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探微

2017-12-08高永祥

甘肃教育 2017年21期
关键词:中职学生成因心理健康

高永祥

【关键词】 中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表现;成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21—0038—01

当代学生由于生理上的迅速发育,导致心理上的变化凸显,加之他们正处于身体发育的高峰期和心理发育的断乳期。其心理发育远远跟不上生理发育,随着身心的不断成熟与发展,以及社会阅历的增加,特别是面临过早择业,心智尚不成熟的他们,感觉压力大,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这就要求中职学校的老师,尽快分析原因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让中职学生合理调适心理,尽快融入社会,成为社会需要的有用人才。

一、目前中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

1. 迷失自我,缺乏信心。相当一部分中职学生,只看到自己的缺点或弱点,甚至不满意自己的容貌,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自己看不起自己,生活中表现为缺乏自信心,待人接物缺乏主动,不轻易表露自己的内心世界,性格内向孤僻,面对挫折缺乏知难而进的勇气,挫折面前表现为一蹶不振。

2. 学习不求上进,思维僵化。大部分中职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不够刻苦努力,得过且过,思维僵化,不善于创新,很少有创造性思维活动。

3. 不善于交际,人际关系一塌糊涂。个别中职学生,自我意识过强,遇事缺乏与人沟通,我行我素,往往不能冷静处事,情绪波动较大,行为自控能力差,有的容易出现拉帮结派,甚至聚众打架斗殴。对人缺乏尊重,说话不讲道理,态度生硬蛮横,言行举止不文明。另外,异性交往也是重要的人际关系,学生性知识缺乏,性意识萌动,部分中职学生对两性关系,缺乏正确认识。

4. 缺乏远大理想,对未来没有美好憧憬。相当一部分中职学生认为自己学识浅薄、技不如人,对自己的人生缺乏美好的向往。大部分中职学生对自己的未来不抱希望,往往得过且过,有的同学破罐子破摔,有的甚至走上不法之路。

二、中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应对措施

1. 学校帮助中职学生自我完善。大部分中职学生知识基础薄弱,基本技能较差,在应试教育升学的压力下,他们得不到老师的重视;再加上父母亲“望子成龙”心切,家长管教简单粗暴,长此以往,出现恶性循环,使相当一部分学生,逐渐失去自信心,沦落为师长眼里的问题学生,最后迷失了自我。鉴于此,职业学校应该在开学伊始就注意树立中职学生的自信心,让中职学生发现并找回自我。

首先,在开学典礼上唤醒学生的自信。“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不论以前,学生们曾经取得多少分数,留下过多少遗憾,中职学校都不追问,如今大家都来到了新的学校,将开始新的起点,新的征程,鼓励中职学生,以新的自我迎接新的开始。

其次,开展主题班会。例如,学校可以组织开展“面对缺陷”的主题班会,让学生明确“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的道理。世界上并没有十全十美的东西,一切事物都存在缺陷。我们要正确看待自身的缺陷。通过这样主题班会,让学生正确认识和估价自我,发现自己的缺点与不足,进而接纳,并取悦自我,逐渐找回自信,最后走出挫折。自信心是创造力的源泉,学生有了自信才能在学习上追求上进。学生有了自信心,才能正常地进行更好的交往交流;学生能够创造性地思维和学习,当然能够实现自己远大理想。

2. 建立和完善学校心理健康服务机构,设立学校心理咨询室,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中职学校应该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应该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不定期的监测,对严重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应该进行跟踪后续检测和辅导,对有轻微的心理异常的学生,应该采取心理咨询,防患于未然。

3. 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中職生的家长,对于中职学生,要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引导,家长除了满足中职学生的生活必需品之外,要经常性地与孩子进行沟通和交流,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发现问题,应该及时和学校老师取得联系,采取相应的正确教育措施。中职学校的教师,要为人师表,言传身教,以自己高尚品质和人格魅力深深地吸引中职学生,教师要成为中职学生真正意义上的心理辅导员,要正确引领他们健康成长。社会应该为中职学生搭建更多的发展平台,为中职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场地,为中职学生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要扩大中职学生的生活空间,丰富中职学生的业余生活,让中职学生,远离暴力、远离色情、远离毒品。让学生增强积极参与意识,增加学生与社会各界交往的机会,使学生在交往中培养宽阔的胸襟和乐观向上的性格。培养学生感恩的情怀,让学生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学校、感恩社会;让中职学生怀揣一片爱心,心里充满阳光,感恩地进行学习交流和生活。编辑:蔡扬宗endprint

猜你喜欢

中职学生成因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晕纹石成因解读(上)
浅谈中职英语单词教学策略
浅谈如何在语文课堂上激发中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翻译实践问题及成因
“酒”类语符两个修辞场及其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