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偏痹的源流及历史文献复习

2017-12-06李满意娄玉钤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17年11期
关键词:风邪风湿病风湿

李满意+娄玉钤

【摘 要】 偏痹为特殊痹之一,是按特征分類的风湿病三级痹病。历史上对于偏痹的相关论述较少,且不系统,通过对偏痹有关历代文献的整理和研究,以便能更清晰地认识偏痹,更好地运用于临床。偏痹在临床上有着重要的意义,是对风湿病的丰富和发展,值得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 风湿病(痹病);偏痹;精神性风湿症;特殊痹;三级痹病;源流;规范化;虚邪瘀

偏痹是因偏身体虚,外邪侵袭所致,以偏身疼痛、酸沉、怕凉、麻木、不仁等为主要表现的痹病[1]。偏痹是从症状特征角度命名的痹病,为特殊痹之

一[2],是风湿病的三级痹病[3]。偏痹在临床上并不少见,为了正确认识偏痹,以便临床正确运用,本文对偏痹的源流及历史文献进行复习和整理。

1 偏痹的病名

偏痹一名首见于《黄帝内经》,《素问·本病论》曰:“民病卒中偏痹,手足不仁。”《神农本草经》也载有偏痹。后世医家对偏痹的论述较少,多作为症状散见于古代文献中。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明确提出“偏痹”病名,曰:“痹在肌中更发更止,左以应左,右以应右者,为偏痹也。”偏痹因与偏风、偏枯等病因病机相似,历代医家多在其间论述。如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所论:“偏风者,风邪偏客于身一边也。人体有偏虚者,风邪乘虚而伤之,故为偏风也。其状,或不知痛痒,或缓纵,或痹痛是也。”可见偏风包含偏痹。《诸病源候论》所论“偏枯”曰:“风偏枯者,由血气偏虚,则腠理开,受于风湿,风湿客于半身。”明·朱橚《普济方》曰:“夫偏枯者,其状或冷,或痹,或痿,或不知痛痒。”可见偏枯也包含偏痹。另外,《杨氏家藏方》《本草汇言》等也提及偏痹。

2 偏痹的病因病机

本病可因禀赋不足,体虚久病,脏腑气血阴阳亏虚;或情志郁结,气机不畅,阴阳失调,感受外邪,邪阻偏虚之处,致偏身经络筋脉失于濡养而发病。

2.1 感受外邪 营卫不和,外邪侵袭,如卫气虚弱,阳气无以固护卫表,腠理疏松,风邪乘机侵袭肌表,或素体阳虚,复感寒邪,痹阻于偏身肢体,发为偏痹。《灵枢·刺节真邪》曰:“虚邪偏客于身半,其入深,内居荣卫,荣卫稍衰,则真气去,邪气独留”而致痹。《诸病源候论》曰:“风邪偏客于身一边也,人体有偏虚者,风邪乘虚而伤之,……或痹痛是也。”“是体偏受风,风客于半身也。”清·张志聪《黄帝内经灵枢集注》曰:“风邪偏客于形身……谓偏入于形身之半也。”

2.2 正气亏虚 久病体弱,脏腑气血失衡,偏身肢体失却濡养,发为偏痹;或血气偏虚,腠理开泄,感于外邪,痹阻于偏身分腠之间,气血凝涩,而成偏痹。如《诸病源候论》曰:“人体有偏虚者,风邪乘虚而伤之。”“由血气偏虚,则腠理开,受于风湿,风湿客于半身,在分腠之间。”“人有劳伤血气,半身偏虚者,风乘虚入客。”宋代《圣济总录》曰:“体有偏虚,风客半体,不自收持。”“气血俱耗,不能周荣于肌肉,致体或偏虚,风邪乘虚入客于半身。”“风邪乘虚,偏中一边,荣卫滞涩。”而致本病。宋·陈自明《妇人大全良方》曰:“是体偏虚受风,风客于半身也;人有劳伤血气,半身偏虚者,风乘虚入,客于半体。”明·倪朱谟《本草正言》曰:“因肺热成痿,肾热髓枯,筋槁不荣而成偏痹者也。”

2.3 痰瘀阻滞 情志不遂,郁怒伤肝,致气机不畅,经脉气血运行失衡,气滞血瘀于偏身肢体,出现偏痹;或脾虚失运,或外湿内蕴,痰浊内生,痰饮偏阻于肢体亦致偏痹。《诸病源候论》曰:“风湿客于半身,在分腠之间,使血气凝涩。”而致本病。明·沈之问《解围元薮》曰:“此症上下酸疼,或左或右,注于身之半边,……在左则死血凝滞,在右则痰涎瘀?。”清·林佩琴《类证治裁》曰:“良由营卫先虚,腠理不密,风寒湿乘虚内袭,正气为邪气所阻,不能宣行,因而留滞,气血凝涩,久而成痹。或肌肉麻顽,或肢节挛急,或半体偏枯,或偏身走注疼痛。”周学海《读医随笔》曰:“夫痰饮既已窜入经络,断不能复化精微,从此败痰流注,久郁腐坏,而痛痹偏枯不遂之根基此矣。”

