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TPP的新发展及中国应对

2017-12-09张建国云南财经大学印度洋地区研究中心

大陆桥视野 2017年2期
关键词:伙伴关系经济发展

张建国/云南财经大学印度洋地区研究中心

TPP的新发展及中国应对

张建国/云南财经大学印度洋地区研究中心

“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简称TPP,最初由新西兰、新加坡、智利和文莱四国发起设立,2009年因美国宣布而加入备受瞩目,迅速成为亚太地区具有影响力的自由贸易合作机制,中国作为亚太区域影响力的大国,因多种原因未被邀请加入而面临巨大挑战。在2016年11月21日,新一届当选总统特朗普对外宣布就职首日即将施行的六大行政措施,包括发布关于美国退出TPP的通知,TPP未来发展动向呈现不确定性。因此,我国必须正确认识到美国在亚太地区的战略转变,以及TPP未来发展不确定性的潜在影响,密切关注TPP最新动向,积极应对,努力推动亚太地区的经济合作。

TPP;新发展;挑战与应对

一、TPP新发展及未来

TPP是《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1]( 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Agreement, TPPA)的简称 ,其涵盖内容极为广泛,包括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知识产权、金融、环境和劳工等各个方面。与亚太地区其他自由贸易协议相比如APEC,TPP最大的不同则是协议内容和目标更为广泛,标准更为严格,有些协议规定甚至涉及其他国家的法律法规的建设,例如加强对成员国的监管、完善基础设施、经济立法、市场透明、金融改革等。

2005年5月28日,文莱、智利、新西兰、新加坡四国协议发起签订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P4);2010年,美国、澳大利亚、越南、秘鲁、马来西亚经谈判加入TPP, P4至此变为P9;2016年2月,TPP取得实质性突破,美国、日本、澳大利亚、文莱、加拿大、智利、马来西亚、墨西哥、新西兰、秘鲁、新加坡和越南12个国家在新西兰正式签署 了TPP协议(P12),这12个国家加起来占全球经济的比重达到40%,超过欧盟。TPP的影响力日益增强,韩国、菲律宾、泰国和巴基斯坦等多个国家己经纷纷表示有兴趣参加。截至目前中国作为APEC重要成员、亚洲经济大国并未被邀请加入。

2016年2月是TPP距离成功最近的时候,经过多年艰难的谈判,TPP的12个成员国终于达成一致,并在新西兰首都奥克兰正式签署了协议。由于牵涉到众多利益集团,同时也由于各界人士对未来风险不确定性的担忧,TPP在各主要协议国国会一直未能获准通过。2016年11月21日,特朗普直接宣布在就职日美国将退出TPP谈判,但是世界贸易自由化进程不会停止,最后上层建筑还要服从经济基础,最后的贸易协定——无论是多边区域还是双边的,但还会继续前进。

二、TPP对中国的潜在挑战

(一)经济挑战

TPP扩容严重影响中国的区域贸易。目前参与TPP谈判的12个国家中,多数国家在中国出口市场扮演重要角色,其中美国、东盟、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和墨西哥分别是中国的第二、三、五、八、十二和十六大贸易伙伴,中国与它们的双边贸易之和约为中国外贸总值的38%。[2]TPP正式成立必将加大美国与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大大削弱与中国之间的经贸联系,中国的利益将遭到严重损害。根据美国普渡大学托马斯.赫特尔的全球贸易分析模型(GTAP)分析数据显示,TPP将在2025年前为参与国创造740亿美金的收入,其中美国可得到240亿美元的收益。TPP参与国将挤占中国在美国的出口市场份额,中国因此遭受的利益损失将达210亿美元。[3]

(二)安全挑战

1.TPP引发的最大安全挑战来日本。近年来,日本政府不仅肆意否认和歪曲历史,还在钓鱼岛问题上频繁挑衅中国。中日之间保持斗而不破的根本原因在于双方互为重要的贸易伙伴,双方都不愿因其他因素影响双边经贸关系,但日本一旦谈判成功,日本将取代中国在TPP参与国家的出口市场,导致中日经贸关系下降,进一步升级中日关系的紧张态势。

