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青书胸意 画派伴我行
——我的《春归苗山图》创作随感
2017-12-07孔令宇
孔令宇
丹青书胸意 画派伴我行
——我的《春归苗山图》创作随感
孔令宇
2014年是漓江画派成立十周年,也是漓江画派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丰硕成果。十年时光,画派同样伴随我成长,它见证了我在绘画创作上起步、学习、探索、进步的心路历程。
2014年适逢“小平的足迹”漓江画派走进百色、漓江画派进京展两个大型活动合二为一,这是漓江画派画家又一次整体亮相,向首都人民汇报。画派的主创画家们为出精品,拿出百倍的精力投入创作之中,为此黄格胜导师不辞辛苦,多次亲自带队深入到百色乐业、隆林等地采风写生,随行的画派主创画家达五十人之众,我个人还另行专程进入老区写生两次,可谓尽心尽力。《春归苗山图》便是我2014年大量写生创作的作品中具有代表性的一幅作品,也是我多年来艺术创作上的一个缩影和一个新的突破口。我在这幅画作画面构图上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以山水画山石技法精心刻画一棵苍茫遒劲的大树作为前景,大树分割且伸展到整个画面,彰显强大的生命张力,寓意苗寨风雨沧桑的悠悠历史。大树背后描绘了若隐若现的古老苗寨,山寨里我还添加了田间备耕的山农、沐浴春光的老人以及怡然走在归家路上的水牛……使古朴的山寨充盈着勃勃生机。画面力争渲染出淡雅的色调、奇异的物象和高远的意境。这幅画创作过程中得到了导师黄格胜的充分肯定和精心指导,使作品图式更加新颖,笔墨更加鲜活,意境更加高远,达到了一定的艺术水准。《春归苗山图》先后入选漓江画派十周年进京展、漓江画派2014年度“佳作奖”以及2015年“泰山之尊”全国中国画作品展。成绩来之不易,我为之付出了心血和汗水,更多的是得益于我的导师黄格胜教授的教学思想和多年的悉心指导,我心怀感激。
我们知道,文无第一,但画家也不能孤芳自赏、自命不凡,能入选参展并在其中获奖是画家证明自己艺术水准的一个重要方面。然而,几乎每个大型展览投稿作品都数以千计,而获奖者寥寥,入选者常常不足投稿的十分之一,又谈何容易。导师为此曾提出了“四个极端”的创作理论:”作品要么极端大,要么极端小;要么极端粗,要么极端细。”这是说要以标新立异的视角投入创作,才能在众多作品中脱颖而出。“四个极端”看似简单,却让我沉入久久的思考……导师的理论或许来自他成功经验的总结,他不喜欢人云亦云,经常出其不意、独辟蹊径,在各种创作的“极端”中游走。早年读研求学期间常以“极粗”的大写意表现山水和花鸟,其中牡丹花画得潇洒大气,被画坛誉为“牡丹王”,由此崭露头角。毕业后,为了证明自己的能力,苦心修炼三年,“极端长”的200多米山水长卷《漓江百里图》问世,取得巨大成功,被誉为漓江画派的开山之作。2012年,年过六十的他再发全力,以半年时间完成37米长、2.8米高的山水画鸿篇巨作《壮锦》,创中国山水画之先河。近年来,先生绘画题材的选择由秀美的山水渐渐转向无人涉猎的“极端题材”——古朴山寨,以强悍的笔意刮起一股令人为之震撼的山寨雄风,收获了当今画坛“正大气象”画家的崇高称谓。每个人成功的道路可以学习,却是不可复制的。多年来学画的路上也让我常常困惑,困惑于如何寻找属于自己的艺术风格。广西是多民族地区,自导师开始,画苗族山寨的画家多如牛毛,全国也卷起一股“民族风”,各地大小美展以山寨作为对象的非常多,渐渐缺少了新意。没有极端的视角,仅仅单纯画寨子,想画出令人耳目一新的好画已经难上加难。在不断的写生中,我注意到广西是个多树的区域,各种古老的樟树、榕树历经风雨,姿态万千,分布在不同的山上田间、村落和古老的山寨里。树是大自然赋予人类最亲密的朋友,又是社会历史发展默默的见证者。它顽强的生命、不屈不挠的意志常常触及我的内心深处,使我产生思想的共鸣。这不正是古老山寨的情感依托和精神所在吗?于是,我开始将注意力转向各种古木,每见奇特的树木造型,马上对景写生,积累了大量素材,并开始将别人常常作为陪衬的古树纳入我的创作主体,甚至用极端夸张的手法强化树干的沧桑、古朴和浑厚,为画面注入了生命力量,意境深远,给人们以无限的遐思。可以说,《春归苗山图》是我不断摸索取得的一点收获,为下一步的深入探索打下了基础,也更坚定了我内心的那份执着。作为漓江画派的一员,深感光荣和肩上的责任重大,我会不畏艰辛,依然向前。
柳州箭盘山 136cm×68cm 201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