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价值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2017-12-07唐志良王文欧

黑龙江教育·高校研究与评估 2017年11期
关键词:创新能力大学生

唐志良+王文欧

摘 要:价值创新遵循的是一种先利他人后利己的市场逻辑。企业的科技创新也需要遵循价值创新的逻辑。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无论是从个人、企业和大学,还是从国家发展的角度来看,对大学生进行价值创新能力的培养都显得尤为必要。大学生价值创新能力的培养明显受教育模式、人才培养理念、知识结构和激励机制等方面的制约,需要从解放教育思想、优化知识结构、变革教育模式、塑造实践机制等方面进行突破,以强化大学生价值创新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价值创新;大学生;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7)11-0064-05

在经济全球化下,国家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而创新是竞争力提升的核心要素。因而,我国国務院在《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中就明确强调要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提升国家竞争力。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希望,国家这一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培养。一般来讲,创新能力是指人们在一定的知识和开阔的视野的基础上,通过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发现新问题和提出解决它的新思路、新途径,并通过创造性的实践活动,产生新产品、新技术或新方法的能力,它主要是由知识视野、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技能和创新素质等要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综合能力(林健,2012)[1]。在不同领域,创新能力表现为不同方面,在技术领域就表现为技术创新能力,在知识领域就表现为知识创新能力,在价值领域就表现为价值创新能力,等等。围绕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很多学者也展开了积极研究。学者们从创新性实验计划(姚文轩,2010)[2]、国外大学的经验(段俊霞,2015)[3]、协调创新(张鹤,2016)[4]、探究式学习教学模式(杨晨,2016)[5]以及思维、人格和智慧(岳晓东,2004)[6]等不同方面来对大学生一般性创新能力的培养进行了研究;还有部分学者对大学生创新能力中的技术创新能力培养进行了研究(杨毅刚,2015;宁兴旺,2016;高博,2016)[7-9],以及对大学生创新能力中的知识创新能力培养进行了研究(张琼,2016)[10]等等。而对大学生价值创新能力培养方面的研究则有所忽略,本文就试图围绕此点,从经济管理学的视角来展开初步探索。

一、价值创新与价值创新能力的内涵

在古典政治经济学时代,价值是经济学的一个核心概念,斯密(Adam Smith)和李嘉图(David Ricardo)就曾对劳动价值论做了深入研究。斯密(2007)[11]指出,价值含义有两个:一是表示特定物品的效用或用途,二是表示由于占有某物而取得的对他种货物的购买力。这被马克思称为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马克思进一步指出价值只能是人类抽象劳动的凝结。但到了19世纪后期,经济学家只关心价格,而不关心价值,这样,价值概念被马歇尔(Alfred Marshall)逐出了经济学体系。进入20世纪,价值问题却又在管理领域中受到重视。1906年,费雪(Irving Fisher)在其专著《资本与收入的性质》中,从心理感受维度分析了收入和资本价值的形成过程;1956年,莫迪格利安(Modigliani)和米勒(Miller)在考察了企业资本结构和企业市场价值之间的关系后,提出了著名的MM理论,形成了现代企业价值理论;特别是1997年,欧洲工商管理学院的钱·金(W.Chan Kim)和勒妮·莫博涅(Renee Mauborgne)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了《价值创新》一文,首次提出了价值创新概念和著名的企业战略行动的价值创新理论①。根据钱·金和勒妮·莫博涅的价值创新理论,价值创新更强调市场需求发展趋势而非竞争对手,重点是要通过不断提供满足客户核心需要的新产品和服务,为客户创造新的价值或有效提升既有价值,进而主动创造和掌控新的市场,为企业持续发展开辟新的空间;价值创新塑造的企业竞争优势往往具有根本性和持续性,它为企业战略的构建提出了一种新的战略逻辑,即从传统的竞争对手导向战略转为客户价值导向战略,把客户置于关注的中心,强调为客户提供优异价值,它把提升客户价值特别是关键价值作为企业优先考虑的战略问题,其内含的战略逻辑与传统竞争战略存在显著的差异。因此,价值创新的逻辑就是,成功企业往往把视线从市场的供给方转移到需求方,实现从关注竞争对手的行为转向为顾客提高价值的飞跃。

