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从“伪预习”走向“真预习”的有效策略
2017-12-08蔡瑞虹��
蔡瑞虹��
摘要:预习是学习的一种方式,是在课前对将要学的内容进行一个预先的学习,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有助于正式课程的学习。激发学生预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由被动到主动,由不自觉到自觉,由要我预习变成我要预习,从“偽预习”走向“真预习”,从而提升预习的有效性。本文就有效预习的重要性及如何进行有效预习策略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伪预习;真预习;有效策略
一、 引言
预习是大多数教师要求学生做的事,教师的目的是让学生对将要学习的课程有一定的了解和熟悉,可以尝试自己是否能读懂,能理解的部分自然最好,不能理解就形成问题,带着自己的思考上课,不仅能够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和效果,而且教师上课也会轻松许多。课前预习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对老师布置预习任务持之懈怠的态度,交了一本预习册子就了事,抄写一些教辅资料,完全没有效果,反而浪费了时间。针对这一不好的风气,教师应该努力让学生学会科学合理安排学习,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指导学生从“伪预习”走向“真预习”。
二、 预习对于学习的重要性
我国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学生有必要养成喜爱阅读的习惯,就必须学习预习。“上课以前,学生要切实预习”,“预习一项规定为必须使学生实做的工作”。为何要如此强调重视预习,是因为预习能够促使学生的自助学习和思考的能力,正所谓开动了脑筋,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一) 减轻学习负担
小学语文教学比较简单,学习内容也很有趣浅显。但有的课程还是有许多内容的,课文篇幅和内容都较长,很繁杂,学习时要花费很大的力气跟上教师教授的速度,还要课后理解“消化”。如果没有提前预习了解,上课是比较费劲的,对课文理解不对,思路逻辑混乱,很难理解,只会在无形中加大了学习的压力,给学习带来障碍。如果能在课前做足了预习工作,那么上课就会思路清晰,学习效果可是大大的增加。学生在比较充分了解的情况下进入课堂学习,势必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语文学习不应该像理科比如数学那样的方式,教学和学习都应该以学生为主。重点是让学生对语文学习抱有美好的想象,能够热爱这门知识的学习。语文教学也是能够培养学生素质能力和人格的一门课程。预习则是一种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而探索求知习惯的很好方式。这种习惯会让他们受益终生,现代社会强调自主学习,而且,学生离开了学校,如果要获取新的知识,那只能靠自己获得,这时候,自主学习效率和能力就很重要,所以在小学教育上尽早能培养这种习惯更重要的发展成为一种能力显得极为重要。再者,加强了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学习靠自己,不再完全依赖老师、家长,主动解决,养成自强独立的性格。培养学生自主能力是一个时代的要求和需要。
(三) 增进学习的深度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也可以理解为在学习干事情前必须要有一定的了解认识,在做事情和求知的时候才会得到更好的效果。而且,在预习之后,学生能对课程相当一部分掌握,在课堂上老师讲的简单问题就会较少,能够更加深入地探讨。最主要的是,学生在预习中找到许多问题,带着自己的问题和思考,在学习时的认识则会更加深刻。提前学习,能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和学习的热情,学习的层次更清晰,理解更加深刻。形成科学的学习方式,具备较强的自学能力,对于以后独立探索,获得新的内容是有很大帮助的。
三、 小学语文教学从“伪预习”走向“真预习”的有效实践策略探讨
(一) 制定小学语文预习目标
预习是一种自主学习活动,但是很需要科学的方法方式指导和依据的,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预习让学生对教学内容有一个印象,找到记录问题,在课堂学习上进行解决,让教学变得井然有序。为了促进学生有效的预习,教师应该适当地制定一些预习目标。对于现代文的预习,要进行阅读,这是很关键的,熟悉课文情节,比如课文《凡卡》,里面出现的人物很多,情节也比较乱,事先的学习能进行梳理,就能很好的理解了。阅读之外,对生词难句尝试性理解,对一些现象和深刻的内涵进行思考。诗词是小学教学中的一个难点部分,小学生对诗词的理解能力有限,教师制定目标时要求识字和背诵,比如《赠汪伦》一诗“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背诵基本,这是教学目标,之后尝试翻译意思等,在课堂上老师相应的检查情况,是否完成目标,效果如何?可见,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目标,能保证教学目标顺利完成,有序开展教学活动。当然,对自主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应该放宽学习的面,能有深入的理解认识。