综上所述,偏痹病因为感受外邪、正气亏虚、痰瘀气滞等,但概括起来不外“虚邪瘀”三个方面[4]。本病病位在偏身肢体分腠,涉及肝、肾、脾等脏腑。基本病机为偏身体虚,邪阻偏侧,不通不荣。病性多为虚证,可有虚实夹杂,属本虚标实之候。本虚为气血阴阳亏虚,标实为外邪痹阻、气滞痰瘀等。

3 偏痹的主要表现

“民病卒中偏痹,手足不仁。”“偏痹不随。”(《素问·本病论》)“身偏不用而痛,言不变,志不乱。”(《灵枢·热病》《难经》《针灸素难要旨》)“虚邪偏客于身半……其邪气浅者,脉偏痛。”(《灵枢·刺节真邪》《类经》《医经原旨》)“风湿偏痹。”(《神农本草经》《千金翼方》《医学衷中参西录》)“风湿客于半身,……肌肉偏枯,小而痛,言不变,智不乱是也。”“人体有偏虚者,……或不知痛痒,或缓纵,或痹痛。”(《诸病源候论》《外台秘要》《太平圣惠方》)“痹在肌中更发更止,左以应左,右以应右者,为偏痹也。”“偏枯冷痹。”“偏痹挛急。”(《备急千金要方》)“偏风痹,脚不得履地。”(《千金翼方》)“偏风顽痹,心神冒闷,身体疼痛。”(《太平圣惠方》)“体有偏虚,…… 麻痹痛。”“偏风半体不仁,纵缓不收,或即痹痛。”“肌肉偏枯细小而痛,言语不变,神智不乱。”“中风偏枯气痹,手足不能举动。”“半身枯瘦,肢体细小而痛。”“手足偏枯,筋脉弛缓,疼痛无力。”“其状或冷或痹或痿或不知痛,肌肉偏枯。”“妇人中风偏枯,……或冷或痹。”(《圣济总录》)“中风偏痹,经络不通,手足缓弱,臂膝酸疼。”(《杨氏家藏方》)“体偏虚受风,风客于半身……肌肉枯瘦,骨间疼痛。”(《妇人大全良方》)“其状或冷,或痹,……肌肉枯瘦,骨间疼痛。”(《普济方》)“半肢风:此症上下酸疼,或左或右,注于身之半边。如酸、如痛、如麻、如木、如困、如痴、……或曰偏枯,或曰痿痹。”(《解围元薮》)“半身偏痛也。”(《类经》)“风邪偏客于形身……偏入于形身之半也。”(《黄帝内经灵枢集注》)“偏痹不仁。”(《冯氏锦囊秘录》)“肌肉麻顽,或肢节挛急,或半体偏枯,或偏身走注疼痛。”(《类证治裁》)“痹之偏于半身。”(《医学衷中参西录》)“半身冷痛。”(《临证会要》)endprint

历代文献描述了偏痹的临床表现,综合文獻所述,偏痹的主要症状有:偏身怕风怕凉,或偏身麻木,或偏身疼痛,或偏身酸沉;无运动障碍,可伴精神脆弱或抑郁。根据其证候特点,西医学的精神性风湿症、更年期综合征、神经官能症等出现偏痹表现者,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