我国学者对价值创新的研究也主要集中在管理学领域。姚凯(2009)[12]指出,在网络产业链中,平台领导企业需要协调模块生产商、互补品生产商的创新行为,以实现价值创新的协同。罗青军(2009)[13]也认为顾客价值创新必须思考价值网络层面的协调,企业要学会建立、协调和管理整个价值网络,以此创新优势顾客价值。柯颖(2013)[14]进一步认为模块化条件下产业价值网的竞争力取决于各相关产业价值链中关键价值模块共同构筑的关键价值区域价值权力的大小和协同效应的强弱。盛革(2014)[15]则基于制造业价值网的视角,认为在模块化、虚拟化的条件下,制造业价值网络结构中的系统规则设计商、系统集成商和模块生产商三者之间构成了一个正反馈的良性发展系统并形成了互动的价值创新机制。而王雎(2011)[16]认为价值创新是一种开放性创新,它不再强调对创新资源的所有和控制,而是强调对创新资源的获取和重新整合;它不再依靠蓄积创新资源来取得竞争优势,而是通过组织间创新资源的交换与创新收益的分享来获取竞争优势。可见,学者们的研究表明,价值创新强调企业、顾客等利益相关方之间的良性互动和协同,强调对企业内外创新资源的交换和整合以及利益的分享。

因此,根据创新能力和价值创新的含义,站在企业的视角,可知价值创新能力是指企业基于一定的知识和视野,以顾客为中心进行创造性思考,挖掘顾客新需求,然后通过与产业网络上相关行为主体或者利益相关方的积极互动和有效协同等创造性实践行为,交换和整合内外优质资源来为顾客创造和提供优异价值,有效满足顾客需求,进而获取自身可持续发展所需的竞争优势的能力。它强调以顾客为中心,通过相关企业主体间的互动和协同,先实现顾客的价值,然后再实现自身的价值。其背后遵循的就是张维迎所强调的市场逻辑(而非强盗逻辑):市场中的企业是通过向顾客提供好的产品和服务来实现自身价值的,即企业先为顾客创造价值和财富,然后再使自己获得收入和实现价值,这是一种在行动上遵循先利他人后利己的逻辑②。先利他人,后利己,这样才能催生信任、友善、情感等社会资本,降低不确定性和经济社会运行成本,维持行为主体之间互动的共生性和可持续性。企业的核心是人,企业价值创新能力的实现最终还是要体现在一个个具体的人身上,因而,个人自然也应该具有价值创新能力的特质。endprint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个人和企业一样,也是一个具有一定理性的经济人和社会人,他总是嵌入一定的经济社会网络关系中,基于一定社会资本,通过某种或某些经济社会传导机制与网络中的他人进行互动,形成“共生”网络体系,在互动中实现自我利益最大化。从价值的角度来看,一个人的生存和发展的过程就是一个自我价值不断实现的过程,他就是要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和协同来追求自身价值最大化。然而,在共生网络体系下,每个人价值的实现都需要依赖和考虑其他人特别是利益相关方价值的实现,因而,他若要长期有效实现自我价值,在行动上同样要遵循市场逻辑,摒弃强盗逻辑,以他人为中心,充分利用自己的知识,选择适当的视野,通过独立的创造性思考以及与他人的创造性互动和协同,来整合自身内外资源,为利益相關方创造和提供好的产品和服务(比如主动、真诚地利用自己能支配的合法资源来为他人解决实际困难,进而能获取他人的感恩、信任和支持),通过利益相关方价值的实现来获取自我价值,维持自我价值获取以及共生网络体系发展的可持续性。因而,从个人的角度来看,价值创新能力是指个人基于一定的知识和视野,通过遵循市场逻辑,进行创造性思考、互动和协同,有效整合各方面资源,为经济社会网络关系中的利益相关方提供优异价值进而实现自身价值最大化的能力。价值创新能力与科技创新能力一样,都是属于创新能力的范畴,前者侧重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强调个人价值与他人价值创造的协同性。而后者强调的是人与物之间的关系,彰显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知和改造能力,二者具有显著的互补性。一个大学生只有同时具有较强的科技创新能力和价值创新能力,在经济社会中才能表现出好的综合性创新能力。

二、大学生价值创新能力培养的意义

我国大学生现在在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方面已经受到了普遍重视,但是在价值创新能力培养方面则受到显著忽视,而加强我国大学生价值创新能力培养有其客观必要性。

(一)大学生未来生存和发展的内在要求

大学生毕业后,在今后的工作和事业发展中,必然会嵌入相应的复杂人际利益关系网络中。在该网络中,从纵向来看,无论是对于他的上级还是下级,即使在动机上是自私的,都需要自己首先在行动上为他们创造价值,把自己的能力和态度展现出来,进而获得上级领导的欣赏和提拔以及下级的信任和支持,从而扩展自己的发展空间,促进自己事业的发展,实现自我价值;从横向来看,他同样需要合作者看到他为其创造价值的能力和意愿,进而才能得到合作者的信任,从而降低合作成本和维持合作的可持续性。因此,大学生在学校时就需要进行价值创新能力培养,这样,当他们走向社会后,就能有效地遵循价值创新逻辑,能主动地先为他人创造价值,获取他人的信任和支持,进而最终实现自己的价值,拓展自己生存和发展空间。

