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外测量联合EKG技术在PICC尖端定位中应用的效果评价

2017-12-08杨玲燕曹丽萍梁媛媛杨华利

宁夏医学杂志 2017年11期
关键词:测量方法尖端心电图

杨玲燕,曹丽萍,丁 雯,陈 佳, 梁媛媛,杨华利

·经验交流·

体外测量联合EKG技术在PICC尖端定位中应用的效果评价

杨玲燕1,曹丽萍1,丁 雯2,陈 佳3, 梁媛媛3,杨华利3

目的探讨体外测量联合心内心电图定位法(EKG)技术在经外周静脉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尖端定位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择需PICC置管的180例患者,采用体外测量联合EKG技术进行PICC置管,确定导管尖端后,送患者至放射科行传统的X线尖端定位,分别记录EKG技术定位方法导管置入长度(Le)、胸片定位后导管置入长度(Lx)以及体外测量长度(Ly),将所记录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体外测量联合EKG技术导管尖端定位准确率为93.8%,体外测量方法导管尖端定位准确率为83.6%,体外测量联合EKG技术与体外测量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132,P<0.05),体外测量联合EKG技术导管尖端定位准确率明显高于体外测量方法。结论体外测量联合EKG技术可以提高PICC置管尖端定位的准确率。

经外周静脉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X线尖端定位;心内心电图电位法技术

PICC(经外周静脉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具有安全、方便、留置时间长、感染率低等优点,成为目前临床上常见的输液工具之一[1-2]。 PICC成功留置关键在于导管尖端位置是否合适,美国INS指出PICC导管尖端应放在上腔静脉下1/3至上腔静脉与右心房连接处[3]。既往研究也证实[4],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部位可以明显减少感染、血栓、导管异位等并发症。传统的PICC尖端定位方法是先采取体外测量法进行置管,置管后到放射科进行X线拍片定位。若发现导管尖端不在上腔静脉,返回病房进行导管调整后,再次行X线拍片定位。此过程医患均受X线辐射的污染,且耗费大量人力和时间。危重症患者在搬运过程中存在风险,会增加患者痛苦。同时床头拍片,阅片有很大困难。EKG技术(心内心电图定位法)是在放置导管的过程中同步检查心房内心电图变化,依据P波的变化确定导管尖端,即时准确放置导管的新型定位方法。近年来,冯毕龙等[5]和姚辉等[6]将此技术用于肿瘤患者PICC导管尖端定位,能准确地反映导管尖端的位置。为此我院尝试将体外测量联合EKG技术应用于PICC置管患者中,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7月-2017年5月在PICC门诊拟行 PICC导管置入术的患者180例,纳入标准:有PICC置管医嘱;患者及家属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心电图正常。排除标准:明确有心律失常、房颤、安装心脏起搏器及植入式除颤仪等心脏疾病患者,凝血功能明显异常。180例患者中男 83例,女 97例;年龄19~82岁,平均年龄46.7岁。PICC置管均采用超声引导下赛丁格技术穿刺置管,均选取肘上静脉,其中头静脉置管7例、肱静脉置管24例、贵要静脉置管149例。

1.2 设备及材料:采用置管专用血管超声仪、心电监护仪、电极片、心电连接转换器、巴德PICC4F导管及导针器、赛丁格穿刺套件、医院自配无菌穿刺包、无菌穿刺探头罩、20 mL注射器、1 mL注射器等。

1.3 操作方法:由PICC专科护士按照PICC置管操作规程进行置管。

1.3.1 确定体外测量长度:评估及选择血管:患者取平卧位,上臂外展90°,利用血管超声仪选择预穿刺血管及穿刺点,并做好标记。测量臂围及置管长度:肘正中上10 cm绕臂一周测量臂围,从穿刺点量至右胸锁关节,再根据病人体形、身高加5~8 cm,为预置管长度。

1.3.2 EKG方法确定置管长度:连接心电监护仪,设置为Ⅱ导联。按医院PICC置管流程置管,轻柔地送入导管,导管送至离预测长度8 cm左右,用无菌导联线将转换器接口与导丝尾端连接;转换器一头连接心电监护仪上的RA连接线,另一头连接患者身上的RA电极片,将转换器调到心内心电图,在心电图监控下一边用20 mL注射器推注生理盐水,一边缓慢推进导管,观察心电监护仪上P波的变化,当心电图呈现1个高尖特征性P波时停止送管,将导管退出2 cm[7],导管长度以心电图引导为准;如导管已送至测量长度加2 cm,P波无变化,再送入导管2 cm,P波仍然未改变时,B超再次排除颈内静脉异位后,导管长度以体外测量长度为准。

