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作文前导课五步教学例说

2017-12-08蓝秀根

广西教育·D版 2017年11期
关键词:邓稼先论据议论文

蓝秀根

2015年12月,广西大学文学院在河池实施“三位一体,全员分层”培训计划,笔者应邀上了一堂20分钟的作文前导课“议论文中的记叙要有凝练美”。遵循我市“1158”教改实验的课堂教学要求,本课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采用了五步教学法,现场教学得到了与会专家的一致好评。以下为这堂课的操作流程。

一、在集体备课中“准确定标”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本次作文前导课,笔者最初确定的教学目标是“学会简洁明了、高度概括地叙述议论文中的事实论据”,但在集体备课时大家一致认为该题不够凝练,于是讨论改题:先是改成“议论文中的记叙要简洁明了”,再改为“议论文中的记叙要凝练”。当有人提出许多优秀的议论文在叙事时也有非常生动细腻的描写,比如朱光潜《咬文嚼字》中的引例时,这才“一语点醒梦中人”,大家心里的目标开始清晰起来,于是有了“议论文中的记叙要有凝练美”这个教学目标,既说明“凝练”本身即美,又强调了“凝练”之外可以有“美”的修饰,既保证了本课的厚度,又很好地落实了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语文教育理念。

二、科学导学:注重学法指导,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和语用浸润中提高语文素养

作文前导课应当具备很强的指导性和操作性,而本课教学目标的复合性决定了我们的教学过程必定要分步展开。我们决定将达成教学目标的过程分成三个步骤:第一步,重点训练如何让冗长繁杂的叙述变得简洁凝练;第二步,重点训练如何凝练事实论据;第三步,重点训练精练美。因为时间有限且内容较多,我们设计了导学案供学生课前预习,开宗明义指出本课学习目标和学习重难点(学习目标“学会简洁明了、凝练优美地叙述议论文中的事实论据”,重点“高度概括事实论据,突出其重点部分,使之与论点紧密结合”,难点“如何使事实论据表述得既精练又优美”),安排好三步教学的阅读材料和合作探究题目,以问导学。课堂教学过程,我们拟采用“例文分析引导讲解,合作探究,演练展示,评改提升”的教学策略。

(一)视频导入,引出双例文,指导学生运用比较法探究议论文中的记叙与记叙文中的记叙的区别;通过合作探究、演练展示、师生互动、生生互评,引导学生揣摩体会议论文提炼事实论据的策略及凝练表达的方法

先播放一段央视《大国崛起》之“荷兰崛起”的微视频,将学生带入情境;紧接着呈现导学案第一章“让冗长繁杂的叙述变得简洁凝练”的A、B两段文字(如图1)及“合作探究一”的内容。

[合作探究一:

1.上面两段文字都采用 论证观点,这样写的好处是 。

2.对比A、B两段文字:A段的叙述特点是 ,B段的叙述特点是 。在议论文中 段更好。

3.怎样才能做到去芜存菁、简洁凝练?请按照“人物+事件+结果(意义)”的模式,分析B段是如何提炼A段的事实论据的?(直接在文中画出)\&]

因为已经有了学生课前的独学基础,学生小组简单讨论后,课堂便进入了演练展示、评改提升阶段。教师在简单检阅了学生的独学情况后,开始基于难点以问导学,引导学生通过深思、探究厘清模糊认识。

【片段实录】

师:老师发现,“用‘事例论证观点”这个知识点同学们都掌握得比较好。那么,谁来说一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生:可以增强文章说服力。

师:是不是说得越详细越多就越有说服力呢?

生:不一定。

师:那我们来比较一下A、B两段文字,谁来说说他们的特点?

生1:A段比较详尽,B段比较简洁。如果用在议论文中的话,还是B段比较合适。

生2:我觉得A段文字更像是说故事,不像议论文,这样写的话,一篇文章就只能写这一件事了。

师:确实如此。A段文字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叙事生动具体,让人如亲临其境,更适合记叙文;B段文字叙事高度概括,省掉了细节和具体经过,只保留了故事的主要内容,更适合议论文中的记叙。那么,A段文字怎样可以“变成”B段文字呢?(学生组内讨论)

生3:我们组认为,先把A段叙事的几个要素提取出来,就像新聞的5个“W”(谁who,何时when,何地where,何事what,为何why)和1个“H”(过程如何how),那样就可以确定故事的主要内容了。时间,1596年;地点,三文雅岛;人物,巴伦支和17名水手;事件起因是被困海岛;过程是,他们靠捕鱼打猎为生,拆了船上的座椅、床板取暖,死了8个人,没有动委托人的货物;结果是,荷兰船队完整交接货物并赢得信誉。

师:能够用概括新闻的方法提炼材料,非常有创意。那么,谁来把这些材料串成一句完整的话?

