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沙特辞职的黎巴嫩总理
2017-12-06赵灵敏
赵灵敏
哈里里的辞职风波,是国内政治矛盾激化的产物,也是近年来中东教派矛盾上升的反映
黎巴嫩总理萨阿德·哈里里(Saad Hariri)11月4日在访问沙特阿拉伯时突然宣布辞职,在中东引发了轩然大波。黎巴嫩国内普遍相信,哈里里是被沙特软禁,并要求他尽快回国。到了12日,哈里里通过沙特媒体宣布,他现在“个人行动自由”,正在评估回国的安全性,将于近日返回。哈里里的辞职风波,是黎巴嫩国内政治矛盾激化的产物,也是近年来中东教派矛盾上升的反映。
作为一国总理,在外访之时突然宣布辞职并滞留他国,无疑很不恰当。但从私人情感和人脉关系的角度看,哈里里出生在沙特,留在那里其实并不奇怪。哈里里的父亲是拉菲克·哈里里,后者出身普通农民家庭,在黎巴嫩大学就读一年后因交不起学费肄业到沙特工作,后来创办了建筑企业“沙特奥吉公司”才得以发迹,成为中东富豪榜上的常客。1980年代他回到黎巴嫩,设立了子公司“黎巴嫩奥吉公司”,并做了大量慈善。1992年10月拉菲克·哈里里首次出任黎巴嫩总理,此后两次连任。2005年2月在首都贝鲁特的一次汽车炸弹爆炸事件中不幸遇难。
拉菲克·哈里里去世后,留下了4男1女5个孩子,其商业帝国由其他4个孩子继承并发扬光大,政治遗产则留给了次子萨阿德·哈里里。萨阿德·哈里里1970年4月出生在沙特首都利雅得,1992年在美国乔治城大学获得国际商务学士学位,其后回国加入父亲的建筑公司担任总经理。父亲身亡后,萨阿德领导父亲创立的政党“未来阵线”进入黎巴嫩政界。2009年11月第一次出任总理,2016年10月第二次就任。但过去一年来,萨阿德领导的政府一直处于内外交困的状态。
在中东,人们只知道巴勒斯坦人处境不幸,却很少有人知道,黎巴嫩同样是一个非常悲剧的国家。它的悲剧不仅在于它是一个小国,更在于它是阿拉伯国家中唯一一个基督教教徒占主导地位的国家。
黎巴嫩境内的基督教马龙派历史悠久,1943年,法国人一手策划了黎巴嫩的独立,并主导了独立后的权力分配格局:总统和军队总司令由基督教马龙派人士担任,议长和总理分别由伊斯兰教什叶派和逊尼派人士担任,议员和部长的席位按各教派的人口比例分配。
然而,這种基于人口结构进行的权力划分很快遇到了挑战。黎巴嫩刚刚独立的时候,马龙派基督徒占全国总人口的近60%,如今普遍估计,缩减到只有40%左右。其中的原因除了穆斯林出生率高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大量巴勒斯坦难民的涌入。
人口结构变了,权力分配结构却延续了七十多年前的格局,马龙派基督徒要维持原有的优势地位,穆斯林则要求提高自身在国家权力机构中的代表性,同时穆斯林内部的逊尼派和什叶派也互不买账,周边国家则纷纷插手寻找代理人。
萨阿德·哈里里属于逊尼派,背后是沙特在支持,加入联合政府的另一个政党“真主党”则属于什叶派,是伊朗在支持。而近年来,伴随着美国在中东存在感的下降,中东的教派矛盾有激化之势,沙特和伊朗则分别代表逊尼派和什叶派出头。
哈里里在由沙特电视台发布的辞职声明中指责伊朗干涉阿拉伯国家内政,“想要摧毁阿拉伯世界”,而黎巴嫩真主党充当伊朗的“帮凶”,他本人在黎巴嫩的安全受到威胁。这些其实都反映了沙特的心声。沙特显然是把黎巴嫩政局作为和伊朗斗法的新战场,在新王储上位的背景下,在中东进一步提升自身的存在感。而在沙特有商业利益的黎巴嫩总理,就成了最趁手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