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北地方高校档案编研工作调研报告

2017-12-07吴顺仙

卷宗 2017年33期
关键词:校史编研工作

摘 要:高校档案编研工作既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记录高校发展历史、传承人类文明、促进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一项必要工作。研究新时期地方高校档案编研,对促进地方高校档案编研自身发展,提高档案编研质量,更好的服务学校中心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湖北省十堰市三所地方高校档案编研状况和现有实际工作进行调研,对其档案编研和开发利用工作的若干问题进行研究,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建议对策,以期对地方高校的档案编研工作有所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档案编研;地方高校;校园文化

课题名称: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课题——高校档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育人途径研究(编号:2011B065)

高校以馆藏校史档案为基础的编研工作,是档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档案编研所具有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社会功能,既是高校校园文化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又对传承中华文化有着不可估量的贡献。近年来,地方高校改革和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高校档案工作服务于改革的发展的最有效方式之一,就是档案编研工作。《全国档案事业发展 “十三五 ”规划纲要 》指出,要“加强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充分运用新技术,利用档案报刊等媒体,特别是新兴媒体,有效传播优秀档案文化”。面对新的形势和要求,如何进一步深入挖掘和利用高校的档案文化资源, 从而更好地促进校园文化的健康繁荣发展,提升档案文化的影响力,是高校档案编研工作面临的新课题。

1 地方高校档案编研工作取得的成绩

近年来,湖北地方高校以档案资料的汇编为抓手,,挖掘馆藏档案优势,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档案利用工作,打造特色档案文化,借力现代化技术、进一步拓宽档案文化建设的服务路径,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围绕学校发展大局,各高校也开展了相应的档案编研活动,也产出了一些科研成果,实现档案文化服务的转型升级。根据对湖北省十堰市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湖北医药学院和汉江师范学院三所地方高校的实际调研,地方高校档案编研工作取得了以下几方面的成绩。

1、健全和完善了档案编研机构

近些年来,地方高校档案编研工作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重视,各高校都成立了档案馆,设立了相关的编研机构专门负责档案编研。有的高校档案编研机构设在校档案馆下,如湖北汽车工业学院2016年在档案(校史)馆下设立了校史研究室和档案编研室,并安排专职人员负责档案编研工作,负责全馆档案编研工作的组织和计划、编写档案工作简报等。有的高校则是将档案编研作为校长办公室或党委宣传部的一项工作职能,如湖北医药学院将校史编研的职能安排在党委宣传部。有的高校成立虽然没有明确成立档案编研机构,但把档案编研工作也作为档案馆的一项工作职能,在完成档案馆传统的基础汇编外,也参与到校史志、部门志、人物志等的编研中。

2、撰写了系统完善的校史研究成果

通过对湖北地方高校的調研,多年以来,高校出版了不少以档案为基础编写的校史研究成果。如湖北医药学院在更名编写了《郧阳医学院志(四十周年1965-2205)》,该院更名后2015年又组织编写了《湖北医药学院志(2005-2015)》,两本史志完整的记录了湖北医药学院的发展历史。自1991年以来,湖北汽车工业学院也先后编写了《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校史》(1972年-1991年)、《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志》。汉江师范学院档案编研主要是文件汇编,如《汉江师范学院文件汇编》。这些档案编研成果的共有特点,大部分是与学校的校庆工作有关,基本上都是因校庆而作。这些成果为广大师生员工提供了重要的校史校情教育资料。

3、为校史校情教育提供了大量的参考资料

近年来,各学校在进行校史、校志编研的同时,结合所占有的档案资源,进行了大量的综合编研。如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围绕40年校庆编写画册,围绕纪念学院首任院长、原中国工程院学部委员,中国汽车工业的奠基人之一的孟少农诞生100周年,参与编写《孟少农传记》和孟少农纪念活动画册。同时坚持为《中国汽车工业年鉴》、《湖北教育年鉴》等社会期刊提供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每年一度的年鉴资料,并定期撰写档案论文提交学术交流。为学校本科评估,教学科研提供了大量原始素材。2015年2016年,湖北医药学院和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先后通过了国家本科评估优秀验收,评估期间,两所高校的档案馆提供了大量的教学科研原始评证,并为学校本科评估收集编排了学校核心数据,为学校本科评估顺利通过提供了优质查询编研服务。

