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神经节苷脂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脑血管储备能力的影响

2017-12-08朱亚兰吴湘军郑海燕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7年6期
关键词:神经节达拉脑血管

朱亚兰,吴湘军,郑海燕

(四川省广汉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四川 广汉 618300)

神经节苷脂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脑血管储备能力的影响

朱亚兰,吴湘军,郑海燕

(四川省广汉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四川 广汉 618300)

目的探讨神经节苷脂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脑血管储备能力的影响。方法2015年2月至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7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实施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和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观察两组白细胞介素-6(IL-6)、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巴氏指数(BI)、大脑中动脉(MCV)血流速度、脉动指数(PI)、脑血管阻力(CVR)及药物安全性。结果治疗后两组IL-6、TNF-α、CRP、NIHSS评分、PI较治疗前明显降低,BI、MCV、CVR明显升高,且联合组各项指标改善较对照组明显(P< 0.05);两组药物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神经节苷脂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通过有效降低患者炎症因子水平、降低神经功能损伤及提高脑血管储备能力,达到改善患者预后生活质量的目的,是一种疗效确切、安全可靠的药物方案。

急性脑梗死;神经节苷脂;依达拉奉;疗效

急性脑梗死为临床常见多发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及高致死率的特点,好发于中老年人,目前临床对其病因尚未完全明确,但本病发生及进展与炎症因子水平增高、氧自由基过度表达及自由基级联反应有关,并伴有血液流变学改变,在加快脑缺血缺氧性损伤的同时,对患者预后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1]。积极探寻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已成为目前临床关注焦点。早期研究文献报告指出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脑血管储备能力存在明显变化[2],因此加强对本病治疗对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脑血管储备能力至为关键。依达拉奉属于临床常用自由基清除剂,可有效清除脑组织中氧自由基,神经节苷脂及依达拉奉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都被广泛应用[3,4],但有关神经节苷脂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脑血管储备能力影响的相关研究较少,为此笔者展开临床对照性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5年2月至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7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纳入标准:①符合2005年《实用内科学》有关急性脑梗死诊断标准[5];②经头部CT或MRI检查确诊;③对本研究目的及内容知情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④有自主意识,可进行正常沟通交流。排除标准:①合并消化系统出血或溃疡史;②合并严重多脏器功能损伤;③合并脑视网膜病变;④合并遗传性糖代谢功能异常。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0例)和联合组(38例),对照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57~75岁[(68.17±3.54)岁],病程(23.48±3.08)h;联合组男20例,女18例,年龄56~75岁[(67.99±3.51)岁],病程(23.45±3.01)h。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入院后均实施脱水、降压、营养脑细胞、抗血小板凝集等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依达拉奉注射液(西安利君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120042)30 mg加入10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中混匀后,静脉滴注,2次/天。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注射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黑龙江哈尔滨医大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0422)40 mg加入25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中混匀后,静脉滴注,1次/天。两组均持续治疗2周。

1.3观察指标①治疗前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奥地利公司提供的型号为Bioelisa ELX-800的酶标仪)检测两组白细胞介素-6(IL-6)、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采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测量C反应蛋白(CRP),试剂盒由仪器配套,操作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②两组预后效果: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0~5分为轻度,6~15分为中度,>16分为重度,NIHSS评分越高表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改良巴氏指数(BI)评分:满分100分,分值越低表明患者日常生活状况越差。③治疗前后两组脑血管储备能力:大脑中动脉(MCV)血流速度、脉动指数(PI)、脑血管阻力(CVR),采用德国EME公司提供的CompanionⅢ型经颅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④治疗后两组药物安全性比较。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炎症因子比较治疗后两组IL-6、TNF-α、CRP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联合组各项指标低于对照组(P< 0.05),见表1。

2.2两组预后效果比较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BI明显升高,且联合组各项变化较对照组明显(P< 0.05),见表2。

2.3两组脑血管储备能力比较治疗后两组MCV、CVR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I明显降低,且联合组各项指标变化较对照组明显(P< 0.05),见表3。

2.4两组药物安全性比较两组药物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4。

表1 两组炎症因子比较

①与治疗前比较,P< 0.05

表2 两组预后效果比较 (分)

①与治疗前比较,P< 0.05

表3 治疗前后两组脑血管储备能力比较

①与治疗前比较,P< 0.05

表4 治疗后两组药物安全性比较 [n(%)]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是临床常见心血管系统疾病,属于一种因脑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微血管、微血栓形成及其它机制引发的以脑组织变性及坏死为主要症状的脑血管疾病[6],病理基础为脑组织缺血缺氧后致使钙离子向细胞内过量流入及兴奋性氨基酸稀释引发自由基连锁反应,并且既往研究指出多数患者存在神经功能缺损及脑血管储备能力下降的现象[7]。目前临床对其治疗以抑制氧自由基及保护脑组织有主要目的,早期治疗中多采用溶栓治疗及神经保护等方案,但一直以来临床尚缺乏行之有效的药物方案。

