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恙蒲帆新雨后运河德厚远流长
2017-12-07苏金良
苏金良
古老的京杭大运河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灵魂写照,更是北京市通州人民心中的骄傲。它南起余杭(今杭州),北到涿郡(今北京),途经今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四省及天津、北京两大直辖市,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约1797公里,是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作为大运河最北城市,首都北京承载着深厚的运河文化。无论经历了怎样的历史变迁,大运河始终静静地流淌在通州这片土地上,哺育着世代通州人。
千年大运河在方便南粮北运,加强南北文化與经济交流等方面做出了历史性贡献。而历史的风雨,也让这条大运河经历了沧桑。在大运河申报世界遗产的同时,要让古老的运河景观再现,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既要保护运河这个两千多年的遗迹,又要顺应时代发展融于城市建设,这将是一个长远而又系统的工程。
早在20世纪90年代,北京通州区是一个没有重点发展的城区。而它拥有的北运河段更是如此,一片荒芜。这条历史悠久的古运河,当时的河道不到90米宽。日益稀疏的流水也随着过往历史逐渐褪色。时代在发展,城市的脚步在迈进,大运河是通州区的一条母亲河,通州区政府以运河为一个节点开始深化文化建设,打造通州区运河文化景观和滨河景观,开始了城市的整体规划布局。
通州区运河文化广场现如今已经成为人们经常去的公共场所。运河岸边的景观打造,与运河故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最具有标志性的景观就是用地面浮雕的形式铺设出的千年步道,它记录了运河发展历程中的14件大事,这些事件清晰记录了京杭大运河的一生。它所展开的时光缩影,讲述了运河开掘于春秋时期,完成于隋朝,繁荣于唐宋,取直于元代,疏通于明清。直至2004年,它因梳理河道而打造的景观工程依旧璀璨。
2009年4月,大运河森林公园改建动工。经过一年零五个月的建设,2010年9月,大运河森林公园以完整的姿态呈现在运河两岸。沿运河长达8.6公里,占地面积近万亩,形成了一河、两岸、六园、十八景的景观结构。如今,在公园内以南我们能看到以植物造景为主的潞河桃柳景区和形似月牙的月岛闻莺区。在这里隔河相望,便是以漕运码头为背景的银枫秋实景区,漫步于此,能体会到漕运文化的繁荣。然而,也正是这样的定位,决定了通州运河滨水景观打造必将要密切服务于北京这座国际化大都市。如此文化层次多样的一个城市,让生态、文化成为通州未来发展的基础。
在这片承载着厚重文化历史的沃土上,通州区教育运河文化课程体系的构建,犹如一缕春风,伴着现代化国际新城建设的步伐悄悄地吹进了校园,吹进了孩子们的心灵。
2004年,《创业》《通州区地理》《通州区历史》《通州区生物》和《通州社会》地方教材经北京市中小学地方教材审定委员会初审通过,于2005年正式推广使用。5本通州区地方教材围绕运河文化建设,建构了体现北京精神的通州区地方课程体系。“运河”单元主题活动,整合了地方课程资源,打破学科界限,形成了体现北京精神的通州区地方课程特色,理解了“爱国、创新、包容、厚德”内涵,《悠悠漕运史 浓浓运河情》等优秀课例应运而生。
2008年,通州区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正式启动。以提高学生创新实践精神为宗旨,以健全、完善管理机制为保障,以挖掘区域优质资源群为基础,以课程开发为突破口,全力构建多元开放优质的学习环境,努力形成校内外融通的整体育人格局。从“寻觅运河遗迹,遥想漕运当年”到“漕运古镇张家湾”……无不与文化结缘,形成了运河文化等系列主题活动。
运河文化让通州区学校的办学理念凸显特色。潞河中学利用自身有利条件,开设了“运河·潞园文化”的系列活动课程;运河中学依托“运河文化”,组织教师进行文献搜集和实地考察,完成了9个模块10万字运河文化的活动课程;张家湾中心小学依托京东古镇的自然、人文资源,开发了“走进家乡”系列活动课程;西集中心小学整合了“风车”这个乡土文化资源,开设了“走进风车世界”的系列活动课程;永顺镇中心小学依托运河漕运文化开设了“通州漕运”“通州八景”系列活动课程;曾经盛极一时的皇家码头、沉淀千年的漕运文化,为通州区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提供了类型丰富、多元多样的教育资源群。
通州区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底蕴丰厚,与运河文化同生相伴。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继承运河文化、维护通州地域文化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2015年,《通州区英才学校项目实施方案》启动实施。“面人汤”面塑制作技艺、通州大风车、通州运河船工号子、通州团花剪纸、大运河的传说、通州饹馇饸制作技艺等33项通州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通过通州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班,面向通州区学生陆续开班上课。非遗课程的开展,促进了通州区资优学生的培养工作,积极探索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提高了通州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构建符合“核心素养”要求的基础育人体系,努力发掘具有“人文”“科学”“艺术”“学科综合”特征的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和谐共荣的课程体系,文化育人,为学生的持续、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古老的大运河,孕育着全新的教育改革工程。运河文化让通州的每一朵鲜花都绽开了希望,每一片绿叶都摇曳出生机,每一扇门窗都打开了理想。
2017年2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通州大运河森林公园,听取通州区历史文化、水系治理、生态环境保护等情况介绍,察看大运河沿岸生态环境治理成果,眺望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全貌。习近平强调,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要高度重视绿化、美化,增强吸引力。通州有不少历史文化遗产,要古为今用,深入挖掘以大运河为核心的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大运河是运河沿线所有地区的共同责任,北京要积极发挥示范作用。
总书记的嘱托,为大运河文化作为地方文化、历史文化乃至传统文化的继承、开发、弘扬,赋予了我们这一代人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也为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提出了重大课题,对立德树人和“以文化人”找到了可触摸的、可体验的、可研究的课程资源,为研学旅行、综合实践、跨学科学习,找到了途径、方法、策略。我们要以“天行健,通州人自强不息;地势坤,大运河德厚流光”的精神完成总书记的嘱托与厚望。
巍巍长城骨,悠悠运河情。长城一撇,运河一捺,尽显中华民族智慧与勤劳。千年运河,千古风流。人间奇迹,人民创造。她穿越了时空,让千年历史汇聚眼前;她沟通了水系,撷四渎八流涌入海洋;她凝聚了精神,演华夏文明溯流而上;她见证了历史,向世界宣告:今日的京杭大运河正与时俱进,扬帆起航!
(作者单位:北京市通州区教师研修中心)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