2.TPP建立将激化中国南海问题。目前,越南、马来西亚、文莱已加入TPP,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得到美国的积极邀请,如果这些国家加入TPP成功,它们将在经济上减少对中国的依赖。另外,由于美国在南海问题上暗中搅局,以及越南和菲律宾国家的在南海问题上的强硬态度,使得部分东南亚国家在南海问题上加剧与中国的对抗。

(三)区域合作挑战

TPP的建立将削弱中国在亚太地区影响力。东亚地区存在诸如“10+X”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ECP)以及中日韩自贸区等多种经济合作机制,可能因TPP的建立陷入停滞,降低东亚国家对已有区域经济合作机制的需求。目前,部分东盟国家已选择加入TPP,美国又极力拉拢韩国加入谈判,东亚地区的一体化合作机制发展因此蒙上阴影,种种现象表明美国欲孤立中国的态势,中国在东亚地区的影响力也将因此而削弱。

三、中国的应对策略

(一)对内策略

1.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产业结构调整。TPP是一种建设高质量、高标准的自由贸易区的尝试,中国过去粗放型发展虽然产生了增长奇迹,但同时具有不可持续性的特点,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的污染。美国借助TPP推行劳工标准和绿色环境标准,针对中国出台绿色环境贸易措施。因此,中国应该在产业升级方面做好充分准备,发展可循环绿色经济。中国对美国构建TPP的担忧,很大程度上来自于我国对国外市场的过度依赖,在2015年,中国货物和服务出口占GDP比重为18%,远高于世界5%的平均水平。扩大内需,努力降低净出口占GDP的比重,是中国降低TPP负面影响的根本办法。

2.加快国内自由贸易区建设。截至目前,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在辽宁省、浙江省、河南省、湖北省、重庆市、四川省、陕西省新设立7个自贸试验区,这是继上海、广东、天津、福建自贸区获批后的第三批试点。上海、福建、广东和天津是要营造国际化、市场化和法制化的营商环境,结合“一带一路”战略,对接高标准的国际贸易规则。第三批试点新设立的自贸区,是按照不同的经济区位和特点来选择的不同试点,这7个自贸区在先行先试后,可以总结不同类型的经验和改革开放的路径。

(二)对外策略

1.积极推动区域一体化进程。截止目前,中国与五大洲的31个国家和地区建立18个自由贸易区,现已签署10个FTA。[4]一方面要中国继续深化已拥有的双边FTA机制,使其朝着更高的标准发展;另一方面中国应该扩大FTA的国家范围,对冲TPP对本国的影响;第三,扩大FTA谈判抵消TPP风险。如果东亚合作能够在2020年真正实现“10+3”或“10+6”,那么推动东盟“10+3”或者“10+6”将成为中国应对TPP的关键。另外,RCEP协议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10+6)于2013年提出,被视为美国主导的TPP协定的替代物。

2.不断深化中美双边经贸合作,寻求有效平衡途径。中国与美国之间的双边关系,必须以中美庞大的经贸规模为基础,加快提升中美经济合作层次,努力实现中美之间的协调,实现共同发展。在中美之间的经济合作中,中国不应只顾短期的利益,必须着力发展本国绿色制造业,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蔡海龙,刘艺桌.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对中国农业的影响[J].农业技术经济,2013年第9期,第13-19页.

[2]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

[3]Thomas.W.Hertel.Global Trade Analysis: Modeling and Applications [M].CambridgeUniversity Press 2007.

[4]中国自由贸易区服务网http://fta.mofcom.gov.cn/.

猜你喜欢

伙伴关系经济发展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放松美国金融管制的密径?
产学研协同创新伙伴关系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