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是清的,天是蓝的

2017-12-08仲悦

歌剧 2017年9期
关键词:小二黑歌剧

仲悦

“清粼粼的水来,蓝个莹莹的天”这首歌剧《小二黑结婚》中女主人公小芹的著名唱段,在65年前已风靡全国。2017年7月,中国歌剧舞剧院在国家大剧院的舞台上将这熟悉的旋律再度唱响。

演出幕启,舞台上呈现出一座长长的石拱桥,透过桥洞,观众看到一股清粼粼的泉水沿着小溪淙淙而下。远处山峦崖壁,近处树木花草,大幕是蓝莹莹的天,一股浓浓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加之优美动听的音乐,这诗一般生动的场景,让人在赏心悦目的同时感到振奋!剧中纯真向上、清秀俊美的小芹,年轻力壮、充满朝气的抗日模范小二黑,打卜问卦、能掐会算的二孔明,装神弄鬼、财迷心窍的三仙姑,威严正义的女区长,善良淳朴的众乡亲,以及恶霸流氓金旺,观众被这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起伏跌宕一环紧扣一环的戏剧冲突、幽默生动的乡音对白吸引着,被中国式优美动听的咏叹调、诙谐新颖的宣叙调和气势磅礴的大合唱感染着。写实景观与影像技术相结合新颖大气的舞台布景,演员们精湛的表演,民族管弦乐团的烘托……台上剧中每出现一处亮点,台下观众都报以热烈的掌声和喝彩声。这是一部看了一幕盼着看下一幕、牵动人心的歌剧,它让人在观看演出的过程中情不自禁地开怀大笑,也让人随着剧情的起伏而热泪盈眶。演出刚一结束,剧场沸腾了,观众被这部歌剧深深地打动了,这种爆发式的掌声和欢呼声是全场观众向经典歌剧的致敬!是对演员们精彩表演的赞许!是对台前幕后人员所付出辛劳的肯定!

这部首演于65年前的歌剧,令广大观众和文艺工作者如此崇敬、倾倒,至今仍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无可置疑地证明,歌剧《小二黑结婚》是源于人民、属于人民的,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是无愧于被称之为经典之作的。中国歌剧舞剧院的这次复排,由首演小芹的扮演者、该剧编剧之一田川的夫人乔佩娟担任艺术顾问,歌剧表演艺术家郭兰英担任艺术指导,解放军总政治部歌剧团团长黄定山担任总导演,中国国家交响乐团团长关峡担任音乐总监。

此次排演《小二黑结婚》是新老歌剧艺术家一次很好的交流和交接,发扬了“传帮带”的优良传统。乔佩娟在指导排演这部歌剧的过程中,一再强调深入人民、深入生活的重要性。她说:“习总书记指出:‘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当年田川他们长期生活在老百姓中,有着深厚的生活积累。艺术素材来自田间地头,创作的内容是老百姓熟悉的,语言是老百姓自己的,老百姓自然爱看。歌剧《小二黑结婚》就是这样在生活的沃土上创作出来的。”在排练场上,郭兰英结合自己排演歌剧《小二黑结婚》的切身体会,手把手地教授演员把握人物、打磨唱腔。她认为歌剧中的演唱不只是单纯对声乐技巧的表现,更重要的是演员要通过演唱的形式向观众表明要说的是什么。她对演员们讲:说即是唱,唱即是说。启发演员们要说得清、唱得明,这样才能做到唱中有戏、声情并茂,才能出戏出彩。黄定山对导演这部歌剧做了充分准备。他说:“这是一次具有传承精神的排演。艺术顾问、小芹的第一位扮演者乔佩娟老师和我前后五次对这次演出的剧本进行认真研究反复推敲。尊重原著、忠实原剧、突出强调主要人物、贴近当代觀众审美,是我们这次排演的基本原则。主创、主演深入生活到山西农村采风,与地方演出队交流、学习。排演歌剧《小二黑结婚》的过程,就是不断向经典学习的过程,向民族歌剧的典范吸取精华营养的过程。其剧本和音乐的民族性、生活性、戏剧性、生动性都具有经典示范意义。这部喜歌剧的出现,在中国歌剧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文化部部长雒树刚观看演出后对大家说:“首先热烈祝贺演出成功。观众自始至终给了你们热烈的掌声,最后以欢呼声迎接这个剧的结尾,足以说明观众对这个剧的肯定。歌剧《小二黑结婚》的重排非常成功,看了这部剧我们既得到了美的享受,又受到了深深的震撼。这出戏的成功之处,在于它既做到了‘守正,又做到了‘出新,既守住了经典的根,又放射出时代的光芒。所以,就是今天的年轻人看了,也很亲切,也很熟悉。今天晚上这出戏可以说是歌剧的盛宴,精神的大餐。重排歌剧《小二黑结婚》对今天仍然有着价值观的教育意义。习总书记讲:‘经典是什么,经典就是具有浩荡的气、隽永的美、永恒的情。尽管时代不同了,但是今天这部歌剧仍然告诉人们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仍然指导人们怎样选择人生、怎样选择记忆。这就是这部经典至今仍然闪烁着价值光芒的意义所在。~中国的歌剧在今天怎么走,我们面临着一个重大的选择,这就是有着西洋的歌剧,有着我们几十年光荣传统的民族歌剧,我们怎么对待。我们要演绎西方的经典、学习借鉴西方的经典,但是不能以牺牲民族歌剧为代价,不仅不能牺牲,而且今天我们的民族歌剧还要繁荣昌盛、发扬光大。”他还指出,重排经典,同时还要创造新的经典。中国歌剧舞剧院通过重排歌剧《白毛女》和《小二黑结婚》锻炼了队伍,一批歌剧演员成长起来了,剧院为全国民族歌剧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现在经典排出来了,关键是要演,而且要持续地演下去,要叫得响、传得开。