(二)企业发展的客观需要

现在科技创新正从生产范式转向服务范式,强调创新要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必须把服务于客户需求、为客户创造价值放在首位(白津夫,2017)[17]。这体现了企业科技创新也需要遵循价值创新的逻辑。因而,在激烈竞争的现代市场中,企业价值创新能力的强弱是赢得竞争的关键。为此,企业就必须去大力提升自己的价值创新能力,这就需要它去吸引和聚集足够多的具有价值创新能力的人才,而大学生群体是企业人才的主要来源。为此,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客观上就需要一大批具有价值创新能力的大学生。这就需要高校与企业之间加强合作,大力培养和提升大学生的价值创新能力,以满足企业发展的客观需要。

(三)大学实现创新人才培养的客观需要

后金融危机时代,世界各个大国纷纷提出新工业化战略,比如美国的再工业化战略、德国的工业4.0、英国工业2050战略、新工业法国战略、日本的制造业再兴战略、印度的制造业国家战略等,力推创新,使创新成为全球经济的核心特质,国家之间或企业之间围绕创新的竞争也日趋激烈。我国还是一个正处于工业化关键时期的发展中大国,在国际上面临巨大的竞争压力,对创新人才有着庞大的需求。因此,我国努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就显得尤为紧迫和重要。而大学生创新能力包括科技创新能力、价值创新能力等多方面的能力,因而,强化价值创新能力培养是完善我国大学创新人才培养的客观需要。

(四)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战略需求

大学生是一个有理想、激情和知识的群体,在国家和社会未来的发展中起着引领时代潮流的作用。对大学生群体进行有效的价值创新能力的培养,让“先利他人后利己”的意识内化于他们心中,这样,当他们走向社会后,就会自觉遵循这样的逻辑去行事,广泛地催生信任、友好等社会资本,在这些群体行为的溢出效应和示范效应的作用下,这些社会资本就会被迅速成倍放大,进而会大幅度提升社会的信任度和降低经济社会的运行成本,提升社会的稳定程度。而且,社会信任资本的增加,有利于社会各方力量凝聚成一股“合力”,来共同创造社会财富,促进社会进步。

三、大学生价值创新能力培养的制约因素

现在我国大学生价值创新能力的培养还明显受到一些基本因素的制约。

(一)现行教育模式缺陷明显

从整体上来看,我国高校教育模式还是一种传统的应试教育,这种教育模式虽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其内生的不足也日益凸显,制约了大学生价值创新能力的培养。一是评价体系主要还是静态的应试指标,对学生的评价主要还是通过标准化的、规范化的试卷考试来进行,这相应地催生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是以记忆为主,忽略了学生创造性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以及对好奇事物的追求,进而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好奇心,而创新意识和好奇心是(价值)创新的基础性因素。二是课堂教学主要还是灌输式的,教师是主体,而学生的主体性还显著不够③,这导致学生与教师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性还远不能形成,进而弱化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交流和合作意识,而一个被动性的、缺乏交流与合作精神的人又怎么能够主动去为他人寻找和创造价值呢!三是高校行政化特征比较明显。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现行教育模式中高校行政化特征突出,这为我国集中有限资源来办教育起到了不可替代的历史作用,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其负面影响也日益突出,高校行政化的一个特点是学校各职能部门喜欢不停地制定和下发各种管理性文件,学生和教师往往是被动地根据这些文件来行动,这必然会弱化师生独立思考、创造性选择和实践的能力,进而限制学生价值创新能力的提升。endprint

(二)人才培养理念的局限

现在高校人才培养一般强调面向市场,以市场需求和发展趋势来设置专业、课程和相应教育方法。这无疑对学生就业具有重要意义。但这种人才培养理念也有明显的局限性,它只关注市场表面的需求,却忽略了市场内在的运行逻辑——先利他人后利己,这使得我国高校在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时候主要是根据市场需求,来重点关注学生的技术创新、知识创新、理念创新等等,却忽略了学生的价值创新能力培养,导致市场逻辑的内涵难以被学生深刻理解和内化,使得学生更倾向于把自己塑造成一个精于算计的市场“经济人”,导致很多高校培养的也主要是一大批“精致的利己主义者”④。在这种情况下,一届一届的大学毕业生走向经济社会,喜欢以自我为中心,难以进行换位思考,容易忽略他人或利益相关方的价值,进而不能或不会遵循市场逻辑来进行价值创新,从而制约了我国企业等组织竞争优势的塑造和社会信任资本的形成。

