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维教学模式在课程体系构建中的应用

2017-12-07杨青杰吴建慧

黑龙江教育·高校研究与评估 2017年11期
关键词:园林专业教学模式

杨青杰+吴建慧

摘 要:文章以“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教学过程为例,针对传统教学模式下高校园林专业基础理论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将翻转课堂、对分课堂等现代教学手段适当引入教学过程,以多维教学模式展开教学,帮助学生完成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体系的构建。该模式提高了园林专业植物类基础课程教学的有效性,提高了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在相关专业基础理论教学中有较好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教学模式;园林专业;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7)11-0032-02

园林植物是人们生活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多样的性状表现使人们的生活空间丰富多彩且富有生机和活力,而育种工作是创造多样化性状的基础。因此,观赏植物遗传育种工作既是整个园林事业的基础,又是现代生活的重要部分[1]。而在培养园林人才的过程中,在园林专业基础课程——“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将学科基础知识的传递与学生综合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有效地结合起来至关重要。

高校各专业的培养目标决定了其教学方式有所不同,但最终都是要将学生吸引到课堂上来并让他们的大脑运转起来。那么,除了传承传统教学方法的有效之处外,适当结合翻转课堂[2]、对分课堂[3-4]等新兴教学模式是丰富课堂教学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发挥传统教学模式与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的思维,形成的一套多维度教学模式在本科教学过程中应用后收到非常好的教学效果。针对园林专业特性,这种多维度的教学模式大大提高了学生对部分理论性较强的基础课程的整体知识体系的构建效率,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现以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教学过程为例来具体阐述这一多维度教学模式。

一、以课程内容为中心,搭建知识体系平台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是一门阐述与植物生长发育密切相关的遗传学原理知识和育种方法技术相结合的综合性课程。内容上包括了遗传学基本定律及细胞和分子基础以及园林植物重要性状(如花色、株型、抗性等)的遗传规律,另外还包括各种园林植物育种方法[5-6]。课程学习后,学生需要将这些看似零散的知识构建为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各知识点之间的承启关系渗透到每一个细节中,在学生头脑中勾勒出一张知识地图的雏形。

(一)注重主要知识点的衔接

遗传育种课程中遗传学理论基础知识在育种实践过程中将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教学内容的前后衔接显得尤为重要。在遗传基础部分的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以遗传学理论的核心为主线,强调各知识点的衔接。同时引入育种实践的成功案例为辅助手段,在讲授遗传学理论的同时展示其在实践中的应用效果,既渗透式完成了部分育种学的教学内容,也让学生们了解并掌握了这些理论在实践中所起到的指导作用。比如,以草花播种后代退化现象、无籽西瓜等等作为案例,既有趣又与生活密切相关,课堂教学变得生动并充满趣味性,也使遗传学理论和常用育种方法的知识理解起来更加轻松有效。

(二)激发学生兴趣,充分调动学习主动性

园林专业的专业特性决定了学生在基础理论的学习中具有一定的倾向性。学生在其他专业课程(如花卉学、树木学及设计课程等)的学习中所受到的启发会在遗传育种学的学习过程中有所体现。例如,有些学生偏爱植物景观设计中的色彩构成,那么他们可能更加关注花色的形成与调控以及如何进行相关的育种工作;而另一些学生可能对植物自身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较为感兴趣,那么这些学生可能对抗性机理及相关育种工作更感兴趣。这些不同的兴趣点使得他们在学习的时候各有侧重,教师在主要知识点连贯的基础上适当启发和扩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很有可能就被激发出来,对这些思维善加引导和利用,便可充分地调动起学生对一些枯燥理论部分的探索欲望和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二、翻转课堂与对分课堂的引入

近年来,随着全球信息化的发展,学生接触和掌握的知识越来越丰富,教师的课堂教学则更加注重对学生的启发和引领。在高校教学研究的发展中,西方的翻转课堂逐渐受到众多教育研究者的关注[7-8],这种教学模式的西学东渐使高校教学中的传统模式受到较大的冲击。鉴于翻转课堂在我国国情下的局限性,复旦大学张学新教授结合中國校园和学生的特点开创了对分课堂教学方法。这些方法在“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的教学过程中的适当引入,大大提高了园林专业植物基础理论教学的教学效率。

