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市油菜产业历史回顾及发展对策
2017-12-06王曙光张永泰袁秋勇吴永宏张瑛
王曙光+张永泰+袁秋勇+吴永宏+张瑛
摘 要:回顾了1949年以来68年间扬州市油菜生产情况、种植品种、栽培技术的发展演变历史与现状,分析了油菜产业增产增收、节本增效方面的生产潜力,针对目前生产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新形势下油菜产业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油菜产业;历史回顾;发展对策;扬州市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3969/j.issn.1006-6500.2017.11.018
Abstract:The historyprogress and current status on production situation, variety improvement and cultivation technique of rape in Yangzhou in 68 years since 1949 were reviewed. Productive potentiality of rape industry on yield and reduce-cost-increase-efficiency was analyzed. For the problems current existing in production, the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of rape industry under new situation were proposed.
Key words:rape industry; historical review;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Yangzhou City
扬州市位于江苏省中部,地处长江中下游,下辖邗江区、广陵区、江都区3个市辖区和宝应县1个县,代管高邮市、仪征市2个县级市,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向温带季风气候的过渡区,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丰沛,种植制度以小麦/油菜—水稻/大豆为主。油菜是扬州仅次于水稻、小麦的第三大农作物,是全省种植油菜面积较大的省辖市之一,也是长江流域“双低”油菜产业带建设主要地区之一,在当地有良好的种植和菜子油消费习惯。本文通过对1949年以来68年间扬州市油菜产业历史与现状的回顾,系统深入分析了油菜产业发展潜力,探讨农业供给侧改革新形势下的发展对策。
1 历史回顾
1.1 生产情况
从油菜的种植面积来看(图1),主要分为三个阶段。1949—1971年为缓慢发展阶段,年平均种植面积0.3万hm2,一直徘徊在0.06万~0.7万 hm2之间,最低年份为1964年,最高年份为1967年。1972—2004年为稳步发展阶段,从1972年的1.4万hm2增加到2001年的6.0万hm2,2001年种植面积比1971年增839.8%。1972年以后开始提倡多栽油菜,积极推行稻、麦、肥、油、玉米交错套种等多种形式的三熟制[1],20世纪80年代,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000年以后实行了“缩麦扩油”的种植业结构调整[2],推广“双低”优质油菜,虽然有的年份因冻害、水灾导致收获面积有所下降,但全市油菜种植面积总体上保持稳步上升态势。2000年种植面积上升较快,达5.8万hm2,较1999年增加1.8万hm2,增46.0%。2005—2016年为迅速下滑阶段,受比较效益低和大量进口油脂油料的冲击[3],由2005年5.0万hm2下降到2016年 2.3万 hm2,虽然2007年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关于加强促进油料生产发展的意见》,油菜种植面积稍有回弹,但之后仍呈下降趋势。从油菜的单产来看(图1),随着农业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油菜单产总体持续提高,2015年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为2 782.5 kg·hm-2,较1949年的554.3 kg·hm-2,增加2 228.1 kg·hm-2,增幅达401.9%。从油菜的总产来看(图1),受种植面积、单产波动的影响,总产在波动中提升,但总体上与种植面积表现为较一致的变化趋势,2001年油菜总产创历史新纪录,达到13.5万t。
1.2 品種更替
