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园《指南》背景下的同课异构

2017-12-08杨慧芳��

考试周刊 2017年30期
关键词:同课异构指南幼儿园

杨慧芳��

摘要:萧伯纳说“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后每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换后每人有至少两种思想”,同课异构便是这种思想上的交流。同课异构是指同一教学内容由于教师的教学风格、习惯和活动环境条件等的不同所导致的活动进程、结构、师幼互动、进行方式及其活动效果等方面存在差异的一种教学模式,是“教无定法”的具体反映。它既能引发参与者智慧的碰撞,可以长善救失,取长补短,也能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个面对面交流互动的平台。

关键词:幼儿园;《指南》;同课异构

一、 在实施《指南》的过程中同课异构的目的是什么?

“同课异构”到底是为了什么?是为了教学研究?还是为了要强调同课异构的“异”?

1. “同课异构”是由孩子的学习特点决定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关注幼儿的学习经验,让幼儿在原有经验基础上得到发展,尊重幼儿的个体发展差异。教师常常忽略了幼儿的原有经验,将所有的幼儿进行“零起点”教育。如:艺术欣赏《京剧脸谱》在进行“我是中国人”主题教育的班级开展和没有进行相关主题教育的班级开展显然是不同的。在进行过相关主题教育的班级孩子们多少了解京剧是国粹,京剧有脸谱,京剧有唱腔。没有相关主题教育的班级孩子的前期经验可能就是零。这就要求我们针对不同经验水平的幼儿设计不同的教学活动方案。

2. “同课异构”是由教师的个体差异形成的。每位教师的教育理念、专业水平、活动组织能力、个人经历、社会背景、直至教师的自身素质都存在差异,因此对同一活动内容的理解和把握也就存在差异,这些方面的差异会自热而然渗透在教师们准备和实施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中,从而直接导致不同的活动效果。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任何一个教师都不可能是一切优点的全面的体现者,每一位教师都有他的优点,有别人所不具备的长处,能够在精神生活的某一个领域里比别人更突出、更完善地表现自己。”

二、 在践行《指南》的过程中如何开展同课异构?

1. 集中教育活動中开展的同课异构。根据教材的多元价值,让不同的教师根据自身水平对同一活动内容进行的不同处理,不同的教育策略所产生的不同活动效果,彰显教师的教学个性。如:大班语言活动《我的幸运一天》根据本班幼儿对“幸运”一词的不同理解,教师对教材的处理,对画面信息的选取,进而到教学手段的不同,三位教师的教育活动都收到了不一样的效果。陈老师关注于故事内容的解读,在本班孩子对“幸运”与“幸福”的理解上花费了较多精力,让本班的孩子通过活动明白故事所要表达的寓意。吴老师则关注于画面信息传递的内容,依据画面信息推测情节的发展,更关注于画面细节,如:表情、墙上的画等等,引导幼儿学会读图。柯老师则更多的是根据前半部分图的理解,猜测后半部分的故事内容,整个活动更侧重于猜想和表达。

中班科学活动《让纸片立起来》吴老师采用很开放的教学方式。提供各种的材料,各种的纸张,“你想想看用那些材料怎么让你的纸张立起来,可以和同伴合作也可以自己完成”,小朋友的操作在整个开放式的活动中显得特别有活力。最后通过自己的试验和老师的第二次推进纸张都立起来了。杨老师则更侧重于引导本班幼儿对立起来的方法进行归类总结“纸张是如何立起来的?谁和谁的方法一致?”不同材料的投放,不同的引导语句,两位教师根据自己对活动内容的把握及对本班幼儿的了解,充分地展现和两位教师底蕴相一致的有效教学模式。这样的同课异构能够让教师在比较中相互学习、扬长避短、共同提高。

2. 一日活动中的不同环节开展的同课异构。为了彻底转变教师的观念,认为“只有集中教育活动才有教育”的这一错误观念,也为了让教师更好地实施幼儿园“一日活动皆课程”这一教学理念。我们将同课异构的模式不仅仅只局限在集中教育活动中进行,而是延伸到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进行。如:户外活动甚至是生活活动。以小班的健康活动《小司机》为例,一个班级以传统的集中教育活动的形式开展,另一个班级则选择在户外自由活动前的一小段时间开展。这次的同课异构让老师们深切地感受到有些活动内容真的不需要在集中活动也能顺利开展进行。再比如小班音乐活动《泥娃娃》,三个班级根据本班幼儿的原有经验选取了一日活动的不同环节进行:A班级将音乐活动用一个集中教育活动完成;B班级将《泥娃娃》的音乐设置为班级本周的背景音乐在每天的餐前5分钟、入园、离园时播放;C班级将《泥娃娃》的活动放在音乐区中进行;三个班级的活动效果是不相同的。教师们都充分地尊重了幼儿的学习特点和学习方式,这样的同课异构让教师们自觉思考不同组织形式的教育价值,彻底转变了“只有集中教育活动才有教育”的错误观念。

3. 以完成同一个目标的同课异构。如:小班“手指朝不同方向印画”或者大班“探究弧形凸面的承受力”。它们都是围绕同一条目标开展的同课异构。从中我们能发现教师对目标的理解是否到位。在小班“手指朝不同方向印画”中就存在两种理解结果:一种是手指往不同朝向的印画,另一种是手指印在不同朝向的位置。这一次的同课异构让教师深刻明白解读目标是必须字斟句酌的。经过第一次这样同课异构的尝试之后,在完成大班“探究弧形凸面的承受力”时大家就显得得心应手了。教师能各自产生相应的教学内容,再依据幼儿的学习特点和各自幼儿不同的探究兴趣点来设计不同组织形式的活动,没有范本可循。教师必须建立在充分了解幼儿的原有知识经验和对这一目标的解读基础上进行,这样的同课异构灵活度极大。三位教师以不同的组织形式向大家展示了三个风格迥异的活动:科学活动《蛋壳的秘密》,科学活动《大力士》以及区域活动《神奇的弧面》。《蛋壳的秘密》着重引导幼儿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用科学实验的方法去探究比较蛋壳的凹凸两面不同的承受力,幼儿在操作中寻找答案,以及解开秘密后的欣喜,体现了“以幼儿为本”的教育理念。《大力士》中的材料选择独具匠心隐藏着老师的智慧。区域活动《神奇的弧面》让孩子一次次深入探索、感知,再探索、再感知。这样的活动有思想、有创新,三个活动将不同的教育形式价值得以尽致发挥。真正地体现了“同课异构”的教育价值。endprint

猜你喜欢

同课异构指南幼儿园
我爱幼儿园
欢乐的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指南数读
基于多元与开放的同课异构教研模式研究
论碰撞的混搭指南
就医指南
就医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