生4:1596年,荷兰人巴伦支受托带领17名水手帮人运输货物,意外被困在三文雅岛之后,靠打猎和拆掉座椅、床板维持生存,坚决不动委托人的货物,最后死了8个人,终于顺利地把货物交给委托人,并因此赢得了世界性的信誉。

生1:我觉得还是长了点儿,而且重点不够突出。

生4:“受人之托,忠人之事”是论点,说明他们很讲诚信,那就提到荷兰船队把货物送到委托人手里就可以了,可以改成“荷兰人即使到了靠打猎为生、拆床板取暖的地步,也绝不动委托人的货物,最终把货物交给委托人,因此赢得世界性的信誉”。

师:好!老师把大家的方法总结一下。首先必须明确,议论文中的记叙是为论点服务的,故而应尽量简约、突出主要内容。刚才同学们先从A段提取出5个“W”和1个“H”,接着又删掉“when”“where”“why”,只保留了“who”“what”“how”,确实是越来越简洁了。我们之所以要保留这2个“W”、1个“H”,就是因为这些内容作为事实论据对证明论点非常必要,不能省略。现在哪位同学可以用公式来说明一下我们刚才提炼材料的方法?endprint

生5:人物+事件+结果怎样=凝练。

师:很好!要让记叙变得简洁凝练,主要策略是“提主干、显重点”,正如刚才生5所列公式的左边,“人物+事件+结果(意义)”便是记叙的“主干”了。

生1:老师,这样的话,我觉得生4的句子应该加上“死了8个人”这个内容,因为这样可以强调他们把信誉看得比生命还重要这一品德,更有说服力,也突出了重点。

师:那你试着完整地表述一下这句话吧!

生1:荷兰人巴伦支和他的17个水手已经到了靠拆床取暖、捕鱼打猎为生的地步,也绝不动委托人的货物,最终以8条生命为代价把货物运到了委托人的手里,并因此赢得了世界性的信誉。

师:很不错!你的这次改写,突出了用“生命维护信誉”这个重点,确实契合“受人之托,忠人之事”这个论点,完全符合我们提出的提炼方法和表达要求。

有了课前的预习,寻找策略方法或者学会知识要点基本难不住学生,但学会运用知识方法凝练表达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原本就是一件需要课堂内外长期浸濡的语言能力,而师生交互、生生互动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好在我们的学生经历了“1158”教改实验,已经养成了“多读、深思、勤练、乐究”的学习习惯。课堂上,教师抓住难点不放,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地探究提炼议论文中记叙的方法、训练学生凝练表达的能力,效果明显。

(二)围绕“如何凝练事实论据”这个内容,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生生互评,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训练叙事语言简练的方法,内化凝练表达的能力

教师课件呈现《导学案》第二章“如何凝练事实论据”中的A段内容,要求学生即学即用,合作完成“合作探究二”的相关内容,通过练、评、改结合,引导学生在训练中掌握和巩固凝练表达的技能。

[A

人的价值在于奉献而非索取。26岁的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后,引起美国学界的高度重视。美国政府打算把他留在美国,他的老师、同学也纷纷挽留他。但为了报效祖国,振兴中华,他毅然放弃了国外优越的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和200多位专家学者一起回到国内,义无反顾地参加了原子弹的研制工作。他只对妻子说自己要调动工作,不能再照顾家和孩子,通信也困难。从此,邓稼先的名字便在刊物和对外联络中消失,他的身影只出现在严格警卫的深院和大漠戈壁。由于正值三年困难时期,科研人员经常饥肠辘辘,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邓稼先仍带头日夜加班,还经常到飞沙走石的戈壁试验场,冒着酷暑严寒做试验,就这样度过了整整8年的艰苦生活,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

原子弹的成功爆炸让中国跻身现代军事强国之列,而作为总指挥的“两弹元勋”邓稼先只拿到了区区的10元奖金。由于长期营养不良,又暴露在核辐射之下,邓稼先患上了严重的肿瘤疾病,最终因体内大出血而逝世。邓稼先把一生都奉献给祖国,他淡泊名利,在默默无闻中实现了自己“报效祖国,振兴中华”的人生理想。反观今日诸多贪官污吏、黑心商侩,他们大肆巧取豪夺,沉溺在香车宝马灯红酒绿间醉生梦死,一朝被捕,臭名远扬,又有什么人生价值呢?所以说,人生的价值不在于索取,而在于奉献。\&]