扬州市油菜品种大致经历了三次大的更新[4]。一是甘蓝型油菜替代白菜型油菜品种。20世纪50年代以前,扬州市油菜品种大多以芥菜型、白菜型土种为主,有瓢儿白、冬冬青、兴化油菜、泰县油菜等品种[1]。20世纪60年代,逐步推广甘蓝型的晚熟品种胜利油菜、军农1号,淘汰了芥菜型品种和部分白菜型地方土种。20世纪80年代中期,推广成熟期较早的甘蓝型油菜品种4087、8730、宁油3号、沪油23号、扬油1号等,逐步形成以甘蓝型品种为主,约占油菜面积的70%,甘蓝型品种的应用是全市油菜低产变高产的关键。二是优质、双低油菜品种替代非优质油菜品种。20世纪80年代,推广了适应性较广的甘蓝型汇油50、白菜型扬油3号等良种,引进264、荣选二号、宁油8号等低芥酸优质油菜品种,促进了品质、单产的提升。三是杂交油菜替代常规油菜。2000年以后,推广“双低”优质杂交油菜品种,2005年以秦优7号、史力丰、扬油6号为主的“双低”杂交优质油菜种植面积达4.9万hm2,占油菜面积的98.3%,至2008年全面应用“双低”优质油菜品种,近几年油菜品种也在逐步更替,2016年以“双低”优质油菜品种沣优737、秦油7号、秦油10号为主体,种植面积达1.8万hm2,占油菜面积的78.3%。由此可见,优质、高产、多抗油菜新品种的应用是油菜实现持续增产的主要因素。
1.3 栽培技术
20世纪50年代初油菜因面积极少,多以十边点播或撒播直生苗为主。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大田栽插面积的扩大,逐步推广育苗移栽技术。1988年以后全面推广了高邮市研发的秋发冬壮高产栽培技术,移栽上改“先种麦、后栽菜”为“先栽菜、后种麦”,“边栽菜、边种麦”,“栽好菜、种好麦”,油菜由过去冬前苗瘦苗弱基本实现了壮苗越冬;施肥上体现在施足基肥,早施、稳施发棵肥,重施苔肥,普施粒肥,1993年普遍推广了油菜专用肥和复合肥,这些栽培技术的应用有力的促进了单产的稳步提升。2003年以来油菜栽培方式上推广了机条播、稻田套播、直播、浅旋移栽等轻简栽培技术,种植面积达4.6万hm2,占油菜面积的80.8%,省工节本1 500元·hm-2左右。近年来,虽然油菜机械化生产在稳步推进,但由于扬州市大田油菜面积小,多为十边地种植,不利机械收割,油菜机械化生产的发展速度比较缓慢。endprint
2 产业潜力
油菜产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增产增收、节本增效是关键,只有在省工节本的基础上取得良好的效益,才有更大的发展前景。分析扬州市油菜产业发展潜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依靠轻简栽培技术增效。近年来,扬州市油菜生产大力推广了以直播油菜为重点,以及稻田套播、机械条播、浅旋直播等轻简栽培技术,应用面积在80%以上,轻简栽培技术只要关键技术配套落实到位,单产可达到甚至超过移栽油菜,但比移栽油菜省工节本1 500元·hm-2左右。二是依靠提高单产增效。江苏是全国油菜单产最高的省份[5],最高单产纪录达4 184.0 kg·hm-2[6],目前扬州的单产水平离高产纪录还有相当大的距离,通过优质、高产、多抗油菜新品种和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全市单产水平提升的潜力还很巨大。三是依靠推广全程机械化增效。经过多年攻关研发,目前市场上的油菜移栽机、直播机和收割机机具在生产中表现出较好的使用可靠性和适应性[7],从根本上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益。真正制约扬州油菜全程机械化作业的瓶颈是茬口的调节,如果能适期移栽或直播,油菜全程机械化作业完全可在短期内实现。四是依靠拓展功能挖掘潜力。近年来,油菜在旅游观光农业方面有很好的开发价值,各地通过举办“油菜花节”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此外,通过发展油菜籽食用油深加工、油菜薹、再生能源原料等都有很大的发展优势和前景[8]。
3 对策建议
3.1 加强政策引导,鼓励农民种植积极性
对2011—2016年扬州市油菜、小麦生产效益进行对比(表1),从价格来看,俗话说,“一麦三油”,油菜与小麦收购价格合理比价为2.5∶1,6年间油菜平均收购价格与小麦的比值为2.2∶1,达不到上述合理比价。从比较效益来看,6年间种植油菜平均纯效益是同期小麦92%,其中2011年、2014年、2015年种植油菜纯效益均低于小麦,2015年种植油菜纯效益仅是同期小麦的35%,纯效益之差6年间最大。总体来看,种植油菜的比较效益要低于小麦,加之油菜机械作业水平比小麦低,农民特别是种粮大户宁愿种植劳动力成本低的小麦,也不愿种植油菜。此外,我国油脂油料的进口门槛很低,无配额限制,食用油进口依存度已超过60%,导致国内油菜籽无法达到合理的价格和收益[3],从而造成农户种植油菜积极性不高、面积下滑的困局。因此,一是加大惠农补贴力度。在现有农业支持保护补贴、农机补贴的基础上,适当加大对油菜种植的补贴额度,特别要加大对连片规模种植的补贴,实行订单种植,充分发挥部、省油菜绿色高产高效创建项目的示范带动作用,扩大全市油菜种植面积。提高对油菜直播机、收割机的购机补贴比例,加大油菜全程机械化试验示范科研投入,提升油菜机械化水平。完善油菜籽临时收储政策的定价机制,实现小麦、油菜籽合理比价。二是完善油菜政策性保险。认真落实扬州市政府出台的《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推动全市农业保险迈上新台阶的指导意见》,充分发挥政府组织推动和政策导向作用,积极引导农民、保险机构参与油菜种植政策性保险,从源头上增强油菜种植的抗风险能力,鼓励和提高农民种植油菜的积极性。
