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高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构建
2017-12-06成静
成静
摘 要: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想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化,不仅要专注于课堂教学的方法和模式的研究,还要将目光放在课堂之外,在课前、课后及自身建设、师生关系等诸多环节上多下些功夫,所谓不打无准备之仗。教师将所有的教学准备工作做足、做细,高效的课堂教学自然会水到渠成。
关键词:高中物理;高效课堂;构建方法
要想实现高中物理教学的高效化,不是一个念头、一句口号就能够达到的。物理教师必须围绕课堂教学高效化这个主题,对教学的理念、教学的模式、教学的方法等方面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研讨,以课前的准备为高效课堂的基石,以课堂的教学为高效的阵地,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师生共同努力,才能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化。
一、构建高效课堂教师必须加强自身建设
一个物理教师的教学理念落后、教学水平不足、专业知识欠缺,构建高中物理的高效课堂就只能是一句空话而已。因而,教师在教学中应不断进修,狠抓自身建设,自己有一身好“武艺”,何愁得不到高效课堂。
首先,教师自身专业知识要扎实而丰满。虽然物理知识的发展速度远不如信息技术发展得那么“夸张”,但随着教材的优化调整、教学理念的转变,教师的知识结构也应随着这些变化而变化。一是让自己的专业知识更加适应素质教育的需求,二是让自己的知识结构突破教材,丰满而有张力。
第二,教師应转变教学理念,调整教学思路,切实按照新课改的理念要求,将学生放在教学活动的中心点上,一切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实践都围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这个主题,诚心诚意放下身段,与学生平等相处、和谐相处,立足于服务二字,让学生充分展现其学习主体性。
二、围绕高效,精心备课
教师在教学前的备课环节是实现高中物理教学高效的根本保障,就如擂台比武,功夫要下在台下,体现在台上。只有教师在课前做足了准备,对教学的方法、过程、环节、内容、目标等了然于胸,才能在课堂教学时娴熟把控,得心应手。
在课前准备时,对教学目标的设定是第一步要做的。教师首先明确在课堂上实现怎样的目的,让学生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达到什么效果。然后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设计。
在明确了教学目标后,教师需要结合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即采用什么手段来让学生愿意学、高效学。在设计教学方法时,教师应注意方法和科学性,采用的方法应与教学的内容相匹配,与学生的性情特征相匹配,与教学的目标相匹配。
三、立足于教材,调动学生主动学习
物理知识本身就具有独特的魅力,它能向学生展示出一个奇幻的世界,再加上教材本身内容丰富、图文并茂的特征,调动学生主动学习并不是一件难事,但关键还要看教师有没有用心。
再有趣的事物,如果没有正确的认知和引导也只能被束之高阁,无从问津。所谓“酒香也怕巷子深”,故而,物理教师应立足于教材,将物理学习的魅力展示给学生,通过生动而充满趣味性的教学形态,通过直观的感性的教学手段,通过愉悦的情感调动,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意愿,调动他们主动自觉地开展物理学习。
如《圆周运动》中“向心力”这一内容,教师可采用教材上的实验方案,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圆锥摆来感受这个物理现象的奇妙之处,我在学生“玩”圆锥摆时,问学生,“你们知道我国发射了众多的地球卫星,而且已经实现了月球的无人登陆,绕月飞行,还有建设中的空间站,它们利用了什么原理吗?”学生说“地球引力”,“对,那地球有引力,卫星为什么不会掉下来,也不会飞到别处去,而是‘停在天上?”学生这就解释不清了……我卖了这个关子,成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
四、强化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培养
高中生的好奇心强,自我意识强,教师应充分利用他们的这些心理特征来构建高效课堂。在教学中,教师可更多地给学生自主学习、亲自动手实践和自主探究的时间和条件,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促进其综合素质的发展,从而实现高效课堂教学。
如教师可组织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的方式开展探究式学习,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培养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在“能量守恒定律”这一部分内容教学时,我就让学生分组来讨论,让他们研究一个古老的话题,“永动机”,这个话题是人类永远的追求,但也是一直没有解决的问题,学生刚刚接触这部分知识,这个话题对他们来说是新鲜的。我引导他们发挥想象力,结合这一部分知识,讨论一下到底能不能实现不消费能源的“永动”。
实现高效课堂的策略还有不少,这里就不一一罗列,本文特别强调高效课堂的构建需要教师课下关注。如,课后的反思也是教师应该注重的一个环节,通过有效的教学反思,教师可及时优化和革新自身的教学,从而让课堂教学的效率更上一层楼。总之,高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构建是个系统的工程,教师不能将目光局限在课堂本身,而应将更多的精力花在课堂下面的准备和研究上,这样实现高效课堂才不会停留在理想和口号上。
参考文献:
[1]张菊苗.如何创建高中物理高效课堂[J].金色年华(下),2012(8):57.
[2]周世全.高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构建[J].快乐阅读旬刊, 2012(11):65.
编辑 栗国花endprint