在中央戏剧学院诞生的

歌剧《小二黑结婚》

歌剧《小二黑结婚》于1952年12月,由中央戏剧学院第一届本科歌剧系首演。1950年新中国成立之初,党和政府为培养正规化高素质的艺术人才,以适应新时代文化建设的需要,决定成立文化艺术的高等学府——中央戏剧学院,同时在学院设立第一届本科歌剧系。党和国家领导人特别重视加强学院领导和师资力量的建设,任命欧阳予倩为院长,曹禺、张庚为副院长,光未然为教务长,马可为歌剧系主任,舒强为话剧系主任,刘露为舞台美术系主任。他们都是我国戏剧界的元老、大师和专家。

在学院设立第一届本科歌剧系,是一项有现实依据又具有远见卓识的举措。新中国成立前后,涌现出以《白毛女》为代表的一批新歌剧,深受人民群众欢迎。为了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繁荣和发展歌剧事业,现实提出了培养艺术人才的迫切要求。当年在中央戏剧学院任职的张玮对学院特别设立本科歌剧系回忆说:“张庚对表现力强、表现方法丰富,既为老百姓所喜闻乐见,艺术上又比较精致的具有中国气派的新歌剧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和信心,认为是必须担负起的任务。由此,学院兴办了歌剧系。他与歌剧系主任马可等抱着极大的热忱,为中国民族歌剧的艺术教育付出了许多心血和艰辛。”

张庚、马可是延安鲁艺的老同志,是秧歌剧运动的亲历者,为中国新歌剧的诞生和发展做出过重要贡献。中央戏剧学院第一届本科歌剧系的设立和建设是与他们的积极倡导分不开的。学院领导对这届从全国优选来的学生悉心照料、精心培育。全院学习气氛浓厚,团结、紧张、严肃、活泼是这个大家庭的真实写照。院长欧阳予倩在《为本院第一届本科毕业公演致祝》中写道:“本科绝大多数的同学曾经长时间参加革命从事戏剧运动,有丰富的战斗经验,这是很可宝贵的。他们大半是做组织和宣传鼓动工作,或戏剧导演;有时可以搞装置,做合唱的指挥;他们也曾经拿起枪来作战。革命的热情使他们从事多方面的活动,在革命的进程中也多方面需要他们。战争时期他们不可能系统地学习理论和技术。他们到了中央戏剧学院,安定下来,按时上课(政治课和艺术课),听各种报告、观摩、实习、讨论、研究,两年以来进行了一系列比较有系统的学习。”

