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力”源于“情感力”
2017-12-07张朝鸿
张朝鸿
近日读到演员秦怡回忆周恩来总理的一篇文章,文中记述了这样一件事:1939年春节期间,她第一次见到周总理,当时自己的孩子裴裴胃不好,一吃饭就吐,周总理得知后十分关心。1957年9月,周总理又见到秦怡,立即问起裴裴的身体怎么样了,胃病好了没有,秦怡感动得热泪盈眶。
作为一位日理万机的大国总理,十七八年过去了,仍然记得住一个普通演员孩子的名字,牵挂着他的病情,的确令人感叹、感动。有资料说,周总理的记忆力过人,他的脑海里刻着无数普通群众的名字。倘若没有对群众的发自肺腑的真挚情感,这一个个名字还会印在他的脑海中吗?歌德说过,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记忆力源于情感力。如果你对一个人没有兴趣、缺乏情感,你就很难记住这个人的名字。
毋庸讳言,在当今的党员干部队伍中,也有一些人对普通群众的名字是不感兴趣的。在他们的电话号码簿、手机通讯录乃至脑海里,多的是“有权的”“有钱的”“有势的”“有名的”,却极少或根本没有“种田的”“卖菜的”“打工的”。在当前的干部队伍中,常能听到这样的论调,农村基层情况复杂,群众不听话、难管理。我想,持这种论调的人,往往和群众之间隔着一道深深的鸿沟,他们不知农时,不懂农事,不会群众语言,“进不了门、说不上话、交不了心”。
“你把群众捧手里,群众把你刻心上。”就拿周总理来说,人民的总理人民爱,周总理的逝世,曾引发了一场罕见的“国葬”和全球性悼念,十里长街送总理,人似川流花似海,甚至有群众因悲伤过度而死。“从今岁岁断肠日,定是年年一月八。”时至今日,他的名字依然活在无数国人的心中。但愿每一位党员干部,都能像周总理那样,目光向下,多记群众的名字,多关心群众的安危冷暖,切实为群众排忧解难,争当一名党和人民都满意的干部。
(作者單位:江苏省邳州市政协)
责任编辑:段培华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