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路径研究

2017-12-07刘雪松

文教资料 2017年24期
关键词:提升路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

刘雪松

摘 要: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在改进中加强,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教师要透彻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彰显理论真理性的亲和力;增强针对性,提高亲和力;改革教学模式,提升形象亲和力。

关键词: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亲和力 提升路径

习近平同志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提出“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1]。从如何培养人的高度对思想政治工作提出新要求。有亲和力才会有感染力和实效性,什么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影响这种亲和力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及怎样有效提升亲和力,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搞清楚的基本问题。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同教育对象交流互动产生的一种可亲近的倾向性和吸引力,涵盖思想政治教育者、教育对象和教育内容及一定的手段和情境。

一、当前影响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因素分析

1.多元化价值观对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影响。当前,在世界新科技革命的推动下,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全球进入互联网时代,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我国已经深度融入经济全球化和“互联网+”时代。思想政治教育面临问题,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有待加强。

2.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法没有因时而新,影响亲和力。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构成要素,教育内容应该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革新,近些年思政教育内容有所变化,但因其理论表述的形式刻板,表现的面目缺少亲和力,缺少对现实问题的解释,缺少吸引力,不易满足学生心中的渴望。采用说教式教育方法,缺少学生喜欢的生活化的教育过程,达不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预期效果。

3.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不足制约亲和力。思想政治教育应具有鲜明的问题意识,具有明确的问题导向,解决学生的思想困惑和现实困难才能吸引学生,使学生产生亲近感。当前,有些教师侧重从教师出发,从教材出发,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亲和力,教育效果不佳就不难理解。

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主要路径

由以上影响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因素分析,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可以通过以下三种路径开展工作。

1.透徹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真理性的亲和力。高校教师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要注意选取合适的教育内容。学者沈壮海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教育者所欲传递给教育对象的思想政治观念,是连接思想政治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的信息纽带,是构成思想政治教育关系的基本要素,是蕴涵教育目的的载体。”[2]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大精深,思想内容浩瀚无边,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要精选马克思主义,选那些管用的、能与现实相联系、解决现实问题的理论。理论要贴近现实、贴近学生就有了亲和力,一定要联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过程,联系学生身边事。

教师要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真理的光芒魅力无穷,务必追求对理论的彻底理解。马克思指出:“理论只有彻底,才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3]不彻底的理论不能说服人就没有亲和力,教师要努力追求理论的魅力带来的亲和力,用理论的彻底性、透彻性、科学性征服学生、赢得学生,使教育具有亲和力。没有对理论的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无法解疑释惑,便无法使教育入脑、入心、入行,从这个意义上说,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深刻理解是生成思政教育亲和力的基本前提。

2.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针对性,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亲和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富有实效,必须在教育过程中坚持“三贴近”原则,即贴近实际、贴近实践、贴近学生,增强教育针对性。

在现实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缺乏针对性的现象确实存在。例如,在思政课堂上,某些教师照本宣科,只讲课本上的抽象理论,不与学生实际相联系,不关心学生想什么,现实是什么,不调查学生希望老师讲什么,只是简单化地搬用教材内容开展教学。某些教师对学生想听的讲不了,不想听的讲一大堆,这些现象都是教育缺乏针对性的表现。笔者认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一是进行精准“滴灌”,思想政治教育教师要到学生中开展调查研究,了解学生当前的所思所想,知道学生的兴趣爱好、困惑迷茫,增强教育的问题意识与问题导向。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关心学生的现实需求,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个体差异、群体差异,在授课过程中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针对性、差异性地开展教学,从而变无差异性的“大水漫灌”为具体有针对性的“精准滴灌”,这样做到润物无声、春风化雨、教化无痕,教育才富有亲和力。二是教师要走进实践,关乎现实。教师不能封闭自己、坐而论道,要积极走出去亲身体会社会现实的变化,在网上了解的肯定不如在现实中亲眼看到、亲身经历的来得深刻,潜心问道与关注社会并不矛盾,二者具有统一性。教师应该善于应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解释现实社会中遇到的理论问题,引领、指导现实实践,同时力争用现实实践去注解、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只有这样,思想政治教育才具有亲和力。

3.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形象亲和力。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进入网络化、移动化、大数据、个性化时代。截至2016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已达7.3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53.2%”[4]。信息传播日益快速,互联网成为思想观念传播、交流、碰撞的重要场域,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和亲和力,成为大学生的重要生活方式,其海量信息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产生重要的影响。在此背景下,思想政治理论课要主动适应新形势,推动思政课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亲和力和针对性。利用数字化信息网络技术,构建以慕课为依托的线上线下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

“混合式”教学模式,核心内容包括课程授课方式和课程评价考核方式,切实体现思政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宗旨。课程授课方式充分利用信息化课程网络教学资源,推行传统教学与网络教学相统一的教学方式,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双主体”教育思想,实现教师引导、启发和监控教学过程,促进学生主动地、个性化地自主学习。要积极搭建移动互联教学平台,教学微博和微信公众号,在利用原有信息发布功能的同时,赋予其教学功能,建立“微课堂”,将课程教学的部分内容,如课程准备、扩展阅读、时政学习、意见表达等放置在移动课堂中完成。

加快“传统课堂”的数字信息化改革。开展专题式教学,思政课教学内容进行重新布局,将基础知识点的讲授划归到网络教学空间进行,引导学生利用在线课堂自主完成基础知识的学习,从而减轻传统课堂教学的负担,节约传统课堂的教学时间。研讨式授课:利用分组研究、课堂讨论、现场答疑、研究展示等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开展互动研讨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地发现、思考和分析问题,增加师生沟通交流的机会,提升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有效性和亲和力。开展综合式考评,建立知识掌握、道德认知、价值判断、分析能力等多元化的考评指标体系,积极探索试卷考试、一对一面试、现场陈述、小组汇报、成果评分等多样化的考核方式,把考核重点从单纯考查学生知识储备情况,转变为全面客观地考核大学生的思想道德认知,以及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推动“实践课堂”的创新,积极开拓网络实践空间。将实践教学拓展到网络空间,在合理设计和有效管理的基础上,借助网络的便捷性、即时性和广泛性特点,组织例如在线讨论、民意调查、网络作品展等与时事政治相联系、适应大学生学习需要、形式生动多样的网络实践教学。

总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提升必须根据不断变化的形势及各种影响因素的改变而跟进。在教育部的主导和支持下,全国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都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和改革,总结出了一些很好的卓有成效的亲和力提升的模式,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是现有的成绩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要求仍然有不小的差距,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提升必须在持续改进中加强。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12-9.

[2]沈壮海.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80-81.

[3]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4]第39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N].光明日报,2017-01-19(11).

课题来源:山东省日照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17年度课题2017年第(2-43)号。

猜你喜欢

提升路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
高端访谈节目如何提升亲和力
高端访谈节目如何提升亲和力探索
微博文化与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碰撞与融合
探讨提升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感的路径
亲和力在播音主持中的作用探究
将亲和力应用于播音主持中的方法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