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再游桃花源

2017-12-07邢泽融

卷宗 2017年33期
关键词:考察桃花源和谐

摘 要:《桃花源记》是东晋文人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是《桃花源诗》的序言,选自《陶渊明集》。借武陵渔人行踪这一线索,把现实和理想境界联系起来。本文作者是以新闻媒体者的角度出发,以新闻开始,通过 张家界的“桃花源”虫洞,提出了当代“桃花源”的根本是--和谐。

关键词:桃花源;考察;和谐

3月5日上午8时左右张家界公安局接到了当地渔民报案,称在为于湘鄂黔边界武陵山区中发现一疑似东晋文豪陶渊明笔下“桃花源”的虫洞,为了进一步核实确认,当地政府立即组织了专家团进入该虫洞。

-------一不知名报社

1 出发去旅游

作为实习记者的我对于这次的桃花源之行充满着好奇,时空虫洞?对于一个小记者来说是何等的神秘,没有做任何准备就被推上了开往桃花源的船上。船上的学者们同我一样兴奋,纷纷讨论着论文写点啥,而我在想着陶渊明先生所在的桃花源: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人们在田间耕作,老人孩子自得其乐……。

忽然,船身一顿停了下来,船主说已经到了水的溪头,仔细一看果然是山上有一小洞,洞中有光,看来这就是五柳先生所写的桃花源吧。我前后左右观望着桃花林找不到昔日的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有的只是光秃秃的山石和几十棵不再萌发新芽的老桃树。

生物学家推了推眼镜,大发感慨:“哎,这武陵山区一路上生态破坏得太严重了,树砍得比长得还快,过几年这将变成荒山呀”。

我的心里也是大失所望,这怎么可能是陶渊明的桃花源呢?

在此处我已渐渐萌生退意,幻想无数次的桃花林呀!我不想让自己失望。但是我更希望在未来的探访中能够看到希望的景象,于是和大家共同前行。

2 探访山洞

考察团的人们这时已穿戴好装备,打开探照灯,俯身进了山洞。

走出山洞眼前又是另外一种景象。

没有五柳先生所写的“土地平旷,屋舍俨然”的田园风光,有的是一座座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和一座座直插云霄的烟囱;没有“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有的是隆隆鸣响的机器和奔跑在马路上的汽车,如果不是身后的山洞我俨然以为回到了城市。

“咳.咳.咳….呵,熟悉的雾霾味。”一位稍微年长的学者咳嗽着说。

显然失望的不止我一个,气象学的老爷子也受不了,戴上了口罩。

领队的是市政府派来的,他打算先找人问路,找这个“工业化城市”的政府。

“劳驾,麻烦问你一下市政府怎么走?

“那不是路牌吗?你看不见我在忙吗?没眼色。”烫着黄发垂着鬓的青年正在忙着打麻将,“怡然自乐”玩着。

好不容易找到了市政府,市长不是我想象的那样,白发老者,和蔼可亲。

“欢迎远道而来的贵宾莅临新桃花源考察,本人公务繁忙,不能多陪大家,有什么事情和我的秘书讲,这几天的开销算在工费内,只是报销….”眼前这位油光满面,大肚翩翩的胖子市长打着官腔。

从市政府办公厅出来,社会科学院的教授气愤的说“这是什么桃花源”,当家淳朴的作风,传统的风俗全都丢啦,只剩下这冒着黑烟的烟囱和沐猴而冠的渣滓”。有朋自远方来本该把酒言欢,为何竟如此冷漠,这与陶渊明的描述简直大相径庭,我们已经不能用失望来描述自己的心情了。这次探寻桃花源之旅让我不知该如何落笔,我究竟该写些什么?

3 发达工业文明的背后的启示

发达的工业文明究竟给我们带来什么?是的,它给我们带来了丰厚的物质基础,带来了足够的能源与动力,使机器得以运转,生活得以保障,但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种种烦恼,我们到底丢掉了什么呢?

在工廠里日复一日的操纵机器使我们丢掉了躬耕田园的乐趣,从工厂中滚滚而出的废气和废水使我们丢掉了绿水青天的滋养,不断追逐更大利益化使得我们丢掉了每个人对社会.对自然的爱。

从古今‘桃花源的对比,我找到了人类近200年来丢掉的东西-----和谐。

走出桃花源我已知道这次的通讯该怎么写了。这世上恐怕再不可能有“桃花源”一样的地方了,那只是一个美好的梦想,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时代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事实,我们唯一能够保留和实现的就是“桃花源”的精神--和谐,人与人之间相处的和谐和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如今我们生活在太平盛世,不必因为躲避战乱而找一处深山避世,我们的物质生活已经得到满足,不用羡慕吃饱穿暖的桃花源人,我们所处的时代在不断的发展和进步之中,如何能够维持这份和谐的生活,让物质生活不断进步的前提下精神文明生活也一样富足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发达的工业生产改变了我们的生活,环境不断被破坏,经历几百年风雨的天然植被和资源都在不断消失,空气质量不断下降,经济利益的吸引改变了很多人的价值观念,我们的生活就这样开始失去和谐,就如上面我所见到的景象一样。从这个角度思考我真的开始向外“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的生活了,在这样的环境中劳作至少能够怡然自得。

我想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个美好的“桃花源”,都想做点什么留住生活的美好,因此我们只要唤醒每个人已经迷失的美好向往,那么这个地球就会恢复以往的样子。我国有很多公益性较强的广告,不断在群众中宣传保护自然,和谐社会的理念,只要人人都能够献出一点爱,这个世界将处处都是“桃花源”。

“再访桃花源”我如是写下。

作者简介

邢泽融(1999-),男,山西省原平市,研究方向:传媒新闻,汉语言。endprint

猜你喜欢

考察桃花源和谐
走进桃花源
再造“桃花源”
《四季桃花源》独幅版
隐匿的桃花源
新课改下如何建立高效和有效的高中体育课堂教学
对班主任管理的几点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