4 历代医家对偏痹的论述

《内经》最早论有偏痹,在《素问·本病论》中曰:“辰戌之岁,木气升之,主逢天柱,胜而不前;又遇庚戌,金运先天,中运胜之忽然不前,木运升天,金乃抑之,升而不前,即清生风少,肃杀于春,露霜复降,草木乃萎,……久而化郁,即大风摧拉,折陨鸣紊,民病卒中偏痹,手足不仁。”另外,《内经》论有偏风和偏枯,在《素问·风论》中论有偏风,在《灵枢·热病》中论有偏枯。偏痹和偏风、偏枯三者的关系密切。在病机上,都是外邪偏客半边身体;在症状上,偏风可有偏痹、偏枯的表现,而偏枯也可出现偏痹的表现。如偏风,《诸病源候论》论有“偏风候”曰:“偏风者,风邪偏客于身一边也。人体有偏虚者,风邪乘虚而伤之,故为偏风也。其状,或不知痛痒,或缓纵,或痹痛是也。”《外台秘要》《太平圣惠方》《圣济总录》《普济方》等承《诸病源候论》论有偏风。《妇人大全良方》曰:“人有劳伤血气,半身偏虚者,风乘虚入,客于半体,名为偏风也。”《黄帝内经灵枢集注》曰:“风邪偏客于形身而为偏风也。”如偏枯,《灵枢·热病》曰:“偏枯,身偏不用而痛,言不变,志不乱,病在分腠之间。”《诸病源候论》曰:“风偏枯者,由血气偏虚,则腠理开,受于风湿,风湿客于半身,……真气去,邪气独留,则成偏枯。其状半身不随,肌肉偏枯,小而痛,言不变,智不乱是也。”《外台秘要》《太平圣惠方》《圣济总录》《妇人大全良方》《普济方》等承《诸病源候论》论有偏枯。《黄帝内经灵枢集注》曰:“偏枯,谓偏入于形身之半也。”而对于偏风和偏枯,有人认为两者是一样的,如日本丹波元简《素问识》曰:“偏枯,当作偏风。”笔者认为,偏痹、偏风和偏枯三者在一定情况下可以意义相同:偏风是以病因言,偏痹、偏枯是以症状言。当偏风表现为偏身痹痛时,即为偏痹;表现为偏身枯瘦时,即为偏枯。因此,偏痹、偏枯均可视为偏风中的一种,即偏风包括偏痹和偏枯。当然,偏风、偏枯还包括现代很多其他疾病,本文不赘。另外,《解围元薮》论有半肢风,曰:“此症上下酸疼,或左或右,注于身之半边。”则是偏痹的特殊类型。

5 偏痹相关问题

5.1 偏痹与偏风 两者病因病机相同,都是“风邪偏客于身一边也”。偏风是以病因言,偏痹是以症状言。如《诸病源候论》论有“偏风候”曰:“偏风者,风邪偏客于身一边也。人体有偏虚者,风邪乘虚而伤之,故为偏风也。其状,或不知痛痒,或缓纵,或痹痛是也。”《妇人大全良方》曰:“人有劳伤血气,半身偏虚者,风乘虚入,客于半体,名为偏风也。”《黄帝内经灵枢集注》曰:“风邪偏客于形身而为偏风也。”可以看出,偏风是包括偏痹的一类偏身感受风邪的疾病,只有当偏风表现为偏身痹痛时,即为偏痹。因此,偏痹可视为偏风中的一种,即偏风包括偏痹。

5.2 偏痹与偏枯 两者病因病机也相同,都是“虚邪偏客于身半”;其症状表现有相似,但也有所区别。偏痹症状较轻,偏枯症状较重。如《灵枢·刺节真邪》曰:“虚邪偏客于身半,其入深,内居荣卫,荣卫稍衰,则真气去,邪气独留,发为偏枯;其邪气浅者,脉偏痛。”明·张介宾《类经》对此解释曰:“虚邪若中于半身,其入深而重者,则营卫衰,真气去,乃发为偏枯;若邪之浅者,亦当为半身偏痛也。”《普济方》曰:“夫偏枯者,其状或冷,或痹,或痿,或不知痛痒。”可以看出,偏痹严重者可发展为偏枯,偏枯可在偏痹基础上发病,可有偏痹以外的症状。

