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拐点印度航空工业新转型

2017-12-07老虎

航空知识 2017年9期
关键词:航空工业印度

老虎

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要在印度建立F-16生产线,这条消息已经迅速地被中文互联网淹没了。然而结合中印在洞朗地区的对峙,回头再看F-16入印的种种说辞,味道或许就不一样了。

中国、印度都是发展中的大国。中国改革开放取得让世界瞩目的成就。由于种种原因,印度的发展要滞后一些。但是现代印度作为从西方殖民体系中独立出来的国家,诞生于人类文明的故地,而且从未放弃自己的雄心。所以我们没理由小瞧我们这个体量庞大的邻居。

印度航空工业改革力度空前

塔塔集团是个民营公司。民营公司能拿下与洛马合作生产F-16的大单,对于印度来说,不是件小事,起码这是印度多年来航空工业改革的重要成果。

上世纪70年代,印度与苏联签订友好互助条约,不久就在苏联的支持下发起第三次印巴战争。经济上,印度上了苏联的船,尽管仍采用三权分立制度,却从此也走上了与西方市场经济国家不一样的发展道路。计划经济对市场的迟钝,与各邦各自为政的低下效率,苟合出一朵奇葩,绽放在次大陆。然而,人不算天算,靠河河干,靠山山塌。上世纪80年代末,苏联经济已经自顾不暇,国际收支吃紧。兄弟想过好日子,自然也就指望不上大哥了。

1991年6月,印度出现了严重的政治和国际收支危机,外汇储备一度只剩下9亿美元,不够全国花5天,国民经济几乎崩溃。印度拉奥政府不得不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求助,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借机向印度提条件,认为印度需要提升经济自由度和透明度,我借给你钱可以,你得還得起。在这样的情况下,印度经济自由化改革开始。苏联解体一度让印度有些茫然,但印度毕竟没有像东欧、蒙古那样成为苏联的经济殖民地,而且经济改革还算及时。与中国主动改革相比,印度的改革明显是被动的。尽管如此,印度GDP从1991年的1 518亿美元增加到2010年的16 245.52亿美元,年均经济增长速度在7%左右。这个速度,放在全世界看,都不能算慢。从近年统计数字来看,2007年金融危机对印度影响不大,目前经济还在稳定增长。

印度对航空工业的改革也随之跟进,但要比其他经济领域慢得多。长期以来,印度政府把航天领域的战略导弹与核技术作为战略发展的重头,航空工业优先级要靠后许多,所以发展速度比较慢,发展质量也无法与巴西这样的发展中国家相比。同时,印度的航空科研与生产制造机构分散在政府各部门,科研与生产存在着严重的脱节现象。这种官僚衙门之间的扯皮捣蛋,宛如临时搭建的戏班子,锣齐鼓不齐,是印度“光辉”轻型战斗机难产30多年才面世的制度根子。然而印度体制强调分权制衡,政治家对政府结构进行分筋错骨式的大变革几乎没有可能。

怎么办?印度航空工业的改革选择了另外一个突破口——向民间资本和外资开放。

2002年,经济改革11年后,印度政府决策,私人资本可以进入国防生产领域,可享有100%的权益,而外资比例最高则可以达到总投资的26%。2014年7月,印度政府又提出新规,外资比例提升到49%。应该承认,在长期实行资本主义计划经济的印度,这样的改革力度是空前的。最近这一两年,印度政府甚至撒出口风,“在某些特定条件下”,可以接受外资100%全资控股。尽管何为“特定条件”,他们没有进一步解释。

此外,印度政府在加快国防预算审批的同时,还在2005年制定了贸易上的“30%补偿条款”。印度把国防采购项目分成了两类,一种“从全球购买”,指的是直接从国外厂商(或其印度代理商)手里采购;另一种是“带有技术转移的购买并制造”,指的是从外国厂商采购之后在国内开展许可证生产。

也就是说,印度政府无论是直接购买外国公司的航空装备,还是按照外方许可证在印度本国生产,外方都需要拿出合同金额的30%,对印度进行二次投资。无论返回来的这些钱投在这个项目上,还是其他项目上。这实际上是印度政府的一种叫价手段,想赚我的钱可以,但是得匀出一部分花到我的一亩三分地上,等于向印度本土航空工业做出重大政策倾斜。有了钱,才能有机会提升自身研发实力,相当于某种程度的“借鸡下蛋”。印度政府设了一条线,如果国防采购金额在30亿卢比以上,“30%补偿条款”就要启动。显然,塔塔公司与洛马公司的合作非常符合这个条款的规定,当然具体实施细节目前还不清楚。

2014年8月1日,印度主管国防的国务部长辛格在给印度议会人民院议员的书面答复中,详细阐明了印度发展国防工业的3种方式:一是促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发展;二是扩展与国防产品及服务相关的研究、设计和发展活动的规模;三是鼓励民用航宇、国内安保等协作领域的发展。

