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产业扶贫问题及解决对策探讨
2017-12-07胡文霞
胡文霞
摘 要:产业扶贫是实现脱贫的重要途径。目前各地在推行精准产业扶贫,虽取得一定积极成果,但也存在政府资金投向不合理、产业发展模式单一粗放、资源分配不公平等问题,必须采取有效对策措施解决这些问题,才能迅速加快脱贫进程。
关键词:产业扶贫;精准扶贫;“互联网+”农业
中图分类号:D9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36.048
1 精准产业扶贫的含义
2013年以来,我国精准扶贫力度不断加大,每年农村贫困人口减少千万人次以上,至2016年底,已累计实现脱贫人口达5564万人,成就为世界瞩目,为其他国家扶贫工作提供了宝贵的参考经验。精准产业扶贫是精准扶贫的一重要形式,它是指通过扶持贫困地区的特色产业或主导产业来帮助当地群众脱贫,其主要内容为:在基层贫困地区,通过政府牵头,引进资本、技术、人才与企业,在贫困地区培育发展特色产业,从而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增强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在村镇地区,增加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做好水电气路等基本保障,为产业成长塑造良好环境;同时为贫困群众提供就业岗位与知识技术指导,培育新时代技术型农民,从而达到造血式扶贫的目的。
2 目前精准产业扶贫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国各地政府在积极推行产业扶贫,以实现彻底脱贫的长效机制,虽已取得一定成效,但在实施产业扶贫的过程中,还存在以下三个不容忽视的主要问题,这些问题如不能得到有效解决,将会影响我国脱贫目标的如期实现。
2.1 政府扶贫资金投向与产业发展需求出现偏差
进行产业扶贫,离不开产业扶贫资金的支持,如农村小额贷款、财政专项建设资金等,产业扶贫资金的投向往往影响甚至决定产业扶贫的效果。如果政府扶贫资金投向与当地产业发展实际需求不匹配,则可能不受农民欢迎。顶层设计与实际工作不能很好的衔接,做再多工作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如西藏某县扶贫干部反映,當地由于种植业发展超过环境承载力,导致自然草场持续退化,因此近年来当地农牧民饲养的牛羊基本以自用为主,很少用于对外出售,因外购草料成本将远超过养殖收益。但当地政府并未了解一味强调壮大当地特色产业,给本来就不富裕的贫困户发牛羊,那对于贫困户来说就不是“雪中送炭”,而是“火上浇油”。
2.2 扶贫产业发展粗放单一、层次低
偏、远、贫地区由于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物流系统不健全,其产业模式多为农牧户自产自销,产品深加工能力较弱,同时农牧户的抗风险能力极差,因灾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并不鲜见。由于农业先进技术的欠缺,贫困地区农牧户落后的农业技术与我国不断升级的居民消费理念和消费方式不相匹配,故贫困地区生产的农产品较低端,污染较严重,不能满足中高端市场的需求。目前,我国大部分贫困地区的经济多以第一产业为支柱,且只具备初加工能力,产品精细加工能力及农牧产品附加物综合利用能力不足。如某贫困县以橘树为主导产业,但由于缺乏深加工能力,农民每年只能以较低价格出售橘子给当地收购商贩(农户议价能力低下),橘子的附加物如橘皮、橘核等只能被浪费掉,笔者粗略估算每年经济产值1万元的橘子种植户,被浪费的农产品附加物经济产值在1000元左右。
2.3 扶贫企业、大户、散户的利益分配失衡
我国产业扶贫模式有三类:干部包揽式的产业扶贫,依靠企业的产业扶贫,政府引导扶持、农户广泛参与的产业扶贫。
在干部自身推行的扶贫模式中,政府干部人员先占用扶贫资源,从农户手中流转土地发展大型养殖场,同时提供一些就业岗位给当地贫困户,但在这一模式推行过程中出现了干部截留利益、占用公共资源的问题,这可能会引起当地农民的不满,影响社会安定。
在依靠企业的产业扶贫模式中,可以避免行政手续过于繁琐导致产业扶贫资金到位不及时的问题,并通过企业投资建设延长农产品产业链,促进农副产品加工精细化,同时也保证了散户农产品的销路,在农闲时节还能提供出大量就业岗位帮助农民增加收入。那这一模式果真如此完美吗?以湖南湘西州某县为例,当地政府引进资金发展猕猴桃产业,但由于市场原因和农作物生长周期等原因,企业经营效益较差,经营资金未能及时回流,且当地劳动力由于贫穷大量外出打工,企业招不到合适的劳动力,因此项目陷入困境。