(三)知识结构不合理

知识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它们之间协调发展和互动才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唐志良,2010)[18]。价值创新能力也是创新能力的一种,它自然同样也需要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之间的协同,学生在认知价值、寻找价值、识别价值、创造价值的过程中,既需要有价值创新的显性知识,又需要有价值创新意识和思维以及交流、沟通、合作技能等隐性知识,通过它们的相互作用来共同体现价值创新能力。而我国高校一般是侧重于显性知识的传授,对隐性知识有所忽略,这也可以从试卷考试是学生的主要评价标准这一事实得到证明。而且,在显性知识的传授方面,重点在于专业性知识,对于价值创新方面的知识则涉及很少。在大学里,一般的学生把主要精力放在英语和专业知识的学习上,对什么是价值、如何识别和寻找价值、如何为他人创造价值等基于人性需求方面的知识没有机会或没有兴趣去系统了解、学习和思考。因此,大学生价值创新能力方面的显性知识和相关隐性知识的缺失,导致学生知识结构不合理以及这两类知识之间难以实现协同互动发展,进而严重影响了学生价值创新能力的塑造。

(四)鼓励大学生价值创新的机制尚未形成

现在高校对创新还是比较重视,纷纷推出各种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课外科技活动、科技竞赛等不同形式的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举措,并把这些类型的活动进行了制度化,初步形成了鼓励大学生创新的机制。但是这些活动主要是侧重于科技创新的,很少有涉及价值创新的。科技创新侧重于在人与物的互动中寻求技术、知识、观点和理念的突破,而价值创新则侧重于在人与人的互动中来寻求他人和自我价值的突破。创新是多元的,只注重科技创新而忽略价值创新使得鼓励大学生价值创新的机制难以形成,缺乏这种自发机制的作用,大学生价值创新能力的培养只能说是任重而道远。

四、大学生价值创新能力培养的对策

面对大学生价值创新能力培养所面临的制约,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采取措施打破制约,持续提高大学生的价值创新能力。

(一)解放思想

解放思想長期以来一直是我国经济社会前进的强劲推动力,我国大学生价值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样需要不断地解放思想,推进教育理念变革。一是树立多元化的创新观念。创新是多元的,包括技术创新、知识创新、制度创新、价值创新等等。理念决定行动,过去习惯于把创新就简单地等同于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导致在行为上忽略了其他的重要创新,如价值创新。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应该立足于多元化视角,全面培养学生的各种创新能力。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要重点突出科技创新和价值创新,既要使学生在人与物的互动中具有突破旧有限制进行创造的能力,又要使学生在人与人的互动中具有突破旧有限制进行创造的能力,进而才能塑造学生强大的综合创新能力。

二是深化人才培养理念。人才培养既要紧密结合市场需求的发展趋势,培养市场需要的专业化人才,但同时更要深入理解和把握市场的内在运行逻辑,从价值创新的视角来培养人才,把市场逻辑内化于学生心中,这样学生不仅仅是被动地适应市场的需求,而是能够驾驭市场,懂得通过为利益相关方创造价值来实现自我价值,进而促进市场和经济社会的和谐、健康发展。

(二)优化知识结构

学生价值创新能力的提升,既需要相应的显性知识如对人际网络中价值的认知、价值创造的相互依赖、价值创造的影响因素等等,又需要价值创新方面的兴趣、敏锐的洞察力、意识、思维和经验技能等隐性知识。因而,我国高校应该注重这两类知识的协同发展。一是要强化价值创新方面的显性知识传授。无论是理工科还是文科,都可以开设价值创新理论方面的一些课程,告诉学生在经济社会的人际网络关系中如何基于人性的需求去认识、寻找和协同创造价值,这些课程可以作为公共必修课或选修课。同时,即使在其他非价值创新方面的课程,也要鼓励教师适当地从价值创新的角度来进行专业知识的解说和传授,使学生能获取必要的相关显性知识,比如笔者在“微观经济学”的教学中,在讲供求理论时,就尝试结合价值创新理论,与学生一起讨论消费者与企业之间的相互作用;又如在汽车设计、建筑设计等设计专业的课程中,可以按照价值创新的逻辑,着眼于顾客的新需求和顾客新价值的创造,来推进产品的创新性设计。