3.2 提高单产水平,提升油菜产业效益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纵观扬州市油菜发展历程,要获得较好的油菜种植效益离不开单产水平大幅提升,离不开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尽管扬州市农业部门想方设法加大油菜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力度,但由于油菜比较效益低,农民种植油菜的主要目的已变为满足家庭日常食用油的需要,生产投入少,栽培管理较粗放,技术到位率低,县与县之间、田与田之间油菜单产水平存在严重的不平衡性,高产田块达到3 750 kg·hm-2,低产田块还不足1 500 kg·hm-2。此外,由于种植面积相对较少,经济效益低,种田大户普遍不愿意在油菜机械上增加投入,导致先进的油菜机械配套设备和技术难以推广应用。因此,一是积极应用优良新品种。进一步加大高产、高效、高含油、抗逆性强、适应性广,以及适合于机械化栽培的“双低”油菜新品种的推介宣传力度,确保优良品种利用率达到100%,大面积上以沣优737、秦油7号、秦油10号为主体,搭配种植宁杂1818。二是大力推广轻简栽培技术。以轻简栽培技术为应用重点,因地制宜推广稻田套播、机械条播、板茬直播、浅旋直播等轻简方式,落实省工节本关键配套技术,降低植油成本,提高植油效益。三是加强农艺农机配套。应积极试验示范油菜直播机收、机开沟摆栽、毯苗机栽、一穴双株移栽、机械喷药等轻简高效种植技术,密切开展产学研、农科教合作,推进农机农艺技术融合,尽快形成适合本地的全程机械化生产主体模式。
3.3 建设美丽扬州,发展油菜休闲观光产业
油菜不仅是油料作物,油菜花以其极强的观赏性,更是发展旅游观光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全国各地“油菜花节”方兴未艾,吸引了大批游客,从而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8-12]。扬州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中国最具特色旅游城市之一,应结合扬州的地域特色,利用扬州丰富的游客資源,发展油菜休闲观光产业。应汲取泰州兴化“千岛菜花”、南京高淳国际慢城“金花旅游节”等成功经验,充分挖掘油菜休闲观光旅游资源,发展以油菜花观赏为主的创意农业,带动当地农家乐、农事体验、果品采摘等休闲农业,增加油菜生产附加值,延伸油菜产业链,推动油菜第三产业的发展。一是打造高邮湖新民滩艺术“湖上花海”。新民滩位于高邮湖和邵伯湖之间,是入江水道行洪走廊,总面积约0.5万hm2,地理位置比较独特,应紧紧依托两大淡水湖、新民滩湿地、水体等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结合高邮市地域悠久的鸭文化、渔文化、农业文化,科学规划,精心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湖上花海”。二是打造枣林湾十里花卉长廊。仪征枣林湾是2021年世界园艺博览会的举办地,拥有独有的丘陵地形及“三山、五湖、两泉、一河”等山水资源。应以承办世界园艺博览会为契机,充分挖掘优势自然资源,高起点、高标准制定完善油菜休闲观光农业发展规划,重点打造一条以油菜花、芍药花、牡丹花等特色鲜明的十里花卉长廊。
参考文献:
[1]扬州市地方志编篡委员会.扬州市志[M].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上海分社,1997:783-842.
[2]扬州市地方志编篡委员会.扬州市志(1988-2005) [M].北京:方志出版社,2014:753-769.
[3]戚存扣,傅寿仲.江苏油菜科学技术发展50年[J].江苏农业学报,2010,26(2):430-436.
[4]吉健安,薛艳凤,陈震.江苏省油菜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J].江苏农业科学,2012,40(4):9-11.
[5]殷艳,陈兆波,余健,等.我国油菜生产潜力分析[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0,12(3):16-21.
[6]张洁夫,戚存扣.江苏油菜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技术[J].江苏农业学报,2013,29(6):1236-1240.
[7]孙龙霞,张传胜.江苏油菜生产机械化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J].农业装备技术,2007,33(6):10-12.
[8]邓蓉,郑文堂,华玉武,等.中国休闲农业发展中的油菜文化挖掘[J].世界农业,2016(6):64-69.
[9]张敏,张月华,姚祥坦,等.嘉兴市油菜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浙江农业科学,2015,56(10):1590-1592, 1597.
[10]牛沙沙,韩兴勇.我国休闲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研究[J].山西农业科学,2010,38(5):79-82.
[11]冯英.加快休闲农业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1(5):12-13, 18.
[12]王应君,李根林.发展观光旅游农业的探索[J].河南农业科学,2005(7):13-1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