2 地方高校档案编研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应该说,地方高校的档案编研为学校的教学、科研以及校园文化建设和校史校情教育作出了重要贡献,取得了不少成绩。但由于地方高校档案编研起步较晚,大多数高校的档案编研工作还处在初级阶段,与部委院校和国家对高校档案编研工作的要求相比,从全国高校的编研成果来看,无论从编研的数量还是质量来看,地方高校档案的编研利用工作都还有比较大的差距,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编研工作体系尚未建立健全

目前,大多数地方高校尚未建立起系统、科学的高校档案编研体系,多数高校的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均没有到位,又没有专项经费。尽管高校档案主管部门在各种档案会议上有所提及,但是没有制定出地方高校档案编研具体的规定。编研评估项目未设置或设置不科学或未得到落实等,导致地方高校档案编研的随意性、自主性大。其根本原因是思想认识不到位。同时,缺乏相应的机构来对高校档案编研工作进行指导,编研工作受到的约束小,规范化管理难度加大。另外,不同类型、不同地域的地方高校档案编研水平不一,制约着地方高校档案编研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发展。

2、档案编研水平较低

总体来看,地方高校档案编研水平较低,主要表现在以下机关方面的不足:在编研成果方面:从调查结果来看,地方高校档案编研总体来看基本上是史料汇编,真正研究的成果不多。档案编研存在选题狭窄陈旧,形式单一,重“编”轻“研”问题。高校档案编研工作大多只是把编写参考资料,诸如文件汇编,大事记,组织沿革等作为编研工作的主要内容,忽视了在编研的基础上加强研究,创作出具有学校办学特色,适应社会经济建设的有传播价值的研究成果。在编研技术和手段方面:高校档案编研工作依然以手工查阅馆藏、资料汇集为主,借助新技术、新手段幵展编研工作的力度还不够,即使采用了计算机进行编研,但软件的更新、升级不及时、功能也不完善。endprint

3、编研专业人才严重不足,现有人员专业素质相对不高

地方高校档案部门工作人员长期以来都存在人手紧张、非专业出身、整体素质相对不高等情况。部分高校专职的档案员很少,有的档案员除了从事档案工作外,还要兼顾其他行政工作。而非专业出身,其对档案的业务知识也不够扎实,加上日常的主要精力放在从事具体事务性工作上,对档案工作的思考、编撰和研究就更谈不上。

3 提高地方高校档案编研水平的对策

高校档案编研对促进地方高校档案编研自身发展,提高档案编研质量,更好的服务学校中心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随着地方高校的快速发展,馆藏档案资源不断丰富,如何结合现有实际条件,最大限度挖掘馆藏档案信息资源,推动档案编研工作发展,为高校教学科研提供高质优效的服务,成为摆在高校档案工作者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1、进一步提高对档案编研工作的重视

新时期对档案编研工作要求的提高,编研工作的各项设施要求也随之提高。目前,地方高校档案编研水平普遍还处于低层次的水平,在档案编研的软、硬件上均存在许多不足。改善这一现状亟需高校领导班子加大对档案编研工作的重视。首先, 地方高校领导必须不断强化档案管理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建立相应的档案编研机构,并落实档案管理员的人员编制和档案库房, 为档案编研工作的展开创造必要的现实条件,并制定对应的工作规范,用以规范档案编研工作,将其制度化、规范化。其次,要将编研工作列入学校档案馆(室)工作发展规划中,从而使编研工作有计划进行,减小编研随意性。其次,加大对档案编研工作的经费投入、技术支持,划拨专项资金, 用于档案编研工作的经费,并对编研课题的实际投入和实际产出进行科学化的核定。尤其是对综合实力不强的地方院校,要通过经费和技术的投入,改善编研工作的硬件环境,进而缩短不同地域、不同高校档案编研的实力差距,以便促进地方高校档案编研工作整体水平的提升。

