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悟数学之美 领略数学魅力
2017-12-08宁丽萍
宁丽萍
【关键词】 数学教学;品悟;数学美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21—0055—01
数学是美的。数学之美在于它的简单明了,在于它的和谐统一,在于它的严谨奇异……我们数学教师应品悟数学之美,并不失时机地向学生展示数学之美,使其领略数学的魅力,从而爱上数学。
一、激发学习兴趣,展现数学之美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数学本身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学生在学习中很容易出现厌烦的学习情绪。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至关重要。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中不应平铺直叙地表露数学的思维过程,应对知识内容的传授过程进行设计和选择;在讲解中注入自己的理解、观点和感受,这样才能在课堂上带领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学习状态,准确、深刻地理解数学的实质和内涵。在课堂中还应该运用生动、形象的直观性语言和感性材料来展开数学活动,借助于语言、动作、表情等对所讲授的内容给予形象表达;借助投影、电影、电视、课件、网络等多种媒体辅助教学,使学生通过视听形象地进行学习。教师应尽量发挥各种教学活动的力量,使学生在心灵上产生共鸣,并不断地感染学生,给学生以美的熏陶,进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形成和谐的课堂气氛。
例如,教学“旋转”一课时,为了使学生以最快的速度、最短的时间进入学习的状态,笔者设计了一个动态课件,突出了“旋转”这部分内容在整堂课中的重点。笔者借助课件的优势,采用课件的旋转演示功能,将知识的形成过程清晰地展现出来,帮助学生理解“中心点的位置”、“顺、逆时针旋转的含义”以及“旋转后相对应的角度”这几个重要的概念。实践证明,通过多媒体的直观演示,不仅展示了数学之美,而且还将问题化难为简,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了学生的思维火花,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知识的渗透理解,来自于数学之美的领悟
数学之美,在于感性材料融合于理性形象之中。在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运用大量生动的感性材料给学生以美的感受,从而把抽象枯燥的数学概念、公式等具体、直观地展现给学生,并将其上升为理性形象,让数学成为优美的造型艺术,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易于接受,便于理解。教师还应通过严密的推理、生动的语言等进行审美示范,创设优美的思维情境,把数学之美贯穿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使学生在美的享受中获得知识、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在潜移默化中领悟和感受数学之美。
三、思维能力的提升,来自于数学之美的创造
小学生总有新奇、好问的特点,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各种形式来展现数学之美,引导学生积极创造数学之美;鼓励学生在学习时尽量朝一题多解、一题多问等思维方向去思考,从而找出最佳的解题方法。教师要善于把握教学时机,用数学之美来启迪学生的思维。当学生对数学之美感受最敏锐的时候,他们的思维也进入了最佳的状态。一旦“灵感”突现,学生就会感受到创造数学之美的惊喜和乐趣,思维能力也得到了极好的提升,从而也能品悟到数学的魅力所在。
四、思想情操的陶冶,來自于数学之美的品悟
数学中的美,同精美的艺术品一样,具有潜在的审美教育功能。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审美情趣,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优美、愉快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依据美的规律、美的标准去发现美、感受美和品悟美。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大量运用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能帮助学生深层次理解概念,有利于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也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感悟生活之美,感悟身边一切事物的美。在教材中,还配有与所学内容有关的数学家的故事及相应数学知识的发展史,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陶冶情操,品悟数学之美。
总之,数学是美的。教师在教学中要精心地将数学之美加以展现,并融会贯通地运用于教学之中,让学生深刻领悟美的因素,并对美加以创造和发掘。这样,学生也会具有一双能发现“数学之美”的眼睛,也能品悟出“数学之美”,领略到数学的无穷魅力,进而真正爱上数学学习。
编辑:谢颖丽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