为了让这届学生能够全面、系统地从理论到艺术实践得到深造,经学院领导和各系主任研究,分别制定了科学严谨的教学和实践计划。在教学中,院长欧阳予倩亲自讲授“中国话剧运动史”;副院长张庚讲授“歌剧艺术概论”;舒强讲授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演员的自我修养》;光未然讲授《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过程;周贻白讲授《中国戏剧史》。同时还请来作家、诗人、文艺理论家、评论家丁玲、艾青、王朝闻、陈企霞等专门授课。为了学习中国民族戏曲,请来戏曲专家白云生、韩世昌教昆曲;李桂云教河北梆子戏;筱白玉霜教评剧;郭兰英教山西民歌……所学课程有乐理、视唱练耳、音乐欣赏、民间音乐、政治经济学、哲学、文学等共同课,有声乐、形体训练、钢琴等选修课。这种丰富的学习内容和极富活力的学习氛围,真令人赞叹和神往。

这批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正值波澜壮阔的民主改革运动在全国蓬勃展开。消灭旧社会遗留下的封建残余势力,特别是将广大妇女从没有人身自由、买卖婚姻的枷锁中解救出来,是新中国政府需要解决的突出社会问题。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颁布了我国第一部婚姻法,这部法律彻底废除了旧中国遗留下来的封建婚姻制度,它的制定和实施对于妇女解放和社会解放事业具有重大意义。1952年下半年,歌剧系的同学们敏锐地感知了社会的现实状况,经充分酝酿和反复讨论,决定将赵树理1943年创作的短篇小说《小二黑结婚》改编为歌剧,作为毕业总结和教学实践的公演剧目。在张庚、马可的直接领导和亲自参与下,全系同学对这部歌剧的创演始终热情饱满、团结奋战。大家一致推举学习成绩优秀、在文艺创作上已有建树的田川、杨兰春担任编剧;由歌剧系主任马可亲自挂帅,与贺飞、乔谷、张佩衡为本剧作曲。学员各级领导对这部歌剧的创演给予了大力支持。这部歌剧于1952年12月16、17、18日在北京小经厂(地名)实验剧场首演。剧中女主角小芹由乔佩娟、陈颐扮演,男主角小二黑由吕斌、王保村扮演。首演獲得极大成功。值此,我国新歌剧的又一经典力作《小二黑结婚》,就在观众雷鸣般的掌声和欢呼声中诞生了!

歌剧《小二黑结婚》坚持革命现实主义创作方法,通过主人公小芹、小二黑为主宰自己的命运、争取婚姻自由、向封建势力进行斗争并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取得胜利的戏剧结构和冲突,将思想性、艺术性完美地结合起来,成为一部中国老百姓喜闻乐见的经典民族歌剧。这部歌剧的音乐具有中国作风、民族气派以及浓郁的地方色彩,是马可继歌剧《白毛女》之后的又一巅峰之作。对这部歌剧的评价,正如一位戏剧界人士所指出的:中央戏剧学院创演歌剧《小二黑结婚》的成功,是自新歌剧里程碑《白毛女》之后,歌剧摸索如何进一步提高发展所取得的重大突破。自此,中国民族歌剧艺术在新中国戏剧舞台上站稳了她的位置。

歌剧《小二黑结婚》首演后,激起了多种戏曲剧种移植改编该剧的浪潮,使这部戏成为在全国范围内广泛上演的现代戏经典剧目,更成为全国许多歌剧院、团排演的重点剧目。事实证明,中央戏剧学院在1950年至1953年特别设置“第一届本科歌剧系”的方针是正确的,经典民族歌剧《小二黑结婚》诞生于中央戏剧学院第一届本科歌剧系是必然的。1953年,该剧由中央实验歌剧院公演,郭兰英在剧中饰演女主角小芹,她生动自如的表演,尤其是优美动听的演唱,深得广大观众的喜爱。对歌剧事业做出宝贵贡献的田川

今年是民族歌剧《小二黑结婚》首演65周年,也是剧作家田川诞辰91周年。田老1926年出生于安徽六安。12岁那年日寇侵入安徽,家乡沦陷,他毅然离家跟随姐姐投身抗日战争的烽火,加入由我党领导的安徽省民众总动员委员会少年宣传团,并在抗战儿童名剧《小三子》中以扮演小三子而闻名。1939年参加新四军。1941年进鲁迅艺术学院华中分院文学系、戏剧系学习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参加了艰苦卓绝的“反扫荡”。抗战胜利后,随部队从淮安北上,每天行军上百里,横跨华中、华北五个省份,疾行三千里,绕道长城到达西满、北满。解放战争时期,参加了辽沈战役、平津战役,过长江到湖北、湖南、广西等地做战地采访和战地鼓动工作。1950年任三十九军文工团团长。1953年在中央戏剧学院本科歌剧系毕业后,任中南军区文工团创作员。1954年调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文工团任创作员。1979年任总政文工团创作室主任。1981年任总政歌剧团团长。1983年参加“中国歌剧研究会”主席团工作。1987年经中央军委批准离职休养。1990年当选为“中国歌剧研究会”常务副主席。1994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8年至2013年任“中国歌剧研究会”名誉主席。2013年10月28日在北京逝世。

