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递进计划的实践与研究

2017-12-07董弋欧

卷宗 2017年33期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

摘 要:在大学生就业压力持续加大的当下,解决好大学生就业问题是每所高校共同面临的课题,而对大学生进行在校的职业生涯发展教育就是解决就业问题的重要一环。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以培养高等职业技术人才为主要的教学目标,高校进行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教育对于学生今后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发展十分重要,但是目前高职院校开展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发展教育中仍存在许多问题,例如教学层次性不强、职业针对性不足、教学方式呆板等等,所以本文就在分析大学生和高职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说明为什么要提出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递进计划,以及如何推进高职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计划的实施。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职业生涯发展;职业生涯发展递进计划

1 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现状

1.1 职业生涯发展目标不明确,计划不清晰

目前,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社会持续关注的热点问题,调查发现,这与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目标不明确、计划不清晰有着密切关系。许多大学生在高校就没有明确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和计划,因此在参加就业时缺乏职业所需的职业技能、职业素质等各种基础性条件,自身素质难以满足用人单位需求。更有一些大学生直至毕业也没有明确的职业目标,出现毕业即失业的状况,即使匆忙就业也很可能因为职业不贴合自身专业,不贴合自身兴趣,或是自身素质等原因而很快再次失业。

1.2 在校所學与未来职业发展难以形成有效对接

其次,大学生在校所学与未来职业发展难以形成有效的对接也是目前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更是导致就业难问题的重要原因。大学生要想从事一定的职业则必然需要职业所必须的专业知识、实践技能、职业道德。但是,目前,许多大学生大学专业与自身未来职业间存在着严重的不对口现象,这一方面与学生自身职业目标不明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大学普遍缺乏对学生未来职业提前进行规划引导,缺乏学生职业技能进行有效培训有关。

2 高职院校职业生涯发展教育的现状

以上海第二工业大学高职学院学生为调查对象,根据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理论,结合学生特点和工作需要汇编了问卷。问卷由客观题和主观题组成,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学生基本信息、专业认同度了解、自我认识分析及职业生涯规划的意向性等四个方面。发放问卷320份,回收问卷309份,回收率为96.56%。根据问卷统计对高职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教育现状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2.1 学生对于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教育兴趣不足

研究中可以看出,90%以上的学生希望自己可以有一份职业生涯规划,但以高年级的学生为主,主要是他们在面临走向社会的前期很迷茫的状态下,对于低年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不足,对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兴趣也不足。

当前,高职职业发展教育的教学内容仍然以延续数十年的教学内容为主,十分老套,时代性不强。不能有效贴合当前的社会现实和高职学生未来实际就业环境,导致学生普遍对职业发展教育兴趣不高,教学目标也难以实现。另外,由于长期以来传统师生观念、教学观念等的影响,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思想教育仍以老师单方面的灌输为主,缺乏学生主动的参与,老师与学生间的沟通也明显不足。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实践性也使得学生难以真正在实践中提升个人职业素质,老师难以在日常生活实践中发现学生的问题,提出针对性指导意见,更导致了师生之间的隔阂,严重影响了高职职业发展教学效果的实现。

2.2 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教育缺乏层次递进性以及对学生职业生涯的持续关注

当前院校针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主要集中在高年级且形式较为单一,采用授课等形式,学生从课堂中接受到的内容效果不是很乐观,反而是在校内一些其他的活动中收益更多,在调查中我们也可以看到,86.5%的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得益于高校中且更愿意接受一些体验互动式的教育方式。在低年级的高职生中很少有同学关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只是在有需求的时候会特别关注。

高职学生未来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环境和情况都是十分复杂的,所需要的职业素质也是包含多方面的,例如基本的专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法律、职业道德等等,但是目前高职职业教学中对于学生的职业素养训练往往太过单一,同时缺乏层次性。因为学生的职业素养基础、职业能力、职业目标清晰度都不一样,这种内容单一,缺乏层次的职业规划教育很容易沦为口头说教,甚至激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往往得不偿失。

2.3 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教学的实践性和参与性不足

高职学生的学制短,使得高职学生会更早面向社会面临选择的机会,生涯规划教育也很重要,但高职生在传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参与性不足实践机会很少,也使得高职生在进入社会后会产生迷茫和规划不足。

国内对于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研究仍较多停留在理论层面,缺乏对学生的现实成长、实践探索。无论是在机构的设置、经费投入、人员队伍建设及硬件设施等方面,还是在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的方式、途径等方面,均明显滞后,不能很好的适应目前大学生就业市场的变化和要求,从理论到现实的跨越也难以聚焦。对大学生开展递进式职业生涯培养计划与实践,尤其是开展体验式、参与式、立体式的案例教学和跟踪式的全程职业规划指导比较少。

3 为什么要提出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递进计划

3.1 是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变革的必然要求

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递进计划,是推进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是实施“人才发展战略”、构筑人才高地的必然要求,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的必然要求,是高校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全面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时俱进的必然要求。

3.2 是解决当前大学生职业教育问题的重要途径

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递进计划的实施对推进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具有现实意义。结合高职学院现有的人才培养计划和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将职业道德、人文素养教育贯穿培养全过程。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递进计划,能把学生内心的感觉真正释放出来,激发学生对自己人生主动规划的热情,通过同伴的分享而互相学习,开阔视野,取长补短,各尽其才,有利于稳定学生的专业思想、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创新学生的职业特色。endprint

3.3 有助于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

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递进计划,有助于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促进大学生充分就业,也是改善民生的需要。对大学生进行职业发展教育可以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为培养合格的应用型人才做准备,这也符合高职院校的教学目标,即培养知识型、应用型的高技能人才。大学生具有一定的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普遍希望以职业為平台实现人生理想和价值,充分发掘个人发展潜能。在职业的功能中,维持生活的比重降低,而自我实现的成分越来越高。因此,适当的职业选择和规划已经成为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关键。实现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提高青年学生的就业能力,这也是实现发展现代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原则之一。

