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离大肠癌 “吃对”是关键
2017-12-07刘艳
刘艳
据一组数字统计:在5000多例大肠癌新发病人,其中一半多为70岁以上老年人,三分之一在75岁以上,超过15%在80岁以上。有全球大样本研究发现,大肠癌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迅速上升——50岁以上人群,大肠癌发病率每7年升高1倍。长久以来,人们都以为食物中的一些“强致癌物质”是引起大肠癌的罪魁祸首。事实上,饮食高脂肪、高热量,出门坐汽车、很少体力活动等等所谓的“现代生活”,已成为日积月累的原因,造成了老年人大肠癌的高发。
除以上因素,导致大肠癌的病因还有以下几点:有大肠良性腺瘤恶变为癌;饮食中脂肪、精制碳水化合物等過多,缺少粗纤维成分,不利于排便,有致癌物质长久滞留肠管内,刺激肠黏膜导致癌变;直肠息肉、溃疡性结肠炎等诱发大肠癌;家族性遗传因素等。大肠癌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大肠癌的发病率从高到低依次为直肠、乙状结肠、盲肠、升结肠、降结肠及横结肠。专家指出,远离大肠癌“吃对”是关键。
两点预防大肠癌
改进饮食习惯 合理安排每日饮食,多吃新鲜水果、蔬菜等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及粗纤维的食物,适当增加主食中粗粮、杂粮的比例,不宜过细过精。改变以肉类及高蛋白食物为主食的习惯。少吃高脂肪性食物,特别是要控制动物性脂肪的摄入。因为高脂肪、高动物类蛋白饮食一方面刺激胆汁分泌,肠道内胆汁量增加,胆汁中主要含有胆酸和胆固醇,故粪便中胆酸和胆固醇含量增多;另一方面,该类饮食可导致大肠腔内内容物(俗称粪汁)中梭形芽孢杆菌生长活跃,该种细菌是一种厌氧杆菌,该类细菌含有丰富的脱羟基化酶,它作用于胆酸和胆固醇,形成可致癌的非饱和多环烃类物质。故高脂肪、高蛋白、低纤维饮食所产生的致癌物质多,作用于大肠时间长,必然导致大肠癌的发生率增加。
防治肠道疾病 如各种息肉、慢性肠炎(包括溃疡性结肠炎)、血吸虫病、慢性痢疾等。对于肠道息肉更应及早处理。大肠息肉分为五大类,即腺瘤性息肉、化生性息肉、炎症性息肉、错构瘤性息肉及其他,其中腺瘤性息肉是真性肿瘤性息肉,是一种大肠癌癌前病变,所以当发现大肠内有腺瘤时,就应进行治疗,摘除腺瘤并进行病理学检查,希望在良性腺瘤阶段予以摘除,以防大肠癌。如果不予以早期治疗,绝大多数会变成大肠癌,预后是不良的。另外,应积极治疗习惯性便秘,注意保持大便通畅。
提醒大肠癌高危人群:
如40岁以上男性,家族性多发性肠息肉患者,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慢性血吸虫病患者及有大肠癌家族史的人应定期检查,警惕大肠癌的信号及早期症状,如大便习惯改变,腹泻、便秘交替,大便带血或黑便,大便形状变扁变细等。
总之想远离大肠癌,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及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