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突显政治学科育人为本的教育观
2017-12-07重庆市忠县教师进修学校王娅萍
□文/重庆市忠县教师进修学校 王娅萍
立德树人:突显政治学科育人为本的教育观
□文/重庆市忠县教师进修学校 王娅萍
新时期,我国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互联网全球化覆盖,中西文化的交织碰撞,给无明辨是非能力的青少年强大的文化冲击,面临的德性挑战日趋严峻。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立德树人”是当今教育的根本任务和时代主题,这给课程改革激起千层浪,也引发了各学科如何教学的思考。政治学科一直是德育教育的重要载体,本文立足于立德树人的时代主题背景下,开展教学工作,以提高政治学科育人实效性。
一、立德树人与政治学科育人为本的内涵
立德树人,需要分开来理解。所谓“立德”,就是要树立德业。据古代《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史书记载“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1《左传·襄公二十四年》[DB/OL] .http://www.zwbk.org/MyLemmaShow.aspx?lid=75179翻译过来就容易理解,人生最高的境界是为社会树立良好的道德标准;其次为国家立下军功战功等功劳,然后为后代写下精品小说诗歌剧作评论等文学作品。立德是人生中最高的荣耀。而“树人”意思是培养人才。《管子.权修》:“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2《管子·权修》[DB/OL] .http://www.gushiwen.org/guwen/guanzi.aspx这是“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谚语的出处。立德是树人的前提基础,着眼于道德培养,通过正能量来引导、激励人;树人是立德的目标追求,着眼于能力培养,通过课堂教育来改变、发展人。立德和树人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培养教育人。
中学阶段的政治学科涉及经济、政治、哲学、文化、思想伦理、民主、法制等在内的各种具体学科知识,还包括学生在进入社会生活中如何形成良好行为规范的培养和有正确价值判断的世界观建立,是一门彰显人性、促进学生成长的学科。那么,所谓政治学科育人为本,目前学界没有明确的含义。笔者认为,政治学科育人为本是遵循青少年的成长规律,以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内容融入课内课外,注重其个性开发,让学生享有学习自主权,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逐渐形成正确的“三观”,学会辩证思维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立德树人是政治学科育人为本的根本目的,而政治学科育人为本是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两者关系相互依存,密不可分。
二、知识核心时代的政治学科课堂育人现状
在知识核心时代,政治学科主体地位相对偏下,俗称“豆芽课”。具体表现:一是教师育人意识和能力有待加强。专任教师科班出身的较少,大部分都是半路出道,或是临近退休从语、数、外等来教政治;二是学校领导不重视政治学科,将上课时间调配给语、数、外,还称“政治这学科,考试前学生背一背,记一记就行了,不需要那么多上课时间。”三是,课堂教学照本宣科,填鸭式教学,强调“死记硬记”。
因此,政治学科一般就是上课划重点,下课背重点,考前忘重点,考后扔课本,还是像应试教育一样一味地追求分数和升学率。不注重学生的品德及创造力教育,培养出唯课本的“书呆子”,造成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实践能力相对薄弱。然而,随着社会发展的日新月异,《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的出台,这标志课程改革进入一个新阶段,必须改变政治学科低效现状,才能发挥政治学科重要载体的育人作用。
三、立德树人时代如何提高政治学科育人实效性的建议
在图书室研究德育的作者 摄影:谢英
进入优先发展教育的立德树人新时代,政治学科作为德育的重要载体之一,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等渠道,培养学生学科知识、良好的德性品行,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的同时,还需注重培养学生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关键能力、认知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力求使立德树人的方向性、民族性和时代性更加鲜明,并让学生内化到个体发展过程,这是政治学科育人为本的集中体现,挖掘出学科魅力。笔者从三方面谈一谈如何提高政治学科育人实效性的建议。
一是转变教育教师观念,加强教师育人能力。学生品德教育的真正培育者是政治教师,这需要政治教师以崇高的教育理念、以尊重的教育情怀、以爱的艺术、以培养人的自信来落实立德树人,并熟练掌握与学生发展相关的知识、多元化的教学策略、多种评价策略,并能洞察学生的学习类型。政治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对学生的个性品质加以正确引导;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维度目标细心体现;在课堂上,给予学生更多名人事迹的熏陶与指引,使学生树正德、立志向。
加强政治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是实现学生德性品行培育的前提,对于政治教师而言,首先应该有教育理想,理想的教育就是培养和发掘学生的梦想,就是为他们提供一盏指路明灯。其次政治教师观念要从“政治学科教学”转向“政治学科教育”,理解和内化所教政治的教师品德素养,在课堂传道授业解惑,达成教书育人目的。政治教师既要研究本学科的教学,又要关注、研究、把握和落实学生发展的德性品行。
二是构建以“核心价值观”3“核心价值观”指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导的德育体系,建立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育人的格局。近日,《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指出,要健全立德树人系统化落实机制。4《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DB/OL] . http://www.mnw.cn/edu/jyzc/1847514.html学校从课程教育、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三大板块入手,以“核心价值观”为中心的德育,融合于教育教学的层层环节。创新政治学科方式方法,用好各项资源,将各行各业的先进工作者请进来,发挥他们的示范引领作用。
此外,学校加强与家长沟通联系,转变家长长期以来认为教育孩子是学校和老师的责任的固有认识,逐步形成家校共同教育孩子的局面。学校还可联合社会的相关单位,充分利用可利用的资源及平台,健全合作教育机制,逐步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全方位共同育人的格局。
三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应以学生为中心。政治学科充分利用课堂教学主阵地,增强政治学科的针对性和亲和力,以满足学生成长发展的知识渴求。政治课堂教学的使命与目的是培育学生的德性品行。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政治学科的学习方式有正确的认识,而不是老套的死记硬背方法,着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学会提出问题、勇于质疑、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应当打造生命、生活、游戏的课堂,交流、对话、快乐的课堂,思想、学习、主动的课堂,体验、潜能、发现的课堂。在不断追问和解答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都有所提高,促进学生个性的多样化发展,才能真正培养出具有良好德性品行的人才,久而久之,就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也达成政治学科育人目的。
总之,新课程进入改革攻坚阶段,《意见》的出台,是国家对“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定下的基调。政治学科作为德育的重要载体之一,需要从各个方面共同协作,发挥合力作用,培养接班人。任务艰巨,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