5.3 偏痹与偏瘫 两者均表现为偏身肢体疾患。但偏瘫多有半身不遂,口舌斜,言语不利等症状;偏痹则无此类症状,可见偏身疼痛,无运动障碍。两者不难鉴别。

6 偏痹的治疗

6.1 偏痹的治疗原则 本病当以扶正为主兼祛邪为治疗原则。扶正当温补脾肾之阳,滋补肝肾之阴,益气养血等;祛邪当祛风散寒除湿,疏肝理气,活血化瘀祛痰等。

6.2 历代医家对偏痹的论治 《内经》针灸治疗本病,如《灵枢·热病》曰:“身偏不用而痛,言不变,志不乱,病在分腠之间,巨针取之,益其不足,损其有余,乃可复也。”后世医家多从其说。《神农本草经》用天冬治“风湿偏痹,强骨髓”,《千金翼方》《本草崇原》《本草经解》等从之。《诸病源候论》承《内经》治疗本病,“宜温卧取汗,益其不足,损其有余,乃可复也”“其汤熨针石,别有正方,补养宣导,今附于后”;附有导引法,如“正柱倚壁不息,行气从口趣令气至头始止,治痹大风偏枯”;《外台秘要》《普济方》等从之。《备急千金要方》用大竹沥汤治疗“偏痹挛急”。唐·孙思邈《千金翼方》针灸治疗曰:“商丘主偏风痹,脚不得履地。”《太平圣惠方》用防风散“治偏风顽痹,心神冒闷,身体疼痛”等,《普济方》从之。《圣济总录》用乌蛇丸“治体有偏虚,风客半体,不自收持,麻痹痛”;安息香丸“治偏风半体不仁,纵缓不收,或即痹痛”;磁石汤“治中风偏枯,骨酸无力”;没药丸“治中风偏枯气痹,手足不能举动”;山龙丸“治偏风半身枯瘦,肢体细小而痛”;天南星丸“治风偏枯,肢体细小而痛,言语神智不乱”;椒附汤“治产后中风,手足偏枯,筋脉弛缓,疼痛无力”;桂附汤“治妇人中风偏枯,……或冷或痹”等。《普济方》从之。宋·杨倓《杨氏家藏方》用附香散“治中风偏痹,经络不通,手足缓弱,臂膝酸疼”。《妇人大全良方》强调治疗本病“医风先医血,血行风自灭是也。治之先宜养血,然后驱风,无不愈者”;《普济方》从之。这一原则至今仍指导临床用药。《普济方》治疗本病“宜用大八风汤增损、茵芋酒、续断汤主之”。《解围元薮》治疗半肢风“以救苦回生丹、二八济阳丹,兼以大补元阳,养血调气壮本,则愈”。明·李梴《医学入门》曰:“侧子专治偏痹风。”《本草汇言》曰:“前人有谓除偏痹强骨髓者,……天门冬阴润寒补,使燥者润,热者清则骨髓坚强,偏痹可利矣,然必以元虚热胜者宜之。”清·冯兆张《冯氏锦囊秘录》用白花蛇治“偏痹不仁”。近代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详论天冬治疗本病,曰:“《神农本草经》谓‘天冬主暴风湿偏痹,强骨髓二语,经后世注解,其理终未透彻。愚尝嚼服天门冬毫无渣滓,尽化津液,且觉兼有人参气味,盖其津浓液滑之中,原含有生生之气,其气挟其浓滑之津液以流行于周身,而痹之偏于半身者可除,周身之骨得其濡养而骨髓可健。”现代张梦侬《临证会要》食疗治疗“半身冷痛”,方用彰明附片、精羊肉,自立冬之日起至次年惊蛰节止,每日1剂。

7 偏痹的转归预后

本病预后良好,但病程较长,缠绵难愈,治疗相对困难,需要较长时间调治,常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病之初邪气轻浅,以扶正为主兼以祛邪,较易治愈;若失治误治,疾病迁延,邪气渐深,损伤正气,病情逐渐加重,治愈较慢,但经正确治疗,仍可痊愈。总之,本病应正确对待,树立信心,坚持治疗,预后良好。

8 结 语

偏痹病位在偏身肢体,与肝、肾、脾等脏腑密切相关,多为虚证或虚实夹杂之证,属本虚标实之候。本虚以气血阴阳亏虚为主;标实以外邪痹阻,气滞、痰瘀为主。基本病机为偏身体虚,邪阻偏侧,不通不荣。治疗当根据病情,探究病因,分清虚实,以扶正为主兼祛邪为原则,进行辨证论治。本病预后较好,但本病的特殊表现常会增加患者的心理负担,影响生活质量和病情向愈,医者当积极与患者沟通,做好病情教育。另外,根据规范化研究,把风湿病(痹病)作为一级病名[5],那么偏痹就是二级病名(特殊痹)下面的三级病名。偏痹在临床上有着重要的意义,是对风湿病的丰富和发展,值得进一步研究。

9 参考文献

[1] 娄玉钤.中医风湿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322-325.

[2] 娄玉钤,李满意.特殊痹的源流及临床意义[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3,2(11):49-57.

[3] 娄玉钤,李满意.风湿病的二级病名及其相互关系探讨[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3,2(12):53-57,64.

[4] 娄玉钤,娄高峰,娄多峰,等.基于“虚邪瘀”理论的风湿病学科体系建立及相关研究[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2,1(1):10-15.

[5] 娄玉钤,李满意.“风湿病”的病名源流[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3,2(1):37-41.

收稿日期:2017-09-10;修回日期:2017-10-05endprint

猜你喜欢

风邪风湿病风湿
治风邪 按摩风府穴
风湿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出门晒太阳 风湿病患者要注意这些方面
风湿病 你了解多少
总干眼 看看风湿科
从湿毒挟风论治炎症风暴引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病程演进
风湿宝风湿灵 从三四百元起步开始赚钱
风湿宝风湿灵 从三四百元起步开始赚钱
风湿骨病 试试很灵很灵的风湿宝风湿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