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索勾股定理”教学案例及反思

2017-12-06鲍琴

成才之路 2017年31期
关键词:勾股定理教学反思数学教学

鲍琴

摘 要:以生活实践为依托,将生活经验数学化,有利于提高学生思维能力。文章从情境创设、探索活动、应用举例巩固定理、巩固练习、课堂小结、课后反思方面,对“勾股定理”教学方法进行探研,旨在提高数学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关键词:数学教学;勾股定理;教学反思;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31-0086-01

一、情境创设

用课件展示1955年希腊发行的一枚纪念邮票。这是一枚纪念毕达哥拉斯生平的邮票,画面的比例形象地表明了本课要学的勾股定理内容。师:某楼房三楼失火,消防队员赶来救火,了解到每层楼高h=3米,消防队员取来6.5米长的云梯,如果梯子的底部离墙的距离x=2.5米,请问消防队员能否进入三楼灭火?(让学生思考片刻,期待共同解决。)师:这个问题你们能解决吗?等一会儿我们看看用什么方法来解决。

二、探索活动

(1)猜想。图1中以AB为边的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说说你是如何猜想的。(图中每个小方格代表一个单位面积)学生在观察屏幕上的图形后,举手回答问题。生:我通过数数发现,完整的小方格一共有13个,还有不完整的我把它们合并成12个小方格,它们一共有25个,所以正方形的面积是25个单位面积。生:类似于邮票上的方格数,我猜想是25个,它的面积是以BC为边和AC为边的两个正方形的面积的和。师:同学们,他的猜想有道理吗?两个小正方形的面積的和等于大正方形的面积吗?下面我们看屏幕上显示的图2。(教学中要让学生主动建立由形到数,由数到形的联想,从而使学生不断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师:你能计算出以AB 为边的正方形的面积吗?生:就像图上显示的,我把这个正方形分成4个小三角形和1个小正方形,1个小三角形的面积是6个单位面积,小正方形的面积是1个单位面积,总共是25个单位面积。

(2)实验操作。在方格纸上,任意画一个顶点都在方格顶点上的直角三角形,并分别从这个直角三角形的各边向三角形外作正方形,仿照上面的方法计算以斜边为边长的正方形面积。

三、应用举例,巩固定理

例题分析(投影):在⊿ABC中,∠C=90°。(1)a=8,b=6,则c=( );(2)c=20,b=12,则a=( );(3)a∶b=3∶4,c=10,则a=( ),b=( )。

分析:在⊿ABC中,∠C=90,所以有关系式a2+b2=c2在此关系式中,涉及三个量,利用方程思想,可“知二求一”。可让三名同学板演,其他同学在下面完成。教师在教室巡视,帮助和指导个别困难学生。待学生完成后,再进行评讲。

四、巩固练习

1)课本P45练习(投影)。2)让学生解决开头的实际问题,再问消防队员能否进入三楼灭火。3)小明妈妈买了一部29英寸(74厘米)的电视机。小明量了电视机的屏幕后,发现屏幕只有58厘米长和46厘米宽,他觉得一定是售货员搞错了。你同意他的想法吗?你能解释这是为什么吗?

五、课堂小结

1)请你说说勾股定理的内容,并说说怎样运用勾股定理。2)勾股定理揭示了“形”与“数”的内在联系,你还能举例说明这种联系吗?3)求面积的两种探索转化方法:“割”与“补” 。

六、课后反思

(1)新颖的情境创设。利用学生熟知的邮票图案引入新课,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消防队员能否进入三楼灭火的问题,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以实际问题为切入点引入新课,不仅自然,而且反映了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

(2)学习过程的优化。探索勾股定理采用了“面积割补法”,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实验的方法,由特殊到一般地对直角三角形三边关系进行研究,从而得出结论。在教学中,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积极性特别高。学生得到“勾股定理”的结论后,又画图检验其正确性,这对于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3)学生主体性的体现。本节课设计三个层次让学生进行活动:思考、猜想、实验操作。这三个层次层层递进,使得学生对勾股定理的探索步步深化,提升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在感悟知识的生成、发展与变化中,主动探究、敢于实践、合作交流、善于发现的科学精神得到有效培养。学生在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中,不仅学会了知识,更学会了如何学习知识,在体验成功喜悦的同时,激发了学习兴趣,增强了学习信心,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成为学习的主人。三个层次的活动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抽象概括能力,使学生学到了认识事物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重要方法。以上的三个活动层次,实质就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创设和开发的成功案例,将创新的教材、创新的教法与创新的课堂环境有机结合在一起,从而把学生自主学习与创新意识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张兴筑.再探勾股定理的证明[J].教学与管理,2013(25).

[2]李俊平.《勾股定理》教学案例分析[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3(08).

[3]谢华勇.勾股定理教学案例剖析[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5(05).

猜你喜欢

勾股定理教学反思数学教学
勾股定理紧握折叠的手
用勾股定理解一类题
应用勾股定理的几个层次
《勾股定理》拓展精练
高等数学的教学反思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