[合作探究二

1.概括A段的主要内容

2.牛刀小试:根据第一章所学的“人物+事件+结果(意义)”模式完成B段的空缺部分,要求叙述简洁凝练,语言流畅,重点突出。\&][奉献\&] [非索取\&] [价值\&]

[B

人的价值在于奉献而非索取。

反观今日诸多贪官污吏、黑心商侩,他们大肆巧取豪夺,沉溺在香车宝马灯红酒绿间醉生梦死,一朝被捕,臭名远扬,又有什么人生价值呢?\&]

教研组在集体备课时针对A段文字提炼出三个关键词“奉献”“非索取”“价值”,旨在引导学生学会从材料中寻找与关键词(词组)相对应的事实论据,并把学生的发言归类写在黑板上,让学生清楚地看到自己所提取到的事实材料及其间的关系,便于其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对照材料、实践表达,进而感悟提炼关键词和提取事实论据的方法。这个过程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师不可过多干预。在本课中,学生提取到的材料如下:[隐姓埋名、饥肠辘辘、只领取象征性的10元奖金][放弃优越条件、在沙漠研制核弹、日夜加班、8年、肿瘤疾病][核爆成功、祖国强大、实现报国梦想、“两弹元勋”][主要

内容][奉献\&][非索取\&][价值\&]

从板书内容可见,学生提取事实论据抓取关键词依然不够凝练。我们姑且跳过这个问题,进入第二题,一来检测学生对“人物+事件+结果(意义)”这一表达模式的知识迁移能力,二来引导学生通过“勤练”,在语言实践中学会提取事实论据并进行凝练表达。

【片段实录】

师:谁来说说第2题?

生1:我来说。(师允准)邓稼先放弃国外优越条件,隐姓埋名,投身沙漠,日夜奋战,历时八年,最终顺利造出原子弹,为祖国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他自己从不计较报酬,只领取了象征性的10元奖金,甚至因长期劳作而疾病缠身,最终患癌去世。

师:哪位同学来评一评生1的发言?也可以提出你的补充或修改意见。

生2:我认为生1的回答基本符合题目的要求,紧扣“奉献”“非索取”“价值”三个要素,特别强调了“8年”“10元”“患癌”这些重要信息,突出了人物品质。

师:也就是重点突出,对观点起到了很好的佐证作用。那么,在表达的流畅度和凝练度方面,大家有什么要说的吗?

生3:我觉得他的表达已经很清楚明白了,我想再改一下,变成“邓稼先淡泊名利,默默投身沙漠研制原子弹,历时八年而功成,但他自己却因长期劳作而身患绝症,最终用生命诠释了什么叫做‘人的价值在于奉献而非索取”。

师:你觉得你的改动比生1的好在什么地方?

生3:生1的表达是对材料的缩写,我是用自己的话概括了材料,所以更凝练一些。

师:那么在流畅度上有什么区别吗?

生3:其实都差不多,就是叙事要有先有后……

师:生1的表达紧扣观点,确实已经足够简洁,但生3用“概括事实”的方式来表达,会显得更加凝练。至于表达的流畅度,主要体现为“讲究逻辑”,并且善于使用表示转折、并列、递进、因果等关系的关联词语,把句子紧密连接起来,避免句子之间连接生硬甚至前言不搭后语。刚才两位同学都用转折词来起强调作用,用得非常好。

我们认为,凝练事实论据应该从提取事例的主要内容开始,并且要注意引导学生对所提取的主要内容进行认真梳理,分清楚其基本事实和性质,再提炼其内在价值,于是我们通过集体备课形成了那个提取本文主要内容的框架,即3个关键词;然后才是组织学生提取材料,从中体会材料中的哪一个事实能够充分佐证“奉献体现人的价值”这个观点,进而去芜存菁,寻找适当的事实论据“对号入座”;训练学生凝练表达,注意强化事实与观点的契合,提示学生在表达时关注事实论据的内在价值,使记叙的内容真正能够起到增强观点说服力的作用。

在这个教学环节,教师基本解决了学生在表达上支离破碎的“印象化”和“感觉化”问题,提出了“表达要讲究逻辑”这一要求,并再次强化了“人物+事件+结果(意义)”的表达方法。课堂生成的个别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事实”这个方法,也是一个不错的方法,值得肯定。