2、重视培养编研人才,提高档案编研队伍素质

编研工作的质量好坏,说到底还是人才的问题。档案编研与开发利用工作的质量直接由档案编研人员的职业素养和个人能力决定。高校档案部门应该适应档案事业发展的大趋势,调整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结构,要将文字处理能力强、综合水平高的档案类专业人员充实到编研队伍中。其次,要加强在职人员的继续教育培训,特别是要积极争取参加档案编研的有关培训,提高其自身的技能和所掌握的知识,让其接触各种新技术、新进展和新动态,了解和掌握编研最新的做法和经验。引导其跟上时代的步伐, 把握当前整个信息科学和信息业的发展脉搏, 才能进一步增强其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开展档案编研工作的能力及工作的水平, 努力产生出更多的档案编研精品。此外,要重视与其他院校的交流与学习,从中学习成熟的做法,结合本单位实际,应用到本单位的编研工作中。最后,高校档案的编研工作还需要我们档案工作者投入更多的工作热情和责任心,需要我们不断加强个人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来提高编研的创造力,充分发挥编研在高校的教学、科研等中心工作中的功能作用,切实做好利用服务工作。

3、丰富档案编研内容, 提升档案编研质量

档案编研和开发利用工作可以大致分为编纂档案史料和文件汇编、专题参考资料编写、档案和历史研究三个方面。地方高校的档案编研工作,首先要考虑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建设和学校决策服务。 档案编研工作必须深度挖掘自身馆藏材料,通过“因需选题”和“按需施编”的方式,编辑一些城市发展史志、城市各行业发展变化资料、政府组织机构沿革以及名人录等内容, 以实现编研内容的围绕中心和适应个性两个方针, 在体现城市发展脉络的同时,表现出城市的历史感。

4、依托互联网技术,凸显编研工作的数字化

随着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 档案馆建设的目标得到了升华,建成以互联网为技术支撑的数字校园已经成为了大多数地方高校的新型建设目标。在这样的目标指引下,档案馆的档案编研工作需要围绕数字校园为中心, 改变档案编研的传统方法,逐步朝着多载体、全方位以及深层次的档案信息资源开发方向转化。在此之前,必须立足于纸质档案、声像档案和电子档案,通过计算机等先进的现代化设备,依托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电子通讯和传播技术以及光盘技术等现代化的技术实现档案的现代化编研,及时有效地实施档案的开发,尽量减少加工的时间和传递的时差, 提升编研利用的实效性。除此之外,还要加强对新方法和新成果开发的投入力度,以便编制出具有较高利用价值的编研成果,为使用者提供更为丰富、优质的服务。

信息时代给传统的档案编研工作带了巨大的冲击,在这样的背景下,地方高校的档案编研工作既面临着机遇,同时也面临着挑战。如何正确面对和处理这些挑战,将有助于我们档案编研工作的展开。地方高校的档案编研工作必须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适应知识经济和电子信息技术迅猛發展的速度,以“以服务学校中心工作”为宗旨,强化档案资源的编研与开发利用,结合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以及文化传承创新等内容开展工作, 以便为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丰富的精神素材,为社会各个领域提供优质的档案利用服务。

参考文献

[1]黄夏基.信息时代档案编研的“恒”与“变”[J].档案学通讯,2016-07-18.

[2]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意见[N].中国档案报,2014-05-05.

[3]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J].中国档案,2016,(05).

[4]郑慧、李燕芳,《高校校史编研中的轻重得失及对策》,《档案学研究》,2013年4期。

[5]田净.《档案管理在高校校史文化建设中的作用研究》,《档案信息化》,2016年1期。

作者简介

吴顺仙(1962-),女,汉族,陕西西安人,副研究馆员,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档案馆。研究方向,档案编研与高等教育研究。endprint

猜你喜欢

校史编研工作
《山东档案》
校史故事演出
川美80年,一场展览讲述一部校史
谈谈房地产档案的编研
读校史 , 走进辽科的前世今生(一)
不工作,爽飞了?
档案编研在地铁文化中的应用
房地产档案编研工作的特点及其完善建议
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