新政等于替印度本土私人资本和美欧各大航空业巨头搬走了前进路上的大石头。以后大家要在一个锅里吃饭了。从2002年到2012年,印度航空工业内合并重组已成潮流,补偿贸易金额已经超过40亿美元——资金盘子与世界大型经济体没法比,但是资金使用效率很高。包括塔塔和L&T等大型行业集团,以及大量中小企业正在进入印度航空业,乃至航天业。这意味着印度航空工业率先开始探索印度版本的“军民融合”,让有志于从事航空事业的民间人士去干他们想干的事儿。在这个过程中,作为“军民融合”中“民”那一部分,介入航空产业领域的私人企业是切实得利的。

众多欧美大型公司也已经通过与印度公司合资的形式,将触角伸进了印度次大陆。印度航空工业自己也和中国改革开放之初那样,面对全球做起了代工生产,并以这种形式打破政治体制的束缚,努力融入世界航空产业链。

因此,印度政府效率虽然低一些,但你不能说人家没脑子,他们对自身航空工业的发展是有高度、有规划、有手段的。就塔塔与洛马的合作来说,印度航空工业显然已经搭上了改革这班轰隆隆前进的列车。

美印战略合作立意深远

一般性的军贸,属于国际贸易范畴中正常不过的商业行为。奥地利把格洛克手枪卖到了全世界,分公司都开到了美国。但是没人说奥地利要影响美国的对外政策,或者美国要靠奥地利平衡与加拿大或墨西哥的关系。但是,一旦被赋予政治意涵,军贸本身也很容易成为国际政治中的杠杆,这时就不能光用商业二字解释。像航空装备这样的军贸大宗交易,包括许可证生产这样的重要贸易方式,往往反映着相关国家宏观政策面的变化,乃至国家战略定位的变化。endprint

塔塔与洛马的这宗交易,印度有所取,美国有所求,一拍即合。美印关系升温了,可能将来要热得发烫。

如果把时间拉得长一点,可能印度军事航空的发展脉络就会更清楚些。20世纪60年代,印度与中国几乎同时获得苏联米格-21战斗机。不过“获得”标准是有差异的。中苏关系那时已经变差,苏联提供给中国的米格-21,是内容不全的资料图纸。而苏联提供给印度的米格-21,除了全部技术,还包括整条的援建生产线。1964年,印度进口的米格-21服役,成为印度空军第一种超声速战斗机。1965年第二次印巴战争后,印度获得了宝贵的使用经验,开始大量采购这种飞机,并投下巨资修建后勤维护设施,培养了大批飞行员。

上个世纪60年代的印苏合作,实际带来了几大后果。首先,从技术层面上看,印度空军绝大多数主战装备开始向苏系标准靠拢,航空工业也走上了“苏(俄)化”道路,冷战后引进生产苏-30MKI如出一辙,其影响延绵到今天。其次,是经济层面。印苏在1971年签署友好互助条约。印度众多的基建项目包括航空工业项目,以及低息贷款,一时都有了保障,让印度挺过了70年代的石油危机。最后,是战略层面。印度借助苏联的援助,通过1965年、1971年两次对巴基斯坦的战争,彻底获得了对巴的压倒性优势,让巴基斯坦再无力量叫板,从而根本改变了南亚次大陆的地缘政治格局。而苏联以支援建设为基点,把印度变成了同时平衡中国、美国的强大力量,得心应手,收益更多。甚至可以认为,如果没有印苏合作这层关系,苏联勃列日涅夫当局绝无可能发起入侵阿富汗的战争。

历史经验明摆着。以印度视角来看,要建设自主的航空工业体系,要真把技术学到手,没有强国帮忙还做不到。至于经济和战略上的巨大收益,更是毋庸置疑。

戏路都是一样的,无非是谁来演。

1962年印度在与中国的边境冲突中一败涂地,念念不忘,坐下心病。面对中国经济改革开放以来的高速成长,印度精英政治阶层五味杂陈。因此印度希望引入域外力量,以平衡中国的影响,同时进一步挖宿敌巴基斯坦的墙角。苏联没有了,俄罗斯衰落了,而且需要中国的帮衬。域外角色的最佳扮演者,无疑是对中国国力增强抱有很强戒心的美国。2005年,美印签署防务框架合作协议。2013年,美印签署防务合作联合宣言,为未来美印深入军事合作定下基调。奥巴马成为第一位在任期上两次访印的美国总统。

接下来的事情就非常明显了。印度已经购买了超过100亿美元的美国军火,在2014年成为美国军火的第二大买家,仅次于沙特。印度所购美国军火数额占美国全球销售总额的11%。航空装备上面,美制C-17、C-130运输机,AH-64、CH-47直升机,以及P-8反潜机,纷纷落户印度。直到洛马与塔塔合作F-16,一锤落下,印美航空合作达到了前所未有的一个新高峰。

在印度莫迪政府心目中,到2020年,印度军队70%的装备要实现在本土制造生产。将来,印度还要从现在依赖外国武器变成世界军售大国。

目标很宏大。让谁帮忙,谁能帮上这个忙,谁就有可能把自己的标准带到印度来,影响未来印度军事工业的走向。同时,这也是印度国家战略的初步演示,是一种不带盟约的“准结盟”。

显然,塔塔与洛马的合作,是给印美战略合作添加的一勺咖喱粉。

重型战机,谁是X?

