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声乐比赛之我见
2017-12-08刘建民
刘建民
随着20世纪科技的发展,歌剧不仅在歌剧院可以听到看到,也会经由电台和电视上播放,更会有大量的音频视频出版物上市;另一方面,自媒体的出现及各种国际声乐比赛的兴起,也为推广歌剧、提高青年歌手的演唱及参赛水平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继2016年科索托(Fiorenza Cossotto)国际声乐艺术节中国区活动的成功举办后,由博洛尼亚市政府与欧洲大西洋基金会、北京弘正国际文化交流中心联合于今年7月下旬在意大利文化名城博洛尼亚主办国际声乐大师班,以及第二届科索托国际声乐比赛。此次的国际声乐大师班、两场结业音乐会以及科索托国际声乐比赛分别在博洛尼亚的音乐博物馆、圣玛丽大教堂、意大利UniCredi银行分行大厅、博洛尼亚市政厅音乐厅以及博洛尼亚音乐学院音乐厅举行。
本次声乐比赛的评委会主席由意大利国宝级女中音歌唱家科索托女士担任,评委会成员由保加利亚瓦尔纳国立歌剧院院长迪莫瓦女士(Daniela Dimova),意大利博洛尼亚音乐学院指挥及艺术指导孔蒂教授(Nicoletta Conti),意大利斯卡拉歌剧院签约女高音、教授佩达齐女士(Francessca Pedaci),美国纽约室内乐团指挥李涅夫(Stefan Linev)及意大利資深音乐理论家弥尤里教授(Piero Mioli,关于歌剧著书40余部)担任。欧洲大西洋基金会主席格舍夫教授,博洛尼亚歌剧院总监马克契亚蒂先生,博洛尼亚音乐学院院长德菲利泽先生以及美国匹茨堡大学杜肯音乐学院声乐系教授刘秀茹女士作为场外指导及评审监督团成员一并见证了此次大赛。
43名参赛选手均以进入复赛的资格参加了半决赛,他们分别来自意大利、美国、加拿大、英国、爱尔兰、俄罗斯、乌克兰、保加利亚、韩国、日本及中国。经过两天的激烈角逐,20名选手进入决赛,并经过决赛后决出一等奖一名,由韩国男高音David Ryu勇夺桂冠;两名二等奖的获得者分别是来自美国的女高音阿丽亚娜·怀提克一查德克(Alianna Whiteaker-Chudecke)与中国男高音马俊;两名三等奖的获得者是来自加拿大的戏剧女高音伊莉斯·查勒鲍伊斯(Elise Charlelbois)及中国男中音牛思源。另有8名选手分获优秀奖及歌剧新人鼓励奖。决赛的当晚举行了颁奖仪式以及获奖者音乐会。
作为一名多年来听乐、观剧的声乐爱好者,通过旁观此次意大利歌剧大师班以及科索托国际声乐比赛的全过程,笔者想把自己的一些感受,以及与其他国际声乐比赛所做的一番比较,分享给读者,也为年轻的歌手今后参加国际性声乐比赛提供一些可参考的信息和观点。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国际声乐比赛
据统计,当今共有约270个国际性的声乐比赛,按照分类最多的是以知名歌唱家名字命名的比赛,比如大家都熟悉的“多明戈世界歌剧声乐大赛~帕瓦罗蒂国际声乐比赛”“卡拉斯国际声乐比赛~科莱里国际声乐比赛”“卡鲁索国际声乐比赛”等,其中绝大部分的冠名艺术家已经过世。比较所有这些有名的比赛,“科索托国际声乐比赛”今年为第二届,还非常年轻;科索托本人是属于卡拉斯、帕瓦罗蒂这一代著名演唱家的级别,而且歌唱家本人还健在并亲自出任比赛的评委会主席,这为以她命名的该声乐比赛带来了如下特点:
第一,作为世界知名的女中音歌唱家,亲自担纲评委会主席的科索托,仍然保持了上世纪歌剧名流的风范和做派,其音乐修为相当纯正,当然对女声声部要求更加严格、苛刻;
第二,科索托本人虽退隐歌剧舞台数十年,已经不太为年轻一代歌者所熟悉,但以她命名的比赛在很短的准备期内仍然吸引了来自11个国家的年轻歌手来参赛,足以说明她本人的魅力;
第三,意大利是歌剧的故乡,各种声乐类的比赛也比比皆是。虽然科索托声乐比赛作为新生的中小型比赛刚刚出世,其专业水平要求绝不低于任何一个国际性的声乐比赛。它很肯定地为勇敢的年轻歌手提供了锻炼的机会,为他们日后参与更加知名的国际大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积累了经验。
除上述科索托声乐比赛自身的特点外,为选择适合自己参赛的国际声乐比赛,选手们还应该考虑如下要素:
首先,要看其评委会组成。评委们的国际知名度如何,是否有担任多年、多个比赛评委的经历?他们是声乐教育家还是声乐演员,是指挥、导演、经纪人、音乐理论专家还是资深的乐评人?在此次大赛的评委会委员中就有意大利资深歌剧理论研究专家弥尤里教授参加。当然,起决定性作用的是评委会主席,因为在最后评审有争议的情况下,评委会主席的意见就是决定性的一票。(如果有的评委对选手非常熟悉,甚至曾作为老师授业过,或许对参赛选手会是个绝大的优势。)
其次,要看比赛的性质。除了专门的声乐、歌剧比赛,还有设置在音乐比赛乃至某个艺术节名下的声乐组比赛,此类赛事就要看它是否至少在比重上与其他同级别比赛得到同等重视。“柴可夫斯基国际音乐比赛”最有特点:不定期,主题及重点不固定。而最近由哈尔滨市政府联合发起的“哈尔滨国际音乐比赛”,其中声乐比赛的受重视程度非常高,国内外评委的组成有着相当的重量级,奖金数目也不菲。还有赛事是以音乐家命名,或是以某个音乐家的作品演唱为主题的比赛。这类的比赛比如德国的“国际瓦格纳声乐大赛”最具代表性,专门以演唱瓦格纳的作品为重点进行比赛。另外还有在某个地区或城市设立的为促进当地文化发展所做的比赛。比如加拿大的“蒙特利尔国际声乐比赛”,日本长崎的“蝴蝶夫人国际声乐大赛”,德国的“纽伦堡的名歌手国际声乐大奖赛”等,参加此类比赛一定要搞清它的比赛范围,演唱曲目甚至评委会的具体要求。
再次,要看比赛的规模。规模大的比赛不一定与它的水平成正比,名声大、历史悠久也未必水平就高;新设的、小规模的比赛未必就不好;参加人数多不意味就能产生数量级的优秀歌手,有时反而效果适得其反。个人认为,一切要看大赛的掌门人,以及该赛事的“前世今生”,赛事的国际影响力大,脱颖而出的机会当然要多些。目前,规模大、水平又高的比赛其实屈指可数,像“BBc卡迪夫世界歌唱家大赛”“柴可夫斯基国际音乐比赛”“多明戈国际声乐歌剧比赛”“图卢兹国际声乐比赛”等就属于这类;而“大都会歌剧院国家委员会试唱比赛”“新声音国际声乐比赛”就属于比赛规格极高,经纪人、歌剧院经理相对集中的高水准比赛,其影响力虽不及前一类,但竞争也相当激烈,甚至对参赛资格的审查也极其严格,还设有多国及地区的预选赛。相较之下,此次的“科索托国际声乐比赛”属于新赛事,但水准高,是以风格纯正的意大利曲目演唱为特点的国际性声乐比赛。