1.3.3 X线胸片确定导管置入长度:置管后患者均行X线定位拍片。最终导管置入长度以胸部X线定位为准。

1.4 观察指标:分别记录EKG技术定位方法导管置入长度(Le)、胸片定位后导管置入长度(Lx)以及体外测量长度(Ly)。以胸部X线定位作为“金标准”,为导管最终置入长度。与“金标准”长度相同为准确,不相同为不准确。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置管过程中未出现P波情况:置管过程中有9例患者心内心电图未出现P波特征性改变,经B超探查,导管进入颈内静脉6例,经调整后出现P波特征性改变;有3例未出现P波特征性改变,进行X线拍片发现有1例导管在锁骨下静脉打折返回,1例导管尖端到对侧锁骨下静脉,1例导管在腋下静脉打折返回,调整后,行X线拍片将导管送入理想位置。其余均引出心内心电图P波特征性改变。

2.2 2种置管方法观察指标比较:2种方法比较准确率有统计学意义(χ2=9.132,P<0.05),见表1。

表1 2种置管方法观察指标比较

3 讨论

3.1 PICC导管尖端位置的重要性:导管尖端位置过浅,留置过程中容易异位到颈内静脉,不仅容易导致静脉或静脉支流的血栓形成,而且输注刺激性药物及化疗药物危险性大;导管尖端位置过深,进入心房,会损伤心肌或瓣膜,引起心律失常,甚至引发心脏压塞等严重并发症。

3.2 体外测量定位的利弊:体外测量方便快捷、耗时短,但容易受到患者身高、体形、测量者手法、经验判断、血管走向等因素的影响,同时体外测量不可能与体内解剖位置吻合,所以无论指南规定的常规测量方法,还是改良的体外测量方法,均不能提高PICC尖端精确到位率[8]。导管置入过深或过浅,反复调整导管不仅增加了感染的机会,使医务人员和病人多次接受X线辐射伤害,而且医务工作者工作量也会增加。

3.3 体外测量联合EKG技术效果:心电图的P 波为心房除极波,P波电生理起源于窦房结,窦房结位于上腔静脉与右心房交界处。当探测电极(导管尖端)进入上腔静脉与右心房的起搏点(窦房结)时,即可引出高振幅的直立 P 波,P波的改变由探测电极与窦房结起搏点之间的距离所决定。当探测电极越过窦房结到达心房中部时,出现双向P波甚至倒置[9]。如果单纯依靠心电P波作为引导,存在盲目性,置管者操作时利用体外测量方法估计置入长度,根据心电图中P波的变化确定导管的尖端位置,置管过程中未出现明显 P 波变化的患者,不可随意送入过深,以免引起心血管系统疾病,导管置入长度应以体外测量为依据,置管后行 X线定位拍片确定导管尖端位置。本研究显示,在使用体外测量方法的基础上,结合心电引导定位,导管尖端到位的准确率达93.8%,体外测量联合EKG技术,可以提高PICC置管尖端定位的准确率。

虽然目前此技术不能完全替代传统的X线定位方法,但EKG引导的PICC尖端定位技术操作简单,取材方便,与体外测量方法联合可提高一次置管率,减少因导管异位反复调整及医患受X线辐射污染的次数;避免危重症患者在搬运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减轻患者痛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1] 卓亚娟,冯乐玲,冯燕燕,等.新型静脉内心电图引导PICC导管尖端定位的临床研究[J].护理与健康,2013,12(12):1115-1118.

[2] 卓亚玲,冯乐玲,胡红飞.A-C-L导管维护程序用于预防PICC堵管的效果观察[J].护理与健康,2011,10(10):898-899.

[3] 翟美琴,赵砚丽.中心静脉置管的研究与进展[J].河北医药,2008,30(3):374-376.

[4] 史苏霞,周立,岳立萍.PICC导管头端位置对病人影响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09,2(2):480.

[5] 冯毕龙,姚述远,周素军,等.PICC置管过程中腔内心电图的变化及其对置管操作的指导作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1):26.

[6] 姚辉,宋敏,刘玉莹,等.静脉内心电图引导PICC尖端定位的临床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8):748.

[7] 潘龙芳,洪跃玲,唐丽,等.心电定位PICC穿刺技术的临床应用研究[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5,40(3):472-476.

[8] 张晓菊,胡雁,李全磊,等.PICC体外测量方法的系统评价[J].护理学杂志,2014,29(6):78-82.

[9] 莫平,卢振和,何荣芝,等.中心静脉导管位置与新型静脉内心电图[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7,23(7):571.

R687

B

10.13621/j.1001-5949.2017.11.1015

宁夏医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XN2016065)

1.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感染疾病科,宁夏 银川 750004

2.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护理部,宁夏 银川 750004

3.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PICC门诊,宁夏 银川 750004

丁雯,Email:916986264@qq.com

2017-06-02责任编辑李 洁

猜你喜欢

测量方法尖端心电图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应用
心电图机检定方法分析及简化
《思考心电图之176》
腔内心电图技术用于早产儿PICC置管尖端定位的效果
航空发动机推力测量方法
Finding Another Earth
郭绍俊:思想碰撞造就尖端人才
入职体检者心电图呈ST-T改变的意义
基于应变原理随钻钻压测量方法研究
一种高效的PCB翘曲度测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