印度向法国采购了36架“阵风”战斗机,但和45架“幻影”2000战斗机加起来,法国货也没有超过百架。印度空军包括航空工业有一批人,确实喜欢法国货。特别是“幻影”2000战斗机,实战表现极为出色,印度空军曾经用它轰炸锡亚琴冰川上的亲巴基斯坦游击队营地。但法国装备某种程度上还只是印度空军的点缀。法国飞机不错,就是太贵。

印度空军主力战斗机是200架俄制苏-30MKI重型战斗机,附带苏霍伊与印度斯坦航空公司合作运营的组装线。这实际也是印度空军装备的大头。但印度仅仅负责苏-30MKI的组装,当年谈判没有涉及“技术转移”,印度懊悔莫及。

不过,印度人确实很聪明,借对美合作敲打一下俄国人的心思应该会有,但从没说采购了美国的飞机,俄国人的飞机就不要了。放眼印度獨立后这些年的历史,它一直在美苏 (俄)之间保持着微妙的平衡,即便对苏合作火热的上世纪70年代,也没和美国撕破脸,深得“不结盟”运动的玄妙精髓。因此,印度在冷战后的21世纪,成为美俄同时争取的重要地区强国,为航空工业的发展积累了足够多的筹码。

其实可以看出,F-16再怎么改,再怎么增肥,也是一种轻型单发战斗机,绝无可能取代双发重型机的可能。印度对技术转移一直念兹在兹,引进F-16生产线并不只是为了飞机本身,而是意图提升“印度制造”的水平。这也是莫迪总理上台后孜孜以求的改革目标。

无论借助谁实现高端主战装备的“印度制造”,印度空军期盼的重型的第五代战机(FGFA)设计方案都仅仅是个可望而不及的概念,至于在此基础上研制印度国产先进中型战斗机(AMCA)的计划就更是水中月影。

为什么与洛马合作的是塔塔集团?而不是国营的印度斯坦航空有限公司(HAL) ?塔塔去干轻型机,具有多年苏-30组装经验的HAL很可能另有任命——去干重型机。与俄罗斯苏霍伊合作研制重型五代战机,本来就是最具可行性的路径。这个猜想目前来看,还解释得过去。

可是,重型五代机令人沮丧的消息还是传出来了。印度《防务新闻》今年5月24日曾报道,有印度高层军官透露,俄罗斯要价太高,印度付不起这个钱。而且,让印度人难受的是,俄国人并没有打算像美国人转让F-16那样,“大方”地转让高精尖的五代机技术。早几年印度期待2019年采购214架重型五代机的想法,肯定是付与恒河水南流了。这不能怪俄罗斯不拿印度当朋友,苏霍伊T-50五代机到2019年能生产装备多少架,对俄国人自己而言都是个大问题。

畅想一下未来的印度空军战斗机机队,可能的主力构成:轻型机F-16+重型机X。相当一段时间内,X只能是苏-30MKI,或者用双发的法国“阵风”救个场。在这个装备转换过程中,印度空军后勤体系注定还是相当混乱的。

印度学到造F-16的本事以后,美国可能会把F-35的组装让给它,类似像对日本那样。这样印度空军轻型机就变成了F-35。毕竟按照印美最新协议,印度在军购中可享受与北约盟友相当的待遇,而且F-35太需要赚钱了。如果重型机方面印度与俄国人的合作研发不顺利,美国也有可能介入,与印度携手研发一款新的重型五代机。印度空军的X会变成简配版的F-22吗?这真的要看美国有没有这么大方了,甚至某种程度上取决于中美关系的发展前景。

这些年,印度航空工业做了很多,有些事也做得很漂亮。无奈何,事有两面,后发优势和后发劣势往往是并存的。

正如莫迪总理不久前访俄时坦承,路还长。

责任编辑:吴佩新endprint

猜你喜欢

航空工业印度
航空工业综合技术研究所
航空工业计量所60年发展史的回望与传承
五彩缤纷的洒红节 印度
淬火冷却介质在航空工业的应用
摄影
印度签订长单合同 需求或将减弱
航空工业向阳:战略引领 砥砺前行
山哈·印度摄影
印度式拆迁
印度运载火箭的现在与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