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高中政治理性精神的培养

2017-12-08何学军��

考试周刊 2017年18期
关键词:政治试题理性精神启示

何学军��

摘要:新的课程改革以培育学科核心素养为纲,新的高考改革以 “立德树人、服务选拔、导向教学”为核心立场。文章以高考全国卷为例,探讨高考对学生理性精神的考查,并对教师教学提出建议,为理性精神这一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落地生根奠定基础。

关键词:政治试题;理性精神;考查;启示

理性精神

新一轮课程改革,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强调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修订组核心成员牛学文先生认为,所谓“理性精神”,就是人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表现出理智、自主、反思等思维品质和行为特征。理性精神具体地表现为实事求是、求真务实、辩证思维、崇尚真知、理智行事等。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则包括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及公众参与。理性精神是思想政治学科四大素养中最基础性的素养,它是达成政治认同、形成法治意识、实现公众参与的基本条件。公民的理性精神,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对个人成长、社会进步、国家发展做出理性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

高考思想政治试题对理性精神的考查

思想政治学科的高考,以能力立意,重点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等四种能力,实际上也是对学生理性思维及理性精神的检验与考查。

政治学科的高考中都非常重视理性精神的考查。在2015年全国文综新课标Ι卷从16-19题全部的四题中,先后考查了依法治国的本质、建立立法机关和社会公众沟通机制的作用、企业信息公示条例的意义、不结盟原则的原因,着重考查了学生独立思考、求真务实,辩证思维的能力;在2016年全国卷II中,“洛阳纸贵的由来”“人民币加入SDR”“中国企业在海外进行并购 ”“我国现代杂志艺术”“毛泽东用兵如神”“精准扶贫”等考点都对理性精神进行了考查,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化,高考会更加重视理性精神的考查。

现以2016年文综新课标Ι卷39题为例进行分析。该题用某些民众以还原历史真相为旗号,实则意图颠覆英雄、歪曲历史为情境材料对学生进行考查。从试题材料看,材料旗帜鲜明地指出一个民族的生存和发展需要英雄,从立论角度体现了“理智”、“自主”的理性精神;材料列举否认英雄的种种不良现象,社会原因和社会危害,从分析角度体现了“反思”的理性精神;材料通过当时的人物叙述还原历史,从结论角度倡导人们要坚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试题的情境设置,考查了考生坚持崇尚真知、理智行事的理性精神,完成对学生从理性态度,到理性认知,再到理性行为的考查,激励学生更好地守護英雄,学习英雄。从试题设问看,设问(1)中的“价值观”“错误言论”“批驳”、设问(2)中的“守护英雄”“弘扬中华民族精神”、设问(3)中的“我为英雄点个赞”、“学习英雄”等词汇鲜明地表明了命题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态度,体现了高考“立德树人”的功能,鼓励考生崇尚真知、辩证思维、理智行事,考生在考试的同时也再次接受教育。从试题参考答案看,设问(1)属于认识评价类的角度,参考答案要求从教材阐述价值观相关理论,再紧扣材料从正反两方面评价和表明态度。该文字表述的方式贯穿了理智和辩证思维的理性精神。设问(2)属于建议措施类的角度,结合试题材料从网络媒体的社会责任缺失,个别人价值观扭曲等原因造成颠覆英雄的现象,参考答案要求从文化强国和精神文明建设以及个人修养等角度组织答案。该参考答案贯穿了人们必须坚持理智行事的理性精神。设问(3)属于限制性开放式问题,考查学生思考问题的出发点和发散思维能力,遵循思想政治性原则、情感性原则、倡导性原则,从而引导考生自主地做出理性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

此例,试题以某一社会热点现象为情境材料,考查学生对此现象的认知与态度,并要求学生深入剖析此现象发生的原因,再提出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这样的考查,基于生活情境,以实践为导向;这样的考查,考查了考生在较短的时间里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这样的考查,也考查了考生是否能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对情境进行科学认知并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及道德选择,也就考查了考生的理性精神,使高考 “立德树人” 的价值得以彰显。

