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康复介入治疗对脑梗死后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2017-12-08王瑶瑶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7年6期
关键词:急性期偏瘫神经功能

王瑶瑶,杨 帆,张 弦

(华润武钢总医院 a.干部科,b.普通外科,湖北 武汉 430080)

康复介入治疗对脑梗死后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王瑶瑶a,杨 帆b,张 弦b

(华润武钢总医院 a.干部科,b.普通外科,湖北 武汉 430080)

目的探讨康复介入治疗对脑梗死后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2013年2月至2015年8月我院就诊的70例脑梗死后偏瘫患者,根据临床分期不同分为急性期组和恢复期组各35例。两组均在发病2周内给予康复介入治疗,包括一般内科治疗及护理、运动疗法、作业疗法和功能训练。比较两组康复介入治疗后第14天和第30天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评分指数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两组康复介入治疗第14天和第30天Fugl-Meyer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且急性期组较恢复期组改善明显(P< 0.05)。结论康复介入治疗可明显促进脑梗死偏瘫急性期及恢复期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恢复,且康复介入治疗对于急性期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恢复影响更为显著。

急性期;恢复期;介入治疗;脑梗死后偏瘫;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

脑血管病(CVD)是一种世界范围内的常见病,在老年人中好发。而脑梗死在脑血管病中约占75%,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等特点[1,2]。脑血管病中最为常见的后遗症为偏瘫,是指同侧上下肢体的瘫痪,在发生脑梗死的患者中偏瘫的发生率约为78%,可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很大影响[3]。急性脑梗死引起的偏瘫属于运动神经元损伤,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肌力下降、痉挛及各种自主运动协调受损等[4]。偏瘫的恢复决定于脑血管及脑组织恢复过程中中枢神经系统的可塑性[5]。其中功能锻炼是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重组的治疗手段,功能锻炼一般可从基本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开始[6]。在现代康复医学理论中,任何疾病在发病的初期,即可应用康复治疗,应用时间越早,恢复越快,生活质量越高[7]。本研究探讨康复介入治疗对脑梗死后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旨在为康复介入治疗脑梗死偏瘫患者提供理论基础,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3年2月至2015年8月我院就诊的70例脑梗死后偏瘫患者,根据临床分期不同分为急性期组和恢复期组各35例。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是首次发病并偏瘫,经抢救治疗后意识均清楚;②所有患者均参照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且均经临床辅助检查MRI、头颅CT确诊为脑梗死;③所有患者均符合医院伦理委员会基本要求,且自愿加入本研究。排除标准:①外伤原因导致的偏瘫;②有严重意识障碍者;③伴有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者,且有严重器质性功能障碍者。急性期组男19例,女16例,年龄59~83岁[(66.89±3.26)岁],收缩压(145.62±14.89)mmHg,舒张压(86.56±9.23)mmHg;脑栓塞13例,腔隙性脑梗死12例,脑血栓10例,左侧偏瘫13例,右侧偏瘫14例,双侧偏瘫8例。恢复期组男20例,女15例,年龄60~82岁[(67.12±3.31)岁],脑栓塞12例,腔隙性脑梗死14例,脑血栓9例,左侧偏瘫12例,右侧偏瘫13例,双侧偏瘫10例,收缩压(144.78±15.02)mmHg,舒张压(85.85±8.98)mmHg。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1.2方法

1.2.1康复介入治疗 两组均在发病2周内给予康复介入治疗,包括:一般内科治疗及护理、运动疗法、作业疗法和功能训练。一般内科治疗及护理:给予降颅内压、改善微循环、营养神经、控制脑水肿、调节血压等常规基础治疗,脑梗死偏瘫患者采用神经内科Ⅰ级护理。运动疗法:采用特制的运动方式使患者的运动功能恢复,而脑梗死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重点是改善患者的运动控制能力,主要的训练方法:①抗痉挛体位的摆放,通过正确规范摆放患者在不同体位时的患侧肢体,以达到避免痉挛发生或减轻程度的作用。②体位变换,通过规律时间(间隔2 h一次)调整体位,可减少压疮、坠积性肺炎等并发症的发生,且可达到使肢体的伸肌和屈肌张力达到平衡的作用。③座位训练、站位训练、步行训练等。作业疗法:通过有针对性的选择一些作业活动,采取训练和治疗可最大程度的改善恢复患者的劳动和生活能力,作业活动包括日常活动进食、如厕、穿衣、个人卫生、写字、执笔锻炼手指精细运动等。功能训练的时间和强度:功能训练应当在所有患者承受范围内,饭后1小时进行,2次/天,每次半小时。训练运动强度应当循环渐进,根据自身身体的情况调整,以不造成患者疲劳或痉挛为合宜。

