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生活化思品课堂提升学科核心素养

2017-12-08杨秀珍��

考试周刊 2017年15期
关键词:生活化素质核心

杨秀珍��

摘要:杜威曾指出:“直接的道德教学只能帮助学生形成‘关于道德的观念不能形成‘道德观念。”“能够影响行为,使行为有所改进和改善道德观念是通过学校整体生活才能获得的。”思品课堂教学要紧贴学生生活实际,从学生道德发展的现状、问题和需要出发,将教学的价值引导融入学生鲜活的生活场景之中,使学生在参与、体验、思考、分析、讨论中获得人生感悟和理性升华,促进德性品质的内在生成,提升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生活化;核心;素质

一、 生活化导入——激趣

教育学和心理学研究表明,要使学生对学习有兴趣,教师所选取的学习材料要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相联系,教师要从学生能切实感受到的事例出发,把生活中学生熟悉的场景和課本知识结合起来,搭建已有的生活经验与思品课联系的桥梁,把枯燥的知识变得鲜活,把抽象的问题变得具体,从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心,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使新课导入效益最大化。

例如,在学习九年级《依法参与政治生活》一课时,教师先出示一组有关安泰河污染、校园周边的食品安全、校园周边交通拥堵的图片并提问;“面对以上问题,我们能做些什么?”由于所出示的图片均来自学生身边的生活,产生了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学生的注意力立即被吸引过来,大家七嘴八舌地说出自己的做法,教师顺势导出:同学们积极向有关部门提出建议,这是作为国家小主人的你们积极参与政治生活的体现,进而导入本课课题——《依法参与政治生活》。

二、 生活化情境——引思

学生的道德判断和明辨是非能力、学生的理性思维是思品学科需要培育的核心素养。然而在德育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常常喜欢用先进人物、先进事迹等对学生进行标榜式德育教育,让学生以这些人物事例为榜样,按照这样的模式来规范自己的道德行为,检验自己的思想品质。这种教育方式往往忽略了学生才是德育教育的主体这一重要事实,不仅使学生产生距离感,也让学生难以接受。在这方面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采用学生自己身边发生的个案,将他们作为主体,让他们自己去讨论、总结、学习,使学生能多方位、多角度思考,能够明辨是非,作出道德判断,进而发展学生的理性思维,提升思品学科核心素养。

例如,在学习八年级上册《诚信是金》一课时,教师创设了这样的生活情境:

课堂小调查——体验诚信

课堂小调查:期末考试试卷发下来了,你发现老师给你多加了3分,你会怎么办?如果这3分对你有很大的影响,你又会做何选择?你的选择会给你带来哪些好处或坏处?

(设计意图:通过设置两难问题情境,激起学生内心价值冲突,让学生在冲突中思考、辨别、选择,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从而达到提高心理、道德水平,形成正确价值导向的目的。)

生1:不告诉老师,反正老师也不知道,再说也不是我的错啊!

生2:不告诉老师,如果扣掉那3分,我就没法进入班级前10名了。

(副板书:影响排名,荣誉)

生3:告诉老师,但要求老师不要更改分数。

生4:告诉老师,因为诚实比分数更重要,诚实才能赢得更大的信任。

(副板书:赢得信任)

生5:不告诉老师,因为我妈说考上90分,暑假才能带我出国旅游,扣掉那3分,我就去不成了。(副板书:获得奖励)

生6:告诉老师,瞒得了一时也瞒不了一世,被同学揭穿了多没面子。(副板书:影响面子,难以立足)

生7:告诉老师,找出扣分的原因,争取下次考好。(副板书:争取进步,取得成功)

……

师小结:谢谢同学们把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想法说出来。其实,分数并不代表一切,老师始终觉得做人比成绩更重要,诚信是立身之本,为人之道,失信于人,必将遭人唾弃,最终难以在社会上立足。我们要做一个诚信的人。

又如,在学习九年级《学会合理消费》一课时,教师课前布置学生收集身边不合理消费的图片,有学生为这些图片配上解说词,并在课堂上展示。

☆街头小摊上的“怪”书真的比图书馆里的“好”书更吸引人吗?还是消费心理有问题?

☆水比奶茶更富营养,为何学生们总是喜欢后者呢?是满足奢侈欲望吗?

☆把自己打扮成“圣诞树”才是追求时尚吗?那为何学生们总对小饰品流连忘返?

☆嘴巴不歇不停,一路吃回家,兜里的钱用得真冤枉。

☆在网吧里如鱼得水,钱也如滔滔江水一去不复返,这种消费观是否有错呢?

☆身上穿的要阿迪,脚上蹬的要耐克,一身名牌,用大把钞票装饰其金玉外表,值吗?

☆上学要凌志,放学要奔驰,就路上的豪华接送队要榨取父母身上多少油水?

☆打个电话要苹果,算个数要卡西欧,为啥要这么折磨你的口袋呢?

学生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这些生活化的情境,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学习是自己的,不是老师强加的,引导学生“自醒自悟”,自己“摘果子”,摆脱了教师的说教,学生只有在这种环境中,才能轻松地学习,感知明理,增强道德情感。

三、 生活化拓展——导行

教学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内的教与学,而是体现在课前任务、课堂的活动、课后的延续这样一个完整的过程。思品学科更需要引导学生践行,这也是思品学科的落脚点,是实现知行合一的归宿,而实践性也是德育课程的重要特性之一。思品学科教师应当布置课后实践作业,让学生感悟在课堂,实践在课后,坚持实践性要求,拓展价值引领。

例如,在学习九年级《依法参与政治生活》一课时,教师布置如下课后拓展任务:

将自己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发现的问题提交到小组内,大家一起探究、分析、提出可行性的解决方案,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我们的建议。

可以通过课后的拓展提升,让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分析解决身边存在的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进一步落实本课的教学目标。

总之,开发利用学生身边的生活资源,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的需要,不空洞说教,不脱离学生实际,是提高德育实效性,提升思品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路径选择。要想在中学生品德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走进学生的生活空间,让学生学会生活,这就要求思品学科教师践行生活化的教育观,努力创设生活化的课堂学习环境,提炼生活化的课堂学习内容,改革生活化的课堂学习方法,并关注生活化的拓展延伸,真正做到品德教育贴近学生的生活,让他们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身心健康地成长。endprint

猜你喜欢

生活化素质核心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