教学的启示

通过“高考”撬动中学教学改革的步伐正在加大。那么,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在当前应如何优化教学,关注理性精神的培养呢?笔者以为,以下四关方面尤其值得关注。

一要牢固树立核心素养意识。新的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的修订,最大的一个变化就是在原三维目标的基础上,建设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课程标准体系。新高中课程标准要以培育核心素养为纲,而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的指导,是课堂教学的遵循,是学生学习的标准,也是考试命题的依据。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因此,教师必须通过学习跟上新形势,关注新课程标准的修订,学习与研究学科核心素养,更新教学观念,牢固树立核心素养意识,增强育人能力。

二要充分鼓励学生自主发展。自主发展也是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之一。当今时代,各种思想文化交织渗透,信息渠道多样复杂,面对不同情境、不同现象、不同观点,学生必须以理性的态度主动探究,进行“自主的学习”“选择性学习”,任何人也不能包办代替。这就要求教师务必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着眼学生生理特点、心理特点以及思想活动的新特点,坚持基于学生、基于生活的原则,培养学生自己管理自己的生活与学习,能充分认识自己的优点缺点、个性特点,挖掘潜力,发现自我的价值,让自己的人生出彩。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通过质疑反思、辩证思维进行理性认知,化解疑惑、纠正错误,自主地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规律,自觉地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去认清社会发展的规律和趋势,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理智地把握发展机遇、应对各种挑战,自行做出理性正确的价值判断及道德选择。

三要重点培育质疑与反思的理性精神。质疑与反思精神是理性精神的重要表现。“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质疑是一切创造活动的起点,是创新的开始,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教师要创建民主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敢于质疑;要激发求知欲望,让学生主动质疑;要设置好的情境问题,让学生勇于质疑。不唯书,不唯上,不人云亦云,不迷信权威,有敢于质疑问难的勇气,有善于质疑问难的能力,理性思维,理智行事,必然学有所获,学有所成。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善于反思,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一种良好的思维习惯。一个人不断反思,就能不断改进与发展自己。教师在引导学生质疑时,更要时刻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改进教学工作,重视反思性教学,引领学生对品行进行反思,对学习的知识进行回顾,对学习的活动要素进行深究,对思维过程及思维结果进行梳理,让学习成为自主探究性活动,让思维品质与创造力得到提升,让理性精神得到张扬。

四要坚持面向实践进行教学。《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提出“丰富社会实践,强化能力培养”、“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高考试题对理性精神的考查总是以实际生活为情境材料、以实践为导向,新的思想政治学科也将变为“活动型学科课程”,这要求教师对教学方式进行革新,坚持基于实践,面向实践教学,通过开展志愿者服务、社会调查、专题访谈、参观访问以及各种职业体验等活动,引领学生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关心生活,关注社会。在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崇尚真知,求真务实,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理性做出对个人成长、社会进步、国家发展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

随着“一体四层四翼”高考评价体系的逐步建立,也意味着今后的高考会更加注重对考生理性精神等的考查,会更加强化试题的育人功能。我们关注高考,不唯高考。我们更应重视的是,高考对教学的价值引领。只要我们在教学中坚持重视了思想政治课核心素养的培育和学科价值的实践,就一定能开发学生心智、培养学生能力、塑造学生灵魂,就能赢得高考,赢得学生的幸福生活,赢得民族的兴旺发达。

参考文献:

[1]朱明光.关于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思考[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6(1):4-7

[2]牛学文.学科核心素养与思想政治课教学设计[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6(2):8-12

[3]李晓东.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6(10):15-19.endprint

猜你喜欢

政治试题理性精神启示
谈构建2020届高中政治“三助式”一轮复习策略
——以2019年全国Ⅲ卷政治试题为例
拨开云雾见天日 守得云开见月明
多管齐下,提高学生政治试题审题能力
基于“韦伯命题”的视角理解“四个全面”战略的实践意义
以知怡情,让数学文化走进数学课堂
国外跨境电子商务税收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小学数学学科育人探微
当代大学生文化认同危机的原因与对策研究
2015年高考政治试题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