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创新性思维能力考查的高考生物学试题分析及对教学的启示

2017-12-06周易戴国

教师·中 2017年10期
关键词:生物教学

周易 戴国

摘 要: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等。近年来的高考生物试题也增大了对创新性思维能力的考查力度,文章对近几年的全国新课标理科综合Ⅰ卷考查该能力的部分生物学试题进行了整理,归纳了创新性思维能力的考查方式,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建议。

关键词:创新性思维能力;高考生物;生物教学

一、高中生物教学中创新性思维能力的教学要求

创新性思维能力并非一种单一的能力,而是一种复杂的高级能力,包括想象力、发散思维能力、分析与综合能力等多种思维能力。

我国近年来对高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主要包括批判质疑和问题解决两个方面。前者主要指学生应具有好奇心和想象力,敢于质疑;后者重点是要求学生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有解决问题的兴趣和热情。

二、考查创新性思维能力的高考生物学试题分析

新课标Ⅰ卷的生物试题逐渐突出了创新性思维能力的考查,出现一定數量的该类型试题,需要学生在具备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基础上来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案。

(1)对适应与应变能力的考查。据统计,2011~2016年的生物试题与STS(科学、技术、社会)教育直接或间接相关的试题共19道,占总题量(共72题)的26.4 %,分别涉及朊病毒的特性、同位素示踪法在生物研究中的运用、人类遗传病、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生态工程的原理与应用等。这是教材中未出现过的内容,这就需要考生具备适应与应变能力,从陌生的信息中辨别主要考查的知识点,从容应对。

(2)对思维能力的考查。近几年来,新课标Ⅰ卷的生物试题对包括发散思维、批判思维、推理能力的思维能力考查主要集中在推理能力。

例如,2014年选择题第5题:下图为某种单基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系谱图(深色代表的个体是该遗传病患者,其余为表现型正常个体)。近亲结婚时该遗传病发病率较高,假定图中第Ⅳ代的两个个体婚配生出一个患该遗传病子代的概率是1/48,那么,得出此概率值需要的限定条件是()。

A. Ⅰ-2和Ⅰ-4必须是纯合子

B. Ⅱ-1、Ⅲ-1和Ⅲ-4必须是纯合子

C. Ⅱ-2、Ⅱ-3、Ⅲ-2和Ⅲ-3必须是杂合子

D. Ⅱ-4、Ⅱ-5、Ⅳ-1和Ⅳ-2必须是杂合子

命题角度:答案为B。本题可以说是一道渗透遗传学知识的逻辑推理试题,它打破了惯性思维,从新的角度命题,考查了学生根据单基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遗传方式、系谱图给出的表现型信息以及题干给出的“图中第Ⅳ代的两个个体婚配生出一个患该遗传病子代的概率是1/48”信息,对系谱图中的其他个体做出逆向推理的能力。

三、对教学的启示

第一,为学生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和创新性的问题情境。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里的创新素材,留意收集生活中的问题情境,在授课中有意识地渗透现代前沿科技、社会、生产、生活实际中问题。从而使学生逐步理解创新和社会进步的必然联系,并通过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想象力,鼓励其发散思考、批判质疑,为学生提供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发挥空间。

第二,注重创新性思维的训练。为促进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发展,需要创造情境进行发散思维训练、推测与假设训练等。发散思维训练:教师可以通过用途扩散、结构扩散、形态扩散与方法扩散等练习训练发散思维,例如同位素示踪法或荧光蛋白标记法可以用于哪些生物学研究。推测与假设训练:这类训练可以充分利用教材生物学史中运用到的假说演绎法、类比推理法、对照实验法等科学思维与科学研究方法作为训练素材。

综上,新课标Ⅰ卷生物试题在命题上逐渐突出创新性思维能力的考查,对包括发散思维、批判思维,推理能力的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应变与适应能力等创新性思维能力运用进行考查,并引导中学生物教学中对创新性思维能力的重视与培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Z].2001-06-08.

[2]葛云珩.改变高中生物试题 培养学生科学思想和创新能力[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9(3).

(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猜你喜欢

生物教学
STS教育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教学一体机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运用问题教学法,提高生物教学实效
从渗透人文素养的角度论新课改背景下的生物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