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体育教学中用爱心善待学生

2017-12-06殷周州

成才之路 2017年31期
关键词:健康成长体育教学爱心

殷周州

摘 要:教师只有了解学生、理解学生、热爱学生,才能尽到教书育人的职责。文章通过“我”与一个残疾儿童交往的经历,论述了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该用爱心善待每一个学生,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奉献智慧和力量。

关键词:体育教学;爱心;善待;健康成长

中图分类号:G621;G62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31-0090-01

一、与残疾学生交往的经历

最近的一次体育课上,前一个班级的学生已经下课,我已经带着第二节课的班级来到操场,正准备上第二节课。突然,看到操场围栏旁边的他,一个我曾经带过的特殊学生(小时候得过小儿麻痹症,一只脚行动不便)。我赶忙过去问问怎么回事,他告诉我说,他站不起来了,我虽然不太相信,但还是友善地把他扶起来。我发现他长高了许多,也长胖了许多,本来就有缺陷的腿开始不能承受他的体重,跌倒了就不能轻易起来,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他让我的思绪回到了三年前,三年级的时候,我开始接手他们班,记得那时候的他是一个经常爱讲脏话、喜欢用各种动作来吸引同学和老师的学生。他经常受到同学的欺负,不合时宜的动作和插话,经常逗得同学发出阵阵笑声,严重影响了教学的进度。开始我被他气得够呛,曾粗暴地大声斥责他,厌恶他的行为。后来想想,他的这个身体状况,能来上体育课就不错了,因此,在课堂上就放松了对他的要求,只是让他绕操场走几圈。

我开始通过班主任对他进行了解,他因为小儿麻痹症落下了残疾,他爸爸妈妈刚给他生了一个小弟弟。于是,我找他交流,和他一起聊到了他弟弟的可爱,聊到了他这个哥哥应起的榜样作用,也听他说了许多关于自己的快乐故事。一阶段后,师生感情好起来,我送给他一个日记本,并在日记本上写了他的优点,提出了对他的期望。当我把日记本送给他时,他的眼睛有了异样的光彩,产生了受到尊重和关爱的感动。他告诉我,每次体育课他都要下楼来上课。就这样,我和他友善而快乐地相处了三年,我基本上在每一节他们班的体育课中都能看到他。我认为自己对他的教育是成功的,特殊人应该特殊对待。

当他跌倒了的时候,当他告诉我他爬不起来的时候,我有些震惊了,感觉有一种揪心的痛。对于他,我的要求是不是有些少了,对于他,我曾经的爱是那样的苍白无力,对于他,我反思自己做得还远远不够。

二、交往经历留下的思考

课堂是师生共同经历的一段历程,课堂有教师的预设,也有意外生成。罗伯特说,教书就是为了育人。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家庭的希望,教师应带着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要走进学生,看看学生需要什么。小学阶段运动锻炼的目的是寻找快乐,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学生还有很多不懂的地方,需要教师去指导,去帮助,去给他们指明前进的方向。看到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加锻炼,听到他们的欢声笑语,也是一个教师最有成就感的时候。

体育教学被看作“高危行业”,体育课堂上若发生安全事故,很多时候都是体育教师与家长直接对话、赔不是,对学生的爱也因为孩子的受伤在家长心中荡然无存。因此,部分体育教师宁可让学生少锻炼,也不愿意让自己承担风险。

对于他的成长,我应该起到更大的作用,看到他今天起不来,才有一种揪心的痛,才意识到自己的关爱经不起时间的考验。他的一句起不来,让我陷入无限的自责和反思中去。

这三年,我不认识他的家长,更没有跟他的家长做过一次有效的溝通。我应该及早与家长多联系一下,甚至请家长来学校做一个交流,对孩子的生病情况有一个更具体的了解,考虑一下在体育课上能做哪些康复方面的训练。

这三年,我只是看到了在体育课上不再捣蛋、开心快乐的他,没再做过多的工作。我应该多找他谈心,利用名人在遇到挫折时对生活的积极态度激励他,为他鼓劲,为他的成长加油喝彩。

这三年,许多练习内容对于他来说只是点到即止,我应该给他更高一些要求,应该对他有一些特殊的训练,为他订制一个私人运动处方,让他的上下肢更有力量,能承受得住身体的发育和体重的增加带来的压力。

他的故事时时提醒我,在课堂上对学生要多一份关注和关爱,关注个体成长。应该放弃学科的界限,认识到体育教师在学生成长中的重要作用。对个别问题要主动与班主任和家长取得联系,共同承担起对学生的教育工作,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撑起一方晴空。

对于特殊的孩子,教师的言语和行动不仅要充满关爱,还要对他们充满期待,激发学生的潜意识,让他们释放热情、精力和智慧。孙中山先生说:“吾心信其可行,则移山填海之难,终有成功之日。”教师要在学生中形成期待效应。爱因斯坦说:“如果把学生的热情激发出来,那么学校所规定的功课就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领受。”

三、结束语

诗人泰戈尔说:“爱是理解的别名。”理解有多深,爱就有多深。教育不是带着孩子预言明天,而是陪伴着孩子走向明天。要带着爱和责任继续前行,从每个学生实际出发,不仅让学生现在有舒展鲜活的生命,更要对孩子一辈子负责。期待自己的教育生涯中少一些遗憾,期待教育的家校功能发挥着更加高效的作用,为孩子的成长铺路搭桥。

参考文献:

[1]叶中萍.责任教师·责任课堂·责任学生[J].江苏教育研究,2014(05).

[2]杨志强.论体育与健康教学及其爱心渗透[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2).

猜你喜欢

健康成长体育教学爱心
为爱奔跑 爱心满满
因为有你,我才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