1.3观察指标通过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表及改良的Barthel指数评定法评估患者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比较两组患者康复介入治疗后第14天和第30天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评分指数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小于50分为严重运动障碍,51~84分为明显运动障碍,84~95分为中度运动障碍,>95分为轻度运动障碍。改良的Barthel指数评定标准:日常活动包括进食、如厕、洗澡、穿衣、装饰、上下楼梯、床椅搬移等10个项目,根据其程度及是否需要帮助分为4个等级,即3分、2分、1分、0分,满分20分,分数越高,表明日常活动能力越强。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包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比较两组治疗前Fugl-Meye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康复介入治疗第14、30天Fugl-Meyer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且急性期组较恢复期组改善明显(P< 0.05),见表1。

表1 两组Fugl-Meyer评分比较(分)

*与治疗前比较,P< 0.05

2.2两组日常生活能力比较两组治疗前改良Barthel指数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0.05),康复介入治疗第14、30天改良Barthel指数均较治疗前改善,且急性期组较恢复期组改善明显(P< 0.05),见表2。

表2 两组改良Barthel指数比较

*与治疗前比较,P< 0.05

2.4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两组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0.05),康复介入治疗第14、30天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且急性期组较恢复期组下降明显(P< 0.05),见表3。

表3 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 (分)

*与治疗前比较,P< 0.05

3 讨论

偏瘫是脑梗死后患者最为多见的功能障碍,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一侧肢体运动受限或完全丧失运动能力,其致病机制是由于一侧椎体束受到损伤所引起,往往伴有椎体外系的损伤[8,9]。而对于偏瘫的康复关键取决于脑血管和脑组织病变的恢复过程,包括血肿吸收、病灶周围水肿的减轻及侧枝循环的建立等[10]。当中枢神经系统遭到损伤时,会经历一系列的适应和变化过程,以完成残留部分的功能重组进而达到功能重塑[11,12]。而功能训练是达到中枢神经系统重组的重要治疗手段,其作用机制是通过使软弱肌肉的力量增强,抑制原始及异常的反射活动,从而可改善运动模式,重建正常的运动模式[13]。功能锻炼是一个可反复学习的过程,对于偏瘫患者一项运动技巧需要多次的重复练习[14]。研究表明在发病的早期给予功能锻炼可最大程度地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等[15]。在疾病的发病早期进行肢体康复训练可刺激脑细胞发生功能代偿,让神经系统及早的建立新的联系,且在疾病早期,肢体间自身有自然恢复的能力故更利于肢体功能的恢复。研究表明,大脑皮质有同侧支配,而对健侧肢体进行功能也可使大脑侧支循环的建立加快,积极的促进病灶周围组织的重组[16,17]。而同时对双侧肢体进行功能训练,有利于大脑半球间的抑制解除,活化受损半球控制的运动通路,最终起到促进患肢恢复的作用[18]。

日常生活活动是指人独立生活所必须掌握的基本的、每天反复做的、相同的一系列活动,包括穿衣、进食、大小便等[19]。而脑梗死患者由于偏瘫后遗症导致运动功能出现障碍,引起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受到严重影响,大部分患者生活不能自理。日常活动能力的强度是偏瘫患者恢复及回归社会的重要影响因素[20,21]。故想让脑梗死偏瘫患者积极的配合康复治疗,重拾生活信心,功能训练及能力从掌握获得最基础的日常生活能力开始[22]。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康复介入治疗第14天和第30天Fugl-Meyer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且急性期组较恢复期组改善明显(P< 0.05)。表明康复介入治疗可明显促进脑梗死偏瘫急性期患者及恢复期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恢复,且康复介入治疗对于急性期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恢复影响更为显著。但因本研究样本量较少,康复介入治疗对脑梗死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还需进一步验证。研究表明在脑梗死发病的48小时内是不合适运动的,因为其生命体征尚未平稳[23,24],故本研究选择2周内进行。有学者报道,脑损伤的恢复不受时间限制,在数年后仍可得到改善,只是恢复速度减慢而已,但是对于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修复再组过程,偏瘫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在数日内就可开始,在1~3个月改善达到最大程度[25],故本文选择以治疗前、康复介入治疗后第14d、康复介入治疗后第30d为时间对比点。

[1] 周锦霞,李国珍.试论尿激酶溶栓治疗在心源性脑梗塞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6,34(1):89-91.

[2] 郭瑞,刘悦.强化肩胛带训练及早期康复治疗对经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偏瘫肩痛的临床疗效[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6,28(3):92-95.

[3] 肖展翅,甘小莉,吴雪花,等.出血性脑梗死误诊为进展性脑梗死35例分析[J].临床误诊误治,2014,27(2):48-50.

[4] 吕学海,李献平,石改平,等.纤溶酶联合银杏提取物随氧吸入(药氧吸入)治疗急性脑梗塞对患者神经功能及预后影响分析简[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6,34(1):110-111.

[5] 曹红元,刘雨辉,李惠允,等.急性脑梗死后炎症因子的动态变化及其与神经功能的相关性研究[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4,26(3):51-54.

[6] 林海燕,徐海前,刘改生.脑梗塞恢复期认知功能与运动功能的关系[J].解放军预防医学,2015,15(4):72-74.