最后,还要看看比赛的奖项及奖金设立。当然,奖金多从某方面可以说明主办方及大赛组委会的实力,比如以某国家重要人物命名的“伊丽莎白王后声乐比赛”,虽说对声乐艺术的偏爱程度高,但作为参赛选手未必就是首选。至于奖项的设立,主要还是要看正式奖项的数量,金银铜奖的个数,而带有奖金的优秀奖、特殊贡献奖之类的奖项数量,和不带奖金的鼓励类名誉奖项及名称,都应该是选手考虑的范围之列。(中国的参赛者还会考虑将这些奖项晋升评级、评职称之用。)
如何为国际声乐比赛做准备
现如今,一般的国际声乐比赛都把年龄限制在33岁~35岁之间,除个别专项的声乐比赛,根据特点会把年龄压低在28岁之内。比如明年在英国格林德伯恩歌剧节期间举行的“格林德伯恩歌剧杯”声乐比赛,主办方要求歌者们关注莫扎特的作品,而演唱莫扎特作品的大多是年轻的歌者,所以在参赛者年龄上压低限制也就不足为奇了。
大多数比赛中,参赛者一般是来自各国的歌剧院、乐团,或是音乐学院的师生,极少数情况下也会出现纯业余的声乐爱好者参赛。此次“科索托国际声乐比赛”中有一位东欧选手,是一位企业的经理,但经过多年的业余研修,加之参加了两周的大师班,居然在比赛中连闯初赛、复赛两道关,进入到决赛的行列中。
选手们的水平虽参差不齐,但多数情况下经过初赛、复赛后,就會淘汰大多数选手。这其中虽不乏初生牛犊、比赛经验不足者,但临场发挥不好、怯场唱错者,甚至有唱得好但因为表演呆板不入戏、不能打动人而被评委刷下去的选手也大有人在。
想要一路顺利闯关,这就要说到选手对参加比赛的准备工作和曲目选择的问题上了。
选手首先应该仔细阅读大赛的章程,注意预选赛、初赛、复赛、决赛到颁奖音乐会的时间和地点,从而考量一下自己要参加该大赛的准备时间。另外,国际比赛章程中对参赛者年龄、性别、学习音乐的时间、毕业的院校、参赛经历、舞台经验等信息的提供也都有严格的规定,对如何报名、报名费的交纳及如何寄送音频视频也都有详尽的要求。最重要的当数对比赛演唱的曲目的说明和要求。以此次科索托声乐比赛为例,赛事对演唱曲目上并无过多的要求,虽然要求参赛者准备四首歌剧咏叹调,但其中有个看似不重要的细节还是被一些参赛者忽略了:四首咏叹调之中要求至少有两首是意大利文,说明这个在意大利举行的声乐比赛,评委们重点想听选手对意大利歌剧咏叹调的演绎。而有些参赛者第一轮演唱的就只有法文、德文的曲目,而且没有什么突出的特色,自然就淘汰在外了。
另外,佰得参赛者们在选择准各曲目上应注意的问题还有:所选曲目的难易程度、作曲家、曲目长短、语言难易等,其原则是一定要适合比赛:初赛、复赛时一般是选手自己选择曲目,而进入决赛,就要演唱评委会指定的曲目了。这样一来,选手们就应该周密地考虑选择:哪首曲目比较有把握,能突出自己的优势,可以拿来晋级复赛;哪首曲目既能避免自己劣势,但又具有一定的难度,用以制胜同声部水平相当的歌手?笔者认为,一般来说选择的曲目既不要太短(比如此次比赛中有位男高音演唱《蝴蝶夫人》中的“永别了,家乡”这一不到2分钟的曲目),也不要太长(比如此次比赛中某女高音演唱的威尔第《奥赛罗》中的“杨柳歌”),尤其是初赛复赛阶段,评委打分的几个标准能满足就好;而决赛的演唱曲目则要有一定含金量才行。
曲目选好后,还要考虑的重要问题是钢琴伴奏。一般来说选手们不可能自带合作多年的钢伴去比赛国家,而比赛组委会都会为选手们临时配备钢伴。由于时间有限,事先与钢伴合乐就显得尤为重要。参赛歌手应尽可能提前约好钢伴,做好充分的准备。当然,选手的比赛经验,与钢伴合作的默契程度,钢伴本身的水平也直接影响比赛时的发挥。
