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形象塑造的思考

2017-12-07张萍

青年时代 2017年31期
关键词:形象塑造高校

张萍

摘 要:国际交流与合作是新形势下教育部门对高校素质教育的要求。培养创造大量的国际化人才,对于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意义极为重大,既能帮助高校顺应时代潮流,打造国际化的教学体系,又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本文将探讨高校形象塑造中国际交流合作发挥的作用,对于提高高校的教学功能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国际交流与合作;高校;形象塑造

一、前言

国际化为高校带来了激烈的竞争环境与广阔的发展市场,面对如此严峻的发展形势,各高校必须提升自身形象,以建设国际化的一流大学为目标,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建设工作。目前,我国在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培养过程中不断出现问题,严重的影响到了高校形象的树立,也阻碍了教学工作的持续性进展。

二、高校国际交流合作与形象塑造的关系

(一)高校国际交流的内容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持续开展对外合作与交流活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人员交流为国际交流的最原始形态,通过交换与交流的方式来了解彼此国家的文化环境。例如校领导间的互访、学者互访、教师交流以及交换交流生等,都是人员交流形式的表现。

合作办学是指通过资金等方面的合作,引入主办方的教学技术,从而形成统一化、系统化的教学机构或教育项目等,此方式在国外较为常见。

此外还包括合作开展科研活动、共享教学资源以及网络途径的服务等等。

(二)高校国际交流合作与形象塑造的关系

形象是高校的一种无形资产,决定了外界对于高校的综合评价,是校园文化与精神的一种集中体现,而国际间的交流合作,为校园的发展打开了大门,为学校提供沟通与评价渠道,可以说两者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

学校的形象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即客观状态与形象传播过程。传统的封闭式教学采用被动的方式来完成形象的塑造,久而久之被历史淘汰,高校想要得到全面的发展,就必须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在宣传自身实力的同时,不忘吸取他人长处,完善自身的教学理念,拉近学校与境外公众间的距离,从而塑造良好的形象。

一个学校若知名度不高,在生源上就会造成一定的损失,反之,高校若享有较高的荣誉感与知名度,自然而然的会吸引到更多的合作机构、高级教师与优秀的学生,因此良好形象的塑造与交流合作二者缺一不可[1]。

三、我国高校在合作交流形象塑造上存在的问题

(一)粗放式的运作

我国高校在对外形象塑造上缺乏机制,管理策划采取随机的形式,粗放式特点明显,许多高校未设置专门的管理部门,致使国际教育学院身兼多职,将宣传融于日常的教学工作当中,收效甚微。更有部分高校将交流合作工作作为额外的支出,当高校的管理资金充沛时才会去考虑,要知道合作与交流是一项需要长期运作的工程,形式化的安排会严重影响我国高校形象的塑造。而宣传及传播体系未成系统,也会使高校形象塑造缺乏长效的策略机制。

(二)定位混乱

在国民的心中,综合型大学才能称之为好大学,而各高校也抓住了机遇,以建立综合型大学为目标,盲目的追求高层次效应,致使高校的建设失去了特色,物资耗费严重。此外,定位过高也是当前高校常犯的毛病,盲目扩建校园、教师学生质量滥竽充数,加之管理的松懈,致使学校陷入信誉危机,淹没于竞争的洪流当中[2]。

(三)宣传色彩过于浓重

高校在进行宣传工作时,同样无法找准定位,有时常常讲的太多而内容太散,让人无法集中精力,宣传手段基本相同,各高校所要表达的深意也相似,即“其他高校都不如我”,如此的宣传带有消极色彩,一些人在不了解该校的前提下观看会产生反感的情绪,十分不利于高校形象的塑造。

四、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对高校形象塑造的建议

(一)改善形象塑造机制

高校的形象塑造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只有加强对人脉与资源的拓展,厚积薄发,才能制造知名度,树立起自身良好的形象,因此,高校必须加快机制建设,制定完善的形象塑造策略,做好规划指导工作,结合传统教学理念、民族文化精神以及先进的科学技术,制定具有特色的、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管理方针。统筹各部门对外的宣传工作,重视对宣传部门、留学生院及国际交流学院的分配与管理,加强对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运用,使宣传工作能够全天候、全方位的进行。

(二)做好形象定位

定位是指在脑海中为某一事物未来的发展制定一个合理的路径,从而使该事物能够发挥最大效益的一项形态建构活动。

想要做好高校形象的定位,首先要了解群众的想法,通过群众的反应情况明确高校自身存在的不足,从而制定改进的方案。对于国际化的高校形象而言,更应重视定位工作,遵循真实性与独特性原则,使高校形象衍生为一个独特且成功的品牌,利用品牌效应实现对形象的宣传与推广。

其次找准目标市场,高校通过明确自身的优势与缺陷,合理的竞争与策划,以及正确的定位,最终确定目标市场,为塑造理想型的高校形象做准备。目標市场的定位,可以帮助高校巧妙的避开不擅长的领域,从而使其发展更加的稳健。

(三)重视情感的运用

过于专业化的心理会使宣传活动死板生硬,不利于高校形象的塑造,为了改善这一尴尬局面,高校可以利用打人情牌的方式进行宣传,在陈述自身建设的辉煌数据的同时能够加重情感比例了,使留学生能够感受到温暖,对该校产生一种向往,从而愿意来就读。例如,采访本校学生,用一句话形容自己的校园,同学别出心裁的回答满足了宣传对于多样化的要求,其中情感的自然流露更能够打动留学生,使高校的形象充满亲和力与人文情怀。

除宣传工作外,高校必须着力于保持本校与友校间的联系,加大对友校的宣传力度,同样也能起到提升校园形象的作用,同时也是学校形象在社会中的进一步深化,建立独立的校友信息资源库,收集校友信息,开发校友网络,促进两校的线上合作,实现实时沟通,创建更加和谐的交流环境,从而使高校形象更具有亲和力。

五、结语

国际交流与合作对于高校的形象塑造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此,高校应当加强宣传工作,加大对国家交流合作的投入,实现以人为本的管理制度,充分发挥人的积极作用,抛却个人主义,提升合作精神,使宣传工作能够更加顺利的进行。加强对友校的教学合作、研究合作等,鼓励学生及教师积极参与到交流当中,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从而使双方达成共同的价值观念,进而提升高校的综合实力与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沐贝钡.国际合作与交流现状分析与管理——以南通大学商学院为例[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27(22):24-25.

[2]孙玉华,В.М.菲利波夫.高校国际合作:中俄人文交流与公共外交重要推动力[J].世界教育信息,2016,29(09):3-9.endprint

猜你喜欢

形象塑造高校
我在豫剧《狱卒平冤》中的形象塑造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