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育乡风文明 助力文化小康
2017-12-07朱崇慧
朱崇慧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文化小康,就不可能实现全面小康。我们东海县在积极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各项工作中,堅持以文化、文明为精神引领,创新农家书屋管理模式,大力倡导乡风文明,为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文化福利。
深层次挖掘“耕读传家”传统文化对推进乡风文明建设的积极现代意义。“耕读传家”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勤俭持家、敬祖睦邻、知书达理、和谐共济”“既学谋生,又学做人”等的聚合,在文明的演进中积淀成为中华优良传统家风之一,涵养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但是,在近年来的市场经济大潮中,“耕读传家”的优良传统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重提“耕读传家”对弘扬传统美德、涵育乡风文明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着这一出发点,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全民阅读活动的推进,我们将促进农民阅读作为乡风文明建设切入点,先期在全县13个村探索实施“耕读传家”农民阅读志愿服务项目,并收到了预期效果。试点村之一的青湖镇阚朱洲村一年来培育农民耕读志愿者6人,开展邻里友爱等工艺活动30多次,募集工艺图书3000多册,朱洲书院成为该村乡风文明建设的推进器。
以“农家书屋进农家”为突破口,依托一家一户的文化传播方式,有效改善农民阅读环境。东海是江苏省最早实现农家书屋村级全覆盖的县之一,农家书屋作为农村基层最重要的文化阵地之一,在丰富农村文化生活的同时,也暴露出资源闲置、管理僵化等问题。一方面,农家书屋不能随时开放,藏书更新缓慢;另一方面,农民特别是农村的孩子无书可读、无处读书,形成了供需“剪刀差”,直接制约农村文化小康进程。为破解这一难题,我们以农家书屋进农家为突破口,因地制宜将村委会“束之高阁”的农家书屋搬迁到热心村民家中,为其配置书橱书桌、更新图书,有效改善农家书屋资源闲置、利用率低的问题,方便了村民阅读。为了搞活书屋,让农民进得来、坐得下、留得住,着手在优化书屋阅读环境和提升阅读层次上做文章,政府出资为书屋添置桌椅、饮水机,安装了空调和网络设备;针对农民阅读需求,购买了少儿、养生保健、农业科技、文学艺术类图书充实书屋;面向社会开展了“人捐一本书,书香润晶都”图书公益募捐、爱心企业“手拉手”对口捐赠等活动,为村图书室募集各类图书4.3万余册。牛山街道湖西村“樊氏图书馆”、青湖镇阚朱洲村“朱洲书院”、石湖乡廖塘村“如飞书屋”、乔团村“江铃书屋”、驼峰乡董马村“凌飞书屋”成为农家书屋进农家的典范,有效发挥了“一个文化中心户带动一个村组”“一个书屋润泽一片乡邻”的示范带动作用,以读书学习为荣的风气传遍乡村。
融入志愿服务管理模式,在农村培养一批文化传播志愿者、文明传承引领者。乡村文化的建设与发展,离不开优秀文化人才的服务和引导。为保证农家书屋深入与持续发展,更好地传播“耕读”文化,让文明扎根乡村,我们按照“政府组织建设,鼓励社会捐助,志愿服务管理,创新机制发展”的工作思路,组织实施“耕读传家”农民阅读志愿服务项目,面向村中老党员、退休老教师、热心村民、社会乡贤等公开招募农民志愿者管理农家书屋。每个书屋招募2-3人,组建“耕读传家”志愿服务小组,义务管理书屋。志愿者主要负责图书的借阅整理、书屋设施维护,主持“阅读沙龙”等读书交流活动,每人每周服务时间不少于10小时。“耕读传家”农民阅读志愿服务项目首批选取青湖镇阚朱洲村、驼峰乡董马村等12个村开展试点,逐步扩展到70个村,惠及农民30万人,成为东海大地上一道亮丽的乡村文化风景线。通过“耕读”志愿者的管理和示范引导,农家书屋进出不便、无人管理的状况得到有效改善,人们特别是农村少年儿童的读书热情得到有效释放,图书室之间互通有无,藏书更新迭替加快,图书种类日趋丰富完善,读书氛围日渐浓厚,村民的读书热情得到空前激发。牛山街道湖西村“樊氏图书馆”四代人践行“耕读传家”的古训,坚持在乡村宣传普及文化知识,传递“耕读传家”的人文情怀,“乐耕耘、勤读书”成为湖西村村民的共同信条。樊氏家族长期义务服务村民读书的雅行善举也受到村民的交口称赞,中央电视台、江苏卫视、新华日报相继对其进行宣传报道,书屋主人樊振入选第六届江苏省道德模范候选人。
突出文化共享,开展丰富的群众文化活动,打造乡村文化聚合体与乡风文明新引擎。在“耕读传家”项目推进的过程中,我们紧紧围绕“用文化养人,以道德育人”的主题,打造村级文化堡垒、精神文明建设高地。一是夯实“文化小康”建设硬件基础。突出“文化共享”理念,将农家书屋纳入县图书馆管理体系,为每个农家书屋配备电脑等设备,建立网上图书馆,实现农家书屋与县图书馆、农家书屋与农家书屋之间图书文献的资源共享、互动交流。村村建成文化活动广场、文化活动室、百姓舞台,让基层群众足不出村即能享受文化大餐。桃林镇建成苏北首家乡镇民俗博物馆和3D电影院;青湖镇高标准建成综合文体服务中心,包括乒乓球馆、保龄球馆,成为群众健身休闲、文化娱乐的好去处。二是以丰富的文化活动浸润群众心田。在群众自发的文化娱乐活动的基础上,以农家书屋为阵地,组织村民开展读书征文、经典诵读、书画摄影、编排戏曲小品等内容丰富多彩、群众乐于参与的文化活动。同时,组织民间艺人开展剪纸、泥塑、手工编织、二胡演奏培训,让读书下棋、写字绘画、吹拉弹唱成为耕种之余的“必修课”,小小农家书屋成了群众的“文化沙龙”,有效促进优秀传统文化浸润心灵,涵养人的精神内涵。石湖乡、黄川镇村民自发组织百姓春晚;县文化部门持续开展送戏剧、送图书、送电影活动,每年完成“送戏下乡”文艺巡演等各类文艺演出500场,放映农村公益电影10000场,连续举办多届水晶节、花博会、版画双年展、民俗文化节、农耕文化节等农民文化活动,基层群众文化生活得到极大丰富。三是有机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围绕加强“中国梦”宣传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主题,结合乡村资源与特色,在每个书屋的周围都精心绘制一批贴近生活、导向鲜明、新颖活泼、群众喜闻乐见的“美德文化墙”,使广大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将农家书屋打造成村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涵育基地,为书屋配备“贤德簿”,由志愿者们及时发现并实时登记本村发生的诸如捐资助学、敬老爱老、邻里互助等凡人善举,并在村“贤德榜”上张榜公布,这些“草根名人”的嘉言懿行垂范乡里,成为传播真善美的使者,有效涵育文明乡风。今年年初青湖镇阚朱洲村开展首届美德农民评选,并将20位美德农民的先进事迹图文并茂地在“朱洲书院”前的“阚朱洲村贤德榜”上张榜公布,引导农民崇德向善,从而促进乡风文明建设。
(作者系中共东海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责任编辑:陈伟龄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