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信息技术手段促进海淀教育均衡发展
2017-12-07仲玉维王晓波
仲玉维 王晓波
海淀区是首都中心城区和全国科技创新核心区,是全国知名的教育文化区,区域内有中小学163所,幼儿园171所。海淀区不仅是北京市基础教育阶段办学规模最大的区,也是在京高校的重要集中地。
海淀区如何利用信息技术的手段,发挥优质学校优势的?在创新人才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方面,有什么样的做法?在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督导能力方面有什么样的创新模式?
本期高端访谈,我们对话的嘉宾是海淀区委教工委副书记、海淀区政府教育督导室主任、海淀区教育系统新闻发言人乔键。
记 者:海淀区的学区制改革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教育治理的方面,请您谈谈海淀区有什么样的创新?
乔 键:海淀区一直很重视教育的均衡发展。十八大以来,海淀在北部地区、城乡结合部地区及城区人口聚集区域,高标准新建7所学校(校区);对34所中小学实施布局调整,大力推进教育集团化办学,引导鼓励教育联盟;建立一批九年一贯制学校,在16对中小学之间建立九年一贯对口直升机制;推进大中小一体化育人模式改革,与13所高校、5所科研机构合作,支持30多所中小学发展。
在教育治理方面,2012年以来,陆续承担国家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区、中国教育学会基础教育国际化、教育部首批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区、教育信息化试点、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实验区等6个国家级改革项目,通过重点领域的改革实验,带动全区教育综合改革深入推进。
2015年,海淀区在全市率先启动实体化学区制改革,探索构建政府主导、学区统筹、社会参与、学校办学的现代教育治理体系,这极大促进了海淀区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海淀全区中小学划入17个学区,建立与社区共建共享的教育新模式。17个学区分别成立学区委员会、学区管理中心两个机构。作为议事机构,学区委员会由各街镇领导、中小学校长、青少年活动管理中心主任、驻区相关单位代表及家长代表等组成;学区管理中心隶属于海淀区教育行政部门,具有独立法人资格。
目前,在区委教育改革与发展领导小组的统筹指导下,已经启动新一轮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拟申请继续作为北京市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在学校内部管理、区域资源统筹、育人模式改革、综合评价制度等四大方面,深入开展实践探索,为北京市教育深综改积累可复制可推广的成熟经验。
记 者:海淀区是如何利用信息技术的手段,发挥优质学校优势、促进教育均衡的?
乔 键:海淀依托互联网、信息技术,拓展传统教育教学的服务范围,在资源数据汇聚整合、线上线下教学融合、新技术与课堂结合等维度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尝试。建立了虚拟海淀教育、云学校、云课堂,通过“互联网+”的方式,打破校际、班际界限,共享教育资源,使教育更加均衡。
基于互联网、语音识别、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虚拟学习社区,以趣味性、交互性的视听资源设计将课堂英语教学延伸到了线上。上线不久已有57所实验校超过6万5千名师生开通了“海e英语学习社区”平台账号。
海淀区的智慧教育支持特色校建设,鼓励通过智慧校园建设发挥学校特长。教育光缆专网、无线班班通、视讯服务平台以及英语听说机考考场等区级统建项目的实施,以统一的标准、集约化的模式整体提升全区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水平,补齐薄弱地区、薄弱校在信息化办学条件方面的短板,支撑教育综合改革下的常规应用和教育教学创新,并为全区教育数据的互联互通和网络安全统一管理奠定基础。
比如:中关村三小从智慧校园顶层设计开始,将教育改革的设计蕴含其中。在教学管理平台的支撑下,以“班组群”为单位的三室一厅混龄式、导师制组织架构将重构师生关系放在重要位置,以“7个老师一个群”的导师制开启跨学科的项目学习。十一学校则提出了课程是最重要的产品,校长、教师则是产品设计师,通过五年的实践探索,十一学校建设了265门学科课程、30门综合实践课程、75门职业考察课程,设立了272個社团、60类学生管理岗位。在校园信息化云平台的支撑下,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自主选择课程,一人一课表,走班制学习,真正实现个性化教育服务供给。
记 者:教育的数据资源非常庞大,海淀区是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将这些大数据进行整合的呢?如何让信息技术与教育理念进行融合?
