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东野圭吾的推理小说与大学生的法律意识

2017-12-07周登宇

青年时代 2017年31期
关键词:文学阅读法律意识大学生

周登宇

摘 要:东野圭吾的推理小说,在中国的大学校园,备受欢迎。在“法治中国”的时代背景中,其所体现出的法律意识,对大学生读者增强法律意识,具有积极作用。推理小说可体现出法律意识,对改变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的现状有积极影响。

关键词:东野圭吾;推理小说;法律意识;大学生;文学阅读

东野圭吾是日本著名的推理小说作家,作品畅销海内外,在中国图书市场也颇受欢迎,“东野圭吾目前在中国已经逐渐发展成了一个现象级作家。”[1]在高校校园,也备受学子们的青睐。据研究,推理小说能够体现法律意识,因此,对东野圭吾推理小说的阅读客观上能起到唤醒和增强法律意识的作用。这在“法治中国”的时代背景下,在大学生乃至社会人群现阶段法律意识较为淡薄的情况下,是有积极意义的。而东野圭吾的推理小说,一直以来,社会关注其市场价值和娱乐性者居多。本文独辟蹊径,从社会学的角度,关注其在法律层面上的意义。从东野圭吾的推理小说本身所具有的特性出发,研究其与当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之间的联系。

一、推理小说可体现法律意识

日本所谓的推理小说,即等同于侦探小说,是描写侦探寻找真相的故事。推理小说起源于美国,发展于英国,大行其道于日本。在日本文字改革时,江户川乱步与木木高太郎提出将“侦探小说”改为“推理小说”。侦探小说是体现法律意识的最好的文学范本。就西方侦探小说的起源而言,西方逐步完善的警察和法律制度,对侦探小说的产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法律意识以及对法律的尊重则成为侦探小说的思想基础和价值标准。日本的推理小说是在西方侦探小说的影响之下产生的,同样如此。

我国的文坛,称侦探小说者居多。由于侦探小说与社会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和在加强人们的民主法制意识方面的作用,我国往往以其作为宣传法律知识,普及法制意识的手段。 我国公安部门主办的公安文学期刊,《啄木鸟》、《警坛风云》、《警笛》等,侦探小说是其重要内容,也备受读者欢迎。因此,我国新时期的侦探小说作家们,在创作的过程,力求把法律意识贯穿其中,体现了社会的主流思想和文学创作的社会性。让读者在欣赏侦探小说的同时,也能于潜移默化中受到法制教育。

二、东野圭吾的推理小说体现了法律意识

作为日本的推理小说之王,东野圭吾的作品自然也不例外。出现犯罪、破坏法律、揭露犯罪、维护法律,这两股力量的博弈贯穿小说的始终。最终,往往案件真相大白,罪犯得到法律的制裁,法律的尊严得到维护,如东野圭吾的“伽俐略系列”。物理学副教授汤川学,有着高深的物理学知识,在他的身边,发生着一件件离奇的案件。为了将罪犯绳之以法,维护法律的尊严,他协助警察内海蕙、岸谷美砂等破案,如人体自燃案件。毫无头绪却又急于破案的内海蕙在同事草薙俊平的介绍下,找到了汤川学。汤川学与其携手破案,在经过一系列取证后,汤川学运用他精深的物理学知识,终于揭破了罪犯的犯罪手法,帮助警方顺利破案。将罪犯绳之以法,维护了法律的尊严。

在东野圭吾的推理小说中,法网恢恢,疏而不漏。案件再复杂,罪犯再狡猾,最终也难逃法网,法律的尊严最终得到维护。东野圭吾是理工科出身,其作品中的犯罪行为多涉高科技,甚至包括“超自然现象”,是普通人所无法理解的。因此,作品中的案件往往诡谲离奇,破案的过程显得凶险艰难。但在侦探人员的努力下,案件最终真相大白,如神探伽利略系列中的一个案件。有一天,女警内海薰接到一起离奇的谋杀案。小男孩忠广自称灵魂出窍看到了疑犯的汽车,若忠广所言非虚,那么嫌疑犯的嫌疑能够得到洗脫。然而警方又怎么能将灵魂出窍,这种非科学的鬼神迷信作为证供呢?难道忠广在说谎?内海薰又找到了他的明灯——汤川学。汤川学经过现场取证,证明忠广确实看到了嫌疑犯的汽车,由此为嫌疑犯洗脱了嫌疑,同时戳穿了所谓的“灵魂出窍”,真相大白。凶险的案件在不断发生,而汤川学也周旋在这古怪离奇的迷局里面,一次次展现了智慧的力量。不管案件如何棘手,最终总能成功破案,法律的尊严得到维护。