二是改进教学方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从培养学生对价值创新方面的兴趣,引导学生自发地强化自身价值创新能力的培养。这需要教师改变传统古板的灌输式教学方法,采取实践启发式、自发讨论式或辩论式等教学方法,在传授相关知识时,基于价值创新的理念,引导学生自由讨论,让学生明白,人与人之间的自由讨论,不仅是一个催生新知识、彼此满足对方对知识需求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价值创新的过程。

三是强化学生价值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训练。价值创新方面的隐性知识的获取,离不开实践训练。为此,一方面,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的人际关系网络中,主动地去与他人交流,发现别人的需求或困难,真诚地去帮助别人,通过帮助为他人创造价值,与他人建立积极的信任互助关系;另一方面,需要引导和支持学生积极走进企业和市场,让学生自己去寻找客户、维系客户,在与客户的互动中明白怎样识别客户的关键价值并为客户创造价值,进而为自己获取价值,最终实现自我理性与他人理性的统一。endprint

(三)塑造能引导自由思考与互动的教育模式

大学生价值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自由思考和互动的激励性环境。在广泛的自发性思考和互动中,通过对各种事情的协同完成,学生能逐渐认识到人与人之间合作的必要性,基于价值创新理念,进一步领悟自身价值的实现与他人价值的实现具有紧密的相互依赖关系,进而深刻意识到“为他人创造价值”在维持人际关系或合作关系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中的重要性,从而能逐渐激发对价值创新的兴趣、强化价值创新意识和培养价值创新思维,最终使他们的价值创新能力能自发地提升和演进。这需要大学教育治理改变传统模式,弱化行政干预和标准化考试程度,强调师生的自我管理,重在激发广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凸显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为师生之间的平等交流和互动提供自由空间,即要塑造能引导学生自由思考和交流的教育模式。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学生会获得更多的自由选择的权利,基于不同偏好的不同自由选择,就会形成选择和思想的多元化,能够保持校园文化的生机与活力,进而能为学生价值创新塑造一个宽松的激励性环境。

(四)完善创新能力培养机制

大学生价值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强有力的实践机制支持,该机制的作用主要在于有效的实践能使大学生价值创新能力的提升直接进入一个自发的正反馈演进路径。这关键在于制度创新,需要加强政府有关职能部门、高校和企业之間的战略性协作,以制度建设为抓手,以资金支持为支撑,通过制度构建,来深化高校与社会特别是企业之间的深度合作,设置各种价值创新方面的实验项目和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真正参与到企业的价值创新过程中去,并把学生参与这些活动与奖学金和期末评优等方面紧密联系起来。通过这种制度的力量来强化学生价值创新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林健.卓越工程师创新能力的培养[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5).

[2]姚文轩,滕召胜.运用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培养创新能力的实践与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0,(2).

[3]段俊霞,沈红.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墨西哥蒙特雷科技大学的经验及启示[J].现代大学教育,2015,(6).

[4]张鹤.协调创新视角下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J].中国高校科技,2016,(10).

[5]杨晨.基于探究式学习的教学模式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亚太教育,2016,(29).

[6]岳晓东.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之我见[J].高等教育研究,2004,(1).

[7]杨毅刚,孟斌,王伟楠.基于OBE模式的技术创新能力培养[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6).

[8]宁兴旺.应用型人才培养与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成人教育,2016,(18).

[9]高博.论本科生导师制在普及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中的作用[J].教育现代化,2016,(28).

[10]张琼.知识运用与创新能力培养——基于创新教育理念的大学专业课程变革[J].高等教育研究,2016,(3).

[11][英]亚当·斯密;谢祖钧译.国民财富的性质和起因的研究[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7:28.

[12]姚凯,刘明宇,芮明杰.网络状产业链的价值创新协同与平台领导[J].中国工业经济,2009,(12).

[13]罗青军.基于价值网络节点的顾客价值创新研究[J].软科学,2009,(7).

[14]柯颖.基于模块化的产业价值网治理与价值创新[J].软科学,2013,(12).

[15]盛革.制造业价值网的系统结构与价值创新机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4,(3).

[16]王雎,曾涛.开放式创新:基于价值创新的认知性框架[J].南开管理评论,2011,(2).

[17]白津夫.创新的悖论和谜题[EB/OL].[2017-01-09].http://dxw.ifeng.com/xsc/393/1.shtml#_www_dt2.

[18]唐志良,刘建江,杨海余.经济学学科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0,(3).endprint

猜你喜欢

创新能力大学生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通用电气公司创新能力分析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