乔 键:首先在利用信息手段整合大数据方面,改版了海淀教育网,以大数据和云适配技术为支撑,整合了海淀教委28个科室及17个直属事业机构网站资源,形成了集约化信息发布门户,下一步海淀教育网将通过统一认证、单点登录技术逐步整合各个业务系统,建立海淀教育管理大数据,形成教育一站式统一服务格局。
在信息技术与教育理念进行融合的具体作法上,将互联网的创新、开放、共享、泛在化等思维在教育中进行创新应用,形成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教育教学新模式。举几个学校的例子,比如清华附中在全校全学科实施翻转课堂教学实践,通过高质量的微课、视频点播课等方式引导学生课前学习基本知识,再设计有探究意义的课堂学习活动,依托交互式课堂教学平台,管理课堂上的师生交流、活动组织、学习评价,有效提升教学效果。
中关村学区建设了资源共享平台,发挥互联网在教育资源统筹整合中的优化集成作用。按照基础设施、人力资源、课程资源和在线资源等不同类别,完成对首批33家单位的资源统计,首批上架近300余项资源,并提供在线预约服务。玉渊潭中学则是建设统一平台,将资金审批、项目管理、试卷印刷、接待来访等几十项日常工作以信息化方式为载体,实现了流程化管理,完成了2万余条工作流,提高了工作效率。
记 者:结合您主抓的教育督导,请您谈谈海淀督导的一些做法?
乔 键:在转变政府管理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背景下,海淀区始终将教育督导工作的创新发展放在重要位置来考量和谋划,不断提高督导工作实效性和专业化水平,构建对象普及、机制灵活、友好协商、发展共赢的教育督导新常态。
2015年1月,海淀区创新建立学科(总)督学制度。首创之举得到各级领导的高度关注与肯定,有效适应了海淀教育督导“宽领域、深重心”的发展需要和专业性要求,实现了责任督学挂牌督导覆盖海淀辖区所有学校“横到边”,而聚焦国家课程学科建设的“特种部队”开展学科督导“纵到底”。在督学领域搭建起全方位监督、检查、评估、指导、服务的立体格局。
学科业务精湛是学科督学队伍的最大特点。未来,这支队伍将达到200余人,覆盖3个学段的38个学科。学科(总)督学来源于“民间”,体现了基层民主、协商民主的特点,是海淀教育治理在新发展阶段的一个范例。
一年多的实践表明,通过学科督学团队专业权威的监督、评估、引领和服务,学校的典型、经验得以发现,课堂、学科实际面临的问题得以诊断,学科督学们提出的一系列专业建议,帮助政府在精准督导的基础上实施精准管理,进一步强化了海淀基础教育的优势,成为推动区域基础教育教学深化改革的新动力。
记 者:当前北京市在逐步深入推进教育督导信息化,助力推动教育现代化。谈一谈海淀区在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督导能力有哪些做法?
乔 键:在“互联网+”理念指导下,海淀区不断用信息技术手段推进教育督导工作变革。通过建立海淀教育督导门户网站、督学信息化管理应用系统、“海淀教育督导”微信公众号,不断推进教育督导工作信息化建设。督导门户网站和应用系统(“海淀教育督导网”www. hdjydd.org)实现了对外信息发布,对内实行督导过程管理的信息化模式,提供了即时信息传输、动态监管、数据汇总、督导管理、督学网络化培训等多种功能。信息化的手段为教育督导工作节约更多效能的同时,也提供了覆盖面更加广泛的宣传推广平台。我们注重发动督学采写工作中的先进经验和身边涌现的典型案例,发挥优秀督学的榜样作用来辐射和带动更多督学投身教育督导事业之中。
总之,海淀区的教育督导工作,对规范学校办学行为,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护航海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得到了学校、师生、家长和社会各方面的肯定。面对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新形势、新要求,海淀区在督导方式、督学队伍建设等方面还有很多工作需要改进和创新。我们将博采众长,进一步完善各项教育督导工作机制,不断提升工作水平,为海淀教育事业高位优质均衡发展提供坚实保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