(三)采集课堂教学资源,通过文段对比案例教学,引导学生认识“精练美”,归纳出记叙表达的“五美”原则

由上面的教学过程不难发现,学生虽然掌握了“凝练”的手法,但是对于“句段美”的认识依旧简单而模糊。下面这个教学环节,必须让学生明确:议论文的语言美重在修辞与情感,而不仅仅是凝练。为了便于学生对比研习,教师采集了课堂教学资源作为A段对比文字,B段文字则为教师预先设计在导学案里的内容。接下来,教师继续采用“例文分析引导讲解,合作探究,演练展示,评改提升”的教学策略,通过学生讨论、师生互动、对比阅读等教学演练过程,使学生明白什么是“精练美”,并引导学生归纳出记叙表达的“五美”原则,要求学生不断提高精练美的表达能力。

[A

邓稼先淡泊名利,默默投身沙漠研制原子弹,历时八年而功成,但他自己却因长期劳作而身患绝症,最终用生命诠释了什么叫做“人的价值在于奉献而非索取”。

B

茫茫戈壁茫茫沙,他的坚守是一座永恒的豐碑;功名利禄尘与土,一生隐姓埋名只为国家和人民;身陷危境浑不顾,他还有什么没有奉献出来呢?邓稼先是沉静的,但他的声音是多么洪亮啊!1964年秋的那个下午,那一声震动世界的爆响伴随着万丈光芒,不正是邓稼先人格力量的完美绽放吗?\&]

[合作探究三

1.讨论:A的语言足够简练,但可能会造成什么后果?

2.指出A和B各自的语言特点,并说说谁的语言更美。(可在文中直接标注)\&]

【片段实录】

师:同学们,这里的A段文字(课件展示),是刚才某某的创作,我们先谢谢他为我们提供的教学资源!(生鼓掌)再次品读这段凝练的文字,我们想一想,如果大家都这么写会怎样?

生1:很容易千篇一律,枯燥无味哦。

师:文章自古求变求新,为的是给人美的享受。我们再看看B段文字,它们在语言表达上有啥不一样?

生2:B段文字采用了排比、比喻、比拟的手法,感情饱满而热烈。

师:那么大家再讨论一下,两段文字哪个比较优美?美在哪里?

生3:A段文字语言质朴,B段文字更加优美。B段文字采用了排比、比喻、比拟、反问、感叹等句式,语言形式富于变化、生动形象。

生4:我不太认可生3的看法。我记得鲁迅先生在《记念刘和珍君》中有一段话是这么写的——“同去的张静淑君想扶起她,中了四弹,其一是手枪,立仆;同去的杨德群君又想去扶起她,也被击,弹从左肩入,穿胸偏右出,也立仆”。这段文字是为了证明北洋政府的残暴,语言平实,没有修辞,没有特殊句式,但也很生动,很有说服力。

师:是啊,当时老师还特别让大家注意这段文字,说鲁迅先生用笔很冷静,情感却很深。

生5:要说情感的话,我觉得是这样。我们对邓稼先先生是崇敬的,语言越热烈越好;而刘和珍等人的牺牲是一个悲剧,鲁迅先生是压抑着满腔悲愤写的,语言越朴素,就越能证明事件的真实性,就越能表现北洋政府的残暴。两者的情感不同,所以语言表达也不一样。

师:正如生5所说,假如我们对刘和珍等人的牺牲过程运用排比、比喻、比拟等手法进行记叙,倒似在极力渲染她的死,不仅有失真实,可能还会导致幸灾乐祸等歧义。而对邓稼先先生,我们就是要赞美他的品格,语调太平实就显得中气不足,过于冷淡。现在我们能否对记叙表达的“美”做一个小结呢?大家都说说。

生:要使用修辞手法,要有特殊句式,要长短句相间,要感情真挚符合语境……

对于比较文字的优美与否,高中生的判断自然不在话下。但什么样的情况下使用修辞,这个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学生进一步的揣摩体会。经过师生互动、生生互评,“感情主导表达方式”的教学目标顺利达成。接下来,教师为了强化学生对“记叙美”的全面认识,引导学生依次归纳出“句段美”的五种表现形式(过程略),即记叙的“五美”原则,作为一个重要的知识点课件呈现。

[① 词藻美 修辞得体,不做作

② 结构美 句式整齐,不凌乱

③ 灵动美 长短相间,不枯燥

④ 秩序美 逻辑严密,不随意

⑤ 真情美 有血有肉,不冷漠\&]

三、即时测评:继续采集课堂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将记叙的“五美”原则贯穿在对课堂生成文字的修改提升上endprint