田老是一位经过革命战争考验和洗礼的军旅剧作家。他一生坚决执行党的文艺方针政策,热爱人民,热爱士兵,深入生活,深入基层,潜心创作,勤奋耕耘。他的文艺创作之路有如源头活水不断奔涌流淌。据不完全统计,自1938年至2009年70余年间,创作和与他人合作歌剧等大型剧目20余部,中小型作品20余部,导演歌剧、话剧数部,参演抗日儿童名剧20余部,发表《歌剧研求录》等文论、剧评、纪念文章数十篇。歌剧代表作有:《小二黑结婚》《一个志愿军的未婚妻》《李月娥还乡》《傲蕾·一兰》《同心结》《火红的木棉花》等。中外歌剧史学家刘诗嵘曾就田川在歌剧理论、评论方面的贡献撰文说:“田川同志的年纪虽然长我不多,我一直将他视若前辈和兄长。田川同志许多文章的风格也正如其人,朴素而言之有物,是一份研究我国歌剧艺术历史和现状的珍贵资料,希望它们能为中国歌剧的理论和史料建设添一个厚重的基石,为先天薄弱的中国歌剧理论界起到承先启后的作用。”

田老于离休前,特别是离休后在中国歌剧研究会这个在全国歌剧界很有影响的学术团体工作和主持工作,这是他人生经历的重要组成部分。1983年应歌研会主席团邀请,参加对《中国歌剧故事集》的审定工作(35万字,1988年由中国国际文化艺术出版公司出版)。1990年在文化部于湖南举行的全国歌剧会演活动中,被200余名歌剧工作者推选为歌研会常务副主席。在歌研会几位老领导李刚、丁毅相继逝世后,田老挑起了研究会的重担。他多次组织歌剧界的专家、学者到外地观看地方和军队团体演出的歌剧新作、演出录像30余部,召开专题座谈会数十次。调研中每看到有些剧本基础较好但还不够成熟时,总是认真细致、和蔼亲切地和作者交流,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努力提高作品的质量。经田老修改后的剧本,总能焕发出动人的光彩。在田老无私的帮助下,有许多剧目得以晋京演出,不少剧目还获得各类奖项。全国各地出现了好戏连台的新气象。大家说,“歌研会是我们的娘家。”尊称田老为忠厚长者、一个战壕里的战友、好义工、好导师、好朋友。田老就像辛勤的园丁,用清粼粼的水浇灌着歌剧这片沃土,让鲜花瑞草在蓝莹莹的天下盛开。

田老一生的辛勤付出,也得到了党和人民的回报。他多次立功、获奖,曾获全国少数民族题材优秀剧作荣誉奖,曹禺剧作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友谊勋章,中国人民解放军独立功勋荣誉章,中国歌剧剧作家终身成就荣誉、编剧特别荣誉奖……这些厚重的奖章彰显了田老的为人和为文的风范,也彰显了田老取得的业绩和功勋。

2014年10月,在田老离开我们一年后,解放军出版社和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了近120万字的《田川文集》。诗人、剧作家、原中宣部副部长贺敬之在这部文集的题词中,对田老一生给予高度评价:“田川同志是忠诚的革命老战士,是杰出的中国民族歌剧艺术家。他一生在歌剧文学创作、理论批评和组织领导等各方面都做出了宝贵贡献。他的名字在中国歌剧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我们永远怀念他,永远学习他。”

猜你喜欢

小二黑歌剧
贺友直连环画创作的民生情怀——以《小二黑结婚》为例
《小二黑结婚》中的小二黑形象再谈
《小二黑结婚》中的小二黑形象再谈
邻居家的“小二黑”
走进歌剧厅
赵树理《小二黑结婚》的革命精神与悲剧人物塑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