东野圭吾的推理小说,不是单纯的破案模式,其多涉社会、家庭和人性。但在出现的友情、恩情等情感因素面前,法律往往是至高无上的,维护法律的尊严成为侦探人员考虑的首要因素。《名侦探的苦恼·操纵》中,汤川学的恩师,利用科学犯罪。汤川学遇到此案后,面临着情与法的冲突。是维护法律,抽丝剥茧,揭发其诡计,还是顾念师生之情,放任了之呢?况且,恩师的所作所为有其苦衷,是为保护养女而走上犯罪道路的,这一点连汤川学也深受感动。这样的高科技犯罪的案子,自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旁人缺乏相关的科学知识,是无法洞察的。但在经过思想上的激烈斗争后,汤川学还是选择了维护法律,揭发犯罪,最终把恩师送上了法庭。为其滥用科学犯罪而感到可耻。东野圭吾像这样的作品还有很多,对法律的维护是其中的重要元素。如在《嫌疑人××的献身》中,石神是汤川学的大学同学,有才学,两人惺惺相惜。但石神为了保护邻居母女,而不惜犯罪。汤川学不顾昔日同学情谊,以其为嫌疑对象,潜心破案。最终在为其深感遗憾和悲哀的同时,把其送进了监狱。

三、对改变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的现状有积极影响

(一)当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较淡薄

受传统教育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当代大学生的法治意识较为淡薄。在目前“法治中国”的时代背景下,他们仅简单地掌握些法律常识,多是为应付考试而死记硬背。且因为判断能力有限,易受社会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正之风和腐败行为影响,易形成“权大于法”的不良观念。不相信国家的法律部门,如法院、检察院的公正性。而且易为社会上的不良传闻所左右,如冤假错案,从而怀疑法律的公平、公正,从而对我国的法治建设缺乏信心。“目前,各大高校学生犯罪事件时有发生,大学生法律教育、法律素养培养失效的问题十分突出,这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身心发展。”[2]

当代大学生犯罪事件层出不穷,马加爵事件,复旦学生投毒案件等重大案件往往震惊全国。让大家以新的目光来审视这曾经被视为文弱书生的知识群体。目前肆虐的校园贷案件、校园传销案件等也让全国人民拭目。这个曾被视为天之骄子的群体,在易于破坏法律的同时,也不懂通过法律来维护自己的权益,在各种犯罪行为面前往往束手无策。endprint

(二)东野圭吾的推理小说对增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有积极的影响

基于社会发展的需要,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将法治作为治国理政的基础,社会的法律观念在逐步增强。“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是祖国未来发展的希望,在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大学生应该具备良好的法治意识,树立法治精神。”[3]在学校教育方面,目前,我国高校把法治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各种形式,如开设课程、校园宣传等来加强大学生们的法律意识,成效在逐步显现。

文学作品也具有教育作用。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就提出了“兴、观、群、怨”说,认为《诗经》这部文学经典具有良好的教育作用。其实,这也是优秀文学经典的普遍特性。其思想内容方面的丰富含量,决定了其在思想教育方面的功能,是提高读者人文素质的好教材。同样,东野圭吾作品中的法律意识,决定了其可成为增强学生法律意识的好范本。

从案件的发生,到侦探的调查、推理,到确立嫌疑人,再到罪犯被缉拿归案,这是东野圭吾的推理小说,以及其他的侦探小说的基本模式。从法律的层面来讲,这实际上也是从法律遭到破坏,到尽力捍卫法律,再到法律最终得到维护的这么一个过程。对立双方的博弈,就构成了东野圭吾的推理小说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如《圣女的救赎》。真柴义存被杀身亡,此杀人案件的出现,意味着法律的遭到破坏。此后,司法机关组织侦探人员对案件进行侦破,这是国家机构利用手中的权利在维护国家法律。汤川学等应召对案件进行侦破,便是其具体体现。案件错综复杂,具有极大的难度。犯罪分子手法高超,与侦探汤川学等展开了周旋,使破案的过程显得举步维艰。这实际上是破坏法律与维护法律这两种对立力量之间的激烈博弈。最后,邪不胜正,睿智的侦探在经过周密的思虑和调查之后,发现了案件的真相,破解了“虚数解”的极端作案方式。把犯案人员,也即破坏法律的死者的妻子绫音,绳之以法。至此,案子虽经波折,但法律最终受到了维护。在阅读东野圭吾小说的过程中,读者和侦探一起,参与到案件当中。出现案件,与侦探一样,希望破案,维护法律。然后,与侦探一起,与犯罪分子进行周旋,完成对阴谋和骗局的最终解码。这既可以让读者满足自己的好奇欲望,感到正义得到昭彰的伦理道德上的愉悦,也可以受到法律方面的教益。知道法律的尊严是不容亵渎和破坏的,否则,必将受到严厉的惩罚。

“东野圭吾热”作为高校校园的一种文学阅读现象,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和学习状态。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因势利导,积极发掘其中的正面因子,反之亦然。对大学生在法律方面的教育作用仅是冰山一角,在其他方面,还值得我们作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北京开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研究咨询部. 现象级作家东野圭吾是如何炼成的[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5-7-27(7).

[2]苏贺新,魏连俊.当代大学生法治精神培養的困境及解决对策[J].法制博览,2016(2):304.

[3]樊秀荣.当代大学生法治精神培养教育途径探析[J].法制与社会,2016(12):248.endprint

猜你喜欢

文学阅读法律意识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融媒体时代下的新闻宣传与法律意识
大学生之歌
高三英语文学阅读思维型课堂探究
探讨培养青少年法律意识的意义及途径
以文学阅读为载体培育大学生人文素养
得法于课内,施法于课外
论公民法律意识对纠纷解决策略选择的影响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