在政府引导、农户广泛参与自营的扶贫模式中,农户兴办产业所需的公共设施、前期资金、人力资源大部分由政府投入,并由政府配专人帮扶小组和技术人才指导农户科学养殖栽培,使得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都得到了提高,而且通过政府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拓宽了农产品的销路。如湖北某县通过政府投资拍摄宣传片,联系电商平台,提高了当地农产品等知名度,拓宽了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利润率也陡然提高。但这种模式同样存在一些问题,农民养殖经验与技术人员冲突该如何妥善解决?公共资源是否被合理分配给当地大户与小散户?小散户的市场风险承受能力差,如何在政府资金有限的条件下提高小散户的风险承受能力?这些问题仍需我国学者加以思考。但总的看来,这种方式是最为农民所接受且最有利于贫困地区持续脱贫的。
3 实施精准产业扶贫的对策建议
地方政府在积极凝聚财政资金、企业、大户、小散户等各方力量的同时,要注意平衡好政府与市场的“话语权”。如若采取干部牵头、散户跟进的模式,要适当放权给地方政府,形成财政扶贫资金合力,并适当放松硬性考核条件,防止地方政府为求政绩,让干部包揽实施回报“短”、“平”、“快”的项目,过多占用国家扶贫资源,为腐败埋下种子。如若采用政府引导、企业注资、散户跟进的模式,政府要对企业进行正确引导,并给予适当的财政资金、人才支持。若采用政府帮扶、散户自营的模式,则要加强农户的知识技术培训,促进农户与技术人员的沟通,同时要做好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与保险支持工作等。具体可以阐述为以下四点。endprint
3.1 打破涉农政府部门信息沟通壁垒,统筹整合涉农资金
冲破扶贫部门信息沟通障碍,统筹整合涉农资金的关键在于解决涉农项目部门多头并进、各为其政的问题,使资金变分散使用为集中投放;建立农业资金统筹协调机制,重点运用于特色产业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等领域;统筹好干部、企业、大户、散户的利益分配,保障好农户的利益。关于扶贫资金的分配问题,习近平指出,扶贫款项挪用甚至非法占有同挪用救灾款一样,是一种犯罪,必须坚决反对并查处。是以为杜绝涉农资金的非法使用、滋生腐败等问题,并进一步规范扶贫资金管理,要建立涉农资金公开透明使用监督管理机制。如湖北省洪江市出台了《洪江市精准扶贫统筹整合使用涉农资金管理办法》,实践“三监督四公开”制度并取得了斐然成就。“三监督”即事前、事中、事后一条龙式监督。党员干部及村民代表义务担当监督一把手,定期公示资金的用途;村干部担任资金管理一把手,资金的动用要经一把手们表决同意并予以公示;上级监管部门不定期进行实地督查,确保资金用途的合法性与真实性。“四公开”指公开扶贫计划、公开扶贫资金整合方案、公开资金去向和公开扶贫项目实施成果。一系列举措使扶贫资金的运用更加公开透明,有效减少了基层腐败行为,同时也尊重了群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拉近了干群距离。
3.2 加快贫困地区产业结构升级,促进产业结构多元化
实现精准产业扶贫,选准产业是关键。贫困地区的旧产业存在层次低、结构散、创新弱的问题。三大产业的比例不协调,主要以生产模式粗放的第一产业为主,解决这个难题的关键在于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依靠贫困地区的各项资源优势打造出最具发展前景的特色产业。充分发挥当地自然资源优势,将特色产业并做大做强,打通上下游产业链;将产业重心从低附加值的简单加工工业转移到高附加值的深加工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上,利用国家政策补贴优势,提高当地产业核心竞争力;逐步淘汰在国家大力推行经济转型升级的压力下无法适应发展需求的产业,延长产品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其次,实现精准产业扶贫需要充分挖掘当地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贫困地区大多自然资源丰富,但由于基础设施建设不健全,资源利用效率低下,产业优势未能充分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过:“发展是甩掉贫困帽子的总办法,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把种什么、养什么、从哪里增收想明白,共同寻找脱贫致富的好路子。”我国地大物博,国情复杂,“隔乡不同天,隔县不同话”的困难是扶贫工作所不能避免的,各级政府要充分发挥区域区位、自然资源、人文优势,因地制宜搞好当地农林牧渔旅游业,促进当地产业特色化、多样化。
