续管理中,为避免产权纠纷等问题,应未雨绸缪,邀请相关专家和法律工作者共同商讨研究,制定有效应对措施,借助有关法律手段,依法维护权益,避免国有资产流失。
[1]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2014年修正)[Z].2014-8-31.
[2]财政部.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指导意见 (财资[2015]90号)[Z].2015-12-23.
此文是天津市财政学会、国际税收研究会2016年重点调研课题。
牵头单位:天津市财政局(地方税务局)行政财务处
指导单位:天津市财政科学研究所
协作单位:天津市和平区地方税务局、天津市武清区地方税务局、天津市宝坻区地方税务局、天津市财政局检查局、天津市财政投资管理中心
总报告执笔人:何志强、罗新勇、曹会民、周玉保、宗光
责任编辑:高丽丽 曲 宁
F810.6
A
1006-1255-(2017)02-003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