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运河文化的数字化呈现与传承

2017-12-07卢秋红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17年11期
关键词:京杭大运河通州区大运河

“长城一撇,运河一捺”,大型电视记录片《话说运河》中,将长城和运河写成了一个“人”字。长城卧于高山峻岭之间,具有浩然的阳刚之气;运河流于平原低洼之地,大有深沉的阴柔之美。长城、大运河都是人工建造的丰功伟绩,是中国人建造的世界奇迹,显现了人类征服自然的勇气。

京杭大运河经历了千年的挖掘与修繕,凝聚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汗水,在历史上沟通了南北的文化与经济,蕴藏着丰富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市通州区考察时强调,保护大运河是运河沿线所有地区的共同责任,北京市要积极发挥示范作用。通州有不少历史文化遗产,要古为今用,深入挖掘以大运河为核心的历史文化资源。

北京市委书记蔡奇考察时强调,要做好“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这三篇文章,深入挖掘大运河文化带的丰富内涵,通过推进大运河文化带保护利用,进一步擦亮世界认可的国家文化符号,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搭建深度交融的桥梁。

本期策划,我们关注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探访大运河文化教育的开展情况。

就如何运用信息技术保护、传承和发扬大运河文化,我们访谈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职业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罗智、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郗志群教授、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顾军教授。

运河文明亘古而弥新,著名摄影家刘世昭在《京杭大运河35年再骑行》中描述了古老的京杭大运河旧貌新颜,透过他的镜头,我们看到了运河沿岸的崭新风景。

沿着运河两岸寻找身边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北京市通州区教师研修中心苏金良副院长撰文介绍了通州区运河文化进校园的情况。从北京到杭州,运河沿岸的学校通过丰富多彩的运河文化教育,沟通古今,南北对话,让学生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提升了能力。

大运河文化作为地方文化、历史文化乃至传统文化,为教育者提供了可触摸的、可体验的、可研究的课程资源,继承、开发、弘扬其精神是我们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在深化课程教学改革、立德树人和“以文化人”的教育之路上,善用新技术,勇于创新实践,中国文化符号必将越来越夺目!(卢秋红)endprint

猜你喜欢

京杭大运河通州区大运河
产改进行时——通州区总工会打造全覆盖分层次的三级培训体系
秀美大运河 千年韵古今
京杭大运河
京杭大运河与戏曲传播研究的新视角
大运河:最后的绝唱
2018年北京市通州区居民吸烟现况调查
北京市通州区空气污染与医院门诊量关系初探
放歌大运河
京杭大运河(杭州段)文化资源再开发的思路与决策
京杭大运河沿线的“水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