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智力因素对初中生成长的影响
2017-12-08李强
李强
【关键词】 非智力因素;初中生;成长;
发展;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
21—0037—01
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经常把学习方面的成功归功于智力因素,同时,大部分教育工作者也均把培养重心放在了智力因素,对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了解甚微。但笔者看来,对于刚刚进入青春期的初中生来说,非智力因素对其学业的影响是远大于智力因素的。
一、非智力因素的概念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素质系统主要有两大部分,即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其中,一个人成功的20%依赖于智力因素,而其余80%都与非智力因素有关。由此可见,初中生的学业成功与否及其将来的发展与之息息相关。非智力因素概念的提出,最早是在20世纪的欧洲,其产生于西方遍地开花的智力测试,而美国的著名心理学家韦克斯勒在《认知的,欲求的和非智力的智力》一文中对非智力因素的概念做出了具体的陈述。他认为非智力因素的内容包括:从简单到复杂的不同智力水平都含有非智力因素的作用;非智力因素是智慧行动的必要组成部分;非智力因素不能代替智力因素的各种基本能力,但对智力因素起着制约作用。
二、非智力因素对初中生成长的影响
初中教育阶段,学生正处于青春萌动的时期,这个阶段是人一生中最为重要的时期,人格和三观多是在这一时期建立的,而且,这一时期的学生生理和心理各方面都尚未成熟,有极大的可塑性,也就是说对其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有极大的收益,对其将来的发展有着极大的筑基作用。直观来说,非智力因素对于初中生的学业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宏观来看,初中教育所接受的知识不算太过抽象,也就是说,这些基础知识对于智力的要求不是特别高,而非智力因素就可以转化成为学习动机,成为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在动力,只要勤学不倦,自然会有收获。当然,在此同时,非智力因素可以产生对学习的兴趣,进一步激励学生克服消极因素,始终保持良好的学习狀态,锲而不舍。就现在的高等教育而言,社会需要的不再是“书呆子”,而是有着创新能力、交往能力、直面挫折的能力等各方面能力的新型人才。从这方面来说,非智力因素就极为重要了。比如,在我国大力提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今天,初中学生具备良好的创新能力已经成为其日后走向成功的充要条件之一。而创新不仅需要智力因素所储备的知识,更是需要非智力因素的锲而不舍,不断积累。但是,不得不说,现如今对于初中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还处于起步阶段,对其重视程度远低于对智力的培养,加上当前的应试教育,整个社会对于人才的评价还不够完善,但仅通过智力因素来判断一个人的做法定然是不公平的。
三、初中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方法
做出卓越贡献的人多数是长期坚持锲而不舍的,其中最成功和最不成功的人,差别最大的在于进取心、自信心、坚韧性等非智力因素。笔者结合教育实践经验,谈谈初中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方法。
1. 带领学生树立正确的目标和学习动机。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经常遇到一些学生毫无积极性,厌倦甚至厌烦学习,笔者认为很大程度上是没有学习动机,缺乏学习主动性。因此,教师要正确引导并尽量创造条件来满足初中生的需要,激发其积极向上的动机,帮助他们按照自己的想法制定较为合理的目标,通过制定阶段性目标,并根据具体情况及时作出调整,这样学生既可以体会到实现阶段目标的成就和自豪,又可以激励自己为总目标的实现而不断努力,同时也增强了学生自信心。
2. 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好奇心、求知欲和兴趣是密切联系的,这在思想品德课本中有所介绍,而初中生正好拥有着超乎成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若是能帮助他们把注意力投向好的方面,兴趣的形成也只是时间问题。笔者站在教师的角度,认为最容易培养的就是学生对于课程的兴趣了,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新奇的手段,或者讲出一些新奇的故事,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并不断强化这种好奇的想法,使之成为真正的兴趣。
3. 帮助塑造健全人格。作为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增添一些小活动,在与教学内容相符的条件下,增加一些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积少成多,并通过不断的提醒帮助学生发展。同时,班主任可以时常组织一些班级活动,通过集体作业来多方面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并时常给予学生爱的关怀,让学生感受到爱,感受到真诚;多传播一些正面信息,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发展。
总之,伴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竞争将越加激烈,社会对于高质量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将更高,教育工作者应当充分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教育,真正把它提到桌子上来,和家庭、社会密切合作,帮助初中学生拥有更强的综合素质,使他们能在未来道路上走的更远!
编辑:蔡扬宗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