“五美”原则囊括了本课“凝练美”的全部含义和方法,我们用之前教学过程中生成的某一段学生文字作为教学资源,组织全体学生按照“五美”原则对这段文字进行修改提升,再现场采集学生的“美化”成果,让学生清楚地感受到自己语言能力的提升,便于学生在今后的语言实践中巩固知识技能。在这个教学环节,教师参与评价,深化学生认知体验。

【片段实录】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鉴赏某某同学自己“美化”过的这段文字。(多媒体对比呈现前后两段文字)

[美化后:假如邓稼先是泥土,他将是最不起眼的那一块;假如邓稼先是河流,他将是最清澈的那一条;假如邓稼先是山峰,他将是最高耸的那一座。他用几十年的生命诠释一个科学家的良知,用一辈子的奉献彰显一个杰出中国人的精神!原子弹爆炸成功了,邓稼先光辉四射,而那10元奖金则丈量着一个高风亮节的奉献者的万世英名……\&][美化前:邓稼先放弃国外优越条件,隐姓埋名,投身沙漠,日夜奋战,历时八年,最终顺利造出原子弹,为祖国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他自己从不计较报酬,只领取了象征性的10元獎金,甚至因长期劳作而疾病缠身,最终患癌去世。\&]

师:现在我们请该同学跟我们分享一下他的改写心得。

生:我在第一句用了排比手法和假设句式,其中第一个分句将邓稼先比作泥土,凸显了他默默无闻;第二个分句把他比作清澈的河流,说明他本质纯粹;第三个分句把他比作高山,表现他的形象高大。后面的句子主观评价比较多,主要借鉴《感动中国》颁奖词的写法,每一句都饱含赞美之意。

师:改写后的语言确实有了很大提升,把先前平淡的叙述转变成为一段饱含意蕴的优美文字,且对材料中的“默默无闻”“10元奖金”等凸显人物品质的关键词进行了强化,整个文段显得凝练而优美。更难能可贵的是,这位同学善于学习和借鉴课外的优秀作品,把其中的方式方法自觉融入自己的写作当中。老师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写作实践中,进一步领会“凝练美”的含义,不拘泥于课堂,多借鉴他人好的写作手法,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全面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只“测”不“评”,学生的实践经验无法内化为规律性的认识,无法切实提高写作能力。“即时测评”一方面可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另一方面可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帮助学生习得真正的语文能力。

四、精要小结:表明立场,直接点明本课知识要点和语言技能

这个教学环节主要用于对整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精要小结,帮助学生厘清模糊认识,总结本课所学知识要点及主要学习策略与方法。教学过程可以以教师为主导进行,也可以是教师引导学生自己来小结。无论如何,都要明确以下两点:一是明确议论文中所引用的事例必须凝练简洁;二是明确记叙中的“五美”原则,让凝练的记叙语言变得更加生动优美,且“五美”中首倡“真情美”,即修辞的使用要契合情感表达的需要,不可“以词害义”或“词不达意”。

五、拓展延伸:精心设计“课后巩固练习”,在加深认识的同时拓展技能

这个环节通常以问题方式拓展,问题设计遵循以下两条基本原则:首先,所用材料应有别于课内讲解过的内容,能够体现知识技能的迁移;其次,问题设计要足够开放,鼓励学生创造更多可能性,不限定课内所讲的条条框框。在本课中,我们设计了下面的拓展延伸题目:请根据“勤奋,才能成就不凡事业”这一立意写一段文字,要求在本节课所学方法基础上,做到“凝练”与“美”的高度融合;字数在300字左右。

这个环节给学生安排了40分钟时间,从之后学生习作的完成情况看,学生基本能够按照“凝练公式”提取有效信息来佐证观点,所选人物均成就不凡,所选事例均能突出人物“勤奋”的特点,凝练的表现不尽相同,而赘余成分较之前少了很多,“美”的表现受课堂训练影响较大,虽大多采用了各类修辞手法来增强语言的生动性,但别出心裁的表达较少。教师应有耐心和信心,引导学生运用不同于范式的表达方法,促进学生语言表达的多样化发展。

(责编 白聪敏)endprint

猜你喜欢

邓稼先论据议论文
议论文阅读专练
邓稼先 献身国防 铸就辉煌
Get两种论证法,一举拿下议论文
恰当使用论据
简谈“议论文”写作
邓稼先 此身许国 再难许卿
“两弹元勋”邓稼先 深藏功与名,汗洒戈壁滩
议论文应以“理”服人
论据选择“四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