3.3 打造“互联网+”农村产业模式,探索电商平台助推扶贫新道路
“互联网+”农村产业模式,既让农户的农产品不愁销路,又能提高农产品利润。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全面深入,农村电子商务平台成了各大电商平台竞相抢占的高地。这块市场相对空白,发展潜力不容忽视。地方政府应积极与电商巨头磋商,合力打造农村电子商务平台,给予优惠政策以助推电商进村扶贫,如为电商平台的打造提供绿色通道和宣传支持,积极号召贫困群众通过电商平台就业创业等;加快地方特色产业的整合,推出当地特色品牌,提高产品知名度,打造品牌效应;通过农信社、小额贷款机构等为贫困群体提供电商创业专项资金支持与人才技术扶持;积极建设电商生态链,做好物流、电商站点、收购点、电商技术服务中心的建设,打造一条产品供应、品质检测、电商平台、物流配送、服务保障环环相扣的农村电子商务生态链;同时通过打通互联网到农村的“最后一公里”,使贫困地区消费方式多样化,消费结构转型升级,提高贫困地区群众生活水平。这既减轻了政府财政资金负担,又充分发挥了市场的主导作用,为精准产业扶贫提供了良好的手段。
3.4 做好农民知识、技术培训工作,保障贫困地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对于文化水平普遍较低的农户来说,政府如果只是给予经济、物质上的补助,并不能帮助他们从根本上脱离贫困,关键要有产业作支撑,技术作动力,才能减少返贫现象。习近平同志,指出:“贫困地区发展要靠内生动力”,“一个地方必须有产业,有劳动力,内外结合才能发展。”因此,要提高农民的收入,实现脱贫不返贫,根本上要通过大力开展农业技术、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的知识技术水平,增强贫困户自我致富能力。具体途径有:形成政府扶贫部门、农信社、龙头企业、农户、农村小额贷款机构五位一体的扶贫网络,政府牵头组织实施新时代知识型农民培育工作,建设知识技术型农民队伍,加强人才队伍培养。企业要完善农民就业培训制度,对农户进行上岗培训,培育好生产能手和技术型人才。支持地方职业院校开设农副产品利用、农业技术等相关专业,为地方企业源源不斷地输入人才。农信社降低贫困户创业贷款的准入门槛,提供低息免息等利息优惠政策,促进地方扶贫工作顺利开展。政府要引领、促进社会多元资本进入农村金融市场,鼓励市场以慈善、风险投资、小额贷款、众筹等多种模式参与金融扶贫市场。另外政府还要做好农民创业风险控制与保障工作,引导保险机构创新农村保险产品,积极发展农村特色保险,活跃农村保险市场。
参考文献
[1]梁晨. 产业扶贫项目的运作机制与地方政府的角色[J].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5(05):7-15.
[2]余欣荣. 特色产业扶贫重在“精准”[J]. 行政管理改革,2016,(04):25-28.
[3]范东君. 精准扶贫视角下我国产业扶贫现状、模式与对策探析——基于湖南省湘西州的分析[J].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16,(04):74-78.
[4]刘北桦,詹玲. 农业产业扶贫应解决好的几个问题[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6,37(03):1-4+175.
[5]莫光辉. 精准反腐:脱贫攻坚战的政治生态保障——精准扶贫绩效提升机制系列研究之九[J/OL]. 行政论坛,2017,24(01):40-46.
[6]黄承伟. 深化精准扶贫的路径选择——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近期关于脱贫攻坚的重要论述[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7(04):2-8+156.
[7]王春光. 社会治理视角下的农村开发扶贫问题研究[J].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5,(03):5-13.
[8]王嘉伟. “十三五”时期特困地区电商扶贫现状与模式创新研究[J]. 农业网络信息,2016,(04):17-21.
[9]廖新年. 商业保险支持农村扶贫开发初探[J]. 保险职业学院学报,2012,26(03):44-4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