近年来随着医学水平迅猛发展及医学研究者对本病发病机制研究的逐步深入,临床对本病治疗方案日趋合理化、安全化及有效化。文献报告指出神经节苷脂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明确,在改善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预后生活质量方面有积极临床价值[8];近期一项动物实验结果表明神经节苷脂联合依达拉奉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临床疗效理想[9]。然而目前临床有关两者联合应用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脑血管储备能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仍存在一定争议。IL-6是由活化的T细胞及成纤维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具有增强自然杀伤细胞的裂解功能;TNF-α主要由单核巨噬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其可参与脑缺血的病理过程,并介导IL-6产生,可直接损伤血管内皮细胞;而CRP是机体受到感染或组织损伤时血浆中一些急剧上升的急性蛋白,参与机体炎症反应[10];NIHSS评分、PI是评估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指标,BI、MCV、CVR预示着患者脑血管储备能力,而脑血管储备能力是指正常稳定状态下,脑小动脉与脑部毛线血管出现扩张或收缩而进行血量的调节以满足脑功能需求,属于一个独立危险因素[11]。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炎症因子IL-6、TNF-α、CRP较治疗前明显下降,NIHSS评分、PI明显降低,BI、MCV、CVR明显升高,但联合组改善较对照组明显,此外两组药物安全性相当,初步证实了神经节苷脂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可有效调节炎症反应、改善神经功能、提高脑血管储备能力,且安全性较高。其中依达拉奉是临床常见氧自由基清除剂,可通过保护线粒体功能从而有效抑制脑梗死所致的脑损伤的多个病理环节,与研究报告相符[12];而神经节苷脂更易通过血脑屏障进入组织并嵌入神经元膜内,有效降低兴奋性氨基酸,并抑制神经元的兴奋,从而保护神经细胞,与此同时减轻脑水肿,并恢复血流速度,改善患者脑细胞的过氧化作用,此外其具有抗自由基活性作用,可稳定细胞膜上多种酶活性,减轻缺血及缺血后再灌注损伤[13];同时神经节苷脂可增强神经生长因子活性,促进形成新的神经网络,加速脑神经的修复,因而利于神经功能恢复[14];此外神经节苷脂可通过抑制脂质过氧化物,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激活,从而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减轻缺血脑组织及神经细胞损伤,并缓解脑梗死患者病情恶化,且其通过增加缺血区周围血流量及大脑动脉血流速度,增加了缺血区灌注,从而提高脑血管储备能力,与既往研究报告相符[15]。

综上,本研究初步证实了神经节苷脂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效果较单一依达拉奉治疗方案更具优势,更适于临床推广应用。

[1] 成帅,丁长霞.营养代谢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及生存状况的关系[J].西部医学,2016,28(12):1690-1692.

[2] 黄育梅,黄顺贵.巴曲酶治疗时间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管储备功能的影响[J].医学综述,2016,22(13):2640-2642.

[3] 王蕾.依达拉奉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6,31(4):216.

[4] 李宝柱,杨敏,刘颖.依达拉奉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J].海南医学,2016,27(16):2612-2614.

[5] 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第1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669-2674.

[6] 李慧英,蒋初明,高永红,等.急性脑梗死早期认知功能与脑血流灌注相关关系的临床分析[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5,17(4):385-388.

[7] 司友锋.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血清 NO 水平及脑血管储备的影响[J].山东医药,2015,38(32):44-45.

[8] 吴义忠,林哲聪.神经节苷脂联合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研究[J].今日药学,2016,26(4):265-267.

[9] 李晓艳,周农.神经节苷脂联合依达拉奉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PDK1、GSK3β蛋白表达的影响[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5,50(3):302-306.

[10]曹红元,刘雨辉,李惠允,等.急性脑梗死后炎症因子的动态变化及其与神经功能的相关性研究[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4,26(3):51-54.

[11]耿赤子,魏建朝.不同巴曲酶治疗时间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管储备的影响[J].安徽医学,2015,36(12):1467-1469.

[12]王建兴,李群英,WANGJianxing,等.依达拉奉联用奥曲肽治疗急性胰腺炎临床疗效观察[J].西部医学,2015,27(9):1399-1402.

[13]臧广霞.神经节苷脂联合依达拉奉改善急性脑梗死后生活活动能力和神经功能的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6):106-107.

[14]赵玉娟.依达拉奉联合神经节苷脂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和生活能力的影响[J].重庆医学,2015,31(9):1226-1228.

[15]李忠音,张军.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及神经功能的影响[J].河北医学,2015,(1):122-125.

Effectofgangliosidescombinedwithedaravoneonneurologicalfunctionandcerebrovascularreservecapacityinpatientswithacutecerebralinfarction

ZHUYa-lan,WUXiang-jun,ZHENGHai-yan

(DepartmentofNeurology,GuanghanPeople’sHospital,Guanghan618300,China)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gangliosides combined with edaravone on the neurological function and cerebrovascular reserve capacity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ACI).MethodsA total of ACI 78 patient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February 2015 to October 2016 were enrolled in the study.According to different treatment methods,they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treated with edaravone injection,n= 40) and combined group (treated with edaravone injection combined with gangliosides,n= 38).The inflammatory factor of interleukin-6 (IL-6),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 (TNF-α) and C reactive protein (CRP),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modified Barthel Index (BI),middle cerebral artery blood flow velocity (MCV),pulsatility index (PI),cerebral vascular resistance (CVR) and drug safety were observed i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ResultsAfter treatment,IL-6,TNF-α,CRP,NIHSS score and PI we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while BI,MCV and CVR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both group when compared to before treatment,and the improvement in the combined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 0.05).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drug reac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0.05).ConclusionGangliosides combined with edaravone in the treatment of ACI can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by reducing levels of inflammatory factors and neurological function damage as well as improving cerebrovascular reserve capacity.It is an effective,reliable and safe regimen.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Gangliosides; Edaravone; Curative effect

R743.33

A

1672-6170(2017)06-0167-04

2017-03-21;

2017-05-23)

猜你喜欢

神经节达拉脑血管
GM1神经节苷脂贮积症影像学表现及随访研究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脑血管造影中实施改良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的临床意义
蝶腭神经节针刺术治疗动眼神经麻痹案1则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凋亡机制的研究进展
十天记录达拉维佳能EOS 5DS印度行摄
PCI 术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给予依达拉奉的效果评价
超声引导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原发性痛经
纳洛酮治疗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
尼麦角林注射液治疗脑血管功能不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