最后,还有一些不容忽视的细节问题。赛前吃好喝好休息好,才能保证足够的体力;保护好嗓子这个娇气的人体器官乐器,才能在比赛中控制自如。另外,提前熟悉场地,考虑好服装、化妆等问题,真正做到胸有成竹,方能为取胜增加许多的把握。
如何在国际声乐比赛上
发挥优势并获奖
本次科索托国际声乐比赛,是在炎热的夏天举行,而欧洲国家的公共场所又很少装有空调设备,赛事正赶上意大利最为炎热的几天,比赛过程中评委们明显心情焦躁,选手们也会深受影响。但越是这种时候越是需要镇静、从容。
一般而言,歌剧演唱更看重歌手的传统声乐技巧等元素。声乐比赛,不是比谁唱得的响或者是戏剧性强——如意大利歌剧演唱,难的是针对不同时期不同作曲家的作品要体现出不同的演唱风格来:贝利尼、多尼采蒂的作品需要的是气息的高度控制;罗西尼的作品需要轻,轻才能快,才能跑起来;威尔第的作品需要收放兼顾,张力十足;而普契尼的作品则需要连贯而且戏剧性饱满。
虽然评委们的背景、品位、评判的中立性一直是影响比赛成绩的最重要因素,但一些基本的、公认的标准还是共存的:演唱时的音准、节奏、语言等。至于嗓音条件,演唱时对作品的理解、诠释,对作品所要求的情绪把控、表演的入戏程度,也会影响评委的主观与客观评判。
声乐比赛也可看作是对参赛者心理与生理的挑战,年轻歌手既要克服心理上的恐慌紧张,又要在生理上保护和使用好嗓音这一极其敏感的乐器。比赛也是歌手与评委之间的一种博弈,选手上台稍作介绍后,与评委有短暂的眼神交流,不能惧怕评委傲慢或者呆滞的表情,然后就要全神贯注地投入到演唱之中,目光一般来说应该直接越过评委。另外还要注意演唱过程中千万不要被评委的一些小动作所干扰:评委之间的窃窃私语、不停地扇扇子、或者是摸头发,有的评委始终低头填写评分表格,有的甚至在你演唱过程中进进出出……
经过复赛,部分选手进入决赛,说明他已经上了段位。而决赛胜出获奖靠的是临场发挥,再有就是运气。有时,多位选手“PK”同一首作品,评委的主观判断就是决定性的,尽管他们都强调努力做到公正。从这个意义上说取得决赛资格就是胜利,就是大师们对你的认可。
提一个小插曲:此次“科索托国际声乐比赛”中,获得第一名及并列第二名的都是男高音,想起去年在第一届科索托声乐大赛中,获奖的前三名选手也都是男高音。固然,获奖者的表现确实不俗,但出现这种明显的偏爱,不得不让人认为:科索托大师偏爱男高音。笔者与她就此问题交流的结果也印证了这一点。大师认为,“当今歌剧舞台上,好的女高音、女中音非常多,而优秀的男高音少之又少。歌剧的发展需要男高音。歌剧的演出中,男高音起到的作用至关重要,所以我们应该积极地鼓励男高音,发现男高音……”
当比赛结束,有的选手直接签约了歌剧院青年歌手计划,有的选手则受邀为经纪人试唱。应该说每一次声乐比赛对所有参赛者都是一次经验的积累,一次水平的提高。选手们都应该总结经验教训,对自己的歌唱职业生涯做出进一步规划:对获奖者来说是对自己学习进步的一个肯定,不值得骄傲自大;而没有获奖的选手也不一定是水平低下,不能产生挫败感而失去自信,放弃今后的比赛甚至歌唱事业。
比赛比的是心理素质,比的是音乐的修养,比的是对歌唱事业的热爱程度。好的歌者一定会脱颖而出,终有一天会站在歌剧的舞台上收获观众的掌声。祝愿年轻的歌手们早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