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思想与中华传统文化
2017-12-07范再宏
■范再宏/文
习近平思想与中华传统文化
■范再宏/文
传统文化是在历史脉络中不断积累沉淀而形成的,其中的优秀文化有着时代意义与价值。中华文明的优秀传统文化对于我国社会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不仅体现在对于人民群众的日常行为规范中,也体现在国家领导人的执政理念与思想中。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的精神与其在治国理政方面的思想都有传统文化的影子。
习近平总书记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十分重视,并不断地学习与运用,具有很深的造诣。他也一直大力提倡弘扬、发展与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中华传统文化作为中国软实力重要的一部分,作为一项重要的“财富”加以保护与运用。
一、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地位
(一)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传承
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文明中,中华民族在历经时代变迁、社会发展中,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继承着富有中华特色的传统文化。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作为具有最为悠久历史的民族之一的中华民族,它的传统文化经历了持续不断的传承与发扬,在一步一步朝着更加智慧更加伟大的方向不断前进。
(二)中华传统文化蕴含着人类的智慧
如今的中华传统文化随着我国国家实力的日益强大,越来越被更多的国家所重视与借鉴。历史上日本、韩国都或多或少学习与借鉴了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从而发展出具有自身特色的民族文化,这从侧面体现出中华传统文化具有很强的优越性。
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离不开人类的智慧与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众多的讲话中都表明了自己对中华文化的高度认同,指出中华传统文化中包含着为人类所共同遵循的普遍性的生存智慧。传统文化中的孔孟之道、诸子百家的学说传承至今依然具有其较强的文化价值。这些古人的思想中包含了前人对社会中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并存发展过程中所总结出的规律和认识,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同时也彰显出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思想流传至今与现代文化相结合,成为人类所共有的精神财富,具有世界性与普遍性,在习近平总书记的思想观念中得到明确的肯定,体现出我们党对于中华传统文化本质内涵的新认识。
(三)中华传统文化是人民群众的精神家园
每个民族、每个国家都有着自身的特有文化,在这越来越注重精神文明建设的时代里,优秀的传统文化作为前人智慧的结晶,有其丰富的含义与价值。中华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文明的宝贵财富,是人们的精神家园,影响着人们的日常行为以及社会的发展。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蕴育出了中华民族许多宝贵的优秀精神品格,树立了人们对于精神文明的崇高价值追求。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等优秀的精神品格使得璀璨的中华民族代代相传。
二、习近平思想对于传统文化的运用
(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了全面的梳理
习近平总书记在系列重要讲话以及其重要思想中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运用自如,并且阐释精准,有其自身独到的理解。他指出:“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作为核心思想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大体经历中国先秦诸子百家、两汉经学兴盛、魏晋南北朝玄学流程、隋唐儒释道并立、宋明理学发展等几大历史时期”。深刻分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过程中的走向,准确概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渊源、脉络及未来趋势和走向,体现出深度的文化自信心。
(二)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出了新的认知
我们党历来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历届领导人对于优秀传统文化都有自己新的阐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的力量是一个民族生存与强大的根本力量,保持和发展本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积极吸取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与时俱进是关系党和国家前途与命运的重大问题”。
1.肯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之间的正向联系
“传统”与“现代”有着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一个民族对于过去历史的态度,对于传统的重视决定着这个民族的文明程度。习总书记在其讲话中从唯物史观的角度指出“历史就是历史,历史不能任意选择,一个民族的历史是一个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础”。从历史纵向来看,具有先进文明的国家与民族对于传统文化保持着足够的尊重,因此在现代社会发展的步伐下,在现代文明转型的当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
2.明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间的联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国的发展目标,它的科学涵义是把马克思主义思想与本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走中国特色的道路。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宣传和阐释中国特色,首先就要充分把握中华文化的独特传统、文化积淀与基本国情,只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反应国人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才能使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深厚独特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这些思想反映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离不开的,两者存在着内在联系,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与理论的丰富、发展与创新。
3.强调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推动作用
党的十八大后,党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的兴盛为支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繁荣发展为条件。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依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支撑与引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实现“中国梦”的文化基石,是增强“中国梦”的文化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中化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弘扬中国精神,传统文化深入人心是中华民族精神基因的传承,而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独特优势,也为中华民族的传承、发展、壮大提供着精神的滋养。习总书记一直高度重视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情况,只有中华传统文化繁荣的发展才能更好地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
(三)构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新时代价值的思想理念体系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华,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入发掘与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争议、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这一讲话从理论逻辑与哲学的维度阐述了具有新时代价值的思想,在其随后的一系列讲话中对此进行了进一步的论述,使这个体系更为丰富与完善。习总书记这一思想理念体系经过认真思考、研究对比所得,他的把握和阐述是有创造性的,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三、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不断创新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其科学内涵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实际国情相结合,也就是说与中国实践发展、中国历史文化相结合,并不断创新。习总书记的讲话精神、指导理念便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就,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不断创新与推进离不开传统文化,用中国优秀文化的表达方式和中国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语言形式,来深入浅出地阐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华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推进马克思主义进一步的中国化,有助于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二)中国文化软实力的体现
文化软实力一词在近些年越来越流行与普遍,人们经常用这个词来衡量一个国家、地区、民族的发达程度。中华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承。我国文明之都、礼仪之邦是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成长与壮大起来的。历届领导人一直重视传承与弘扬中华传统,在21世纪的新时代下,依靠传统文化所包含的内涵与价值,我国文化软实力也不断增强,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杭州G20峰会的举办都在彰显中华民族的文化实力。
(三)社会不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传统文化弘扬的好坏关系着社会发展的步伐,故需要不断加强对于中华传统文化,尤其是优秀传统文化的树立与传播。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要从少年抓起,“少年强,则国家强”,通过学校教育、社会环境、影视作品、文学作品等方式,加强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与认同,树立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出正确、积极的文化思想。
此外,对于传统文化的积极传播与创新,与新时代的社会做到有机结合,创建出更加适合新时代的文化内涵的同时,赋予传统文化更丰富的涵义,让大众能够普遍接受与学习到传统文化所传达出的优秀积极的内容,让这些思想内容促进人们平时的言行与精神往更好的方向发展,保持传统文化的活力,不断传承与弘扬,尊重历史、立足当下,共同助力社会的发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与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
(作者单位:中共浙江省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