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节奏训练

2017-12-07王秀莲

卷宗 2017年33期
关键词:节奏训练有效开展小学音乐教学

摘 要:节奏训练是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开展节奏训练成为相关教育者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文结合理论基础与课堂反馈,分析了小学音乐教学中开展节奏训练的现状和方法,以期能为节奏训练的开展提出一些有益的建议。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节奏训练;有效开展

1 节奏训练的必要性

所谓节奏,就是音乐中表现出的音乐强弱、音长音短等形态,节奏的快慢、长短、疏密、动静等变化决定着作品的表现效果。节奏在音乐中的地位至关重要,节奏训练是小学音乐教学的基础内容,尤其是在小学阶段,节奏感的培养是他们学习音乐的基础,关系着学生今后在音乐领域的发展前景。从节奏入手,学生能更加体会出节奏在音乐中的情绪、感受节奏美。节奏训练不仅可以增强课堂趣味性,摆脱枯燥乏味的填鸭式教学,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创作的灵感,使课堂效果事半功倍。然而现在多数课堂上节奏训练的形式过于呆板,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局限了学生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影响了其建立学习音乐的自信心。因此,根据小学生不同阶段的年龄特点,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开展节奏训练,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体会到音乐学习的乐趣,从而培养起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更有效的掌握音乐知识。

2 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训练的方法

2.1 选取耳熟能详的歌曲开展节奏训练,激发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

在教学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音乐学习的乐趣并沉浸其中,就会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师组织的教学活动。通过兴趣引导的学习方式,可以使得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借助耳熟能详的歌曲对学生进行教学联系,是激发学生音乐学习兴趣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熟悉的歌曲通常易于学习,使得学生能够快读沉浸在歌曲中,从而激发音乐学习的兴趣,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主动性。通过熟悉的歌曲让学生感受音乐作品的节奏,从而认识节奏,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节奏感,增强音乐素养。

广场舞曲目相对其他音乐作品具有通俗易懂且节奏感十分鲜明的特点,并且大多数学生对这类音乐作品都很熟悉,通過某些广场舞曲目的学习,可以有效激发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从而在兴趣中培养学生节奏感。《小苹果》、《最炫民族风》等广场舞曲目韵律比较简单且节奏感较强,而且学生在生活中会经常听到这类的曲目,对于这些歌曲的记忆较为深刻,引导学生学习这类广场舞曲目能够激发学习兴趣并引起共鸣。教师可以利用这些简单易懂且节奏感较强的广场舞曲目来开展节奏训练,培养学生的节奏感。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首先利用多媒体等电子设备播放《最炫民族风》这一曲目给学生听,活跃课堂气氛,在引起学生兴趣之后,再播放事先准备好的《最炫民族风》的伴奏,带领大家唱,并且模仿视频中节奏感较强的动作。通过演唱和舞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使学生融入课堂中,对音乐课堂有一种参与感。如此,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学习音乐的主动性,而且能够提高节奏训练的有效性,在演唱的过程中逐渐培养他们的节奏感。

2.2 从感性上认识节奏,运用肢体语言训练节奏

音乐来源于生活,而节奏也同样源于生活之中。对于小学生中较高年级的学生来说,已经具备较为完善的认知和理解能力,让他们在生活和学习中通过具体的感官认识节奏,再借助言语表达、身体动作、乐器演奏等形式来强化节奏,可以培养学生从感性上认识节奏,从而有效增强学生的节奏感,达到节奏训练的目标。

音乐家卡尔·奥尔夫曾说过:“声势教学的方式有利于加深学生对音乐知识的理解”。声势教学的本质就是:通过身体的某些器官,从感性上认识节奏,再通过肢体动作的配合来训练节奏感。这样的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较为容易地理解音乐节奏并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节奏感。在小学音乐教学中,仅仅采用声音练习歌曲的教学模式不能很好地达到节奏训练的目标,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应用声势教学的方法,引导学生通过感官理解不同音乐作品中的节奏风格及特点,再通过肢体活动辅助学生训练节奏。例如,在小学音乐《让我们荡起双浆》的学习中,针对开始的合唱部分,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统一拍手或跺脚进行合拍;针对该歌曲的轮唱部分,教师应更进一步的引导学生进行指挥式地节奏律动,让学生通过挥动双手的方式来感受节奏的变化。音乐教学中,教师应摆脱单一的声音练习歌曲的模式,充分应用声势教学的优势,将声音练习歌曲和肢体活动进行有效的结合,可以让学生更准确的理解音乐作品中的节奏,从而提高学生对于音乐节奏的掌握。

2.3 从课上到课后的经常化节奏训练

从多年的教学经验中可以发现,课堂上采用多样化的节奏训练模式,对于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了显著的效果。但是,如果长时间不运用,那么这种节奏感又会很快减弱。所以,仅仅依靠课堂的节奏训练是不够的,要想让学生更快更好的掌握节奏,还需要课后经常运用,反复练习。正如“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这要求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中教授知识,而且还应积极引导学生课后自主练习。例如:在教学《国歌》时,首先鼓励学生上台演唱并对其给予肯定,而后鼓励他们回家唱给父母听。小孩子在得到老师的充分肯定之后,通常会很自信地向父母展示所学会的歌曲。这样一个简单的鼓励过程,使得学生在课后对节奏进行了运用,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于节奏的感觉。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提升学生学习音乐的乐趣,与此同时也可以树立学生学习音乐的自信心,使得音乐学习可以持续化。将节奏训练从以往课堂学习的单一模式转变成从课堂到课后的经常化学习,这样持之以恒的练习方式更有助于学生增强节奏感。

3 小结

总之,在课堂中,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选择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兴趣,循序渐进地开展节奏训练。通过课上和课后的兴趣节奏训练、肢体训练等方式,能让学生更加有效地掌握节奏知识,增强学生的节奏感,从而提高音乐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袁芳,王卓.浅析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进行节奏训练[J].音乐时空,(12).

[2]蔡雯.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训练方法探析[J].音乐时空,2015(03).

[3]陈小玲.音乐节奏教学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11(18).

[4]钱立蓉.浅谈培养儿童学习节奏的兴趣[J].科教导刊,2010(22).

[5]张超旭.小学音乐节奏训练中的教学体会[J].中国音乐教育,2012(02).

[6]潘雅靖.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节奏训练[J].北方文学(下旬),2017(3).

[7]龙霞.浅析节奏训练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6(9).

[8]李以阳.浅析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进行节奏训练[J].儿童大世界月刊,2016.

[9]何春晓.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怎样开展节奏训练[J].教育科学:引文版,2016.

作者简介

王秀莲(1966-),女,汉,河南,小教高级,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唐徕回民小学,音乐教育。endprint

猜你喜欢

节奏训练有效开展小学音乐教学
让音乐成为游戏的伙伴
多元比较,有效开展第二轮生物复习
节奏训练在初中音乐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浅析新时期高校学生党支部工作的有效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