(一)以翻转课堂解决“简单问题”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的遗传学基础部分中,部分遗传学定律和简单基础知识,学生在高中阶段已经涉猎,但仅限于“知其然”的层面,如孟德尔定律等。而在大学的课堂上不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因此,教师可以利用高中的基础并巧妙加以延伸,从而充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再如连锁遗传定律部分,高中虽然已学习过,但大部分内容还需要深入扩展,有少部分内容还需要教师加以指点和引导。因此,在遗传学基础部分教学中,利用与学生互动的网络平台将这部分知识内容拆解并布置学习任务是可取的。布置后可先进行线下学习和讨论,找出基本概念和问题,问题可以经线下讨论解决或者提交给教师,教师对所列出的共性或难点问题斟酌筛选和整理。在第二次课堂教学过程中,各组学生先后在教师规定的时间内对全班学生进行本组内容的重点讲解。之后,教师将整理出来的问题依次提出并分组供全班讨论交流,同时进行引导和点评,对学生疑惑较大的或经讨论仍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可根据情况给予重点讲解。

经过这样的“资料收集—课前讨论—课上讨论—师生分析”的循环过程,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就非常透彻了。

(二)以对分课堂解决重点与难点问题

通过翻转课堂的方式,学生可以很快掌握一些简单的基础理论知识,但对于一些理论性过强而且学生相对难理解的部分,翻转课堂的效果就未必很好,而且会造成学生学习时间上不必要的浪费。这时候以对分课堂模式进行教学所起到的教学效果则比较理想。endprint

遗传的分子基础部分对于园林专业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难度很大,课前预习和讨论往往会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因此,采用“课堂引导—复习—课前讨论—课上讨论”的模式来进行则比较恰当,也就是对分课堂的形式。在这种模式中,教师课上先对整体框架、基本概念和重点、难点进行基本的讲解,使学生对知识点有基本认识和整体印象,课下再分组复习和讨论,讨论中的问题或随时解决,或在隔堂的课堂上讨论解决。在随后一次教学中教师用1/3—1/2的教学时间对前一堂课布置的内容引导学生展开讨论。

通过这样的“课堂引导—复习—课前讨论—课上讨论分析”的过程,学生在积极思考的状态下充分理解和吸收了一些所谓的重点、难点问题,并完成从最初的懵懂到最后的熟练掌握过程。

三、采用回顾总结方式完成知识体系的建构

任何知识体系的形成,都是细节知识一点一滴的掌握积累后完成量变到质变的飞跃过程。在教学基本完成的时候,有些学生已经对课程各个知识点的相互联系有了一个初步的整体认识,能够在头脑中形成一个较为清晰的知识网络;但还有一大部分学生并没有将所学的各个知识点很好地联系起来,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的碎片化知识进行系统的梳理。在“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教学过程中,我们通常在最后阶段要对所有知识进行一次整体的回顾和梳理,通过梳理实现各个知识点的内部逻辑化,学生头脑中能够形成一张网络状的课程地图,而最终完成知识体系的建构。

四、结语

多维度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使学生由以往的被动接受转变为现在的主动学习,这一过程中教学更注重的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传统教学手段与翻转课堂、对分课堂的结合,不但适应我国的教育现状,也建构了教学、学生和教学资源的互动互助。教师是资源的建设者,在教学设计和激疑解惑的同时也完成了自身的专业成長。根据知识特点有针对性的多维度模式的教学,既保证了学生的个性化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也使学生真正拥有了“自主学习空间”,他们甚至可以大胆创新,进一步拓展外延知识结构。教师课程回顾和串联最终协助学生完成完整知识体系的建构。

虽然多维度混合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解决传统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但学生个体是多样化的,在实践的过程中还需要不断地改善细节并有针对性地的记录应用效果,使各种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活动能够真正在学生收获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程金水.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第2版[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0:1-4.

[2]曾明星,蔡国民,姚小云.翻转课堂课前交互式教学模式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5,(3).

[3]赵俊芳,崔莹.翻转课堂的内在意蕴及高校教学改革的未来走向[J].中国高教研究,2016,(6).

[4]张学新.对分课堂: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探索[J].复旦教育论坛,2014,(5).

[5][6]戴斯兰.园林植物遗传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0:1-5,2-3.

[7]王炳皓,王欢欢.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信息化建设,2016,(3).

[8]曾明星,蔡国民,覃遵跃等.基于翻转课堂的研讨式教学模式及实施路径[J].高等农业教育,2015,(1).endprint

猜你喜欢

园林专业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园林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典型模式研究
项目教学法在中职园林专业教学中的尝试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