(二) 重视预习方法指导
方法是解决问题的“万能钥匙”,掌握了方法,就等于得到了一项技能,能够独立于一个领域,能够进行攀升。老师也要注重对学生方法的传授和指导。预习的方法很多,这些方法也要形成一定的体系,按照一定的步骤进行预习,让学习效果大幅提高。
(1)读。小学生语文教学中对“读”要求很高,不仅让学生会读,还要有感情的朗读。这是学习文章的首要,一定要认真仔细的阅读。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仔细的品读就会感受到文章的精华和内涵,感受其中的意境氛围,品尝作者表达的滋味。初步的阅读能让学生发现生字生词,可以记录下来。对不理解意思模糊的句子画出来,上课时重点听讲。
(2)查。查字典或者工具书,现在还可以有条件地使用信息技术手段,能获取到更多的资源。这样能通过“查”解决不认识的生词生字,弄懂其讲的意思。借助网络查询文章的写作背景、作者的情况,能有效地帮助理解课文。
(3)注。即批注,这是一种很好的阅读习惯。毛泽东主席在读书的时候就有做批注的习惯。阅读时做批注比做笔记更加方便快捷,而且能快速查找,就在书上。对某些段落和话语有自己的思考理解都能在批注在旁边,或者记录一些问题,有助于独立的思考学习。endprint
(4)思。“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说明了学习与思考相结合的重要性。每篇课文后都有练习思考题,与课文是緊密的结合,在预习时不妨试试,动脑想一想,动笔做一做。上课时师生再互相讨论。在预习过程中自己也会有一定思考理解,这是最好的。
(5)录。“好记性不如一个烂笔头”,记录能够提升我们的学习效果的。在预习时对好词好句进行摘抄,增加自己的语言积累,积累的写作素材也能帮助提高写作水平。
(三) 针对实际教学内容和不同阶段的学生实施不同预习方案
1. 教师提示预习
这种方式是老师对预习提示与教学目标结合的方向,学生自由预习,这样既不限制学生的发挥,也不脱离教学大纲。例如课文《金色的鱼钩》,老师提示这是革命长征的故事。学生从这个角度出发,了解中国红军和工农革命,学习伟大先驱的事迹,能从不同角度进行自主学习。
2. 探索合作性预习
教师抛出问题,学生去搜索探究。例如《二泉映月》《恐龙的灭绝》等,去了解二泉映月这样的名曲,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去了解认识恐龙是一种什么样的生物,探索其灭绝原因,给学生们独立的思考。这些问题有相同兴趣的还可以合作,各抒己见,上升高度,学习进入高度空间。
3. 制订计划式的预习
这种方式效果明显,目的明确,能将预习和训练有机的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清文章脉络。具体方法以表格或者填空的方式发给学生。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可以设置表格理解发生的事件,填空帮助理解课文中难理解的句段。
四、 培养学生预习习惯有效策略分析
培养学生预习习惯,有效预习,如何实现真预习,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坚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重视预习方法的指导。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方法。把预习落实,重视教师的指导,在实践中使学生逐步掌握预习的正确方法。第二,重视检查、反馈机制的正常运作。教师也不一定非得要求学生完成预习作业,给其增加额外的学习任务,但必须对预习效果检测,督促学生预习,上课时可以抽查。第三,重视组织交流、成果展示的激励效益。通过班级,定期展示预习成果,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相学习,改进不足,激励他们的学习兴趣。第四,重视互相督促,持之以恒。小学生容易产生倦怠情绪。但预习是一项比较长久的学习方式,所以要加强监督,坚持这个习惯。
五、 结语
综上所述,有效预习是学生对要学习的新知识进行自主的初步探索和了解,根据现有的学习水平,对内容预习,做好上课准备,会使得学习过程变得轻松。有效预习是让学生从预习中得到实质性的东西,自己动脑思考理解,去观察联想记忆等等,学习过程严谨科学,自学效率高。因此,教师必须实施有效的策略,让预习落实到学生身上,成为一种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和成果的手段,而不是增加负担,应付差事。从小学培养学生一种良好的受益终生的好习惯。
参考文献:
[1]侍林芳.小学语文预习指导的有效策略[J].科普童话,2016,(07).
[2]郭伟才.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利用批注做好预习的教学策略[J].赤子旬刊,2013,(12).
[3]姜静.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预习策略[J].作文成功之路旬刊,2015,(04):1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