4 如何推进高职生职业生涯发展计划

4.1 注重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教育的层次性、全面性

根据调查情况显示,被调查的学生中有71.8%的同学认为还是比较了解自己所学专业在当前社会就业形势和职业发展趋势的并且有93.8%的同学想过为自己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这说明高职生在短短三年的学制中很重视自己的发展前景和规划,但只是在高年级的学生会对职业生涯规划有更高的诉求,低年级的同学很难找到合适的方式来规划和设想自己的未来,对于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区分不明显,只是在高年级时为学生提供一些咨询和帮助,可能只能解决一时问题但难以解决学生生涯规划发展的问题。

高职学生职业生涯发展递进计划最重要的是要注重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教育的层次性,具体来讲就是兼顾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学生的思想状况、心理特点、职业的成熟度及对就业的关注点,将职业发展内容分为以下六个部分,即在高职学生入校时就及时开展大学适应教育,培养学生的专业学习意识,帮助学生打牢未来职业发展所需要的职业知识基础;在高职二年级,随着学生入学迷茫期的结束,职业规划教学主要培养生涯规划意识,探究学生职业兴趣,根据学生职业兴趣选定未来职业发展方向,制定初步的职业发展规划;在此基础上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与培养,帮助学生打牢职业生涯发展的能力基础;高职三年级主要对学生开展针对性就业指导,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社会竞争力;并充分利用毕业设计的契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毕业前夕重点对学生开展就业法治教育,帮助学生掌握相关就业程序与步骤。通过这六个方面的实践,做到有效衔接,逐步递进,职业道德教育也将贯穿于六个阶段之中,全面促进学生职业素质的全面提高。

4.2 教学紧贴学生兴趣和认知特点,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

学生对于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服务的需求是有倾向性的,他们更愿意去接受一些体验式的方式,89.9%被调查大学生认为自己很需要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指导与服务,而学生更多的去接触到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知识的途径中,排序如下学校职业生涯规划团队开展的相关活动等>就业相关协会>家人、朋友平时经常与自己谈论以后的工作问题>来自报纸、杂志和书籍的阅读,由此可见,高职生在校获取的知识是主要来源,学校有责任为高职学生提供更好更个性化的服务,高职生主要是侧重应用型,个性化的服务显得更加重要,书本上的知识难以满足学生的应用型需求,针对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开展系列活动,层层递进才会更有效果。

高职院校的职业发展教学要全面改革过去呆板沉闷的教学氛围,注重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兴趣,根据学生的职业兴趣科学地引导学生制定未来职业生涯规划,学生的兴趣是多种多样的,因此职业发展教学也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化因素,引导学生走向个性化的成才之路。另外,要培养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在英国著名教育家怀特海的著作《教育的目的》一书中,他指出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培养自我发展能力,高职院校的学生工作同样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所谓的自我发展能力即是指,引导学生看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培养学生自我发展的方法,帮助学生实现自我独有价值。高职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毕竟有限,未来的职业生涯还很漫长,因此在校期间锻炼学生的我发展能力对于高职学生的长远发展十分重要。

4.3 突出实践在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高职院校作为一所应用技术型大学,更加侧重学生的实用性,高职学生在社会上的需求更是如此,对高职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要更加侧重实践性和互动性,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技能提升自己的素质和能力。在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对于自身需求有一定的了解但又有一定的差异性所在,在低年级注重意识的培养,再次基础上,中高年级注重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认识自己更好地认识社会,才能在进入社会的时候更加从容也更有竞争力。

职业规划教育是一门理论实践并重的学科,而且学生的实践能力才是教学的最终落脚点。在理论教学之外,高职职业教育还应该注重有效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通过创设各种条件为学生提供贴近未来职业环境的实践机会,搭建实践平台,通过创业大赛、实训练习等活动,鼓励高职学生生以各种形式积极参与创新、创造、创业活动,促进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的结合,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例如,现在有一些高职院校就在学生职业教育中积极引进“5050”教学模式,即学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培训各占一半比例,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职业技能,寻找自身职业兴趣,巩固专业知识。

5 总结

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递进计划将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运用理论指导实践,从实际的需求出发;并且采用递进式的教育模式,更符合学生身心的发展规律需求,让学生能对所学专业和未来职业发展方向有更深入的了解;此外还能对学生的生涯规划发展采取跟踪式的研究,更有实践意义。因此高职院校必须在思想和实践中高度重视,以此助推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职业生涯规划[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年出版.

[2]姚裕群.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5年出版.

[3]雷五明.决不迷茫一青年职业心理测评与生涯规划[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年出版.

[4]张再生.职业生涯规划发展与规划[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年出版.

[5]王兆明.职业生涯规划[M].浙江:苏州大学出版社.2008年出版.

[6]重塑职业生涯规划:个性、生活与职业-浙江省社科联社[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年出版

[7]张再生.职业生涯管理[M].经济管理出版社.2014年版.

[8]职场走直线——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年出版

[9]张恩生.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M].山东:山东大学出版社.2009年出版.

[10]许燕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10年出版.

[11]【台】陈泽义.生涯规划.[M].五南图书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4年出版

作者简介

董弋欧(1989-),女,汉族,河北保定,辅导员/助教,研究生,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endprint

猜你喜欢

大学生就业
外语专业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
大学生就业权益保护分析
心理咨询对大学生就业工作的促进作用
论高校辅导员如何促进大学生就业工作
高校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完善策略研究
“精细化”职业指导大学生就业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