[7] 蒋居辰.糖尿病低血糖症误诊为脑梗死27例报告[J].临床误诊误治,2014,30(8):15-17.

[8] 陈宝龙,李俊杰,刘亚华,等.超早期脑梗死溶栓治疗联合应用依达拉奉后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的临床观察[J].空军医学杂志,2015,31(2):78-80.

[9] 张涛,周华东,王延江,等.老年腔隙性脑梗死的发生及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研究[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4,26(3):55-59.

[10]唐蕊,赵明哲,庄向阳,等.阿司匹林联合小剂量氯吡格雷治疗75岁以上急性脑梗死临床效果观察[J].临床误诊误治,2015,31(8):85-88.

[11]张洁.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再灌注心律失常的观察和护理[J].空军医学杂志,2015,31(4):234-235.

[12]周锦霞,李国珍.试论尿激酶溶栓治疗在心源性脑梗塞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6,34(1):152-154.

[13]Zhang Y,Liu H,Wang L,et al.Relationship between functional connectivity and motor function assessment in stroke patients with hemiplegia:a 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RI study[J].Neuroradiology,2016,58(5):503-511.

[14]武彦霞,贾吟昱,张钊霞,等.急性脑梗塞患者临床急救及护理康复观察简[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6,34(1):89-92.

[15]袁博丽.心理护理在空勤高血压病患者康复治疗中的临床意义[J].空军医学杂志,2016,31(2):98-99.

[16]杨陈丽,李海燕,刘英北,等.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误诊为脑梗死临床报告并文献复习[J].临床误诊误治,2014,30(8):25-28.

[17]郭闫萍.针灸联合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后偏瘫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J].四川中医,2016,25(2):174-177.

[18]谭永霞,刘建国,戚晓昆.恢复期康复介入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5,13(9):1121-1123.

[19]范晓理,王海嵘,潘曙明,等.血栓弹力图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前后的差异性研究[J].临床误诊误治,2014,30(4):58-60.

[20]张有超,李斌,范录平,等.早期介入运动想象疗法对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16,29(4):296-298.

[21]杨妮,杨凯.运动康复功能锻炼联合针灸疗法对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J].中国中医急症,2016,25(3):502-504.

[22]罗璧君,孔铭颢.急性脑梗死并非甲状腺性病态综合征的临床观察[J].临床误诊误治,2016,29(3):96-99.

[23]Guo Y.Effect of Applying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Hemiplegia after Stroke on Daily Life Ability and Limbs Movement Functions[J].Journal of Sichua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2016,30(3):505-506.

[24]蔡娟.丁苯酞联合阿托代他汀对脑梗死后患者早期康复效果的临床观察[J].河北医药,2016,21(4):636-638.

[25]张玲,沈玮,张洪瑞.康复早期介入对急性缺血中风患者运动功能和ADL的影响研究[J].河北医学,2016,22(3):369-372.

Effectsofrehabilitationtherapyonmotorfunctionanddailylivingactivitiesinpatientswithhemiplegiaafteracutecerebralinfarction

WANGYao-yaoa,YANGFanb,ZHANGXianb

(a.DepartmentofCadreOfficer,b.DepartmentofGeneralSurgery,GeneralHospitalofWuhanIronandSteelCorporation,Wuhan430080,China)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rehabilitation interventional therapy on motor function and daily living abilities in patients with hemiplegia after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MethodsThe clinical data of 70 patients with hemiplegia after cerebral infarction in our hospital from February 2013 to August 2015,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acute stage group and convalescent group according to the clinical stage,35 cases in each group.The patients in both groups were given rehabilitative intervention within 2 weeks after onset.Rehabilitation interventions included general medical treatment and care,exercise therapy,occupational therapy,and functional training.The scores of Fugl-Meyer motor function score,Barthel score index and neurological deficit score were compared before treatment,on the 14 th day after rehabilitative intervention,30 days after rehabilitation interven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On the 14 th day of rehabilitation intervention,30d Fugl-Meyer score and modified Barthel index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in both groups (P< 0.05),and the improvement of the acute stage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onvalescent group (P< 0.05).ConclusionRehabilitation intervention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recovery of motor function and daily life of patients with hemiplegia in the acute stage and convalescent stage of cerebral infarction.The effect of rehabilitation intervention on motor function and recovery of daily life is more significant in acute stage.

Acute phase;Convalescence; Interventional therapy; Hemiplegia after cerebral infarction;Motor function;daily living ability

湖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资助项目(编号:JX6C-35)

R453

A

1672-6170(2017)06-0134-04

2017-03-21;

2017-05-23)

猜你喜欢

急性期偏瘫神经功能
循经往返灸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的临床观察
KD患儿急性期h-FABP、PAC-1表达与冠状动脉受损的关系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脑卒中偏瘫早期运动康复
高压氧辅助治疗对卒中后抑郁患者血清5-HT、NE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神经松动术对脑卒中偏瘫肩痛的疗效观察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中国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抑郁障碍的性别差异
DWI结合ADC图在超急性期脑梗死诊断中的临床应用评价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急性期6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